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自绝三族,杀母立子,为何单单信任霍光?

汉武帝自绝三族,杀母立子,为何单单信任霍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010 更新时间:2023/12/11 22:43:14

他不仅将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刘据逼死,还将一代贤后卫子夫的整个家族团灭。

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杀母立子”的先河,在决定让6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皇位后,居然狠心将其母亲钩弋夫人杀害。

在上一篇我们已经讲了,汉武帝做这一系列动作的内部动机,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

@姐姐的故事会

看一看。

那么,今天我们来详细扒一下,汉武帝如此疑心的君王,连枕边人都不相信,为何又会把权柄交到霍光的手上呢?

霍光又有什么过人之处,能躲过汉武帝一次又一次的屠杀呢?

01霍光与卫家千丝万缕的联系

霍光本是平阳县吏霍仲儒的儿子,按照正常的人生轨迹,他可能一辈子也没有办法去皇宫看看。

但是,人生有很多巧合,自己父亲多年前的一次情不自禁,造就了一个旷世奇才的哥哥,霍去病。

而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又是皇后卫子夫以及大将军卫青的姐姐,这样,如果跟着哥哥霍去病叫的话,霍光也要叫卫青一声舅舅才对。

而我们知道,卫子夫的地位稳固,除了自己一向行事的小心谨慎,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个超级豪华的陪嫁团队“帝国双璧”。

霍去病和舅舅卫青撑起了汉武帝打垮匈奴这个豪迈的梦想。

仅仅两年的时间,霍去病就由一个新兵蛋子,蜕变成为能与大将军卫青齐名的骠骑将军。

而此时的霍光,还在乡下跟着父亲玩泥巴。

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在功成名就后,霍去病去看望了父亲霍仲儒。

不但给他置办了田产留下了金银,还将霍光带回京城和他一起生活。

可以说,没有卫家,霍去病霍光再有能耐,也进不了汉武帝的视野范围内。

但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情感和对卫家的又有所不同。

他喜欢霍去病敢做敢当的性格,爱屋及乌,甚至在霍去病死后,登泰山祭天时,还单独留霍去病的非婚子霍嬗在身边,一起在泰山之巅长谈,希望能够基因复刻一个霍去病出来。

所以,这样有别于与卫家的情感纠葛,也让霍光在汉武帝身边,多了一份生机。

02晚年的汉武帝,大开杀戒

在公元前91年,汉武帝前朝后宫动荡不堪。

在巫蛊之祸的波及下,和卫家有关的人员几乎全部清除干净。

这里面,包括汉武帝的亲生女儿、亲生儿子和亲孙子,以及亲姐姐卫青都后老婆平阳公主的孙子曹宗等一大票和卫家沾亲带故的人。

如此大规模的清洗,令人奇怪的是,身为受惠于卫家的霍光却安然无恙?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来看,整个巫蛊之祸被杀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基本上都是汉武帝想杀的。

比如说丞相公孙贺一家,他就是汉武帝给安排死的。

因为汉武帝要清除卫家外戚的实力,而在卫青死后,作为卫家女婿的公孙贺成为卫家在前朝最高阶的官员,所以,公孙贺必须灭门。

什么儿子贪墨军饷,江洋大盗指控,这些都是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减除卫家外戚的这一庞大主枝。

而江充在汉武帝的授意下,更是将巫蛊的搜查范围扩张到了后宫之中。

像皇后和太子的东宫,要是没有汉武帝的授意,他江充敢进去搜?

由此可见,将卫家连根拔起,是汉武帝计划很久的事情。

而太子刘据的整个成长过程都备受卫家影响,如果刘据上台,那么,很难说不会让卫家外戚死灰复燃。

所以,卫子夫和太子就这样,被汉武帝默默地安排死了。

那么和卫家沾亲带故的霍光为何能幸免呢?

我们可以看到,霍光和卫家最直接的纽带就是霍去病。

但遗憾的是,霍去病命不好,公元前117年就去世了。

而此时,霍光随霍去病到京城来也不足一年。

一个十来岁的娃娃,在这么短短的时间里,很难建立起自己和卫家的强联系。

加上霍去病给他安排的给汉武帝身边的差事,不管是从相处时间还是情感建设上,霍光都更加倾向于汉武帝。

因为他知道,如果汉武帝要杀他,卫家绝不可能有人出面保他。

而这也是为什么霍光一直在汉武帝身边,当巫蛊之祸波及卫家时,他没有发声的原因。

因为本质上来说,霍光欠的是霍去病的人情,而霍去病已经死去20年里,所以霍光和卫家,早就没关系了。

甚至可能说,在霍光感觉到汉武帝对卫家的态度后,他有可能主动地和卫家划清界限,为自己全身而退做准备。

03做事风格:靠谱的实干家

虽然霍光心思缜密,也有一定的手段,但是在汉武帝面前,这些都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汉武帝的风格其实是实干家,他有梦想,也有实现它的计划和步骤。

