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临死前真的想杀魏延吗?别被演义骗了,真正的原因很简单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想杀魏延吗?别被演义骗了,真正的原因很简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28 5:08:02

对于魏延的死两本书记载的过程是一样的,他都是被马岱所杀,《三国演义》因子午谷奇谋魏延当众顶撞诸葛亮,不少人认为魏延得罪了孔明,由此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临死前决意杀魏延。

然而,其实《三国演义》一书里描述的只是表象,魏延之死的真相唯有四个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被误解的猛将

《三国演义》中,魏延身上最明显的一个标签就是“天生反骨”,因此他又被戏称为“反骨男孩”,然而真实的魏延与《三国演义》中的魏延大相径庭。

小说中写到魏延是半路投靠刘备的,真实的魏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卷王”,陈寿的《三国志》中对于他的出生描述已经非常的明确:

魏延出生于益阳,最早以军中部曲的身份追随刘备,之后魏延一路立功最终官至牙门将军。

虽然牙门将军比起“四方将军”、“四征将军”来说,只能算是一个杂号将军,但却丝毫不影响刘备对于魏延的重视。

由此观之来真实的魏延并不是半路投靠刘备的,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士兵做起,一路疯狂内卷最终将自己“卷”到将军。

《三国演义》中,魏延半路投靠导致诸葛亮后期对其不信任,完全是剧情需要根本不是事实。

魏延中期刘备对将士们进行封赏,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职位“汉中太守”,当时不少人都认为刘备会将汉中太守位委任给张飞,但是最后他却将魏延任命为汉中最高长官。

自古以来,汉中是兵家必争之地,北面是关中平原、南面是四川盆地,汉中太守对于蜀国的意义至关重要。刘备将这么重要的职务给了魏延证明他的能力的确很强。

当然,刘备认可并不代表诸葛亮认可,但诸葛亮在临死之前决定杀魏延并不是因为其有反骨,其实《三国演义》中骗了所有人,魏延并不是死于诸葛亮之手而是死于权力斗争。

北伐第一大将

《三国演义》将魏延的形象定义为“天生反骨”,会给人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由此便会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甚至无时无刻不想杀了他。

此外还有一件事似乎可以证明在刘备死后魏延得不到重用,就是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没有让诸葛亮采纳,可如果仅凭这2个原因就断定诸葛亮不喜欢魏延实在是太过于武断。

诸葛亮北伐时可以看出他对于魏延也非常的重视,因为北伐期间魏延多次担任先锋,“卷王”魏延可以说是诸葛亮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猛将。

刘禅继位之后蜀国实际上的掌权人就是诸葛亮,其北伐一定绕不开汉中自然也绕不开汉中太守魏延,所以他到达汉中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提拔魏延为丞相司马兼任梁州刺史。

魏延被任命为凉州刺史的时候凉州还没有攻打下来,诸葛亮显然是在用激将法希望魏延可以攻下凉州,后者也没有辜负诸葛亮的期望攻下了凉州。

之后诸葛亮又对魏延多次进行提拔,魏延最终成为了征西大将军,这一职位在蜀汉官僚体制内很高。当时,蜀国沿袭汉朝的制度设立“四征将军”,地位属于第一梯队。

诸葛亮北伐开后魏延职位一升再升,可以看出他对魏延十分看中,至于为何不采纳子午谷奇谋主要是两者的战略不相符,魏延希望奇袭而诸葛亮则希望稳扎稳打。

看到这里也不难猜出,魏延的死也并不是诸葛亮起了杀意,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是杨仪费祎等人设下陷阱杀害魏延,最后让诸葛亮背锅了。

魏延之死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魏延十分看重,否则也不会委以重任,魏延之死与诸葛亮丝毫关系都没有,而此事的真相很简单只有四个字——权力斗争。

