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中)

齐国的两位美艳公主,为何成为史官笔下的淫妇?-二姜传(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96 更新时间:2024/1/23 12:28:39

卫国再乱:二公子党的反扑

宣公在位时,曾让他的两个弟弟分别教导两个儿子。左公子泄辅佐急子,右公子职辅佐公子寿。两个人在听闻急子与公子寿被贼人杀死后,忙派人打听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明白了幕后黑手是公子朔。不久后,两人跑到卫宣公跟前大哭,要求卫宣公捉拿杀害两位公子的凶手。

卫宣公此时也正为公子寿的死而伤心(可怜的急子,爹不疼娘不爱),生命已接近尾声的他此刻也只能口中不断怨叹:“宣姜误我!朔儿误我!”他责令公子朔去严查杀害两位公子的贼人,公子朔满口答应,可那贼人都是他安排的,他又怎能真的去抓捕呢?

公元前700年,卫宣公薨,公子朔即位为卫惠公。他很快就把两个哥哥的师父左右公子罢免了。他的另一个哥哥公子顽,和急子是一个母亲生的,深恨卫惠公害死急子,逃亡到了齐国。

卫惠公一上台,就是一副众叛亲离的场景。公子职和公子泄手下都有许多支持者,还有许多同情急子和公子寿的人站在他们身后,这些人被称作“二公子党”。他们对奸邪小人卫惠公不满已久,卫惠公即位四年来,表面的平静下暗潮汹涌,众人压抑的怒火,就等一个时机爆发出来。

[var1]

卫宣公、卫惠公、齐襄公、宣姜、二公子之间的关系

公元前697年,郑国权臣祭足驱逐郑厉公,迎郑昭公复位。郑厉公跑到栎邑,宋国积极资助他复国,并拉拢了卫国一起帮忙。

第二年,前696年,卫惠公与鲁桓公宋庄公、蔡桓侯在曹国会见,策划攻打郑国。

这时,左公子泄、右公子职、大夫宁跪三人聚在一起商议。左公子泄道:“如今国君在外,正是我们举事的好机会。我们应立刻召集二公子的党羽,发动政变,为二公子报仇!”

右公子职道:“此时举事很容易成功,只是事成之后,拥立谁当国君呢?”

宁跪道:“急子的同母弟弟黔牟不就是个好人选吗?他一直都在为他的亲哥哥冤死而愤愤不平。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黔牟是周天子的女婿,有周天子做后盾,国人哪个会不服?”

三人谋划已定,对外宣称卫惠公在征讨郑国时战死了,把二公子的党羽都召集起来,迎公子黔牟来继位。

黔牟坐上国君之位后,左右公子立刻发动舆论攻势,把卫惠公诬陷并密谋杀害两位哥哥的丑事完完全全地揭露在国人面前,得知真相的卫国老百姓更加痛恨惠公、支持黔牟。

之后,左右公子将急子和公子寿的尸体重新安葬,并风风光光地举办了葬礼(急子和公子寿泉下有知,应该会感到一丝欣慰了吧)。

然后,火速前往周天子那里禀报,周天子见新任国君是自己女婿,很快就承认了其合法性。

最后,让宁跪率军在边境,阻拦卫惠公回国的道路。

事情发展地如此顺利,让人不得不感叹,两位公子的谋划真是滴水不漏,卫惠公眼见得再没了翻盘的机会,正义终于得到了伸张。

真的如此吗?

[var1]

本文中的人物关系一览

宣姜再嫁:背负千古淫妇骂名

此时的宣姜,亲儿子被隔绝在外,她已经失去了任何依靠。她的名声在卫国已经坏了,卫国的老百姓都认为她该死。

左公子泄也觉得应该除掉她,右公子职劝阻道:“宣姜毕竟是齐国国君亲妹妹,杀了她恐怕会得罪齐国。”

于是将宣姜搬出宫去居住,维持太后的待遇不变。

宣姜的命是保住了,生活质量也没有下降。但她在卫国境内已没有一个亲人,孤苦伶仃。她天天盼望着卫惠公能回来,此时的她已对儿子重新登基不敢再抱任何幻想了,她只想能和儿子团聚。

