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于谦辅佐明朝四代帝王,被斩时锦衣卫落泪,孙太后得知掩面痛哭

于谦辅佐明朝四代帝王,被斩时锦衣卫落泪,孙太后得知掩面痛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97 更新时间:2024/2/20 21:16:39

于谦含冤被杀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被俘虏,是为“土木堡之变”。噩耗传到京师,人心惶恐,于谦心痛难忍,向北望去,大声号哭:“誓不与虏俱生!”如果迁都南京,大明会怎么样?大好河山拱手让人,中原再遭战火?北方局势失控?大明提早变成南明?这些都是猜测,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没有北京重镇,大明对北方游牧民族只能更加被动,没有主动权。万幸的是,大明还有于谦,还有这样一个有担当,敢发声的英雄。

皇帝深陷敌营,敌人气势汹汹,城内百姓惊慌失措,士卒士气低落。这看似是一盘死局,但于谦就要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做这个破局之人。于谦便力挽狂澜直接推荐了明代宗朱祁钰为帝,在随后的几年中,明代宗励精图治,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可以说,朱祁钰能够当上皇帝,这与于谦有很大的功劳,如果没有于谦的大力推荐,朱祁钰是不能当上皇帝的。而当明英宗被俘虏一年后,于谦又主张把他接回来,可以说整个过程为于谦被杀埋下了伏笔。

但是朱祁钰死后的身后事,未得到有效的处理,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发动了夺门之变,重新奉迎明英宗朱祁镇上位。英宗上台之后重用这些夺权野心家,并对朝臣发动了清洗。于谦被诬告谋反,判决死刑。

徐有贞则告诉英宗,于谦是景帝的铁杆臣子,景帝是他拥立的,此次政变若不杀于谦,便没有名义再坐上那个皇位。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从朱祁镇当了俘虏之后,他把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朝廷中,希望有人能够为他赎身,可让朱祁镇意想不到的是,自己最终等来的却是:于谦扶持自己的弟弟登基继位的消息。所以说,站在朱祁镇的角度:于谦一定是要扳倒的。

朱祁镇后悔杀于谦

明英宗朱祁镇对于谦怀有恨意,这一点毋庸置疑,毕竟他在被俘受难之时,于谦却置他的生死于不顾。于谦不仅置朱祁镇的生死于不顾,更是直接把他推下了帝位,让朱祁钰取朱祁镇而代之。而且于谦在拥立朱祁钰为帝之后,也没有保住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反而让朱祁钰废了朱见深,人走茶凉,这怎能不让朱祁镇对于谦恨之入骨?

说实话,于谦实在没有必要将朱祁镇从瓦剌救回来。一方面朱祁钰继位后,十分重视于谦,由于连年的征战和瓦剌的劫掠,于谦等人建议朱祁钰广开言路、招贤纳士、清除阉党,稳定了当朝局面。

但王权的贪欲岂是那么容易放下的!因为于谦和明代宗没有推心置腹的沟通,所以明代宗表面对于谦尊敬,其实也怀有帝王对能臣的猜忌与防备,甚至在听说政变时,第一反应居然认为是于谦造反,实在令人唏嘘,令人心寒。

朱祁钰在明英宗回城后,不顾于谦的反对,直接将明英宗软禁了起来,自己当上了皇帝,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篡权”了。可王权来路不正,民心自然也不会向着他,公元1457年,于谦的手下石亨趁着朱祁钰病重,将被严加看守的明英宗给救了出来。

恢复自由的明英宗怒不可遏,直接将朱祁钰废黜,但鉴于这位“代皇帝”已经病重,便没有再下杀手,让他自生自灭去了。在这之后,朱祁镇做了大明历史上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追责。他不顾当时臣子救国有功,一心只想报夺位之仇,直接革去了于谦等当时守卫北京的功臣的职务。

一代忠臣于谦

于谦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诚忧国家,非为私计。”他不求名利,皇帝给他的赏赐他大多推辞,即便收了的也都是封存起来,从不拿出来炫耀。从这点来看,他不为己。于谦个性刚直,是个典型的清流,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当然于谦之死肯定是个冤案,没有于谦,大明估计很难躲过那一场危机,也就不会有之后长达200年的国运。

有人奇怪,为何于谦当年一定要把朱祁镇接回来,置自己于万劫不复之地,这不是找死吗?可以说,迎回太上皇,于谦的做法完全是为景泰帝着想,不管怎么说,景泰帝地位是非常特殊的,英宗虽身陷敌营,但当时皇太子朱见深完全可以继承帝位,如果不是因为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太年幼,景泰帝根本没有资格做皇帝。

如今顺应民意迎回太上皇,其实也是给景泰帝形象上加了不少得分,可见于谦真的是一片赤诚,其良苦用心天地可鉴。可惜,被皇位冲昏了头脑的景泰帝,对太上皇的处理方式太过于无情冷血,英宗一回来,与钱皇后夫妻团聚还不到一个月,两人便被幽禁在南宫,这一关,就是整整七年。

朱祁钰再狠一点,也可以让朱见深夭折,彻底断了英宗一脉的指望。毕竟那个时代,皇子夭折之事并不鲜见,谁也拿不住朱祁钰的半点把柄。虽然说于谦其实已经很难左右这一点了,毕竟朱祁钰是在坐稳了皇位之后才动手废了朱见深。

然而朱祁钰已经病逝,朱祁镇顺理成章地从南宫挪了出来,时隔15年再次坐上了皇位。对于,朱祁钰这个弟弟,朱祁镇除了不承认他的皇帝身份之外,也就只能用史官的记载来惩罚一下他了。可是于谦却还活着,所以朱祁镇就只能够拿他来出气,用来发泄自己对于谦的恨,这是朱祁镇处死于谦的原因之一。

