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荆轲颇有心术,精于算计,他知道太子丹很难为必舍不得下手

荆轲颇有心术,精于算计,他知道太子丹很难为必舍不得下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067 更新时间:2024/1/7 19:13:14

[var1]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是唐初骆宾王徐敬业反武起事时,有感而发,写的一首五言绝句。

公元前227年,也就是秦王嬴政一统天下的六年前,秦国咸阳宫廷发生了一次惊悚的行刺事件。燕国派出的使者兼刺客荆轲,在经过一番拼斗后,功败垂成,不但没能杀死嬴政,反而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行刺宣告失败。

荆轲刺秦为何是这样一个结果?有人说荆轲剑术不精,不是嬴政的对手;有人说荆轲势单力孤,没有胜算;有人说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荆轲螳臂当车。各执一词,众说纷纭。经分析认为,其实,荆轲并没有刺死嬴政的想法。

荆轲祖籍是齐国,出生在卫国。荆轲是个不甘寂寞、不甘平庸之人,他想为本国效力,但卫元君没搭理他。遭到冷遇后,荆轲又到过别的国家,结果,都没找到好工作,最后,辗转到了燕国。后来荆轲经人举荐,结识燕国太子丹,便有了刺秦之事。从荆轲的角度看,他跟燕国素无瓜葛,来燕国完全是为了讨生活,找个衣食无忧的好工作,而行刺嬴政是卖命的差事,他愿意去送死吗?

荆轲不是个庸人,他的爱好非常广泛,喜欢读书、击剑、论剑、下棋、喝酒、唱歌,懂帝王术,而且,喜好美色。在众多爱好中,读书是第一位的,《史记》两次提及荆轲这一爱好,“好读书”“为人沈深好书”。书读多了,难免会带来些书生气。所以,他跟别人论剑、下棋时,会遭到白眼,灰溜溜而去;酒喝多了,荆轲会抱着好友哭上半天。让这样的人当刺客,难免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喜欢读书的人,剑术未必糟糕。那么,荆轲的剑术如何?史载,荆轲曾“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盖聂是当时有名的剑客,荆轲闻名后,表示不服,便找盖聂比划比划,几招过后,盖聂不跟他玩了,用眼睛狠狠地瞪他。用盖聂自己的话说,“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言外之意,荆轲这后生有点嫩,水平比较浅,属于二流剑客。用这样的人去行刺,能否靠近目标都很难说。

事实上,荆轲对行刺之事感到惧怕。当太子丹交给他这项任务时,他沉默许久才答应。大话好说,事情难办,“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无异于飞蛾扑火。领了差事后,荆轲迟迟没有行动,太子丹催他,他一再拖延,并提出了两个附加条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荆轲一下子给太子丹出了两个大难题,地图的事好办,拿樊於期的人头就难了。

荆轲颇有心术,精于算计,他知道太子丹很难为,必舍不得下手;樊於期好不容易逃出生天,也必不会放弃生命。荆轲高屋建瓴一席话,原本想吓跑樊於期,万万没想到,竟让愚忠的樊於期在仰天太息流涕、偏袒扼腕后,自刎而死。事后,太子丹趁热打铁,为荆轲寻了一把见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还给他找了一个帮手秦舞阳。这下,荆轲该出发了吧,但荆轲还在拖延,说是要等一个人。

其实,这都是借口,荆轲一则内心胆怯,二则仍在算计。太子丹曾说,“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这是太子丹定下的上下策,让荆轲做好两手准备。上策,让荆轲效仿曹沫,用匕首逼嬴政发誓退还土地,两国和好;下策,让荆轲直接干掉嬴政。荆轲看中了上策,这样做,不仅可以立下大功,而且能全身而退,归国后一番富贵。

然而,历史不能复制,“柯地之盟”和“入秦定盟”不可同日而语。不同时,不同势,不同事,志在统一天下的嬴政,不是甘做一方霸主的齐桓公,书生意气的荆轲,也不是孤注一掷的曹沫。荆轲想学曹沫,那只能是他单相情愿。

要等的人始终没来,也不可能来,荆轲在太子丹的催促下,不得不程了。多日来,太子丹对荆轲那个好啊,“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太子日造门下,供太牢具,异物间进,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以顺适其意”。活了几十年,平日最多只能跟屠夫共饮劣质酒的荆轲,哪受过这般待遇?如今要全部抛下,荆轲能舍得吗?能不想再回来享受上帝般的生活吗?虽然嘴上喊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心里想的却是一定要回来,而且是风风光光地回来。

当年,“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的场景,一直盘旋在荆轲的脑中,曹沫第二即将诞生。图穷匕见时,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想拉住嬴政,把匕首架在其脖子上,逼嬴政就范。然而,荆轲失败了,嬴政的袖子太长了,他还没靠近目标,袖子就被他扯断了。事情就坏在这上面,若荆轲直奔主题,把匕首直接刺向或掷向嬴政,嬴政根本没有活下来的可能。

战机稍纵即逝,上策不成走下策,但一切都晚了。嬴政受到惊吓后,跑得比野马还快。气喘吁吁的荆轲,被嬴政趁机一剑斩掉一条腿,成了废人。荆轲瘫在地上,最后来了个孤注一掷,结果,有气无力,把匕首掷偏了。死到临头,荆轲自嘲似的说了一句话,“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这是一句实话,道出了荆轲此行的真正目的,不是行刺,而是劫持,不是杀人,而是为了一纸随时都会被撕碎的保证书。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荆轲被乱刀砍死。没有刺客的果断,没有必死的决心,没有过人的剑术,荆轲还未入秦时,就已经注定要失败,而且是完败。荆轲最终毁在他的书生气上。