卫惠公这边,他参加了四国联军伐郑,被郑国祭足击退。回国途中,又惊闻二公子党羽作乱,已立黔牟为君,他被宣布为卫国最不受欢迎的人。无奈之下,他逃往齐国,投奔他的亲舅舅齐襄公。

卫惠公请求舅舅帮他夺回卫国,齐襄公此时正欲向周天子求婚,他只好婉拒:“你看,黔牟也是周天子女婿,女婿不能打女婿。你先暂且忍耐,等待时机。 ”此后,卫惠公在舅舅家一住就是八年。

齐襄公担心妹妹宣姜此刻在卫国的处境,孤单单一个人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于是,他开始谋划在卫国给妹妹再找一个靠山,并且给她后半生的幸福。想来想去,如今在齐国投奔他的公子顽是最好的选择。他是卫宣公的儿子,急子和黔牟的同母弟弟,只是,让公子顽去娶他的后妈,他能接受吗?世人能接受吗?

齐襄公已管不了那么多了,他派人把公子顽送回卫国,强令公子顽与宣姜结合。黔牟、左右公子等人怕得罪齐国,也同意了这门亲事。宣姜一看下半辈子有了依靠,而且还是个小鲜肉,自然服从安排。

卫惠公同意了吗?此时的他寄人篱下,一切听舅舅的;而且作为一个无耻的人,尽管这件事很荒唐,他也同意了他母亲的婚事。

唯一有所抵触的是公子顽,他碍于伦理道德,不愿意娶自己的后妈,而且是杀兄仇人的妈,但是最后不知是迫于压力,还是在宣姜徐娘半老的魅力前沦陷,他最终与宣姜成婚。两人在此后生了五个孩子(不知道这些孩子该叫卫惠公叔叔还是哥哥),除长子夭折外,其余四人都是风云人物:老二公子申和老三公子毁后来都当了卫国国君,两个女儿一个做了宋桓公的夫人,一个做了许穆公的夫人。

[var1]

宣姜两段婚姻人物关系简表

换一个角度看,公子顽替他的亲哥哥急子完成了与宣姜的婚约,他俩的父亲卫宣公只是中途霸占了宣姜十六年的时光(不过这也是女人最好的年华)。也不知这算是一段缘分天注定的佳话?还是一段公公娶儿媳、后妈嫁继子的丑闻?

不可否认宣姜此时仍然像年轻时一样保持着魅力,假设她十五岁嫁给卫宣公,两年内先后生下寿和朔,而朔登基时十五岁,四年后被赶下台,这时宣姜最少也三十六岁了。这之后她仍然能把公子顽迷得神魂颠倒,还能先后生下五个孩子,这个女人真是了不得。

而她千古淫妇的骂名也就此注定。在人们看来,你儿子和你丈夫四年前先后去世,你应该从此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带着对丈夫和儿子的思念一个人走完下半生啊,你反而这么快就从悲痛中走出来,还嫁给了你的继子,你不是淫妇谁是淫妇?

但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在她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一个女人在父权、兄权、王权压迫下的悲哀,两段婚姻,都不是她能自主选择的,她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漂亮了吧。

八年后,公元前688年,齐襄公率军攻打卫国,帮助卫惠公重回君位。此后,宣姜的名字再没有出现在史书中,不过可以想象,她的后半生有一个国君儿子、一个年轻的丈夫,还有五个儿女,应该是幸福度过的。

[var1]

卫国世系表(春秋)

兄妹情深:是荒唐丑闻还是惊世骇俗的真爱?

