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徙与技术革新及影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186 更新时间:2024/2/10 10:37:03

比如在秦朝末年,由于秦二世的暴力统治,引发了以陈胜吴广为代表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当然,后续这次起义并未成功,最终秦王朝被项羽刘邦推翻,此后双方用各自势力割据对峙了五年时间,汉朝末年也曾出现过农民起义和诸侯割据。

这种朝代末年引发的动乱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是非常凄惨的,生产生活秩序被打断不说,随时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不过地方藩镇现象并非都是坏处,比如唐朝末年的安史之乱,虽然引发了动荡的现象,同时也引发了人口迁徙和技术革新。

一、唐末的大混乱局面

1.多方面尖锐的矛盾

任何战争都是经过长时间的酝酿之后爆发的,唐朝之所以出现安史之乱,和当时唐朝的具体情况是密不可分的,首先是在经济上出现了矛盾,要知道,唐玄宗在唐朝前期可是造就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也正因如此,导致了弊端的出现。

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贞观遗风让唐朝的社会迅速发展繁荣,尤其是在开元盛世的出现,为唐朝带来了空前的社会财富,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增加了社会的贫富差距,这就会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

当时的唐玄宗针对这种情况并没有及时解决,经过长时间的恶化之后,原本的均田制被破坏,多数底层百姓甚至没田可耕,这就导致了普遍社会矛盾的出现。长时间的尖锐社会矛盾很快影响到了中央地区。

晚年的唐玄宗贪图美色,政治腐败,而土地兼并的社会背景直接导致了朝廷之中权臣的出现,在此条件之下,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开始一手把持朝政,李林甫之后,杨国忠上台。

杨国忠乃是玄宗宠妃杨玉环的兄长,正所谓爱屋及乌,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很快就变成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局面。大唐朝政被杨家人所把持,杨国忠担任丞相,纵览天下朝政大权,这种情况让其他朝臣敢怒不敢言,内部矛盾开始出现。

此后安禄山认杨玉环为义母,实为与杨国忠争夺朝中大权,这件事情最终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导火线。不过这场巨大叛乱爆发的重要原因,是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早在均田制被破坏的时候,唐玄宗就将原来分府兵制度变为募兵制度。军队成员不再由皇亲国戚来控制产生,而是直接从地方上招募,要知道,地方上的将军在当地都有错综复杂的关系,如果再被国家赋予权力,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战乱爆发

身处皇帝之位的唐玄宗很明显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这种多重矛盾不断恶化的大前提之下,地方藩镇割据势力利用朝廷募兵的漏洞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已经隐隐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

唐玄宗此时已经沉溺于酒色无法自拔,安禄山在此时受到唐玄宗的宠幸,兼得三大兵镇的军权,麾下人马达到了十五万之多,此时的唐玄宗天真的以为安禄山此举是为了制衡朝中宰相杨国忠,所以并没有对此加以约束。

最终在755年的时候,安禄山纠集重兵,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地区起兵。长久以来安居乐业的人们不太相信战争的来临,甚至连唐玄宗也不相信安禄山会造反,但事实就摆在眼前,叛军很快就攻陷了河北省全境。

唐玄宗在确认消息之后仓促之下选择迎战,只不过当时唐朝的军队多是招募来的地头蛇,自己怕死不说,真打起仗来也比不上安禄山的军队精锐。所以在战争初期,负责平叛的唐玄宗一方节节败退,很快洛阳就被安禄山拿下。

安禄山的叛军很快攻下潼关,大军直指长安。唐玄宗派遣哥舒翰前往御敌,就当时长安的地理优势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屯兵固守,当时的哥舒翰也这样做了,很快唐玄宗却失去了耐心,强令哥舒翰出战,结果大败。

面对大兵压境,李隆基无奈出逃,群臣激愤之下,杀死了杨国忠,赐死了杨玉环。马嵬兵变之后,李隆基退位入蜀,太子李亨继位,带领群臣着手平叛。

睢阳一战,唐军打出了前所未有的魄力,坚守了十个月的时间之后大败叛军,歼敌无数,俘虏叛军将领六十余人。安禄山也被自己的儿子杀死,随后虽然有史思明的再次反叛,但是势力已经不复当初,761年之时,史思明身亡,唐军趁此进攻。

