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1961年溥仪参加辛亥革命50年座谈会,偶遇一白发老翁,惊呼:奇遇

1961年溥仪参加辛亥革命50年座谈会,偶遇一白发老翁,惊呼:奇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06 更新时间:2023/12/8 0:43:11

1961年10月13日,辛亥革命5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

这一天,礼堂聚集了一大批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前辈及各界人士,然而,溥仪的出场还是让在场记者的镁光灯闪了起来。

溥仪进场后左瞧右看,突然看到一个看上去挺眼熟的白发老翁,仔细辨认过后,溥仪不淡定了,他走上前,“奇遇啊!奇遇!”

这名白发老翁叫做鹿钟麟,他曾是将溥仪从紫禁城赶出来的冯玉祥麾下第22旅的旅长。

图丨鹿钟麟

鹿钟麟逼宫

1924年10月22日晚,鹿钟麟的22旅进入北京,不费吹灰之力,他们便占领了北京城的各个城门、车站、电报局等要害部门。

11月4日的内阁会议上,正式确定了驱逐溥仪出宫的相关事宜。第二天一早,领了任务的鹿钟麟便出发前往紫禁城。

进入神武门后,鹿钟麟刚好碰到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他便向对方告知了来意。

绍英提出要看正式公文,鹿钟麟拿出来交给他,“根据修正条件,宣统的帝号立即废除,限于当日迁出紫禁城,交出玉玺,政府将派员点验宫中的公私物品。”

绍英无法接受,他质问鹿钟麟,“你不是鹿传霖一家的吗?为什么这样逼迫我们?”

图丨鹿传霖

原来,鹿钟麟的父亲鹿传霖曾做过溥仪的老师,算是有些私情,但鹿钟麟依旧公事公办,

“我们来此执行国务院的命令,是为了民国,同时也是为了清室。恰恰因为来的是我,换了别人,你们就休想这样从容了。”

绍英却并未理解鹿钟麟的好意,他反倒“不平”起来,“我大清入关以来,宽仁为政,没有对不起百姓的事,怎么能这样办呢?”

这一番话直接把鹿钟麟惹火了,他瞪大双眼,怒视着绍英,

“清兵入关日来的‘扬州十日’(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之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屠杀)和‘嘉定三屠’(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百姓是不会忘记的,现在群情激愤,就要直接采取不利于清室的行动了,宫外已经布满军警,气势汹汹,就要动手了。”

图丨溥仪

绍英无言以对,他只得接过公文,转交溥仪。溥仪看了公文后,和自己的嫔妃们召开了个“御前会议”,并一致认定:宫内所有物品均属于爱新觉罗私产,不能由民国政府点收,因此,需要花费些时间才能全部迁出。

绍英把溥仪的话带给鹿钟麟后,他同意了暂缓一两天迁出所有物品,但是溥仪本人,必须今天出宫。

鹿钟麟的话带到溥仪那后,溥仪仍抱着侥幸心理不愿意马上出宫。正好,有两位老太妃说细软财务太难收拾不愿离开,溥仪就拿她们做了挡箭牌,让鹿钟麟通融通融。

这么一拖便拖到了中午,鹿钟麟有些没耐心了,他心生一计,对随行人员说,“快去告诉外面的兄弟们,时间虽然到了,但事情还在商量,先不要着急开炮!”

听到鹿钟麟这么说,绍英吓坏了,赶紧跑去汇报溥仪,“再不搬,鹿钟麟就要开炮了!”

图丨婉容、溥仪

溥仪果然吃硬不吃软,他一改刚才不慌不忙的态度,赶紧通知宫女太监收拾细软。大家忙成一团四处乱跑,溥仪则召开了第二次“御前会议”,讨论出宫以后该去哪里。

商量过后,大家决定先去位于什刹海北河沿的醇王府暂住,随后,溥仪派出内务府前去布置。

接着,他带着皇后、淑妃一行走出皇宫,鹿钟麟见溥仪出来了,走过去问他,“今后你是想做皇帝,还是做国民一份子呢?”

