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律法到底有多完善?一文带你全面了解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

秦国律法到底有多完善?一文带你全面了解睡虎地秦简中的秦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14 更新时间:2024/1/6 6:11:45

秦简的出土

1975年底,考古工作者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发现一座秦墓,墓主人名叫“喜”,出生于秦昭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终年四十五岁,从墓中出土了一大批战国晚期至秦朝早期的竹简,共计一千多枚,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var1]

秦律十八种

后经考古工作者统计,出土竹简共计一千一百五十五枚,残片八十枚,其中包含十种文献,分别是:《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

秦简的分类

考古工作者将这十种文献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包括:《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编年记》记载了秦昭王四十五年至秦始皇三十年间秦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喜”的个人经历与家中大事,是关于国家历史及个人经历的简略记录。

[var1]

睡虎地秦简

“喜”所处的年代是战国时期大变革的末年,他在十七岁时(秦始皇元年)服过徭役,后来分别在秦始皇三年、四年及十三年,三次从军,参加过多场战争。在此之后,分别担任过安陆御史、安陆令史、鄢令史、治狱鄢等低级官职,这些职位都与“治狱”等司法活动密切相关,可以说,“喜”亲身经历了秦始皇从即位至统一天下的全过程,是历史的见证者与记录者。

《语书》是南阳郡守滕所发布的公文,《为吏之道》则记载了秦朝基层官员的基本行为规范,从中可以看出秦朝对基层官员的严格要求。

[var1]

睡虎地秦简

第二类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基本都是“喜”生前在工作中所抄录的法律文书,涉及刑事、经济、民事、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这些内容并非秦律的全部内容,但却是“喜”在工作中必须熟悉的基础法律条文。由此可以看出,在战国晚期的秦国,基层管理的法制化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第三类是《日书》。战国时期的《日书》是一种与后世的“黄历”类似的文献,一般以天文历法为经,人生事件为纬,是当时人们从事婚嫁、生子、丧葬、农作、出行等各项活动时选择良辰吉日的指导书,也是了解秦国普通民众日常生活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

秦简的价值

睡虎地秦简的发现,为我们认识战国时期的各种历史变迁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var1]

睡虎地秦简

《编年记》记载的内容分上、下两栏,上栏记载了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秦国统一六国前的国家大事,下栏则记载了“喜”的家事。从字体上可以看出《编年记》从秦昭王元年至秦始皇十一年的大事应该是一次完成的,其中有关“喜”的家事以及秦始皇十二年之后的内容字迹略粗,应该是后来补充的。这种把国家大事和个人经历结合起来记录的方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战国时期国家与基层社会之间的联系。

《编年记》所记载的国家历史事件,有可能是当时的基层官员所学的“史”,许多内容与《史记》中的记载大致相同,但有个别事件与《史记》记载的年代有一定的出入。另外,秦昭王六年至八年,秦国攻打新城的内容要比《史记》更为详尽,还有一些内容在《史记》中并没有记载,比如秦昭王五十二年,“王稽、张禄死”,王稽是秦河东守,也是张禄入秦的推荐人,张禄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秦相范雎

[var1]

范雎雕像

《编年记》中记载的“喜”的人生经历属于一种“私人档案”,具有家史的特征,与后世的家谱有些相似,便于我们理解“喜”的一生。“喜”把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国家历史进行对照记录的方式,显示出战国时期的国家管理已经深入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

《语书》和《为吏之道》的内容可以帮助后人理解战国时期国家与民间社会的互动方式。《语书》是南郡太守滕于秦始皇二十年(公元前227年)向全郡发布的一份公文,内容是强调加强社会管理,告诫大家:“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而使之之于为善也。”,凡与法律相违背的“恶俗”都是祸国殃民的,应当摒弃。同时强调注重吏治以整顿民风,规定所有的官员都要通晓法律,廉洁忠诚,恪尽职守。

[var1]

睡虎地秦简

《为吏之道》的主要内容是官员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出为官的基本原则是:“凡为吏之道,必精絜(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无)私,微密韱(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同时还着重指出“吏有五善”和“吏有五失”的问题,极有可能是当时基层官员的“教科书”。

秦律的内容

出土的睡虎地秦简中,大量的秦国法律文书最为引人注目。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思想,但流传下来的文献中却没有多少关于秦律的记载。作为秦律最重要的实物资料,睡虎地秦简以律、令、式、法律答问等多种形式记载了秦国二十余种法律原文及六百余项法条。

《秦律十八种》共计二百零二简,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工律》、《工人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内容涉及农业、仓库、货币、贸易、徭役、军爵等方面,应该都是节选而并非全文。

[var1]

睡虎地秦简

《秦律杂抄》共计四十二简,包括《除吏律》、《游士律》、《除弟子律》、《中劳律》、《藏律》、《公车司马猎律》、《牛羊课》、《傅律》、《屯表律》、《捕盗律》、《戍律》共计十一种,这些法律大多与军事有关,体现出秦国法律制度的军事色彩。

《法律答问》共计二百一十简,以问答的方式阐释秦律的条文、术语及用意,与今日的司法解释有异曲同工之妙。从内容上看多与刑律有关,并对诉讼程序进行了解释说明。

[var1]

为吏之道

《封诊式》共计九十八简,涉及到喜的工作职责,主要内容是案件审理的原则以及调查、勘验、审讯等方面的规则和案例,包括《治狱》、《讯狱》、《封守》、《有鞫》、《覆》、《盗自告》、《盗马》、《争牛》、《群盗》、《夺首》、《告臣》、《黥妾》、《迁子》、《告子》、《疠》、《贼死》、《经死》、《穴盗》、《出子》、《毒言》、《奸》、《亡自出》等。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秦国的法制建设在当时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其内容丰富详实,涉及范围广泛,对我们理解秦朝法制建设的详细情况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更多文章