(全篇完)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时期,一股强大的势力,左右着周王室和各诸侯国近300年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各诸侯围绕的中心问题是“争盟”与“争霸”,就现在的话说就是维持国际均势。以周天子为护身符,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实现这个目的最稳妥的办法。因为各个诸侯列强都想利用周王室,所以反倒它的地位非常稳固,虽然它的实力甚至都不如列强中任何一国。[var1]到春秋末期战国初年,这种情形大变,各国政治集团经过大洗盘,

  • 古代都很忌讳战前斩杀大将,为何秦王会在白起领兵不久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王为什么杀白起,白起秦王对话完整版,赐死白起的是哪位秦王

    到了邯郸之战的时候,赵国已经不是那个被打得惨兮兮的国家了,几年的修整,加上赵国人的团结,他们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说邯郸已经成了一块硬骨头。秦昭王让白起领兵去打,白起病了不能去,结果战局对秦国很不利。后来秦昭王又让范睢去劝白起,因为两人有仇,白起就更不愿意去了。[var1]秦昭王换了一次主帅,但

  • 荀子:他是另类的思想家,也是孔孟传人,积极地面对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荀子最厉害的三句话,100年荀子树多大,荀子的老师

    [var1][var1][var1][var1]才华横溢的人物,往往文学功底都是非常深厚的,毕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他又如何能够写出一篇篇的传世之作,他又如何宣扬自己的学说、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被他的才华所吸引呢?而他自己也像一个磁场一般,就如荀子一样,他的思想境界就已经是非常之高,

  • 历史故事:三国时的孙权在战国七雄的夹缝中求生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东吴扩张史孙策和孙权,烽火战国七雄争霸,三国孙权的智谋

    刘备在东汉末年时,就有一支孙吴军队开始成立。孙权即位后,在刘备领军打仗时,就立即组建了孙吴军。并且在与刘备时,孙权还向刘备提议投降,这对刘备来说是不敢接受的。刘备也明确拒绝了孙权,但是因为当时刘备的儿子刘禅也只有五岁,就只好放过了孙权,并且放孙权一马,自己逃回江东。而袁绍当时虽然对于自己的野心不满,

  • 历史故事:三国时期,魏国是蜀汉和吴国争霸的主要力量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三国时期魏国资料,魏国进攻蜀汉完整版,三国时期魏国的重大事件

    汉中之战奠定的三足鼎立格局,成为一个三国鼎立的格局,魏、蜀、吴成为三座分不开的大岛,三国鼎立的格局也形成了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大势力。曹魏、蜀汉和东吴三大势力形成了三国鼎立格局,成为了一座三国鼎立的大岛。西晋灭亡后,形成了南朝和北朝之后,东吴又重新回到鼎立的格局之中,成为一个三国鼎立的格局,东吴是三国

  • 楚国国君为什么要自立为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周代诸侯国之一的就是楚国,它的王族是上古五帝之一。楚国的始祖就是季连,他是祝融的孙子。季连的后裔就是在夏商时期,为了能够躲避中原地方,由于朝代更替从而产生的斗争,所以他全家都迁到了江汉平原地区。在当时的时候,南方地区还都是蛮荒地区,文化风俗也全部都是和中原完全不同。所以,楚国在建立的时候

  • 石雕孔子——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石雕孔子-凯岩石业现在在很多校园中,我们都可以见石雕孔子像,孔子像一般是参考吴道子版本的,年龄在六七十

  • 《三国演义》后期的魏国为何总是处于防守态势?有三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三国魏国人物一览表,胡莱三国魏国最佳阵法,三国魏国小说

    蜀汉位于四川,多山川,易守难攻。蜀国的实力还不至于轻易就被灭掉,所以派兵少了,解决不了问题,派兵多了,粮草转运困难。[var1][var1]其次道路不熟悉,刘备入川也是凭借张松的《西川地理图》和西川法正、孟达等人的支持,再加上刘璋的暗弱才得以成功。道路不熟悉是非常要命的,夏侯霸逃亡蜀汉,也是因为不认

  • 关羽的进阶之路:从侯到王再到神,关羽的正能量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关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关羽传》的字数不过区区八九百字,虽然不可否认关羽一生斩颜良、取樊城、败麦城等经历确实让人听来心潮澎湃,但就如此之一般篇幅而言,关羽之传在“二十四史”中的众多传记中似乎毫不显眼。这也可见在魏晋时期,关羽的伟大形象并不被社会主流接受。但千百年来,关羽

  • 韩信的悲剧:军事天才,政治白痴,至死都无亲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文:王成军(江苏师范大学教授)韩信生于何年,史无确载,但他死亡的时间,是明确的:汉高帝十一年,“斩之长乐锺室。”由此,可以推断出韩信的生年。韩信死于汉高帝十一年,即公元前196年,死时33岁,由此上推33年,当生于公元前228年。也就是说,韩信出生于秦王政十九年,楚哀王元年。当韩信呱呱坠地时,与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