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清朝灭亡不过一百余年,上千万的满族人,为什么满语迅速消亡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2/4 10:19:06

从清兵入关算起,清朝的统治时间长达260多年,随后满族发展壮大,人口数量增长迅速。根据我国2021年人口年鉴统计,我国满族人口数量约为1043万人,除汉族外,在我国各民族中位列前三。满族的人口数量不少,满语曾经还是清朝的官方语言,各种诏诰公都会使用满文,但清朝覆灭不过100多年,如今已经很难找到会说满语的人了,除了极少数研究人员外,学习满语的人也几乎找不到了,为何满语消亡的如此迅速?

满语的产生和推广

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规律,满语并不是突然之间走向消亡,而是由内部和外部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满语产生于东北亚地区,主要由满族人使用。现代语言学认为满语是阿尔泰语系通古斯语族中的一个分支,它是一种拼音文字,主要特点是从左往右竖排书写,在如今一些古代建筑上就有很多满语。

一般认为满语在创造之初主要受到了蒙古文字的影响,成吉思汗建立朝之后曾命令回鹘人塔塔统阿根据回鹘文字创造出了回鹘式蒙古文,如今我国内蒙古组织区的官方文字之一就是这种老蒙文。曾经蒙古国也使用的也是老蒙文,但后来蒙古国弃用了这种传统文字,改用成根据西里尔字母创造出的西里尔蒙文。

文字改革让蒙古国的年轻人们很难再看懂古代文献,如今蒙古国开始提倡国民使用回鹘式老蒙文。文字改革是一种非常严肃的事情,韩国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去汉字化之后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努尔哈赤在发展壮大之后也有了发明本民族文字的想法,于是在1599年他命令手下以蒙古字母为基础,发明一种适合满语的满文。后来满文被创造出来,皇太极又对满文进行了优化补充,逐渐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满文。

对于满语清皇室是非常重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满语作为立国的根基,满语出现之后也成为了清朝的官方国语,尤其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满语甚至作为升迁的标准之一。当时的“国语骑射”被认为是“旗人之要务”,八旗子弟必须熟练掌握的根本技能。

国语就是满语,不能熟练用满文写折子的人升迁都没他的份儿,算是一种半强制性的学习。皇宫里还有专门汉译满的机构,将一些重要的书籍翻译成满文供人们学习,为的就是避免有满文但没有满书的情况,满贵族知道满语如果不能传承文化,早晚会被遗忘到角落里。

满文为何迅速消亡

除了满贵族,汉臣和士兵也必须会用满语交流,但当时有能力上学的人少之又少,普通人学习语言都起源于生活,绝大部分人都生活在汉语圈子里,想要专门学习满语难上加难,所以满语根本无法推广。

除了使用的范围小,满语还有另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它是一种比较年轻的语言。满语不像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沉淀,所以本身就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地方。汉语从甲骨文发展至今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单是如今已经出土的甲骨就多达15万片,在上面整理出了4500多个不同的文字。

自甲骨文之后有经历了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发展阶段,汉语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语言了。反观满文,从被创造到逐渐消亡,经历的时间非常短,满语大量借用了其它文字的词语,存在着很多表述不清的地方,用起来比较麻烦,自然比不过汉语。

虽然从满语出现开始历代清朝皇帝都在尽力推广满语,但这并不能阻止人们“喜汉文,轻满文”,甚至年轻的满贵族子弟也有这种倾向。另一方面,很多汉族官员很难看懂满文,导致朝廷的办事效率低下,因此汉文的使用也是不可避免的。

到了清朝中后期,满语使用的圈子已经越来越小,而汉语却发展的越来越丰富,各种新鲜的小说、戏剧都是用汉语创造的,汉文化繁盛一时。人们都想要接触到社会上最新鲜的东西,没人愿意慢慢等满文翻译。就算是满贵族也是汉语说得比满语顺溜,毕竟汉语是生活,满语只是应付检查的工具。乾隆时期还在大力要求使用满语,并且经常在公开场合以身作则,但后来便推广不利。

到了清朝末期,满语几乎已经成了王公贵族们“自嗨”的圈子,满语的消亡已经不可避免,加上满汉同化的越来越深,不认识满语的旗人随处可见,没有人说的语言自然会很快消亡。

近代满清王朝覆灭,满文的处境更是一落千丈,除了一些满族人定居地,已经很难找到说满语的地方了。后来还出现过取消满蒙学堂的运动,学习满文的人自然就更少了。在上世纪中叶,我国北方地区还有一些说满语的村落,但随着最后最后一批会满语的老人离世,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满语,也看不懂满文了。至此满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断代,走向衰微已经不可避免。