宣姜的故事说了快两篇了,本着一碗水端平的原则,现在我们把视线转向她的妹妹文姜

宣姜大约于前717年嫁到卫国,而文姜于前709年嫁到鲁国,这个年份是有明确记载的,因为《春秋》是鲁国人写的。

在文姜十二三岁的时候,她的美貌就已经惊动了中原各国,见过她的人都认为她比她的姐姐宣姜更漂亮。各国的国君、公子都想把她娶到手,于是纷纷去齐国提亲。齐僖公在经历了大女儿宣姜失身于老贼的惨痛教训后,对二女婿的挑选更为谨慎。他心目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那就是郑庄公的长子子忽。

子忽性格宽厚,人品相当的好,还会行军打仗,他的父亲郑庄公打遍中原无敌手,在他带领下郑国俨然是此时天下最强的国家。但是当齐僖公派人去郑国表示出联姻的意思后,被子忽以“齐大非偶”的理由拒绝了:齐国是大国,我郑国高攀不起。

子忽用贬低自己的方式拒绝了齐国,这让齐僖公有点意想不到,但他也只能无奈接受。而当文姜听说了子忽拒绝娶自己后,直接抑郁了。

她一向自恃美艳,认为天下男人都是来齐国追求自己的,如今人生中第一次被别人拒绝,这让她这朵高岭之花心理瞬间产生极大的落差,觉得子忽在羞辱自己。

她承受不了这种落差,渐渐地抑郁成疾,病倒了。这时,她的哥哥,齐国世子姜诸儿,每天过来嘘寒问暖,对她格外关心。在哥哥的呵护下,文姜慢慢地身体好转,心情也变好了,这段日子她与诸儿产生了浓厚的感情。

可毕竟他俩是同父异母的亲兄妹,如此亲密的关系瞒不过众人的眼睛,很快就传到了齐僖公的耳朵里。齐僖公很震惊,他生怕他的家庭里会发生见不得人的丑事,他决定强行将兄妹二人分开。赶紧让诸儿娶了宋国的公主,又加紧筹备文姜的婚事。

前709年,鲁桓公派人来求亲,齐僖公很快应允了,和鲁国结亲,并不亚于和郑国结亲。

文姜即将出嫁,诸儿心中万分难舍,派人送去一朵桃花,并附上了一首诗:

桃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吁嗟兮复吁嗟!

大意是:桃花开了,灿烂夺目,开的时候没有来得及采摘,现在衰败飘零了,心里真后悔啊!

文姜收到之后,回了一首:

桃有英,烨烨其灵。今兹不折,讵无来春?叮咛兮复叮咛!

大意是:桃花开了,灿烂夺目。今年没有采摘,难道没有来年春天了吗?保重啊!不要忘记!

[var1]

文姜剧照

那一天,梳妆打扮后的文姜,光彩照人,每个看到她的人,都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文姜拜别了父母,带着嫁妆,登上齐国的车。

按照周礼,国君嫁女儿,应该是派下卿去送。然而齐僖公太舍不得这个爱女,决定自己亲自去送,这就破坏了周礼的规矩。他亲自把爱女送到了齐鲁交界的瓘邑,鲁桓公早已等候在这里,文姜坐上了鲁国的车,她将跟随鲁桓公前往曲阜。

她最后回头望向齐国的土地,眼泪夺眶而出,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小生长的地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父亲、母亲,还有诸儿。

按照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永远不见,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更多文章

  • “襄阳说”为什么弱不禁风?“古隆中”为什么不是诸葛亮躬耕地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一、逻辑和史料错误“襄阳说”所谓的逻辑就是错的,主播2014年读大学时,听到如下论述:“古隆中”属邓县,邓县属南阳郡,所以诸葛亮说“躬耕于南阳”。神奇的逻辑啊,我们知道洛阳、长安、邺城、许都都不属于南阳郡,难道诸葛亮就不说“躬耕于南阳”了呢?其实啊,“古隆中”本属南郡,建安十三年(208年)被划给襄

  • 韩、赵、魏三家灭智,三分其地,战国时代开始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四家卿大夫分别是智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其中以智瑶的势力最大,他拥立哀公为晋的国君,把持朝政,在处理晋国的政事上说一不二。[var1]智瑶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他便以晋国君的名义,对三家大夫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如今却失去了往日地位。为了让晋国重新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来献

