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为什么东汉频出小皇帝却能维持190多年,而曹魏只出了一个小皇帝就大权旁落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226 更新时间:2024/1/23 14:18:24

大家都知道,西汉的外戚一度篡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王莽

东汉建立以后,对外戚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其实外戚干政是有一定的必然因素的,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西汉建立的时候,中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不久,一切制度都比较粗糙。

当时皇帝主要防备的是权臣篡位,因为很多权臣本来就是地方豪强家族的代言人。

从战国到秦国,地方豪强家族的传承奴隶制遗风,实力非常强大。

如果权臣在中央掌握实权,又能够利用地方的力量,是可以改朝换代的。

所以西汉主要是限制权臣和王爷们的力量,对于外戚并没有太重视。

这主要是皇帝即便年幼,暂时由母后和外戚大臣干政。一旦皇帝成年,就必须将权力归还给皇帝。况且太后毕竟是皇帝亲娘,而外戚只是太后的亲戚,亲戚再亲密也不如儿子,太后怎么可能不倾向于儿子?

而外戚权力主要来自于太后,太后只要稳得住,外戚篡位的可能性就不高。

同时,东汉建立以后对外戚进行限制:外戚当官的顶点就是九卿,一般就是侍中、黄门侍郎、中郎将等这些职务,不能成为最高官员。外戚原则上不能掌握重大的兵权,还不能封侯。

所以严格按照制度来,外戚的实力是有限的,不应该出现王莽篡位这种情况。

然而东汉的最大问题就是,皇帝的人丁不旺,出现了很多青黄不接情况,必须让幼年天子上位。

而幼年天子没有执政能力,也就只能依靠亲娘。但太后一般也缺乏政治能力,只能依靠外戚,所以外戚的实力不可避免抬头。

东汉第四个皇帝刘肇上位时只有9岁,无法执政,被迫由养母窦太后代为执政。

而窦太后身份特殊,大司空窦融曾孙女,家族实力强大。

第三个皇帝汉和帝给儿子埋下了一个大坑,导致窦太后和他的娘家专权多年。

窦太后权力欲望很强,而且刘肇也不是她亲生儿子,反而是情敌所生,当然没什么感情。

所以窦太后一度将刘肇软禁在皇宫内,不允许他同官员接触,完全掌握了权力。

好在刘肇有一定政治能力,13岁就夺回了权力。

这主要是外戚的实力毕竟还是有限的,当时还有刘姓王爷和一些有实权大臣、将军支持皇室。

所以汉和帝刘肇没有花费太大力气,就铲除了窦太后一伙外戚。

不过,由于刘肇长期被软禁宫中,只能同太监接触,于是培养了一些太监成为自己的心腹。这些太监也立下大功,随后被刘肇重用,给了一些政治权利。从此,宦官又登上东汉的权力舞台,同外戚开始争夺大权。

刘肇之后,由于皇帝经常年幼甚至是婴儿,外戚和宦官斗得非常激烈。

由于这两大政治集团的出现,皇帝已经无力同时对付他们,由此外戚专政和宦官专政已经难以阻挡,皇权则越来越弱。

但是,东汉皇帝并没有彻底失去权力,仍然掌握大部分权力,同唐朝末期皇帝是不同的,只是无力铲除两大集团而已。

最终的恶果是,东汉末年汉灵帝时代,外戚和宦官集团互相残杀,最终基本同归于尽。这两个集团互相残杀的结果是,不但国内大乱,且中央政权几乎崩溃,出现了权力真空,反而让董卓这种武将黄雀在后改朝换代。

相比起来,曹魏则不是小皇帝的问题,而是曹魏制度上没有杜绝司马懿这种权臣。

司马懿在曹操时代开始为官,到了曹丕时代成为头号文官,但没有兵权,还不足为患。关键曹丕没多久死了,曹叡时代为了打仗,迫不得已交给司马懿兵权,让这个家伙养成了自己的军政势力。更关键的是,曹叡看人不准,竟然将司马懿定为托孤的大臣,让他辅佐年幼的曹芳

这等于是将曹魏的大权,交给这个虎狼之人。司马懿轻松除掉了用来限制他的另一个大臣大将军曹爽,一手把持了曹魏的军政,成为实际上的皇帝。

可以说,是曹魏四个皇帝将司马懿推上篡位者的宝座的,怪不了别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三国二十四名将,只论武力有四人应该入选,被取代的又是哪几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应该入选的四人:文鸯、曹彰、文聘、王双凭武力最应该入选的第一人一定是文鸯无疑:文鸯袭营以区区2500人在父亲文钦未能赶到孤军奋战的情形下,从子时打到卯时天亮至少是四五个小时,筋疲力尽之下五十回合战平养精蓄锐的邓艾,单枪匹马三番五次返身击杀尾追而来的数百魏将后安然突围,文鸯的这份悍勇说他武力和马超张飞