话说从曹操阵营转投蜀国之后,杨仪从来不掩饰自己对于权利的渴望,一路向上爬最与魏延成为诸葛亮的左膀右臂。

杨仪担任丞相长史、魏延担任丞相司马,两人一文一武,本应该如同“将相和”一样为蜀汉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他们的性格都很高傲。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高傲的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看不对眼,刚开始两个人只限于吵架拌嘴小打小闹,随着矛盾越来越深魏延曾经对杨仪拔刀相向。

诸葛亮也尽量平衡两人的关系,但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这一切发生了改变。

诸葛亮临终遗言交代杨仪和费祎暂时退兵由魏延断后,魏延是北伐的先锋,蜀军撤退魏延断后也很正常,然而杨仪和费祎在向魏延转达诸葛亮遗言的时候却下了一个套。

两个人并没有原封不动的转达诸葛亮的临终遗言,而是采用春秋笔法让魏延误以为,从此之后蜀国不会再北伐讨贼,两个人转达了诸葛亮的“意思”后魏延说了一句:丞相虽然不在了,但是还有我。

魏延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诸葛亮不在了但是北伐大业不能停,自己也愿意继续为蜀国效力……平时就与杨仪有龃龉的魏延此时火爆脾气也上来了,他怒怼杨仪:你有什么资格指挥我?

此时,费祎又说了一句话直接将魏延打入了万劫不复,费祎是这样说道:“你的意思我知道了,以后我和杨仪听你的”,费祎的这一句话明显就是文字游戏,直接给魏延扣上了一顶“不听号令”的帽子。

随后杨仪和费祎这两位文官将一封告状信送到了刘禅手里,虽然魏延也立即写信陈情,但是蒋琬等人却帮着杨仪、费祎说话,很明显这是一场对于魏延完全不公平的斗争。

如果魏延真要谋反大军已经到了五丈原,只要继续向北走就可以投奔曹魏,魏延却仍然带着自己的士兵向蜀国方向撤退,奈何此时已经于事无补。

杨仪和费祎已经用尽手段坐实了魏延“谋反”的罪名,刘禅在这些大臣的花言巧语之下将魏延定罪,最后马岱奉杨仪之命诛杀魏延并灭其三族。

总的来说,诸葛亮死后魏延继承其北伐遗志,然而诸葛丞相尸骨未寒之际杨仪等人就迫不及待的对魏延下手。当然,魏延之死也有其本人性格的原因,刚愎自用得罪周围的同事导致关键时刻没有人帮他说话。

其实,魏延之死归根结底在于权力斗争,司马长史的杨仪联合费祎、蒋琬等人亲手给魏延铺了一条通向死亡之路,从假传诸葛亮的遗言到派马岱诛杀魏延一环扣一环,一代猛将就这样冤死于权力斗争之下。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更多文章

  • 唐朝新年的狂欢,不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还有眉来眼去的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爱情野史,唐朝人如何过春节

    引言公元806年,34岁的李绅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考中进士。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当年皇帝唐宪宗在曲江举行的“新科进士宴”。写下了《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绕曲江烟景,未央明月锁千门」。这个李绅

  • 武则天寝宫内设密室,每晚睡前必进一次,揭开她罕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二年,呕心沥血创作完《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文学家崔融病发而死。观象、集仙,崔融文中提到的建筑,是武则天晚年的寝宫,那些朱梁画栋身上有武周顶级工匠的智慧巧思,处处彰显着这是一个瑰丽繁盛的时代,却也有二张兄弟被斩杀而肆流的鲜血,时刻提醒着这一切如梦似幻,终将尘归尘、土归土。传言,集仙殿内有一密室,

  • 历史上有名的丞相很多,但哪个丞相最厉害,萧何算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比如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辅佐了刘备和刘禅父子的诸葛亮,以及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商朝名相伊尹。不过,要是从特定的历史背景上看,西汉丞相萧何应该算是最厉害的丞相了,即使不是唯一的,也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众所周知,西汉是建立在秦朝的废墟之上的,泱泱大秦力吞六国,南平百越北逐匈奴,修长城建驰道,统一度

