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破人生:有才又幽默的东方朔,没有被汉武帝重用,只是因为这个

道破人生:有才又幽默的东方朔,没有被汉武帝重用,只是因为这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889 更新时间:2024/1/25 14:07:59

这个人名对于了解历史的人不可为不熟悉,因为他太有才,太诙谐幽默了,幽默诙谐到什么程度呢?

在《史记》里还被司马迁称作“滑稽之雄”,能被司马迁在他的书上写上这么一写的人,那至少可以证明东方朔的确有两下子,有他的独到之处,因为那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惜字如金。

东方朔甚至还被后人称为“相声的鼻祖”。

那么他到底是如诙谐幽默的呢?

据《汉书》记载,东方朔写给汉武帝的自荐书足足用了三千多片竹简,还得需要两个成年人用肩去扛才能搬到汉武帝的龙案前,而汉武帝看完他写得自荐书则花了两个多月。

东方朔自荐书的内容很详细,跟唠家常似的:家庭情况,从小大的故事,自己的爱好,读过哪些书,受过多少委屈,学习过哪些兵法,懂哪些作战常识,自己的偶像是谁等等一系列,最后还不忘夸奖一下自己。

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

现在我们看东方朔这一自荐书实在是出的奇招,咱们可以想啊,皇帝面天下召集有才能的人,那天下有才能的人多了去,有会的,也有懂武的,还有明白奇象八卦的,还有善辩能言的,当然也会有不少滥竽充数的,那么如何从这么多的人才中冲杀出来呢?

答案就是你得让汉武帝记住你,除非你是非常棒的治世辅佐之才,而且文章还得写得超级棒,这样汉武帝肯定会直接钦点,否则想从这么多的自荐书里冲出来,真的很难很难。

你总得有让别人记住你的一点吧!

当别人还在担心自己写东西冗繁邋遢,唯恐被皇帝书案高搁,尽量都想写得简单明了。而东方朔的战术则是写得内容超级长,我不怕你烦,就怕你不烦,为的就是让你在烦恼中记住我。

如此的反常操作汉武帝记不住那才怪呢!

汉武帝觉得这小子还行,有点意思,那就先让他在公车署中等待召见吧,这当然是东方朔最愿意看到的结果。

虽然只是个小小的公车令,也只是做些个门卫传达的活,但是他相信一切会好的,人生巅峰很快会来到的,可是他还是被现实打脸了,被冷落了,或者人家汉武帝压根就没有记住东方朔是哪位。

按照一般人的思维,没有被皇帝重用,肯定就会苦闷自己,会觉得自己没有遇到明君,要么消沉下去,要么就辞官回到田野写点小诗聊以自慰。

但是东方朔却不甘愿一生就待在这公车署里,一直做这个公车令,那应该怎么办呢?

办法都是人想的,只要敢去想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为了能见到皇帝他就打起了给汉武帝养马的几个小矮人,对他们谎称:“皇帝说你们这些人既不能种田,又不能打仗,更没有治国安邦的才华,对国家毫无益处,因此打算杀掉你们。你们还不赶紧去向皇帝求情!‘’

这几个小矮人哪里经得住东方朔的危言和忽悠,这几个侏儒被吓得一愣一愣的,就赶紧去向汉武帝求情,汉武帝问明原由,原来是东方朔在后面捣鬼。

东方朔可算见到皇帝了,于是不慌不忙,非常幽默地说道:“皇上,你看我一米八三,这几个小矮人才只有一米四三,而我拿的俸禄呢却跟他们一样,你这不就是想要撑死他们,要饿死我吗!如果皇帝您不打算重用我,那干脆让我回家得了,省的还在京城里浪费公家粮食。”

“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余,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余,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

这给汉武帝乐得捧腹大笑。幽默的人到哪里都能把气氛调节得很好,连这个威严无比的大殿也不列外。于是汉武帝让东方朔在金马门待招。

这个金马门可比公车署离皇帝近得多了,他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汉武帝。

东方朔在诙谐幽默这一方面的确有他的独到之处,咱们想象一下在那个尊卑礼仪要求很严的社会,他能做得如此轻松自如,拿捏得分寸有度,对自己的才能自是成竹在胸。

正因为自己有才气,有观察社会的独到视角,他才可以放荡不羁,甚至恃才傲物,貌似有点小才气的人都有这个小病。

东方朔有一次喝多了酒,进入殿中后在殿上小便,而他的这种行为也让其他官员所不齿,因此很多人一起弹劾他。汉武帝以他犯下大不敬之罪,下诏免其官职,将东方朔贬为庶人。让东方朔在宦者署待诏。

你看看,好歹你也是个大小官员,太不注重自己形象,给别人烙下把柄,那人家能不弹劾你吗!

当然了,东方朔也不是所有时候和场合都这么不正经,时时处处都这么诙谐幽默,他也有不一样的时候,比如他劝诫汉武帝不要修上林苑,为了能说服他,东方朔就引经据典,从古至今,三皇五帝,言辞和用情都很恳切,但最终也没有阻止住汉武帝修建上林苑这件事。

夫殷作九市之宫而诸侯畔,灵起章华之台而楚民散,秦兴阿房之殿而天下乱。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不胜大愿,愿陈《泰阶六符》,以观天变,不可不省。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了,他东方朔从资料上看到的信息来看不可谓不有才,那为什么最终也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呢?