  • 秦二世胡亥之墓,位于西安曲江新区,周围已经是高楼大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秦二世胡亥为啥不姓嬴,胡亥墓在什么地方,大秦帝国胡亥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在一次东巡的路上暴病而亡,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串改圣旨,将昏庸无能的胡亥扶上皇位。胡亥也的确是昏庸至极,先后下令杀害了许多兄弟姐妹和忠臣,任由赵高和李斯把持朝政。在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胡亥无能为力,起义军快要打入咸阳城时,赵高下令杀死了胡亥。被杀死的胡亥简单地葬在了宜春院内,也就

  • 齐襄公为齐国报“九世之仇”,奠定霸王基业,却在史书留下臭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继位第一年他就打着报“九世之仇”的旗号,带领宋、燕、卫组成四国联军,讨伐老冤家纪国。所谓的“九世之仇”,指的正是周夷王时期,由于纪国国君在天子面前说齐侯的坏话,导致齐哀公被活活煮死的事件。从齐哀公到齐襄公,正好传了九代,所以齐人说这是“九世之仇”。[var1]齐哀公被烹纪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转身求救于

  • 诸葛亮末出茅庐而知天下大事的本事,是如何积累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茅庐中如何知天下事,诸葛亮隐居茅庐图片,诸葛亮住的茅庐在哪

    学过出师表和隆中对的,可能会对原本躬耕与南阳的一介布衣,且不问世事的诸葛亮,为何会不出茅庐而对当时政治了如直掌呢?其实一点也不神奇,也不看他的岳父、妻子、亲戚、朋友都是谁?拒史料记载沔阳名土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目的竟是为了把自己黄月英嫁于诸葛亮。据史料记载,黄月英长的黄发、面黑、蓝眼晴,相貌丑陋,

  • 韩姓的历史起源和名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姓起源在哪个地方最多,韩姓名人,安徽寿县韩姓的起源

    身世一:周武王的五子被封为韩侯,他的国家就是古韩国。虽然韩侯的名字没有史书记载,但是他的国家还是被记载的。比如:《诗经》有《韩奕》一篇,主要讲述周宣王时期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等故事。此韩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不是东周(战国)时期的韩国,历史上称之为韩侯国。后来,韩侯国被晋国所灭,其亡国遗

  • 卢植:乱世名将、海内大儒;他是刘备的恩师,也是曹操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卢植刘备,卢植是卢绾的后人吗,卢植家谱世系图

    所谓,兵贵神速!从许都出发的曹军一路无话,直奔乌桓老巢而去·····可是,当大军行进到了河北涿郡地面时,曹操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当然,这并不是此次军事行动有所变化,而是,曹操要特意去给一个人扫墓。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 长平之战:到底是赵括害了赵国,还是赵王害了赵括?-读战国(61)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赵括家族下场,长平之战秦国大将赵括,长平之战赵括被围赵国如何救援

    文/松鼠爸爸[var1]王龁前262年,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得秦昭襄王大怒。秦赵两国间,开始围绕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hé)出兵夺取上党,上党百姓纷于是纷纷往赵国逃难。春秋战国时代,人口是一种稀缺资源,韩国百姓来投,赵国自然敞开大门欢迎。[var1]廉颇赵孝成王命廉

  • 在汉中王《劝进表》中,马超凭什么力压关羽,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拿下汉中之后,实力暴增,有了偌大的地盘,可以称王称霸了,于是群臣上表,劝进称王。著名的劝进表中以上榜的11人为最重要。但是处于C位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而是马超,诸葛亮排名第五,关羽排名第六,张飞,黄忠排名第七第八,而赵云、魏延这样的大将,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第一梯队中,刚刚加入团队的马超何

  • 诸葛亮的一生:汉末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4岁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天下响应,万众影从,京师为之震动。灵帝召集群臣商议,决定解除党禁,发天下精兵镇压民变。黄巾起义改变了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后来黄巾起义总算扑灭了,但朝廷元气大伤,社会更加贫困和动荡,政治更加黑暗,外戚和宦官的争斗更为剧烈,灵帝管不了,索性破罐子破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