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皇宫里,一直保存着两件宝物,一件是斩蛇剑,另一件孔子木屐。到了东汉时期,皇宫里又多了一件宝物,那就是王莽的头骨。
这三件宝物一直保存在汉朝的皇宫内,是传世之宝,其中王莽的头颅最为特殊,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保存人头骨的习惯,因此王莽头骨也就成了最特殊的存在,知道西晋元康五年,洛阳武库大火,这件传世之宝才化为灰烬。
王莽是历史上争议极大的一个人物,他作为外戚,连续辅佐了三位皇帝,取得了不错的政绩,也曾受到过百姓的拥戴。
但随着权利的越来越大,王莽的野心也越来越大,最终逼皇帝退位,王莽取而代之建立了新朝,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篡汉”。
王莽建立新朝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民休养生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后期频频朝令夕改,并且改革措施愈发激烈,加之连年天灾,最终爆发了绿林赤眉起义。
地皇四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新莽军节节败退,很快绿林军就包围了皇宫,新莽将军王邑率军依靠皇宫宫墙拼死抵抗。
双方拼战了一整天,均未能取得胜利,在第二天凌晨绿林军点燃了未央宫西北方向的作室门,大火吸引了新莽军队的注意。
绿林军趁机劈开了敬法殿的门,借此攻破了宫墙,绿林军蜂拥进了皇宫之内,一瞬间未央宫内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绿林军在皇宫内烧杀抢掠,奸淫宫女,整个皇宫内一片地狱景象。叛军逐渐逼至承明殿,王莽之女、汉平帝孝平皇后为免遭奸辱,投火自焚而亡。
王莽为避大火,躲到了宣室前殿,他身披红黑色戎装,手持短刀,怀抱护身符“威斗”,命天文郎君布设七星图。
六个宫人按星位分坐于前面,王莽自己则坐在北斗七星的豆柄位置,并对众人说:“我受命于天,反贼们能拿我怎么样?”
但只相信所谓的“天命”并不能救王莽,绿林军逐渐逼近,王莽在众大臣的搀扶下,从前殿躲到了渐台,此时的王莽已经没有了刚才“天命庇佑”的自信,开始惊慌失措。
这时,王邑带着仅存的卫兵赶到了渐台,王莽的心才稍稍放下。如此多的兵力聚集在渐台,绿林军意识到王莽就在那里,于是开始猛攻渐台。
新莽军在渐台上用弓箭阻挡绿林军的攻击,但箭矢逐渐用尽,绿林军最终冲上了渐台,两军展开了殊死搏杀,最终新莽军寡不敌众,王邑等人被杀。
王莽则躲到了渐台的内室之中,绿林军在剿灭了外面的新莽军后,冲入内室抓住了王莽。
活捉王莽,那是最大的功劳,谁也不想让功劳落在别人的手里,于是开始争夺王莽,甚至相互攻击了起来。
在混乱中王莽被杀,头颅被砍下,身体被兵士们瓜分,因为争夺王莽,数十名绿林军士兵死于自行残杀,最终王莽的头颅被献给了将军王宪。
随后绿林军将领赵萌等人赶到,因为嫉妒王宪攻破长安城,又拿到了王莽的头颅,所以陷害王宪,并将其杀死,并夺得了王莽的头颅。
最终,王莽的头颅被送到了宛城更始帝的手中。更始帝刘玄看着木匣中王莽的头颅,慨叹道:“如果他不那么昏聩,就是另一个霍光啊,真是可惜!”
之后,更始帝下令将王莽的头颅悬竿示众,数十日后,骨头上的皮肉尽失,只剩下了风干的骨头,之后头骨被摘下,刘玄将其作为战利品带到了洛阳。
更始三年,刘玄在长安被赤眉军所杀,王莽的头骨落到了赤眉军首领樊崇的手中,建武三年,赤眉军弹尽粮绝,向刘秀乞降。
在赤眉军向刘秀奉上的宝物中,除了斩蛇剑和孔子屐外,《后汉书》中有明确的的记载,其中还包括王莽的头骨。
从此,王莽的头骨被藏于东汉皇宫之中,成为与斩蛇剑和孔子屐并列的镇国之宝,这几件宝物经历东汉、三国、西晋,直到西晋元康五年洛阳武库大火,这件被精心保存了近三百年的宝物才化为灰烬。
至于为什么要保存头骨这样恐怖的东西,可能是皇室想要震慑那些图谋不轨的大臣,让后人警惕外戚干政。
但从史实来看,这件宝物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东汉恰恰是外戚干政最严重的朝代,东汉也是亡在重臣之手,王莽头骨最终警示了个寂寞。
文章整理不易,欢迎关注狼君。
如果您觉得文章不错,想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历史知识和故事,请把它推荐给更多人吧。
本文章为狼君子见原创,未经授权严禁以任何形式转载,抄袭必究。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