  • 大禹不单单治水,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大禹是安徽哪里人,大禹褐石新消息,大禹治水是哪个朝代的

    大禹治水帝尧就安排大禹的父亲鲧治理洪水,经过经九年的时间,大水仍然没有消退,鲧并没有完成治水的任务。这时舜代替天子管理国政,开始巡视四方诸侯的职守,当巡视发现鲧的治水没有效果,就把鲧流放到羽山,后来就死在那里。于是舜就举用鲧的儿子禹,让他继续鲧的治水事业。大禹治水禹为人敏捷勤俭,仁爱可亲,诚实守信,

  • 先说说春申君是不是安徽人,再说说上海叫申城和他有多少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var1]安徽昨天我写了一篇关于安徽在上海的文化信息的文章,不知为何,有一群来自同一个地方IP的人在留言区留下了这么一个一致的信息,让我目瞪口呆之余,不禁也惊叹这群人惊人的想象力之不可思议: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竟然是安徽人![var1]让人目瞪口呆关于黄歇家族的情况,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但

  • 中国古代4大军师,姜子牙第一,第四不服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泌是唐朝中期的一位特殊人物,他历事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又是肃宗、代宗、德宗的顾问。在安史之乱以及以后的动荡年代里,他深谋远虑,全局在胸,避开祸端,为国家解决财政困难、安定边缘地区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唐王朝的稳定和发展,是一位杰出的谋略家。

  • 一个点子夺秦王兵权 李世民二员猛将破杀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示意图片:日本17世纪狩野山雪画作局部李元吉 重重地贿赂了 封德彝 老宰相。 封德彝 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封德彝 是官家子弟,年纪很轻就进入隋文帝朝廷,成为朝廷的第二号大臣杨素的秘书,杨素看这个年轻人特别机灵,指指自己坐的椅子说:“你将来会坐上我这把椅子。”就把自己的堂妹许配给 封德彝 。隋炀帝时期

  • 魏国要如何做才能统一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魏国有机会统一天下吗,如果郭嘉不死魏国能统一吗,曹操如何才能统一天下

    [var1]我们要从魏国的崛起来分析,魏国的地理位置并不优越,我们可以把中国划分为九个板块,可以将之分为四角四边和中心,四角是关中、四川、河北、江南地区,四边则是四个角的连接处汉中、山西、山东、荆襄地区,而中心的部分则是中原。[var1]而魏国继承了晋国在山西西南部和河南西北部的领土呈现割裂的两部分

  • 晋国第一暖男赵衰,明明可以躺在功劳簿上吃到死,为啥还要谦让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衰简介,赵襄子是赵衰的子孙吗,狐偃气死赵衰

    他就是晋国被人称为第一暖男的赵衰。今天我们这段视频来回顾一下赵氏赵衰的一生。赵衰家族姓赢,和秦国王室500年前是一家。赵氏的先祖,造父靠给周穆王养马而获得封地。可见在古代讨生活也需要一门好手艺,造父靠一手漂亮的养马手艺把赵氏带入了士大夫阶层。[var1]到了周幽王时,周幽王忙着宠信褒姒,没空打理周朝

  • 如果吕后不杀韩信,韩信会造反吗?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其实被大家夸大了,其本身是不讲求忠义的。韩信先是投靠了项羽,在项羽的手下做到了执戟郎中,而且又可以看到韩信能够献策于项羽,可以推断出韩信相当于项羽近卫。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卒到西楚霸王的近卫,可以说韩信已经相当的不错了。韩信其人忠义观念淡薄,属于实用主义者。这一点从其背楚投汉就可以看得出。起初,韩

  • 春秋时期诸侯崛起,齐国为何能称霸春秋?浅谈齐桓公的可赞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齐桓公时期齐国的地位,春秋首霸齐桓公成功称霸的原因,历史春秋五霸齐桓公称霸原因

    春秋初期,随着周王室的衰退,各诸侯国纷纷崛起,希望能成就一番霸业。公元前685年公子小白登上齐国君位,即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国力日渐强盛,在诸侯国中声望越来越大,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然而,管仲去世后,齐桓公却走向昏庸,任用奸佞,晚年凄凉。纵观齐桓公一生,既有辉煌之处,也有失败的地方。齐桓公是如

  • 东汉末日:袁绍欲推新汉帝,孙坚大破董卓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袁绍曹仁孙坚,董卓讨伐袁绍,老版三国袁绍对孙坚

    好容易过了残年,关东诸将,发生一种议论,要推立幽州牧刘虞为帝,刘虞为汉室支裔,自莅任幽州后,招携怀远,课农劝耕,开上谷胡市,通渔阳盐铁,民安物阜,颇称小康。青、徐州士庶,避难归刘虞者,约有百万余口,经刘虞收视抚恤,各得重生,董卓尝拜刘虞为大司马,且进加太傅,只因道路梗塞,使命难通,所以刘虞仍守原任,

  • 三国演义里,袁术好大喜功,但真实的他实力并不弱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袁术真就是个废物?其实,《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因此在做人物刻画的时候,对袁术有了矮化,真实的袁术实力其实并不弱。一、基本盘三国时代和别的时代有一个明显的不同,比如中国的宋元时期讲究英雄不问出处,但是在东汉三国的时候,无论是如何的盖世英雄,只要出身不好,就只能辅佐他人,而不能考虑割据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