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战国时期,秦国最先攻灭的是哪国?其实并不是韩国,而是古翟獂国

战国时期,秦国最先攻灭的是哪国?其实并不是韩国,而是古翟獂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566 更新时间:2024/1/16 3:44:59

[var1]

而且还不止如此,秦国也从周朝境内的一方诸侯,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且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并且随着秦王朝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也从此奠定了中国大一统政权的统治基础,以及封建社会时期2000余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过在秦朝建立之前的战国时期,秦国最先攻灭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且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也并不只有关东六国韩、赵、魏、楚、燕、齐。那么在战国时期,被秦国攻灭的国家都有哪些?其中哪个国家又是最先被秦国灭掉的呢?

春秋结束,战国之始

春秋、战国的分水岭是“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55年,晋国势力最大的智氏联合韩氏和魏氏讨伐不愿献地的赵氏,在三家联合之下,赵氏一路败退,被迫退守大城晋阳(今山西太原)防守,但在智、韩、魏三家的长期围攻下,赵氏日渐不敌,尤其是智氏宗主智伯瑶下令掘汾水(今汾河)灌淹晋阳城后,眼看晋阳城就要被联军攻破。

[var1]

不过赵氏在此危急时刻,以“唇亡齿寒”的道理策反韩氏和魏氏共同对付智氏,形势一下翻转过来,最终赵、韩、魏三家在晋阳城下大败智氏军队,并斩杀了智伯瑶,随后三家攻灭智氏,将其封城瓜分,此事件让周朝境内的诸侯大为震惊。

《史记》记载:“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

随着智氏的败亡,晋国之内再也没有家族势力可以与赵、韩、魏三家抗衡,即便晋国公室也不行,于是三家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将晋国其余土地以及晋国公室的土地也一同瓜分。不久后三家正式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公元前403年),由于三家分晋这等重大事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被视为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

过后十余年,齐国田氏在魏文侯的帮助也正式被周天子册封为诸侯,史称“田氏代齐”(公元前386年)。至此,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

[var1]

战国时期,被秦国最先攻灭的是哪国?

田氏齐国正式成为诸侯的次年,在魏国流亡近30年的秦灵公之子公子师隰回到秦国,在一众大臣和百姓的支持帮助下,终于夺回了君位,即秦献公。

《史记》记载:“堑洛。城重泉。”

不过此时的秦国已经从原来的春秋四大强国之列,逐渐衰落成偏安于西北一隅的老弱小国。这时的秦国别说是攻灭兼并其他国家,就连自保都很费力,秦国先君打下了河西之地也被相邻的魏国侵吞,秦国被迫只能退守到北洛水以西,挖壕沟、修城墙,加强防御。

《史记》记载:“止从死。城栎阳。”

因此秦献公继位后的首要目标并不是发动战争,兼并他国,而是先改变秦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为此秦献公在继位元年就开始在国内推行改革,比如废止秦国实行已久的殉葬制度;在栎邑修建具有军事反击性质的栎阳城等一系列改革,之后秦献公迁都栎阳,对魏国展开反击,秦国这才初步改变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var1]

随着推行的改革出现成效,秦国的国力出现回升,这才止住了逐渐衰落的局面,而秦献公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也为其子秦孝公继位后进行的变法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献公改变秦国贫弱的情况后,接下来就是重新提高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那么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是什么呢?无疑是通过战争来提高秦国的国际地位,毕竟秦国之前也是因为打了败仗才被诸侯鄙视,而使秦国遭受耻辱的正是三晋,其中尤以魏国为先。

于是在公元前366年,秦献公乘魏韩两国正欲发兵攻打周天子的城邑,以“勤王”为借口对魏韩联军发起了进攻,最终在周都洛邑城下打败两军。

秦国通过此战“一石四鸟”,得到了四个好处;一、此战胜利使秦国在诸侯国之间的地位得到明显提高;二、秦人也通过此次胜利恢复了往日的自信,以及开疆拓土的热情;三、将内部存在的矛盾和斗争转向外战;四、秦国因为救援周王室,得到了周显王的赞赏。

[var1]

不过魏、韩是当时的大国、强国,尤其是魏国经过魏文侯时期的改革与开拓后,更是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一跃成为新一代的中原霸主。而稍有起色的秦国要想攻灭这个时期的魏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算攻灭韩国也难以实现,即便秦献公之后在“石门之战”和“少梁之战”中两次大败魏军,也并未影响到魏国的地位。

而且不久后,秦献公便去世了,因此在秦献公时期,秦国未能攻灭兼并一国。而秦国在战国时期最先开始攻灭国家是在秦献公之子秦孝公时期。

《史记》记载:“孝公元年,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獂王。”

秦献公去世后,秦国西方的西戎部落和东方的三晋蠢蠢欲动,意欲乘秦国新丧之际,给刚即位的秦孝公一点颜色瞧瞧。而秦孝公毫不示弱,于是先下手为强,分兵两路,一路向东围困三晋陕城,另一路向西攻打西戎。

