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世民才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人!无人能及!

李世民才是篡改历史的第一人!无人能及!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311 更新时间:2024/1/15 11:30:19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他有一个去不掉的污点,那就是非常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残害兄弟,逼迫自己的父皇从而自己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帝王之位,可谓是残酷无情的,有得人说了,自古帝王之家多无情,有唯独拿李世民说事呢?那接下来就一起分享一下。

唐高祖九年的六月份,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他蓄谋已久政变,杀死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还软禁了自己的父亲,也就是当时的皇上李渊

紧接着,李建成的5个儿子和,李元吉的5个儿子分别被灭门。短短一天时间,李渊的两个儿子、十个孙子全部被杀,凶手,则是的亲生儿子-李世民。这样的决断和无情也就只有李世民能做到吧。完成这一系列的屠杀之后,李世民才去见了自己的父皇李渊,还满怀委屈的痛哭流涕,意思是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谋反在先,自己只是平反了他们而已……

而历史上的李建成真的是一无是处的窝囊废吗?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因为刚开始跟随李渊打天下的是年少有为的李建成,李渊建国之后,四面楚歌依旧有很多强敌,比如王世充窦建德宇文化及等等,已然建国了,这些敌人显然都是要处理解决掉的,当时李建成也是能文能武之人,为了帮助父亲李渊担起监国的重任。这才不用亲自领兵打仗,继而外出打仗讨伐的工作就落入到了李世民的头上,李世民才有机会去笼络人心,收兵纳将建立自己的政治地位。李建成掌握着整个国家的政治方向,李世民统领军权,这样的合作就有了唐朝的统一,李渊安稳的坐着自己的皇帝,还把李建成封为太子,李建成的能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可是李世民可就不这么想了,打天下有我的份,自己的能力也不差,想要这帝王之位,出去发动政变没有他法了,就暗中培养自己的谋士、将领甚至是死士等等。

李建成也不是不知道李世民的想法,但是顾忌着他们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更多的是想从亲情方面感化,善良的李建成怎么也不会想到李世民的无情之至已经到了极点。作为父皇的李渊知道自己的二儿子李世民的想法,但是他更认为善良的长子李建成更适合这个帝王之位。可是既然身在帝王之家,光有善良和仁慈还是远远不够的。

兄长的仁慈与父亲的迟疑,最终给了李世民先发制人的机会。

在李世民看来,在政治斗争的哲学里,从肉体到灵魂,都是不可宽恕的需要消灭的对象。即使是自己做过的事情也要求历官重新改写。因为不管当朝皇帝功与过,都逃不过史官的记载,当朝皇帝也无权观看。可是李世民却偏偏破例,非要看下史官怎么撰写自己的,其实他是十分在意自己的那个丑闻玄武门之变的,史官也不敢违抗圣命,只能是抓经时间重新撰写和修改之前的史书,让李世民看了。也就是说为什么史书上的玄武门之变写的那样轻描淡写的原因之一了。

但李世民终究有所疏漏,没有彻底清查和销毁各类记载玄武门之变前后的论著和史料,以致温大雅的《大唐创业起居注》等部分记载了真相的史料还是流传于世。

尽管血腥不择手段,但偶尔,他也会闪过一丝不安。对此,他是在怀念被他亲手所杀的兄长李建成,还是怀念玄武门之变后一直被他软禁的父皇、后来孤老至死的李渊?李世民没有直说,只能说,他心有戚戚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君主逃窜,公主被肆意玩弄,遭遇还不如娼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靖康之耻又被称为靖康之乱,发生在北宋宋钦宗靖康年间。当时,金军攻破东京,俘获了宋徽宗以及宋钦宗,讲皇宫内横扫一空,押送着皇宫内的嫔妃公主,太监侍女近三千余人。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后来爱国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见当时的情况给人们留下了多深的印象。有关史书描

  • 胡惟庸要是造反,难道一点成功的可能性都没有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惩治官员的贪污腐败,那可是出了名的狠,而胡惟庸在接任丞相之后,骄横跋扈、窃弄威柄、构结祸乱、动摇宗祏、屠害忠良、心迹俱恶。他的这些行为早晚会被朱元璋所知晓,一旦朱元璋追究起来,胡惟庸可谓是必死无疑,而谋反则还会有一线生机。那么,胡惟庸为什么敢造反?历代和开国皇帝对着干的人,基本都是身