卫青霍去病都是汉武帝一手培养起来的,在他们之前,李广他们在面对匈奴的时候,还是以阵地战,防御战为主,很少有主动出击的战斗,而获胜的概率也比较有限。

而从卫青、霍去病开始,大汉才开了对匈奴的追击战。

不要说卫青霍去病真的是什么天赋神将,能创造出这样的作战方式。按照他们的出生和家族渊源,能够认识字就不错了。

而看看这三人的晋升路径,基本上都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汉武帝身边做常侍,接受汉武帝的亲自教学。

而汉武帝的常侍这一职务,也成为王侯将相的高产地。

霍光和卫青一样,他在汉武帝身边做事,并不是凭借自己的小聪明,而是数十年如一日地踏实肯干。

在《汉书》中,班固说霍光:

出入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未尝有过,甚见亲信。

可见,汉武帝对霍光的信任,来源于他在汉武帝身边20余年日积月累的谨慎行事。

而汉武帝是君主也是老师,在他身边,侍郎这个位置可以说人才辈出。

这可不是偶然,像卫青霍去病公孙贺这些人,都在他身边学习过,包括后来和霍光一同辅政的金日磾等人,都是长年在汉武帝身边学习服务,才有了汉武帝的信任和过硬本领。

所以,霍光也凭借着自己在汉武帝身边做事的这一优势,顺利进入了汉武帝将相学院班中,并以优异成绩,最终进入决赛,成为汉武帝托孤的人选之一。

当然,在汉武帝临终前,将相培训班里的优秀学院也不止霍光一人,给汉武帝训马的休屠小王子金日磾就是霍光最强劲的竞争对手。

小王子逃难来汉后,就一直在给汉武帝养马,因为工作非常细致认真也颇得汉武帝喜欢。

而且,这金日磾的三观可以说比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要正。

当时汉武帝很喜欢他的儿子,而金日磾的儿子在和汉武帝嬉戏时没大没小恰好被金日成看到,他竟然果断杀掉自己儿子。

因为他说:“儿子不知尊卑,怕汉武帝因宠溺犬子而玩物尚志。”看得汉武帝也是一愣一愣地。

在汉武帝准备托孤时,汉武帝有意让金日磾为主,其余人为辅,而金日磾却主动说自己是外国人,还是以霍光为主。

就这样,在实力和运气的双向加持下,霍光成为了汉武帝托孤第一人。

04权臣之路

我们从霍光后来的表现来看,汉武帝看人的眼光确实很准。

霍光作为汉武帝的托孤首臣,在汉武帝闭眼后的几十年,身体力行将汉武帝的政策方针贯彻执行下去,确实不简单。

首先,他持续推行了汉武帝晚年修养生息的政策,打造出了昭宣中兴这样的一个小盛世王朝;

其次,他在做权臣的路上,一点也没有把自己往外戚的方向带偏。

有人可能说,这不是霍光的外孙女和女儿都是皇后吗?他着妥妥地外戚啊!

非也,在刘弗陵阶段,虽然霍光的外孙女最后成为了皇后,但是,这并不是他的心愿。

当亲家上官和他商量让霍光的外孙女入宫为后时,霍光想也没想就回绝了。

但是,耐不住上官家急不可耐地想要通过外戚这个身份来巩固自己的地位,最后偷偷地走了宫中长公主的路线,直接把孙女送入后宫,生米煮成熟饭,霍光不同意也得同意。

而在废了刘贺,扶持刘病已上台后,霍光的权利更是如日中天。

这时候,满朝文武都推荐让霍光的女儿入宫为皇后,但是,刘病已有结发妻子许平君,所以,在朝堂上演了一出“故剑情深”的好戏。

此时的大汉江山,完全在霍光的掌控中。

皇帝都能行废了,更别说一个皇后了。

面对让自己女儿入宫为后的诱惑,霍光依旧面不改色地选择了不做外戚。

他同意立刘病已在民间的发妻许平君为皇后。

可能这个决定让刘病已觉得这个霍光这个权臣也不算太难说话,于是,不久后,又提出想要给自己的老丈人封侯的建议。

而这一回,霍光直接驳回了。

要知道灭外戚,可是汉武帝毕生心愿,他绝不能由着刘病已扶持外戚起来,扰乱朝纲。

于是,在霍光的一票反对下,刘病已的老丈人也没能封侯。

可以说,霍光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汉武帝晚年修养生息贺灭外戚的两项基本国策。

如此忠心,试问整个封建王朝能有几人?