  • 闲聊三国:为什么诸葛亮选择的是刘备,而不是曹操和孙权?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相信对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朋友而言,大都会产生“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的疑问。比较广泛的说法,就是“刘皇叔贤德忠厚,深得人心,又礼贤下士,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故天下有志之士皆投奔之”。但是,诸葛亮真的只是因为刘备的“贤德忠厚”而选择他吗?我个人,并不这样认为。《三国演义》1994版在我看来,诸

  • 萧何拥戴刘邦,实乃另有图谋,不巧上错花轿嫁对郎,这买卖划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萧何为何对刘邦青睐有加,最初献计让刘邦出山相助的是他,后来暗箱操作助刘邦当上沛公的还是他,最后帮刘邦稳住大后方,在楚汉争霸中为刘邦提供兵源、粮草的还是他。萧何是如何一眼就看出刘邦是真龙天子的呢?事实证明,萧何看中刘邦,并非慧眼识珠,实乃另有图谋,当然这个图谋未见得是居心叵测之谋。萧何家学渊源,作为秦

  • 探解邓艾灭蜀的真正实力,剖析刘禅投降的背后真相,结果惊叹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邓艾兵力的说法:邓艾命令儿子邓忠、副将师纂领5千精兵为先锋,不穿甲胄,各持刀斧等器具,凿山开路,遇涧架桥,为后续大军开路。邓艾又选出3万兵马,带上干粮绳索,沿着邓忠的先锋部队踩踏出的痕迹前进。邓艾、邓忠率领部队翻过阴平小道最大的山头摩天岭时,仅剩2千人马。也就是说,邓艾、邓忠

  • 三国最强家族?领军人物力压曹操,却和董卓血海深仇!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上常常把魏晋南北朝时代称为是“士族政治”的时代,所谓的“士族”,虽然勃兴于东汉时代而成熟于曹魏西晋时期,但本质上,这些后来垄断了高官地位的的土豪世家,早在西汉后期就已经露出了端倪。由于两汉采用“举孝廉”制度选拔人才,加上当时的书写材料还主要依靠竹木简和丝帛(虽然东汉蔡伦改进了纸的生产,但是纸真正

  • 诸葛亮虽志在兴复汉室,但他的政治理想更接近曹操而不是荀彧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五月刘备死后,刘禅继位为帝,改元建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就此掌握了蜀国政权。这时内外的麻烦开始向三国中最弱小的蜀国袭来。首先,内部不稳,刘备病中和死后,蜀中已经有多个郡开始叛乱:牂牁太守朱褒拥郡反

  • 曹操错失此人,一统天下再无可能?刘备崛起西蜀只因他出手相助!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小说中,张松献图的故事开启了刘备攻取益州的序幕,而张松从私藏西川地理图本到许昌遭遇曹操冷遇再到荆州受到刘备等人礼遇最终感动献出西川地理图本并向刘备提出取川建议的整个过程的线索清晰、叙述集中。但在历史上,有关张松的故事线索似乎若隐若现,叙述也较为零散。小说《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因曹操破了马超,声名日盛

  • 刘禅在大门上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完,这个人不能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刘禅,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他是刘备的儿子,在刘备建立了蜀汉之后,托孤诸葛亮让刘禅当了蜀汉的君主,但是刘禅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就算有诸葛亮的辅助,也是勉强能够守成,根本不能把蜀汉发扬光大。特别是当诸葛亮死后,国内再没有这样厉害的能臣辅助刘禅,蜀汉的国力日益下降,在三国中,甚至成了垫底的存在,也引起了

  • 当年刘备投奔曹操,为何曹操不趁机将其除掉?三点原因令人唏嘘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刘备出身贫寒,不过他总能抓住人生机遇,这才最终实现地位跃升,并得以建立蜀汉政权。这在门阀制度盛行的汉末魏晋时期,是一件极其了不起的事情。不过刘备能够成功,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在刘备的创业前期,他就到处投奔各路诸侯,希望能有一个安身之地。▲刘备起兵时期剧照有意思的是,刘备和曹操这对敌人,也曾

  •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对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刘备当时已经被汉献帝承认了皇室正统身份。诸葛亮作为一个儒生,有着强烈的正统观念,刘备是刘氏宗亲,有刘氏血统,属于“正统”,而曹操和孙权,都属于“非正统”,是“乱臣贼子”。要知道对于当时的名士而言,名声重于性命,且当时诸葛亮应该是心向大汉的。2、他感激刘备的“三顾草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