  • 李密为何要和宇文化及死磕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李密的镜头隋朝建立前,河北为北齐管辖,江南为陈朝势力范围,洛阳为北齐政治中心。因此,隋朝和秦朝、西晋一样,享有的是一个短暂的江山之国。豪强好汉蠢蠢欲动,举旗造反只是时间问题,还有陈胜之后六国贵族争相起兵,就是这个道理。李密与宇文华冀的战斗结果如何?大旨末,宇文华和叛军杀了隋炀帝,率领十万江都溧阳大军

  • 历史也奇葩,赵匡胤托梦给赵构,带他亲眼看了一幕宋太宗杀兄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赵光义本名叫赵匡义,为了避赵匡胤的讳字“匡”,曾改名赵光义。在历史上,这个宋太宗赵光义算是个有作为的皇帝,得到的褒奖之声很多。但就是这么一个英明君主,在野史记载中却有着很多见不得人的污点,其中一个最大的污点就是“弑兄篡位”。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仍然有两派,一派认为这不是传说,是事实,赵匡胤就是被弟弟赵

  • 理性分析!都说唐太宗军事能力最变态,强在哪里很少人说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唐太宗军事水平,唐太宗亲征高丽,大唐帝国唐太宗

    不难看出,李世民的战术思路是防御反击,破坏对方的后勤资源,等待对方撤退。这个时候对方士气低落。李世民趁机迅速反击对方。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对方根本无法组织军队进行反击。.防守反击,追击猛攻,这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官,攻防转换非常流畅。在我看来,能与李世民比肩的也只有李靖了。李世民善于防守和反击,出手需要

  • 此人是宋江的结拜兄弟,宋江逝世,他反而官运通达,一路高升!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朱仝出生于一个富贵家庭当中,对于江湖道义还是非常的看重,自己本身因为家庭的缘故,自身拥有不错的武艺!在当地的拥有着很高的威名,随后他便进入官场当中担任巡捕马兵都头。朱仝在生辰纲事件发生之后,便因为朝廷的命令对吴用等人展开追捕。不过因为他对于这些好汉的欣赏,于是在暗中数次将他们放走,甚至连宋江都曾受过

  •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唐玄宗在帝王生涯里都干了些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玄宗活多久,安史之乱唐玄宗的故事,唐玄宗后期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

    当消息传到京师,唐玄宗初始坚决不信,认为这是与安禄山不合之人的谣言中伤。等消息确定无疑,唐玄宗才幡然醒悟,免除安禄山的一切官职爵位,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前往东京洛阳募兵,以为守御。然而叛军攻势猛烈,前线将领封常清、高仙芝节节败退。又加上唐玄宗平叛心切,强令哥舒翰与叛军交战,导致潼关失守,贼

  • 跟着李少红走进《大宋宫词》,看皇宫内院中女人的生存法则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大宋宫词》以宋朝"咸平之治"与"仁宗盛治"为历史背景,以讲述了从公元985年到公元1033年间,北宋真宗时代,名臣、宗族及周边国家之间邦交,相互依存,相互牵制的故事。这部剧吸引我的不仅是剧中精美和还原的服化道,更加吸引我的是剧中的一些历史事件在导演李少红的执导下,更加鲜活。宋太宗终身未收复燕云十六

  • 文化人连骂人都独树一帜,杜甫一首骂人诗传颂千年,却被当成夸人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杜甫经典语录,评价杜甫的经典语句,古人眼中的杜甫

    或许我们对于这些文人的印象大多来自于书本的插图中一般无二,认为他们都是仙风道骨,文质彬彬。 但其实这些文豪也是普通人,一样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更会因为看不惯别人的作态而"破口大骂",只不过他们有自己的骂人方式——写诗。 就拿杜甫来说,他的一首《赠花卿》流传至今,其中的名句更是被用来夸赞美妙的声音

  • 东西问曾明:为何在人生“至难”,苏轼却能“图其至远”?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苏轼洒脱的人生态度,苏东坡超然人生态度,苏轼面对人生不如意的态度

    中新社记者贺劭清编者按:“古之人,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彼独何术也?”宋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年仅26岁的苏轼在《思治论》中提出疑问。苏轼用自己起伏波折的一生给出答案: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他写下“天下第三行书”与千古雄文《赤壁》二赋;晚年被贬惠州、儋州,依旧乐观旷达,留下华章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