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襄公为齐国报“九世之仇”,奠定霸王基业,却在史书留下臭名

齐襄公为齐国报“九世之仇”,奠定霸王基业,却在史书留下臭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818 更新时间:2023/12/15 12:57:25

继位第一年他就打着报“九世之仇”的旗号,带领宋、燕、卫组成四国联军,讨伐老冤家纪国。

所谓的“九世之仇”,指的正是周夷王时期,由于纪国国君在天子面前说齐侯的坏话,导致齐哀公被活活煮死的事件。从齐哀公到齐襄公,正好传了九代,所以齐人说这是“九世之仇”。

[var1]

齐哀公被烹

纪国不是齐国的对手,转身求救于鲁国,而鲁国也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拉着郑国一起对抗齐国。

纪国在得到鲁国、郑国的救助后,击败了四国联军,得以安定一时,同时纪国又向周王室求助,希望周庄王调解齐、纪两国宿怨。

周庄王不得不全力调停,因为周庄王的母亲纪季姜就来自纪国,纪国和他是甥舅关系,周天子必须用全力保护,否则王室的面子该放哪里?虽然此时周天子的威信,已经加荡然无存。

为了王室尊严,周庄王绞尽脑汁,决定吧自己的妹妹嫁给齐襄公,采取联姻的方法,拉近和齐国的关系,调停两国的争端。

于是周庄王求助于同姓诸侯鲁桓公姬允,让他替周天子向齐襄公求亲,鲁桓公看到很有希望保全纪国,自然求之不得,爽快地答应了提亲的事儿。

鲁桓公是齐襄公的妹夫,隔着这层关系,齐襄公自然应允。鲁桓公非常高兴,带着妻子文姜亲自主持这场盛大的婚礼。

没想到在婚礼举行时出了天大的纰漏,原来齐襄公和文姜这对同父异母兄妹见,有着不伦之恋。时隔多年,兄妹之间的虐恋之火,顷刻间化作了抵死缠绵的爱欲。

婚礼当天,妒火中烧的齐襄公灌醉了鲁桓公,并指使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最后仅仅拿彭生的脑袋,给了鲁国人一个潦草的交代。从此他和文姜抵死缠绵,让俩人的不伦之恋和这段离奇的命案,在千秋史笔留下臭名,永世不得翻身。

[var1]

鲁桓公被杀(剧照)

齐襄公人品低劣,和自己的亲妹妹有染,简直伤风败俗,而周庄王的妹妹嫁过去后生活并不愉快,郁郁寡欢没有多久就去世了,所以这段联姻也让周天子蒙受了巨大的羞辱。

不止如此,齐襄公言而无信,再次对纪国挥起了屠刀。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攻入纪国,占有大片土地,三年后攻破纪国都城,纪国就此灭亡。

[var1]

齐灭纪

纪国覆灭意味着齐、鲁、纪之间几百年来的战略平衡被打破,从此齐鲁大地上再也没有了能压制齐国的力量,为齐国称霸东方奠定了基础。

齐襄公灭了世仇,非常高兴,献祭祖庙时说:“先祖啊,我齐国和纪国之间的世仇终于得报。从哀公到我这里,算起来整整九世啦。人们都说家仇只论五世,九世的仇就不算仇了。今天我郑重地向列祖列宗汇报,莫说九世,齐国的仇即使百世也要报啊!”

齐国风头很旺,而齐襄公自以为能够纵横捭阖,杀人灭国,玩弄天下于掌骨之中,却不知道私下里国人对他很是不满。

他本人更是由于言行多变、无信无义,弄得君臣之间关系非常紧张。大家认为他不仅是谋杀鲁桓公的凶手,而且和亲生妹妹乱伦简直是畜生所为,甚至齐国的豪门贵胄都不再将他视作国君。

[var1]

齐襄公

公族子弟整天提心吊胆、人心惶惶,聚在一起是都私下非议:他连自己的弟弟彭生也坑杀,还有什么人不能杀?

就连齐襄公的两个亲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彭生的脑袋被砍下那一刻,也跟着他们各自高明的师傅管仲鲍叔牙跑路了。

但是有一个人没有跑,这个人就是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

公孙无知非常受伯父齐僖公的待见,把他当亲儿子看待,衣服礼仪等种种待遇都和时为太子的姜诸儿一样,以至于人们都说他是齐僖公的私生子。

等到齐襄公姜诸儿即位,认为公孙无知不配跟自己过一样的生活,就降低公孙无知的待遇,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大夫的薪水。

[var1]

公孙无知(剧照)

公孙无知开始穿破衣吃素饭,心中却想的是报仇雪,串权夺位。

机会终于来了,元前686年,齐襄公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到葵丘(今河南省民权县)驻守戍边。

因为当时这里是黄河滩,遍地黄沙渺无人烟,驻防条件非常恶劣,谁也不愿意去。襄公就和他俩约定,来年瓜熟时节派人去换防。可是第二年瓜熟了却没人来替班,苦等了一年的俩人望眼欲穿,就给齐襄公送了一车瓜,暗示齐襄公赶快派人来替防。

但齐襄公却好像忘了当初的约定一样,并没有让两人回来的意思,看来有想让俩人长期驻守了。

[var1]

瓜熟之约

连称和管至感到受骗,非常愤怒,暗中潜回临淄,和公孙无知一拍即合,勾结在一起开始谋划造反。

瓜也熟了,蒂也落了,转眼又到了大雪纷飞的季节,齐襄公带着随从外出打猎,在白茫茫的原野上碰见一只正在觅食的野猪。看到有人过来,饿极了的野猪东窜西跳,凶悍得无人能挡。