2010年有统计数据,在北京已经找不到教满文的机构了,除了一些专门研究满文和满清历史的人,也没有人会专门学习满文了。根据统计我国主要语言有上百种,朝鲜语、蒙古语、藏语等都是比较繁荣的语言,使用人数很多,但也有满语这种几乎很少有人使用的语言,以后可能只能在文献中看到它们的身影。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年羹尧被杀后,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极其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 |老涵在清朝时期,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名门,成长于官宦世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官二代”;他年少得志,在考取功名之路上顺风顺水,一举进取进士;他官场得意,事业平步青云,是康熙帝治国的臂膀,是雍正帝登基的恩主。这个人,正是清朝著名的大将军——年羹尧。但这样一位“人生赢家”,为何在仕途末年背负了一

  • 从秦至清康熙年间,南洋政策的变迁,康熙年间要反复海禁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历代与南洋交往的特点我国与南洋地区的往来自汉代到清代前期为止不曾中断,中间虽历经了改朝换代的风云变幻,但同处封建时期的活动在根本上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以官方朝贡为主导的贸易在与南洋国家在与南洋国家朝贡活动的发展历程中,相关制度本身也在不断完善。起初,这种朝贡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凭借我国强大的王权,随

  • 康熙晚年迷恋皇位不放权?脂砚斋一句诗揭秘真相,燕山仍在窦公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电视剧中的康熙帝独掌大局、叱咤风云,直到晚年依旧很强势。他痴迷皇位不肯放权,怀疑太子夺权以致两废太子。历史上真正的晚年康熙帝,远远不是这么回事。《康熙起居注》中记载了一篇康熙五十六年的上谕,康熙帝倾诉心声。他说自己从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起,体力、精力就渐不及往日,近来更是身体虚惫,步履难行,而且怔忡

  • 1644年,明朝遗臣不仅自己把头发剃光,还谄媚多尔衮:留头不留发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就在此时,一个身材矮小、长相猥琐的人却孤身一人站在正中央,与其他大臣们显得格格不入。原来,左侧的是清朝的王公大臣,而站在右侧的则是投降的汉人。孙之獬虽是汉人,可是他却为了向摄政王多尔衮表忠心,早早地找了家剃头铺、将自己鬓角的头发剃了个干净,顺带着还让小伙计给他扎起一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原本以为,自己留

  • 慈禧和光绪帝驾崩时间仅仅相差一天,其中有什么猫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慈禧光绪驾崩图,光绪帝和慈禧分别死于哪年,为什么光绪帝死后慈禧就死了

    慈禧驾崩的日子是在她过完73岁寿辰的第21天,古人有一句俗话,“73、84阎王不请,自己去”。在古代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其实能活到73就已经算是长寿了,按理说她这个岁数去世,也应该属于正常。其实慈禧一直都有脾胃不好的毛病,这跟她平时的奢华饮食有关,每顿饭都要上108道菜,而且每样都不准重复,山

  • 从康熙后妃郑春华谈到胤礽、胤禛和九子夺嫡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胤礽第一次与郑春华相遇,康熙和郑春华是啥关系,雍正王朝郑春华吻戏视频

    按照常理说,郑春华是太子的庶母,比太子年龄大很多,太子为何还要喜欢她呢?郑春华本是康熙的妃子,却不受康熙的宠爱。她去勾引太子胤礽,和太子私通。太子本来就是一个风流的太子,不论是《雍正王朝》,还是在《康熙王朝》这两部剧中,我们都能看到太子胤礽都是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人。我们从历史中得知,太子胤礽是幼年丧

  • 为什么康熙24子会上演九子夺嫡,而朱元璋26子无人敢抢太子位?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乱世中的英雄人物自然有其雄才伟略的一面,也有杀戮疯狂的一面,当然还有待人温情的一面。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儿孙满堂是福气。从这个角度来看,朱元璋应该算是有福之人,他一生有26个儿子和16个女儿。历代皇帝都会对皇位继承人问题有些烦恼,生怕出现手足相残的谋乱事件。唐朝著名的玄武门之

  • 列强逼迫清政府租借领土期限为什么大都是99年,而不是100年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毕竟早在香港、澳门回归的时候就有人疑问:“为什么必须在这时候把香港、澳门收回来?”马上一堆人回答:“根据国际公约,土地被占领100年就成为占领国的领土,所以必须在99年的时候收回来。”当然,当时老百姓的意思是为了说明共产党有多伟大,而且民间信息流通不便捷,百姓不了解一些信息可以理解。但是没想到这碗”

  • 清朝名臣刘墉,配得上“好官”之称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不同面目的刘墉作为清朝乾隆年间的清官,刘墉算得上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此外,他还是知名的书法家、画家和诗人。在历史的记载中,说他“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特别是对于后世而言,刘墉在文化艺术方面的造诣很高,他的小楷貌丰骨劲、别具面目。当然,他的文采也是极高的,还曾用诗的形式写下了一本关于历代书

  • 陕西民国历史梳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第二阶段:1914年陆建章入主陕西,属于北洋军阀中央派系第一次入陕,其在陕西主政期间搜刮民财,大肆扑杀陕西革命党人,民怨沸腾,1915年袁世凯称帝,陆建章积极拥护、响应,随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以郭坚(蒲城人)、耿直(白水人)等为首的义军成立“陕西护国军”,开展“逐陆反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