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三国时期,魏国没有主动进攻蜀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三国时期,魏国没有主动进攻蜀国,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615 更新时间:2024/1/17 16:27:50

汉中之战主要分成了3个阶段。汉中之战是由刘备率先发起进攻的,第一阶段的正面战场,刘备帐下部将吴兰、雷同正面进攻,直接全军覆没,损失惨重。遂而,刘备只有带领主力跟夏侯渊于阳平关进行对峙。

在第二阶段,这是汉中之战中重要的转折点。刘备引兵突袭夏侯惇,占据重要高地,这对夏侯渊的后方产生了直接的威胁。使得原先只需要镇守阳平关的夏侯渊,需要想办法结束后顾之后,最后贸然出兵想去抢夺刘备所占领的高地而被斩杀。

在第三阶段,曹操发现汉中局势难以挽回的时候,当即便引兵冲向了汉中。不过那时候大家也都清楚,曹操引兵进入汉中,并未想着跟刘备再度交战。因此,他就只是象征性地跟刘备展开小战,随后便开始撤离,从汉中回师长安了。汉中之战结束以后,三国鼎立的格局也正式形成。

汉中之战给曹魏的西部战场带去了非常大的军事压力。后期诸葛亮进攻的时候,便将汉中经营成了一个粮仓大本营,能够源源不断地给前线军队进行供给。

而且从这场战役中,也能够看出在三国时期,特别是在刘备去世之后,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都是蜀汉。其原因就是对于曹魏来讲,他们已经将汉中丢失了,而这便意味着他们的军队需要跨越绵延山脉,才能够抵达汉中,接着又要跨越山脉,才能抵达成都。

但不管什么时候,行军作战中,部队最讲究的便是机动性作战。而跨越山区就会将军队的这一重要优势抹杀掉,更是会面临着物资补给的重要问题。

再加上汉中之战以后,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因此,整个战场已经不是单纯的你我问题,而是你我他三方问题。那时作为最强大的曹魏政权,不但在西部面临着蜀汉的威胁,南部的东吴同样想要向北推进战线,这更加使得曹魏没有多余的可能性去展开主动性的进攻。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荆轲刺秦引发的怀疑:到底父子中谁写了《史记》?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最先让人产生怀疑的是《刺客列传》。在这篇荡气回肠的文章,作者用浓墨重彩描写了荆轲刺秦之事。由于事情发生在秦宫廷之中,对秦朝来说又不是什么值得到处宣讲的好事,因此流传不广,甚至在《史记》出来之前有不少人还不知道发生过此事。因此,《史记》为了论证其真实性,特地讲述了故事传承线索:最初可追溯到秦始皇的太

  • “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为什么十分推崇周公?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周公所定“礼”制的基础是宗法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由其嫡夫人(正妻)所生的长子来继承父亲的权位。当然,单线的继承方式容易断裂,出现无“后子”继承的情况,并产生继统危机。作为一个补救措施,如果嫡夫人无子可以从其他诸子中选择继承人。这就是古时所说“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菏泽定陶不光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天下之中”,更是发达的文化区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时期最为繁荣的当首推“陶”,即今菏泽市定陶县。陶的繁荣,至少开始于春秋战国之际。定陶之所以被誉为“天下之中”,成为全国性的经济都会,首先得益于它拥有发达的交通。定陶位于被称为“四渎”之一的济水之滨,水利交通便利。特别是在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争霸中原,“起师北征,阙为流沟,”开挖了“通於商、鲁之间

  • “斯人”与“是人”谁对?孟子不可能写两个字,谁篡改了孟子本义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我是百科阅览,内容原创,敬请阅读,你若抄袭,维权到底“斯”与“是”只有一个正确,另一个是篡改。孟子写了一篇《告子》,主题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其中有一句话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如今被教材改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var1]那么到底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

  • 湖北鄂州:吴王钓鱼台遗址保护始末(艾三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吴王大宴钓鱼台 钓鱼台,是三国孙权于公元 221 年建都武昌(今鄂州)时修建的,也称武昌钓台、吴王钓鱼台。由于这里离樊口不远,从长港游出的鳊鱼,经樊口至此汇合,孙权在这里建钓鱼台取鳊鱼大宴群臣,饮酒作乐。[var1]对此,《三国志·呈书》有记载:“孙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

  • 战国名人吕不韦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乱世枭雄辈出的时代,平民百姓在乱世苦不堪言,吕不韦在乱世赚得盆满钵满。钱财越多,吕不韦对政治的渴望就越大。吕不韦一次来到赵国,恰巧遇到了秦在赵的质子子楚。子楚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因不受宠,便来到赵国做人质。[var1]吕不韦在子楚身上嗅到了“宝物”的味道,自此之后吕不韦和子楚来往密切,并且为子楚多方谋

  • 著名书法家畅春斋主杨秀和:孔子一生想做官,但却有严格出仕从政的客观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为一个封建礼法(即周朝礼制)方面的大行家,孔子在名声雀起,但齐景公心动而终于未能重用的情况下,他在做什么?想什么?除了完全可以想像的继续好学不止,不断进境之外,事实上孔子在这一阶段里所做的,就是教育门徒和等候出仕这两件事。从孔子的生平来看,无论从孔子少年有“有志于学、复兴家族”之志,还是三十以后以

  • 《论语·宪问篇第44章》孔子因何严厉教训旧友原壤?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原壤:鲁国人,孔子小时的旧友。据《礼记·檀弓下》记载,他的母亲去世了,孔子帮助他料理后事,他却敲着棺材唱歌,孔子认为他不守孝道。“夷俟”的“夷”字,指箕踞,双腿分开而坐(古人视作倨傲无礼之态)。“俟”字,指等待。“夷俟”,就是双腿分开傲慢地坐在那里等待。“孙弟”,与“逊悌”同,就是谦逊和孝悌之道。“

  • 对“分”与“合”,战国与古希腊的政治观念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上古时代也曾经有过万邦林立、一城一国的局面(执玉帛者万国),类似于希腊城邦世界。到周初还剩一千八百个部落方国。但最终这些城邦没有长期分立,而是在争斗吞并中形成了地区性王国,进而发展成统一王朝。表面上看,西亚北非的古老文明如苏美尔、埃及和波斯也是如此。其实不一样。亚非古国靠的是“神权”,中国靠的

  • 一口气看懂晋国历史!春秋时期晋国最强,为何后来却忽然解体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从西周到春秋,晋国一直都是一等强国。尤其是到了春秋时代之后,晋国更是瞬间成了北方的庞然大物,称霸一方。而到了春秋中后期的时候,晋国更是拳打楚国,脚踢齐国,后头还压着一个秦国,俨然已经成了最强霸主。如果站在春秋时代的角度来看,要说谁最有可能统一天下,估计所有人都会一致认为是晋国,没有人会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