溥仪回答,“当然是国民一份子。”

鹿钟麟点头,“既然如此,我们当然会予以保护。”

下午4点,溥仪坐上了国民军司令部准备好的车,鹿钟麟的车开在最前面做前导,溥仪紧跟鹿钟麟后面。

车辆缓缓驶出神武门,清帝入住紫禁城260年的历史终于落幕。

图丨溥仪和日本人

溥仪特赦

溥仪入住醇王府后,担忧和恐惧并没有消失,门外整天有冯玉祥的军队在看守,他觉得自己随时会被一枪崩了脑袋。

况且,这时候的溥仪还未放弃他皇帝的宝座,他盼着有朝一日能够“复号还宫” ,刚好,身边的老臣们给他出主意,建议他先离开醇王府,摆脱冯玉祥的看守。

于是,11月29日,溥仪在庄士敦的安排下,坐上了开往日本大使馆的汽车。在这里住了3个月,溥仪被卖国老贼和日本鬼子哄得团团转,他复辟的野心也在不断膨胀。

1925年2月23日,溥仪扔下皇后淑妃,独自一人去了天津,当晚,他便住进了日租界的“张园”。

他开始与日本人频繁接触,“九一八”以后,他想要依靠日本的势力恢复祖业,还派人去到东北,见了日本最高统治者内田康哉。

溥仪的主动给了日本侵华一个完美的借口,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就表示,“日本对满洲绝无领土野心,只是诚心诚意想要帮助满洲人民建立自己的新国家。”

图丨土肥原贤二

11月,溥仪趁着天津局势混乱,在日本人的护送下,坐上了开往旅顺的船,随后,他被日本人软禁起来。

大门外永远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宪兵,溥仪心惊胆战地过了3个月,终于等来了板垣征四郎。

板垣征四郎说让溥仪在新国家执政,溥仪说什么也不干,非要当皇帝,第二天,板垣征四郎告诉他,若是不接受,溥仪就会被当做敌人看待,于是,溥仪妥协了。

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首都设为长春。在来到长春站的时候,溥仪受到了热烈欢迎,顿时让他找回了当皇帝时“呼风唤雨”的感觉。

然后,溥仪这个名义上的假皇帝便在长春过起了自欺欺人的日子,直到1945年8月,苏联正式向日本宣战。

图丨溥仪

第二天凌晨,苏军便进攻了伪满洲国的首都长春,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过后,日本人提出让溥仪迁都。

最开始,溥仪不太愿意,但对方一说苏联人来了,第一个杀的就是溥仪,怕死的他立刻就答应了。

8月11日,就像1924年从紫禁城逃离一样,溥仪命人整理出60多个装着珠宝字画、稀有药材等奇珍异宝的箱子,准备一并带走。

不一会儿,日本人的车来了,他们稀里糊涂把箱子扔上车,然后扬长而去。到了临江以后,溥仪发现箱子只剩30来个了,剩下的全部无影无踪。

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伪满洲国自然也不复存在,溥仪的傀儡戏也终于宣告结束。

图丨溥仪被俘

三天后,溥仪的专机刚来到沈阳,正准备逃亡日本的时候,他便被苏联红军俘获了。

一个小时后,飞机起飞,只不过,溥仪飞往了苏联赤塔,他的牢狱生活正式开始。

1950年7月,在苏联被关了5年的溥仪被遣返回国,坐在列车上的时候,溥仪和大家议论纷纷,列车的窗户上贴着报纸,看不到外面,他也不知道这一趟何去何从。

到了抚顺,列车停下了,溥仪下车一看,周围都是全副武装的战士,吓得差点站不稳。

随后,他们一行人被一辆大卡车送到了一座安着电网、铁栅栏的监狱,据说,这里原来是日本人盖的,以前还没有暖气,现在有了。

两天后,一行人被分配了监号,根据监号的不同,伙食也有所不同。溥仪是小灶,是这里最好的伙食,不仅顿顿有鱼有肉,吃的还是细粮。

图丨溥仪

尽管在苏联待了5年,可溥仪的皇帝架子可是一点没扔,他身边一直有为他瞻前马后的臣子,因此平时的生活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来到这里,溥仪首先要成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他得学会参与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去打扫卫生,还得学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衣。

基本生活搞定之后,溥仪参与了劳动课,因为战犯大都是上了年纪的人,所以,他们的劳动只是简单的糊纸盒。

劳动时间一般只有晚上的2个小时,定额也只有二三十个,并不算多。可溥仪还是完成得很艰难,他的产品一向是最次的,连合格线都够不着。

当时,和溥仪一个组的,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过去,这人见到溥仪是“皇上圣明,奴才该死”,如今看到溥仪笨手笨脚,他气得大骂,“我看,你这人就是个废品。”

这话把溥仪气得病了半个月,还是所长找他谈心,才让溥仪气顺了点。

后来,管理所开始号召大家写自传,这时候,溥仪的思想已经完成了转变,所以他主动交代了不少和日本人勾结的事情。

图丨载涛

1954年后,管理所稍微放宽了一些限制,大家能够窜门聊天了,还有自由活动时间,可以下下棋、打打球、听听广播、看看电影,甚至还允许和家人通信。

溥仪很快就和自己的弟弟妹妹们联系上了,不久后,载涛带着三妹五妹来到管理所看望了溥仪,他说自己是奉毛泽东之命来的。

原来,时任全国人大代表的载涛,在一次会议上遇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告诉他,“据说溥仪改造得很不错,现在可以探视了,你们应该去看看嘛。”