我觉得吧,成也他的诙谐幽默,败也恰恰是因为他的诙谐幽默。

这么说吧,一个人老是诙谐幽默,嘻嘻哈哈,老是好像在搞笑,那么给人的印象就是不正经,没有什么威严,自然别人就不会在乎你。

在东方朔临终前,其实有很多话想说给汉武帝听得,他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 。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可汉武帝的反应是,这家伙怎么了,怎么突然这么正经起来,感觉好奇怪,他都有点不习惯。

在汉武帝的心里其实就一直把东方朔的角色定位在「俳优」,一个来搞滑稽幽默的,一个可以排解心情郁闷的“小丑”(毕竟皇帝身边敢这么作的人不多),而不是一个可以商量国家大事,委以重任的臣子,自然他说的话也就不会被重视,还把他的肺腑之言说成是“俳优之言‘’。

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如果我们在不分场合的情况下过于嘻嘻哈哈,不够严肃,给别人的感觉就是你这个人太随便了,随便到任何人都可以逗你玩,都可以耍弄你。

特别是作为长辈或者人群中年龄相对大一些的人,应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的,不然别人会拿你不当个人的,是不是?!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最有可能,取代秦国一统天下的帝王,为何最终会走向末路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很可惜,到了战国时期,权臣田和取代了姜家的统治地位,将姜齐改为了田齐。而一代雄主齐湣王,也就和姜子牙没有半点关系,而是田和的后代。[var1] 齐湣王 齐湣王是田齐的第六代君主,也是最有可能战胜秦国一统天下的雄主。在他统治的时期,齐国的国土是齐国历史上最大的。但为何如此雄主最后却没有一统天下呢?齐

  • 汝阳地名故事刘邦积草屯粮建草营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积草屯粮建草营汝阳县蔡店乡草营村位于草营湖南面。说起草营这个地名,也许你会视如草芥,不屑一顾。殊不知草营的由来,也大有来头。相传和汉高祖刘邦竖立军旗,买马招兵,积草屯粮有关。庙中碑文载,汉高祖兵马扎营于此,故有草营之名。相传,草营湖一带在上古时候水很大,是一条百里水泊的汝阳江。大禹治水后,汝阳江水退

  • 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中)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山东省二姜指谁,历史上的齐国公主,齐国二姜传

    卫国再乱:二公子党的反扑宣公在位时,曾让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教导两个儿子。左公子泄辅佐急子,右公子职辅佐公子寿。两个人在听闻急子与公子寿被贼人杀死后,忙派人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了幕后黑手是公子朔。不久后,两人跑到卫宣公跟前大哭,要求卫宣公捉拿杀害两位公子的凶手。卫宣公此时也正为公子寿的死而伤心(可

  •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逻辑和史料错误“襄阳说”所谓的逻辑就是错的,主播2014年读大学时,听到如下论述:“古隆中”属邓县,邓县属南阳郡,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神奇的逻辑啊,我们知道洛阳、长安、邺城、许都都不属于南阳郡,难道诸葛亮就不说“躬耕于南阳”了呢?其实啊,“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

  • 韩、赵、魏三家灭智,三分其地,战国时代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瑶的势力最大,他拥立哀公为晋的国君,把持朝政,在处理晋国的政事上说一不二。[var1]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晋国君的名义,对三家大夫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却失去了往日地位。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来献

  • 秦二世胡亥之墓,位于西安曲江新区,周围已经是高楼大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二世胡亥为啥不姓嬴,胡亥墓在什么地方,大秦帝国胡亥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在一次东巡的路上暴病而亡,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串改圣旨,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皇位。胡亥也的确是昏庸至极,先后下令杀害了许多兄弟姐妹和忠臣,任由赵高和李斯把持朝政。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胡亥无能为力,起义军快要打入咸阳城时,赵高下令杀死了胡亥。被杀死的胡亥简单地葬在了宜春院内,也就

  • 齐襄公为齐国报“九世之仇”,奠定霸王基业,却在史书留下臭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继位第一年他就打着报“九世之仇”的旗号,带领宋、燕、卫组成四国联军,讨伐老冤家纪国。所谓的“九世之仇”,指的正是周夷王时期,由于纪国国君在天子面前说齐侯的坏话,导致齐哀公被活活煮死的事件。从齐哀公到齐襄公,正好传了九代,所以齐人说这是“九世之仇”。[var1]齐哀公被烹纪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转身求救于

  • 诸葛亮末出茅庐而知天下大事的本事,是如何积累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茅庐中如何知天下事,诸葛亮隐居茅庐图片,诸葛亮住的茅庐在哪

    学过出师表和隆中对的,可能会对原本躬耕与南阳的一介布衣,且不问世事的诸葛亮,为何会不出茅庐而对当时政治了如直掌呢?其实一点也不神奇,也不看他的岳父、妻子、亲戚、朋友都是谁?拒史料记载沔阳名土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目的竟是为了把自己黄月英嫁于诸葛亮。据史料记载,黄月英长的黄发、面黑、蓝眼晴,相貌丑陋,

  • 韩姓的历史起源和名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姓起源在哪个地方最多,韩姓名人,安徽寿县韩姓的起源

    身世一:周武王的五子被封为韩侯,他的国家就是古韩国。虽然韩侯的名字没有史书记载,但是他的国家还是被记载的。比如:《诗经》有《韩奕》一篇,主要讲述周宣王时期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等故事。此韩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不是东周(战国)时期的韩国,历史上称之为韩侯国。后来,韩侯国被晋国所灭,其亡国遗

  • 卢植:乱世名将、海内大儒;他是刘备的恩师,也是曹操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卢植刘备,卢植是卢绾的后人吗,卢植家谱世系图

    所谓,兵贵神速!从许都出发的曹军一路无话,直奔乌桓老巢而去·····可是,当大军行进到了河北涿郡地面时,曹操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当然,这并不是此次军事行动有所变化,而是,曹操要特意去给一个人扫墓。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