[var1]

由于三晋是当时的大国,因此秦国东路军队取得战果并不大。不过对于西部的戎狄部落,秦国还是完全有实力取胜的,西路军队不仅打败了西戎,还斩杀了西戎獂王。

那么西戎部落算国家吗?西戎虽然是古代中原国家对生存在西方边界一些部落的泛指,但在当时,西戎部落也是可以建立国家的。而且在西周初期,生活在中原西周偏远地区的邦国和部落为了避免被周朝攻伐,或是获得一个“正统”的名号,也会选择服从周天子,并定期前往周都上贡。

《吕氏春秋》记载:“服国八百余。”

这些偏远的地区的部落和邦国被称为“泛诸侯国”,也称作“服国”。根据史料记载,在西周初期,这样的服国大约有八百多个。而且秦国西北部的义渠国也是由西方的羌戎分支所建立,因此西戎部落可以算作国家,被斩杀的西戎獂王属于翟獂,也是西戎的一支,并建立了古翟獂国。

[var1]

《史记》记载:“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国服于秦,故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豲之戎。”

根据史料记载,秦穆公称霸西戎时,臣服于秦国的西戎部落中就有翟戎部落,故而秦国在战国时期第一个攻灭的国家应是西戎分支翟戎所建立的古翟獂国,而西戎獂王就是古翟獂国的君主,是类似于义渠国君主义渠王一样的存在。

战国时期,被秦国攻灭的国家都有哪些?

那么秦国斩杀西戎獂王,攻灭古翟獂国之后,且在秦始皇攻灭东方六国之前,秦国还攻灭了哪些国家呢?

根据史料记载,秦孝公在位时期除了斩杀西戎獂王,再未攻灭一国。之后便到了秦惠文王时期,而此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与日俱增,已经初步具备攻灭诸侯国的能力。

[var1]

在秦惠文王时期,被秦国攻灭的国家有三个,分别是苴国、蜀国和巴国,臣服于秦国的国家有两个,分别是丹戎和犁戎。

《史记》记载:“九年,司马错伐蜀,灭之。十四年,丹、犁臣。”

在秦惠文王更元称王七年,韩、赵、魏、燕、齐五国联合匈奴攻打秦国,西方的义渠也乘机脱离秦国控制,并联合五国突袭秦国。在东西夹攻之下,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的建议,出兵攻蜀,因为秦国占领蜀地可以扩大疆域,而且可以利用蜀地的财富增强国力,整顿军队。

于是在不久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攻蜀,灭之,同时又灭了苴国(蜀国分封国,两国都是戎狄所建),之后又顺手灭了巴国(姬姓诸侯国)。而蜀国归秦后,秦国也确实变得更加强大、富足,而且秦国兼并蜀国后,也从此成为战国七雄中疆域最大的国家。

[var1]

《史记》记载:“武王元年,伐义渠、丹、犁。”

秦武王时期攻灭的国家有两个,继位元年就讨伐义渠、丹、犁。这里的丹、犁应该就是秦惠文王时期臣服的那两个戎狄部落,而此后两国再未出现在史料之中,因此丹、犁可能在秦武王时期就被秦国彻底灭亡了。

《史记》记载:“秦昭王时,起兵伐残义渠。秦使将军摎攻西周。周初亡。”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56年),超长的在位时间也让他在军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攻灭的国家有三个:义渠国、西周公国、东周王室。

[var1]

虽然义渠在秦惠文王时期已经基本被打残,但最终还是秦昭襄王彻底消除了这个西部大患,从此秦国便可以一心东进。在其晚年,秦国又出兵攻打西周公国,其治下36座城邑全部归秦。同年,最后一任周天子周赧王去世,由于未立新王,历时近八百年的周王室宣告灭亡。

《史记》记载:“东周君与诸侯谋秦,秦使相国吕不韦诛之,尽入其国。”

秦孝文王由于在位时间太过短暂,也就没什么时间去开疆拓土。其子秦庄襄王在位时间虽然要长一些,但也只有三年,不过周王室仅剩的东周公国也被秦庄襄王命秦相吕不韦攻灭,至此,周王室的残余势力被彻底铲除。

此时周边的小国都被秦国兼并,中原大地上只剩下了秦、齐、楚、燕、韩、赵、魏七大诸侯国。之后秦王政继位,最终用强大的武力逐个攻灭兼并了山东六国,结束了战国乱世,建立起大一统的秦王朝。

[var1]

不过此时中原大地上除了秦朝之外,其实还有一个国家存在,那就是毫不起眼的卫国,因为它早已成为秦国的附庸国,而且也没有任何封地,卫国君主只是寄居于秦国野王。但是卫国最后也没能幸免,不久后就被新继位秦二世胡亥下令废除。

结语:

在战国时期,自秦、齐、楚、燕、韩、赵、魏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后,被秦国攻灭的部落和国家共计十六个,分别是:古翟獂国、苴国、蜀国、巴国、丹戎、犁戎、义渠、西周公国、东周王室、东周公国和山东六国,其中古翟獂国是秦国在战国时期第一个攻灭的国家。

文/历史紫陌阁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侵删。

更多文章

  •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有殊遇之恩,刘备对季汉的影响,刘备建立的汉为什么叫季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选官制度。在那个没有科举的年代(隋炀帝时期才开始科举),采用的是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等为辅的选官制度。也即是说,察举制是一个人能否当官的主要判断依据。而对于这种制度,大家并不陌生。在史书、演义中经常看到的“举孝廉”就是察举制选官的一种体现。《汉官仪》中记载

  •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其中最出色的还属魏蜀吴三国的开国之祖: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实力相当,相互争斗了一辈子,但若论其百姓们最为拥护的君主,那还得是刘备。不同于晚年昏庸的孙权,动不动就搞盗墓屠城的曹操,刘备可是三国军阀中的一股清流,他为人宽厚仁慈,对百姓极为体恤,被称为“仁主”。就算是这样仁慈的刘备也曾有过辣手

  • 岭南春秋:一个以广州为都城的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时期的广州,广州为何能成为岭南千年大都会,春秋战国古城

    广东古时候叫岭南。想要了解广东的历史,读一下岭南的古史就很有必要了。尝试扒开那些或苦涩或不详的古史记载,了解岭南发展的主要脉络,看看里面那些尘封的岭南故事或者人物。[var1]读一点岭南古史(三):西汉时期的岭南1——古南越国疆域前篇说到秦末各地群雄并起、中原混战,其时秦驻守岭南的赵佗趁机而起,割据

  • 吴大帝孙权到底长什么模样,碧眼紫髯有无依据,其是否有异族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吴大帝孙权名字,孙权图片,孙权孙尚香凌统西凉铁骑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在中华大地十分流行,而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书中提到的吴大帝孙权更是天生异象,碧眼紫髯,好像有海外血统。那历史上的孙权真的是“碧眼紫髯”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孙权身世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

  • 孔子诛杀少正卯,就因为一条“腊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五恶,孔子送腊肉的典故,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

    孔子标准图孔子一生的高光时刻,是54岁时,被鲁定公封为大司寇,代理国相一职。大司寇是最高司法官,代理国相更是君主之下,万人之上。孔子当政第7天,就诛杀了曾经和自己抢“腊肉”的民办教师——少正卯。[var1]杏坛讲学原来,孔子仕途不顺,一直当不了大官,无奈之下选择归隐乡下、杏坛讲学。这是孔子30岁时的

  • 酒后失言还是真情流露?庞统虽擅施奇计,但却并不认同刘备的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从刘备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开始,就意味着刘备集团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一部镇守荆州,另一部自然是攻打益州了。后汉时期,由于战争频仍,部队需要大量的参谋人员,也由此,刘备、曹操和孙权分别给参谋人员原创了三个军职出来。曹操独原创的军职是军师祭酒。这个祭酒的来头很大,是曹操是

  • 李信大败!!始皇帝请出王翦老将军领60万大军伐楚!!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信王翦,李信攻打楚国损失多少兵马,李信攻打楚国的结局

    秦王听说李信大败后,十分生气,革了他的职。这时秦王才想起老将王翦曾经说过的话,便决定亲自去请老将军出山。秦王赢政来到王翦的住地,对他说:“老将军,当初我没有听您的话,结果李信大败而归。如今我秦军损伤惨重,还望老将军出山,重整秦军。”[var1]嬴政老将军本来有些生气,但见到秦王态度如此诚恳,便答应了

  •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有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可以说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正是由于这个思想,在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外族人可以说是饱受欺凌,当官的更是别想。但凡事都有例外,有那么一位外族人,还是个异国太子,却在汉武帝时期成了官场不倒翁,一等一的政治能臣,权臣霍光的左右手,他就是

  • 春秋历史故事:专诸鱼肠剑一刺转乾坤,我是专诸,专业的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故事,鱼肠剑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谋士的故事

    我是专诸,专业的专,诸子百书的诸,不是猪,你问我年龄几何?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儿子很大了,也被阖闾封为了官,估计那会四十多岁吧!他们说我是一个刺客,还是四大或五大刺客之一,有点受宠若惊,其实我只是比较英勇,至于为什么要当那么一次刺客,这得从很早很早说起。我是吴国堂邑人,自小喜欢动武,也非常爱玩,家里也

  • 三国那些厉害的谋士为什么自己不当老板,却都选择了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曹操、刘备、孙坚孙策孙权,还有刚开始的袁绍、袁术等等,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刘备,他们凭什么能当老大?他们身上拥有哪些我们没有发现的性格特性呢?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另外那些谋士,比如诸葛亮,周瑜,郭嘉,荀彧等等,他们这些人都非常厉害,为什么不选择自己当老板,反而是都选择了给别人打工呢?特别是诸葛亮,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