于是,载涛带着三妹五妹来了。这次见面,让溥仪感触很深,自己的妹妹们,过去也是金枝玉叶,如今,她们露出自信的微笑,自食其力地生活着。

这之后,溥仪对于改造就更积极了,1957年新年,大家准备编排些节目,热热闹闹地过个年,溥仪还参与其中,扮演了个议员。

这是他第一次登台演出,效果还挺不错的,让溥仪对自己有了些信心。

1959年12月,首批特赦战犯大会上,溥仪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第一位。据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拿到特赦名单后,大手一挥,“要特赦,就要先特赦皇帝,中国共产党有这个气魄!”

图丨溥仪被特赦

一笑泯恩仇

12月9日,溥仪回到北京,住在五妹家中,妹妹提醒他,如今他已经是新中国公民了,需要先给自己上个户口。

第二天,溥仪在妹夫的陪同下去到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他恭恭敬敬地将特赦通知书递给民警,对方问了他几个问题,很快,他便是有户口的人了。

后来,周恩来专门找到他,问他以后的规划,溥仪说自己对医学挺感兴趣的,可周恩来思考过后,觉得不太妥当。

以溥仪的身份,若是治好了当然没什么问题,若是治不好,影响和后果就不太好了。

还有人提议让溥仪去紫禁城工作,反正以前还是他们家,熟得很。这一建议又被周恩来否决了,溥仪若是去紫禁城上班,一定会引起游客围观,对溥仪不好。

思来想去后,周恩来安排他去了北京植物园,1960年2月16日,溥仪拿着介绍信来报道了。

图丨周恩来

当时,溥仪还有些忐忑不安,他怕大家因为自己的历史过错而歧视自己,没想到的是,大家不仅没歧视他,还在生活方面蛮照顾他。时间长了,溥仪待得也挺舒心。

来之前,溥仪对植物一窍不通,再加上他手笨,经常在削插条的时候,把手弄伤了,好在他愿意学,不仅不喊疼,还自己做了笔记,进步也挺快。

这里的人对他没什么皇帝滤镜,熟悉了之后就开始跟他开玩笑,有人管他叫“皇帝”,溥仪还会不高兴,他觉得现在的自己已经是公民的一员了,和大家一样。

有时候,他还会给大家讲讲自己小时候的滑稽事,讨论历史典故或是建筑细节,若有人跟他持相反观点,他就会特别激动,看上去就是个普通的倔老头。

图丨溥仪

1961年春天,溥仪要离开植物园了,周恩来为他安排了新去处,工资也从60元涨到了100元,可溥仪舍不得离开,他写信表示,自己是真心留在植物园的,不想去新的地方。

当然,溥仪的申请没有通过,带着不舍和未知,他去到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做了文史专员。

这里的日子并没有溥仪想的那样可怕,一年后,他的弟弟溥杰也来了,他们两个成为同事。

而且,溥仪也交到了其他朋友,在简单的生活中,溥仪看淡了曾经万人之上的虚荣。

图丨鹿钟麟、溥仪

1961年10月13日,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的座谈会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受到邀请的溥仪也去了。

到了之后,溥仪看到了一个令自己不敢相信眼睛的人——鹿钟麟竟然也来了。

溥仪握着他的手说,“今天你看到的,不是从前的溥仪,而是新生的溥仪。”

鹿钟麟也很高兴,还把他引荐给熊秉坤。要说熊秉坤是谁,1911年10月10日,他在武昌发动起义,是“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人。

如今,这三个身份、经历截然不同,却又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放下了过往的恩恩怨怨,一笑泯恩仇了。

图丨鹿钟麟、溥仪、熊秉坤合照

鹿钟麟问溥仪,记不记得在1924年时,自己曾问他是要做皇帝还是做百姓。溥仪哈哈大笑,

“当时我说要做百姓,其实,老实说,那时心里想的不是那么回事。”

座谈会临近尾声的时候,有人提议让三个人合照一张,留个纪念。熊秉坤和鹿钟麟坚持让溥仪坐中间,溥仪笑呵呵的坐过去,一手一个,三个人拥抱在一起。

更多文章

  • 身为康熙的祖母,尽心辅佐康熙称帝,为何死后康熙却不让其下葬?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史料侦探社A1688年,孝庄太后病重,她差人唤来康熙,将自己的身后事给细细交代了个遍,然后便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就在她死后没多久,康熙突然下令,将祖母最爱的宫殿拆除,还不让其尸体下葬。一直到37年后,由雍正下令将其棺椁下葬,孝庄才得以入土安息。那么培养康熙成为一代明君的孝庄,为何死后停灵3