两年之后,原本属于史思明的叛军势力接连投降,为时七年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

二、安史之乱的多种影响

1.社会状况

安史之乱虽然在最后被平定了,但是这七年多的混乱时间里,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状况。首先就是对底层人民的影响,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唐朝社会底层的多数农民就因为土地兼并而没有土地,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大动乱就开始。

这六年间,无视人民百姓因为战火而无家可归妻离子散,原本有少量土地的农民也在战争中化为焦土,所以说这次动乱恶化了社会矛盾,造成了更大的社会动乱,此外,加剧了地方上的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虽然被镇压,但是对唐朝朝廷实力的削弱却是无法逆转的。此次战役之后,唐朝对地方上的掌控力就再一次降低,原本募兵制造成的地方军队势力并没有削弱多少,这就导致了战乱平息之后地方割据势力的进一步强大。

多数当时雄踞一方的藩王看到了朝廷衰落的现状,都会趁机在战乱刚刚平息的地方建立自己的势力。比如河北地区李怀仙,河南地区的李宝臣,山东地区的李正已等等,都加些李唐皇室之名,拥兵自重,割据一方,朝廷对此毫无办法。

地方上的根据造成了中央上的困难,由于当时超硬刚刚平叛,国内急需要建设,而藩王势力又无可奈何,只能采用加大税收的方式继续对农民进行剥削压迫。

另外,中原地区的混乱会加剧边疆少数民族的发展,当时不仅是中原地区的战火,连边疆的少数民族区域也出现了不稳定的状态。

2.安史之乱造就人口南迁

自古以来,我国的政治中心一直处于北方地区,一旦因为改朝换代而引发战争,战火大多在北方持续。相对之下,南方地区就很少受到战乱的侵扰,再加上南方本来就降水量多,所以经常呈现出富足的状态。

尤其是安史之乱以后,北方连年的战火让南方的平稳安逸更加凸显出来,而后来洛阳长安接连沦陷,唐玄宗无奈之下选择了入蜀避祸,这就更加促进了人民的向往。所以在安史之乱期间乃至平定之后,出现了大量的人口南迁。

其实这种情况早就发生过,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尤其是对于这些底层人民来说,他们并不贪恋权力和江山,一个安逸的环境可能就是最高的追求,所以在皇帝入蜀的同时,掀起了人口南迁的狂潮。

大致路线为沿着秦岭淮河前往蜀中,随后进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到达之后多居于当地的市井村镇,与蜀人处于一种杂居的状态,此外也会到达其他地方,比如苏州。

根据统计苏州在安史之乱以后,人口有相当的增长趋势,大约有二十万之多,苏州也是安史之乱以后北人南迁的主要场所。此外还有江西,江西同样也是南迁的重要地点,但相比于苏州,迁至江西地区的多位一些官僚士族家庭。

3.生产技术革新

虽然北方地区战乱较多,相比于南方却更加发达,所以安史之乱造就的北人南迁,在给南方带去生产力的同时,也推动了当时生产技术的革新,以当时的长江中下游为例,此地多位丘陵地形,而且此前农业生产技术非常落后。

随着北人南迁,为地广人稀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带去了精耕细作的先进技术,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此外就是成都平原地区,在人口迁移之前,当地经常爆发洪灾,北人南迁为当地带去了许多先进的水利工程修建技术,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结

总体来看,安史之乱带来的也不都是坏处,就南方来说,北方人南迁不但带去了劳动力,还革新了生产技术。

不过,过度发达也会物极必反产生矛盾,比如人口的大量涌入激化了当地的人地矛盾,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更多文章

  • 于谦辅佐明朝四代帝王,被斩时锦衣卫落泪,孙太后得知掩面痛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于谦含冤被杀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被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噩耗传到京师,人心惶恐,于谦心痛难忍,向北望去,大声号哭:“誓不与虏俱生!”如果迁都南京,大明会怎么样?大好河山拱手让人,中原再遭战火?北方局势失控?大明提早变成南明?这些都是猜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没有北京重镇,大明对北方游牧民

  • 《唐朝诡事录》里的金吾卫,具体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诡事录金吾卫挨打,唐朝金吾卫与千牛卫的区别,唐朝诡事录裴坚真实身份