更甚至,他还派手下的锦衣卫抄了于谦的家。公元1457年,在朝野一片反对声之中,于谦就这样被处死,连给于谦行刑的锦衣卫为之落泪。曾与于谦一起守卫北京城的孙太后,在得知忠臣已去后,她连连落泪,甚至悲伤到几日都吃不下饭,为这位忠臣悲伤!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朝诡事录》里的金吾卫,具体是做什么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诡事录金吾卫挨打,唐朝金吾卫与千牛卫的区别,唐朝诡事录裴坚真实身份

    你看《唐朝诡事录》剧中金吾卫手持长刀,背负弓箭,尤其是金吾卫大将军金甲金刀、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金甲长枪,给人一种威严而不可靠近的感觉。最初的金吾卫,并不叫金吾卫,而是被称作“武侯”。这个武侯在《长安十二时辰》里就经常出现。唐朝初期的武侯,主要负责维护城市治安、城市管理与城市消防,他们工作的场所,则是

  • 为什么努尔哈赤没有沿革金朝的女真文,而是新创立了满文?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1、女真文的先天不足对于这个答案,很多人认为,努尔哈赤的女真和完颜阿骨打的女真,并不是一个族群,甚至很多网民还一个劲鼓噪,说后金的女真其实来自通古斯。更可笑的说法是:俄罗斯向北亚东扩,通古斯人抵挡不住,于是来到东北,被明成祖收留,这便是后金女真的祖先。这个说法的可笑之处在于:明成祖时代的俄罗斯还在蒙

  • 为何北宋只逃出赵构一人,却能保半壁江山,南明有更多宗室却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岳飞死后赵构母亲恨赵构吗,赵构最经典行书,赵构简历

    一、继承人虽多,但在继承皇位上,各方势力产生了分歧有时候继承人多并不是一件好事。在靖康之难之后,徽钦二宗和所有的皇族都被俘虏压往了北方,就只有康王赵构这一位皇族逃了出来,他的合法性毋庸置疑。在国家危亡的时候,越快选定皇帝,就能更快地稳定人心,这样才能一致对外消除外在威胁。但南明情况就不太一样,由于崇

  • 《一道密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破局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为了不让大厦倒下,李豫与唐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三人在密室里互相试探与商量,李豫得知李隆基当年在马嵬坡留下密旨,让心腹薛兼训带着诏书去江南,训练一千陌刀队。被李豫尊称为“尚父”的李辅国权力滔天,就连李豫想要发布命令都要李辅国先点头同意才行,李豫名为天子,实际为李辅国的提线木偶。李豫这样害怕李辅国的原因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为什么那么豪横!中郎将的官职到底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门阀金吾卫中郎将卢凌风出身范阳卢氏,范阳卢氏乃大唐崔卢李郑中四大门阀家族之一,在唐代出过八位宰相,以儒学、礼学、书法等为家学名著于世。记得在甘棠驿中崔氏子弟曾说“四姓纵使布衣,仍笑傲公卿”,可见这四大家族影响力。官居高位首先说金吾卫,乃天子近卫,守护京城长安的军队,而卢凌风就是金吾中郎将,在唐朝

  • 为何转员制度会在宋朝开始?浅谈转员制度对维护王朝统一的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它特殊在不仅仅因为它是一个中国历史上一个经济发展极其繁荣的朝代,宋朝的建国方式也极其特殊。 正常的国家都会被大军压境,导致国家灭亡,而建立起新的朝代,而宋朝是由于宋太祖赵匡胤在经历了陈桥兵变之后建立起来的朝代。而在宋朝建立之初,就开始对官员的制度进行转型与改革。吸

  • 为何宋朝两次亡于异族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北宋靖康之耻与南宋崖山之战的悲惨事件。靖康二年(1127),金人南下包围汴京,最终攻破汴京,大肆掳掠,将宋朝皇帝及一众皇子皇孙、妃子宫女打包掳走,可谓千古惨案,北宋也就此灭亡。公元1279年,南宋残余势力被元军包围在崖山,最终南宋军队全军覆没,南宋就此灭亡。文明高度发达的

  • 《唐朝诡事录》的背后,是太子与公主之间的政治博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李隆基被立为太子并非水到渠成,一帆风顺,他遇到的最大阻力不是睿宗,而是唐隆政变的另一位主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深知,这个年轻的小侄太过聪明果绝,合力剿杀诸韦之后,她必须对李隆基的权力加以扼制,才会赢得在朝中的主动。正因如此,在将睿宗推上皇位的第一时间,她向这位皇兄推荐的太子人选,并不是有着

  • 《唐朝诡事录》卢凌风背后的“范阳卢氏”,到底是个怎样的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诡事录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子孙传承世系图,卢氏范阳

    “我乃范阳卢氏。”喜欢追剧的朋友,应该对这句话不陌生。这是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唐朝诡事录》,中郎将卢凌风在自我介绍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卢凌风出身世家大族,家族背景加上自身能力,在前期一直以傲慢的形象示人,就连初见太平公主,也被其赠予“为人高傲”的评价。尽管后来被贬,但世家公子的傲气却丝毫不减,可见“

  • 事实上,元朝挖了个坑埋了自己,还准备好填土的人: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元朝呢?版图之大,旷古绝今,前所未有,为什么只有短短的89年国祚就亡国了呢?此非天时,亦是人为也!朝政腐败国家混乱,官逼民反元朝的灭亡,在于朝政的腐败,在于对汉人的荼毒,四等等级制度,把汉人打下了深渊,南方的汉人如猪如狗,可以被其他等级的人随意宰杀,代价也只是赔偿一头羊而已,如果被杀的汉人只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