  • 和珅贪了大清半个国库,嘉庆帝在赐死他十五年后,却为他添功正名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罗锅和珅被赐死,乾隆知道和珅是巨贪吗,和珅赐死

    文|尼尔医生的笔记编辑|尼尔医生的笔记前言和珅此人,无论是在史书的记载中,还是在更广为人知的影视形象里:“是美是丑有争论,是忠是奸无定议。”可唯有一个“贪”字,是他身上实打实甩不脱的标签。据可考数据,和珅被抄家后,搜出了逾8亿两白花花的银子,而当时整个大清朝每年的税收才不过七八千万两。和珅的家私,竟

  • 历史上真正的和珅:世人皆知他贪财,却不懂他有多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子孙今何在,和珅纪录片,历史上的和珅真的级别很高吗

    编辑 | 世界纵观整个中国历史,我们都很难找到在贪污方面比和珅名气还大的人了。一方面是现在的影视剧会经常演他的故事,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和珅他本人的经历过于离奇。无论是他被老皇帝乾隆的突然重用,还是被新皇帝嘉庆的突然处死,都让人十分好奇,和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否真的像影视剧中演的那样,是一个

  • 孙中山独子孙科:有权力之欲,无权力之能,算得上好苗子吗?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中山之子孙科简历,孙中山与孙科的关系,孙科与孙中山是什么关系

    孙科生于1891年,母亲是孙中山先生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卢慕贞是旧时代的大家闺秀,温柔贤惠,知书达理,十九岁便嫁与孙中山,但婚后却没有过上和睦的生活,一是因为孙中山为革命理想奔波,被腐朽的清政府通缉追捕,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二来孙中山生性风流,颇受女人欢迎。卢慕贞为生活飘洋过海投靠美国檀香山的孙中山大哥

  • 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从清兵入关算起,清朝的统治时间长达260多年,随后满族发展壮大,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我国2021年人口年鉴统计,我国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3万人,除汉族外,在我国各民族中位列前三。满族的人口数量不少,满语曾经还是清朝的官方语言,各种诏诰公文都会使用满文,但清朝覆灭不过100多年,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会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极其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 |老涵在清朝时期,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名门,成长于官宦世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年少得志,在考取功名之路上顺风顺水,一举进取进士;他官场得意,事业平步青云,是康熙帝治国的臂膀,是雍正帝登基的恩主。这个人,正是清朝著名的大将军——年羹尧。但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为何在仕途末年背负了一

  • 从秦至清康熙年间,南洋政策的变迁,康熙年间要反复海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代与南洋交往的特点我国与南洋地区的往来自汉代到清代前期为止不曾中断,中间虽历经了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但同处封建时期的活动在根本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官方朝贡为主导的贸易在与南洋国家在与南洋国家朝贡活动的发展历程中,相关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完善。起初,这种朝贡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凭借我国强大的王权,随

  • 康熙晚年迷恋皇位不放权?脂砚斋一句诗揭秘真相,燕山仍在窦公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中的康熙帝独掌大局、叱咤风云,直到晚年依旧很强势。他痴迷皇位不肯放权,怀疑太子夺权以致两废太子。历史上真正的晚年康熙帝,远远不是这么回事。《康熙起居注》中记载了一篇康熙五十六年的上谕,康熙帝倾诉心声。他说自己从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起,体力、精力就渐不及往日,近来更是身体虚惫,步履难行,而且怔忡

  • 1644年,明朝遗臣不仅自己把头发剃光,还谄媚多尔衮:留头不留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此时,一个身材矮小、长相猥琐的人却孤身一人站在正中央,与其他大臣们显得格格不入。原来,左侧的是清朝的王公大臣,而站在右侧的则是投降的汉人。孙之獬虽是汉人,可是他却为了向摄政王多尔衮表忠心,早早地找了家剃头铺、将自己鬓角的头发剃了个干净,顺带着还让小伙计给他扎起一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原本以为,自己留

  • 慈禧和光绪帝驾崩时间仅仅相差一天,其中有什么猫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光绪驾崩图,光绪帝和慈禧分别死于哪年,为什么光绪帝死后慈禧就死了

    慈禧驾崩的日子是在她过完73岁寿辰的第21天,古人有一句俗话,“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在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其实能活到73就已经算是长寿了,按理说她这个岁数去世,也应该属于正常。其实慈禧一直都有脾胃不好的毛病,这跟她平时的奢华饮食有关,每顿饭都要上108道菜,而且每样都不准重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