  • 西晋建立后,为何只存在数十年就灭亡了?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西晋灭亡的原因及教训,西晋的灭亡完整版,西晋为什么灭亡

    一、晋武帝司马炎后期懈怠咸熙二年(265年),司马炎袭封晋王。咸熙二年十二月丙寅(266年2月8日),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定国号为晋,改元泰始。在位初期,司马炎厉行节俭,颁行户调式,促进人口增长,使得天下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咸宁五年(279),发动“晋灭吴之战”,彻底结束

  • 龙生虎养的西楚霸王项羽诞生得离奇古怪 项羽诞生考值得大家欣赏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秦始皇找回投东海的孟姜女敖广女儿一一东海小龙女项羽故里的项羽塑像秦始皇用赶山鞭找回孟姜女,将孟姜女纳入后宫。秦始皇非常高兴,天天临幸孟姜女。秦始皇和孟姜女缠绵一段时间,秦始皇的疯病好了,正常上朝,治理国家,一步一步使大秦帝国走向鼎盛时期。东海龙女变化的孟姜女在秦始皇缠绵一段时期后,肚子也很争气,终于

  • 一直对五代十国这段历史很迷惑,同时,为什么很少被人提起?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五代十国为什么不被历史承认,怎么读懂五代十国历史,先有五代还是先有十国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些私盐贩子,比如黄巢的家族就是如此,他的家族为了生存而贩卖私盐,逐渐成为山东地区的私盐首领。 黄巢年轻的时候,因为不愿意继承家业而数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不幸都落选了,他一气之下写了首十分霸气的诗,名字叫做《不第后赋菊》,透露出满满的反意。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

  • 大唐勋臣流浪四十年遭冤杀,唐玄宗薄情?幕后真凶是一位千古名相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玄宗强占儿媳妇当皇后,唐玄宗是李世民的什么人,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活了多久

    四个月前的“先天政变”中,他追随唐玄宗,率领万骑诛杀了太平公主及其党羽萧至忠等人,逼迫太上皇李旦将皇权交给了唐玄宗。唐玄宗投桃报李,授予王琚银青光禄大夫、户部尚书,封赵国公。四个月来,唐玄宗像一位多情的公子,每天将王琚“扣留”在宫中,不到半夜绝不放人。即便休假日,王琚也睡不上懒觉,因为宫中的太监会早

  • 姜维九次北伐穷兵黩武,蜀汉的灭亡,姜维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姜维对战争的才能和艺术性没啥问题,但是他对内政和很多方面,缺乏一个诸葛这样能在朝中辅助和支持他北伐后勤的人,诸葛时期虽然北伐次数多,但是东吴来考察的人都称赞蜀中的安居乐业,以及富饶。当时蜀中商业贸易都是十分发达的,姜维虽然胜果多,但是他无法控制朝中局势,战争的损失也没有经济上补充,结果后期魏国打过来

  • 正所谓“汉承秦制”,可为何秦朝如此短命,汉朝却延续了四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遗憾的是,秦统一全国的基业亡于宦官与二世昏君。此后楚汉争雄、豪杰并起,又经历了几十年征战之后,纷乱的局面才止步于汉。汉王朝国祚四百年之久,自成立初期便继承了秦朝的行政制度。故而有了“汉承秦制”的说法。只是作为后继政权的汉王朝统治者,为使自己的统治地位尽可能地延长,在对秦制的基础上也作了相当成功的革新

  • 蜀汉灭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满门却被杀害?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即使是在群星闪耀的三国时期,关羽和张飞都算是排名前列的猛将,其中关羽更是被后人尊称为“武圣”,威风凛凛的他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的象征。作为关羽的结拜弟弟,张飞的战斗力也非常强,但令人意外的是蜀国灭亡之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却满门被杀,同样是蜀汉功臣,为什么关羽、张飞后人的的结局却完全不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