所以说,汉武帝选择信任霍光,完全是基于霍光长期在汉武帝身边的表现,也是出于对自己教育成果的肯定。

没有一个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万事皆因果,大家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时期,秦国最先攻灭的是哪国?其实并不是韩国,而是古翟獂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秦国大将军蒙恬,秦国最精锐三大军团,秦国历史完整版

    [var1]而且还不止如此,秦国也从周朝境内的一方诸侯,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且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并且随着秦王朝的建立,以及中央集权制的确立,也从此奠定了中国大一统政权的统治基础,以及封建社会时期2000余年的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在秦朝建立之前的战国

  • 诸葛亮为什么说刘备对季汉众臣有殊遇之恩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诸葛亮为什么对刘备有殊遇之恩,刘备对季汉的影响,刘备建立的汉为什么叫季汉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尤其是选官制度。在那个没有科举的年代(隋炀帝时期才开始科举),采用的是以察举制为主,征辟制等为辅的选官制度。也即是说,察举制是一个人能否当官的主要判断依据。而对于这种制度,大家并不陌生。在史书、演义中经常看到的“举孝廉”就是察举制选官的一种体现。《汉官仪》中记载

  • 关羽被杀后,诸葛亮冷冷地说了11个字,刘备听后立马赐死长子刘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这其中最出色的还属魏蜀吴三国的开国之祖: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个人实力相当,相互争斗了一辈子,但若论其百姓们最为拥护的君主,那还得是刘备。不同于晚年昏庸的孙权,动不动就搞盗墓屠城的曹操,刘备可是三国军阀中的一股清流,他为人宽厚仁慈,对百姓极为体恤,被称为“仁主”。就算是这样仁慈的刘备也曾有过辣手

  • 岭南春秋:一个以广州为都城的古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春秋时期的广州,广州为何能成为岭南千年大都会,春秋战国古城

    广东古时候叫岭南。想要了解广东的历史,读一下岭南的古史就很有必要了。尝试扒开那些或苦涩或不详的古史记载,了解岭南发展的主要脉络,看看里面那些尘封的岭南故事或者人物。[var1]读一点岭南古史(三):西汉时期的岭南1——古南越国疆域前篇说到秦末各地群雄并起、中原混战,其时秦驻守岭南的赵佗趁机而起,割据

  • 吴大帝孙权到底长什么模样,碧眼紫髯有无依据,其是否有异族血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东吴大帝孙权名字,孙权图片,孙权孙尚香凌统西凉铁骑

    “紫髯碧眼号英雄,能使臣僚肯尽忠。二十四年兴大业,龙盘虎踞在江东。”众所周知《三国演义》在中华大地十分流行,而书中的许多故事情节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书中提到的吴大帝孙权更是天生异象,碧眼紫髯,好像有海外血统。那历史上的孙权真的是“碧眼紫髯”吗,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孙权身世孙破虏吴夫人,吴主权母也。

  • 孔子诛杀少正卯,就因为一条“腊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孔子诛杀少正卯的五恶,孔子送腊肉的典故,关于孔子诛少正卯问题

    孔子标准图孔子一生的高光时刻,是54岁时,被鲁定公封为大司寇,代理国相一职。大司寇是最高司法官,代理国相更是君主之下,万人之上。孔子当政第7天,就诛杀了曾经和自己抢“腊肉”的民办教师——少正卯。[var1]杏坛讲学原来,孔子仕途不顺,一直当不了大官,无奈之下选择归隐乡下、杏坛讲学。这是孔子30岁时的

  • 酒后失言还是真情流露?庞统虽擅施奇计,但却并不认同刘备的仁义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从刘备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开始,就意味着刘备集团要将兵力分成两部分,去执行两个大任务了。一部镇守荆州,另一部自然是攻打益州了。后汉时期,由于战争频仍,部队需要大量的参谋人员,也由此,刘备、曹操和孙权分别给参谋人员原创了三个军职出来。曹操独原创的军职是军师祭酒。这个祭酒的来头很大,是曹操是

  • 李信大败!!始皇帝请出王翦老将军领60万大军伐楚!!统一六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信王翦,李信攻打楚国损失多少兵马,李信攻打楚国的结局

    秦王听说李信大败后,十分生气,革了他的职。这时秦王才想起老将王翦曾经说过的话,便决定亲自去请老将军出山。秦王赢政来到王翦的住地,对他说:“老将军,当初我没有听您的话,结果李信大败而归。如今我秦军损伤惨重,还望老将军出山,重整秦军。”[var1]嬴政老将军本来有些生气,但见到秦王态度如此诚恳,便答应了

  • 媲美霍光的政治高手金日磾,本是异国太子,他靠什么而崛起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有个“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而这个思想可以说在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的脑子里根深蒂固了。正是由于这个思想,在古代中华大地上的外族人可以说是饱受欺凌,当官的更是别想。但凡事都有例外,有那么一位外族人,还是个异国太子,却在汉武帝时期成了官场不倒翁,一等一的政治能臣,权臣霍光的左右手,他就是

  • 春秋历史故事:专诸鱼肠剑一刺转乾坤,我是专诸,专业的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战国十大经典故事,鱼肠剑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谋士的故事

    我是专诸,专业的专,诸子百书的诸,不是猪,你问我年龄几何?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儿子很大了,也被阖闾封为了官,估计那会四十多岁吧!他们说我是一个刺客,还是四大或五大刺客之一,有点受宠若惊,其实我只是比较英勇,至于为什么要当那么一次刺客,这得从很早很早说起。我是吴国堂邑人,自小喜欢动武,也非常爱玩,家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