    你看《唐朝诡事录》剧中金吾卫手持长刀,背负弓箭,尤其是金吾卫大将军金甲金刀、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金甲长枪,给人一种威严而不可靠近的感觉。最初的金吾卫,并不叫金吾卫,而是被称作“武侯”。这个武侯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就经常出现。唐朝初期的武侯,主要负责维护城市治安、城市管理与城市消防,他们工作的场所,则是

  • 为什么努尔哈赤没有沿革金朝的女真文,而是新创立了满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女真文的先天不足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认为,努尔哈赤的女真和完颜阿骨打的女真,并不是一个族群,甚至很多网民还一个劲鼓噪,说后金的女真其实来自通古斯。更可笑的说法是:俄罗斯向北亚东扩,通古斯人抵挡不住,于是来到东北,被明成祖收留,这便是后金女真的祖先。这个说法的可笑之处在于:明成祖时代的俄罗斯还在蒙

  • 为何北宋只逃出赵构一人,却能保半壁江山,南明有更多宗室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飞死后赵构母亲恨赵构吗,赵构最经典行书,赵构简历

    一、继承人虽多,但在继承皇位上,各方势力产生了分歧有时候继承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在靖康之难之后,徽钦二宗和所有的皇族都被俘虏压往了北方,就只有康王赵构这一位皇族逃了出来,他的合法性毋庸置疑。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越快选定皇帝,就能更快地稳定人心,这样才能一致对外消除外在威胁。但南明情况就不太一样,由于崇

  • 《一道密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破局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不让大厦倒下,李豫与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三人在密室里互相试探与商量,李豫得知李隆基当年在马嵬坡留下密旨,让心腹薛兼训带着诏书去江南,训练一千陌刀队。被李豫尊称为“尚父”的李辅国权力滔天,就连李豫想要发布命令都要李辅国先点头同意才行,李豫名为天子,实际为李辅国的提线木偶。李豫这样害怕李辅国的原因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为什么那么豪横!中郎将的官职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门阀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出身范阳卢氏,范阳卢氏乃大唐崔卢李郑中四大门阀家族之一,在唐代出过八位宰相,以儒学、礼学、书法等为家学名著于世。记得在甘棠驿中崔氏子弟曾说“四姓纵使布衣,仍笑傲公卿”,可见这四大家族影响力。官居高位首先说金吾卫,乃天子近卫,守护京城长安的军队,而卢凌风就是金吾中郎将,在唐朝

  • 为何转员制度会在宋朝开始?浅谈转员制度对维护王朝统一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特殊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展极其繁荣的朝代,宋朝的建国方式也极其特殊。 正常的国家都会被大军压境,导致国家灭亡,而建立起新的朝代,而宋朝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在经历了陈桥兵变之后建立起来的朝代。而在宋朝建立之初,就开始对官员的制度进行转型与改革。吸

  • 为何宋朝两次亡于异族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北宋靖康之耻与南宋崖山之战的悲惨事件。靖康二年(1127),金人南下包围汴京,最终攻破汴京,大肆掳掠,将宋朝皇帝及一众皇子皇孙、妃子宫女打包掳走,可谓千古惨案,北宋也就此灭亡。公元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元军包围在崖山,最终南宋军队全军覆没,南宋就此灭亡。文明高度发达的

  • 《唐朝诡事录》的背后,是太子与公主之间的政治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并非水到渠成,一帆风顺,他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睿宗,而是唐隆政变的另一位主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深知,这个年轻的小侄太过聪明果绝,合力剿杀诸韦之后,她必须对李隆基的权力加以扼制,才会赢得在朝中的主动。正因如此,在将睿宗推上皇位的第一时间,她向这位皇兄推荐的太子人选,并不是有着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背后的“范阳卢氏”,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诡事录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子孙传承世系图,卢氏范阳

    “我乃范阳卢氏。”喜欢追剧的朋友,应该对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中郎将卢凌风在自我介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卢凌风出身世家大族,家族背景加上自身能力,在前期一直以傲慢的形象示人,就连初见太平公主,也被其赠予“为人高傲”的评价。尽管后来被贬,但世家公子的傲气却丝毫不减,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