忽然随行中有人说那不是野猪,大家仔细看,有人大叫那不是齐国第一勇士彭生么?齐襄公心中有鬼,听了这话又惊又怒,一箭射向野猪。

野猪忽然安静下来,像人一样直挺挺地站立起来,望着齐襄公流下了你泪水。

[var1]

齐襄公

齐襄公彻底懵了,慌乱中从马上摔了下来,连滚带爬地逃回到临时行宫,齐襄公脑中一直盘旋着野猪和彭生的影子,那一刻他几乎要崩溃了,身心俱疲的他躺在榻上疑神疑鬼昏昏迷迷,再也没有了以往的生机与霸气。

得到密报的公孙无知三人,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带人第一时间杀到行宫,很快活捉并杀死了齐襄公,齐襄公终于为自己的言行无信付出了应有的代价。

齐襄公一死,公孙无知毫不客气地自立为君,然而齐国并没有因为因此迎来和平,他真正的主人还在流亡的路上,齐国内战的序幕刚刚拉起。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末出茅庐而知天下大事的本事,是如何积累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诸葛亮在茅庐中如何知天下事,诸葛亮隐居茅庐图片,诸葛亮住的茅庐在哪

    学过出师表和隆中对的,可能会对原本躬耕与南阳的一介布衣,且不问世事的诸葛亮,为何会不出茅庐而对当时政治了如直掌呢?其实一点也不神奇,也不看他的岳父、妻子、亲戚、朋友都是谁?拒史料记载沔阳名土黄承彦主动找到诸葛亮,目的竟是为了把自己黄月英嫁于诸葛亮。据史料记载,黄月英长的黄发、面黑、蓝眼晴,相貌丑陋,

  • 韩姓的历史起源和名人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韩姓起源在哪个地方最多,韩姓名人,安徽寿县韩姓的起源

    身世一:周武王的五子被封为韩侯,他的国家就是古韩国。虽然韩侯的名字没有史书记载,但是他的国家还是被记载的。比如:《诗经》有《韩奕》一篇,主要讲述周宣王时期韩侯入朝、受封、觐见、迎亲、归国等故事。此韩国是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不是东周(战国)时期的韩国,历史上称之为韩侯国。后来,韩侯国被晋国所灭,其亡国遗

  • 卢植:乱世名将、海内大儒;他是刘备的恩师,也是曹操的偶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卢植刘备,卢植是卢绾的后人吗,卢植家谱世系图

    所谓,兵贵神速!从许都出发的曹军一路无话,直奔乌桓老巢而去·····可是,当大军行进到了河北涿郡地面时,曹操却突然下令:停止前进。当然,这并不是此次军事行动有所变化,而是,曹操要特意去给一个人扫墓。建安中,曹操北讨柳城,过涿郡,告守令曰:"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 长平之战:到底是赵括害了赵国,还是赵王害了赵括?-读战国(61)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赵括家族下场,长平之战秦国大将赵括,长平之战赵括被围赵国如何救援

    文/松鼠爸爸[var1]王龁前262年,韩国将上党献给赵国,引得秦昭襄王大怒。秦赵两国间,开始围绕争夺上党地区发生了战争。前260年,秦国派左庶长王龁(hé)出兵夺取上党,上党百姓纷于是纷纷往赵国逃难。春秋战国时代,人口是一种稀缺资源,韩国百姓来投,赵国自然敞开大门欢迎。[var1]廉颇赵孝成王命廉

  • 在汉中王《劝进表》中,马超凭什么力压关羽,排名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在拿下汉中之后,实力暴增,有了偌大的地盘,可以称王称霸了,于是群臣上表,劝进称王。著名的劝进表中以上榜的11人为最重要。但是处于C位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而是马超,诸葛亮排名第五,关羽排名第六,张飞,黄忠排名第七第八,而赵云、魏延这样的大将,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第一梯队中,刚刚加入团队的马超何

  • 诸葛亮的一生:汉末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4岁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天下响应,万众影从,京师为之震动。灵帝召集群臣商议,决定解除党禁,发天下精兵镇压民变。黄巾起义改变了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后来黄巾起义总算扑灭了,但朝廷元气大伤,社会更加贫困和动荡,政治更加黑暗,外戚和宦官的争斗更为剧烈,灵帝管不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 鲁庄公:矮个子里拔将军,鲁国稍微有点作为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鲁桓公被大舅子派人杀死后,鲁国虽然去齐国闹了一番,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他们就赶紧让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即位了。鲁庄公即位的时候,只有12岁,执政32年,44岁的时候去世的。跟鲁国的历任国君相比,鲁庄公勉强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了。在他执政的第八年,也就是他20岁的时候,齐国因为内乱,国君的位置

  • 闲谈乱侃之-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坚持与秦死磕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大致意思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要跑得掉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由此看来,“不若则避之”在军事上而言不仅不是畏葸不前、儒弱怯战的体现,反而还是懂得审时度势、临机取决能力的彰显。由此

  • 蜀汉七大案:当事人三个被贬四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三大疑案,蜀汉必败的七大问题,姜维被杀案原因

    张裕是益州蜀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图谶学家,预言吉凶准确率很高,官至益州后部司马,218年汉中之战期间预言:“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刘备听到之后以他之前谏诤汉中之事不灵验为由将张裕捉拿下狱,虽然诸葛亮上表求情,但刘备仍执意将其诛杀。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

  • 三家分晋时,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去讨伐魏、赵、韩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赵韩分晋是怎么回事,赵韩照片,赵韩王治天下

    在晋阳之战后,晋国公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于是,魏赵韩三家逐渐划分了晋国的疆域。等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这意味着三家分晋的正式完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出兵帮助晋国公室,并讨伐魏赵韩三家呢?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晋国周边的大国基本上都进入到衰落阶段。在春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