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汉中王《劝进表》中,马超凭什么力压关羽,排名第一?

在汉中王《劝进表》中,马超凭什么力压关羽,排名第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543 更新时间:2024/2/4 14:47:38

刘备在拿下汉中之后,实力暴增,有了偌大的地盘,可以称王称霸了,于是群臣上表,劝进称王。

著名的劝进表中以上榜的11人为最重要。但是处于C位的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关羽,而是马超,诸葛亮排名第五,关羽排名第六,张飞,黄忠排名第七第八,而赵云魏延这样的大将,甚至都没有出现在第一梯队中,刚刚加入团队的马超何德何能能够占据C位?

在这份11人名单里,共有三大类人群。

首先是汉帝国的属官,头顶着大汉帝国给予的官职,在身份上他们是汉帝国的人。

其次刘备的手下。第2类人是左将军属官,刘备长时间任左将军一职,在此期间招揽的人才都被充实到了他左将军的幕府之中,这些人投奔的是刘备,而不是汉朝。

当然也不乏有人把刘备和汉朝捆绑在一起,毕竟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而他本人也恰巧姓刘,号称是那个有120个儿子的中山靖王的后代。

而第3部分那就是刘备的武将。这批人就包括了关羽,张飞,黄忠……

马超能排在第1位,靠的是他的官职和声望。马腾马超父子长期占据西凉,是汉末西凉地区的实际统治者,是名副其实的诸侯,实力强劲。

而汉帝国对马超也不吝封赏,成为汉帝国的封疆大吏,并州牧偏将军,都亭侯。

而且在与曹操的争霸中,马超屡次杀得曹操丢盔弃甲,这也让马超在西凉地区的威望极高,在全国也有很高的知名度。

投降刘备时,马超的地位仅次于刘备。所以打着复兴汉家天下人设的刘备,自然而然要把这位汉朝的封疆大吏拿出来扛大旗,于是最晚加入刘备集团的马超却一跃超过了关羽,占据了劝进表的C位。

排名第二到第五的分别是许靖、庞羲射援,诸葛亮清一色都是左将军属官,为什么不以诸葛亮为领衔,还要让这三个影响力小的多的人排在诸葛亮的前面呢?

原因就在于前三人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的标签——益州的地头蛇,是曾经益州之主刘璋的马仔。

汉末乱世,城头频换大王旗,对于世家大族而言,换谁当主公都一样,都不影响他们高官得坐,骏马得骑。换谁上台都需要依靠这些豪门望族,来稳定地方。

所以他们和自己的主公就相当于4s店老板与销冠的关系,为了不影响业绩,老板还得主动去讨好销冠。所以刘备把这三个人放在马超之后,诸葛亮之前,很合理。

排在诸葛亮之后的就是关羽,张飞等一系列的武将,从这一个角度上看,关羽仍然是刘备手下的第一大将。

只不过是因为马超地位卓然,而恰巧也是个猛将,所以造成了关羽看似一哥位置不保的假象。

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知道,和领导的亲疏关系,并不在于地位的高低,而在于领导是否信任,和连自己爹都能坑的马超相比,你说刘备是更信谁?

刘备肯定更信任持有刘备集团原始股的关羽。所以在刘备心中占据他C位的不是马超,还是关羽。

在张飞和黄忠之后,在第九位的是一个历史小透明赖恭,此人投靠刘备时,曾经担任过州刺史地位也不低,只是没有马超州牧的级别高,所以只能排在后头了,但是他的级别到了,待遇也得保证,比如出现在名单的头部位置,力压法正李严

法正李严是平定西川的功臣,和刘备是一条心的,刘备对于他们的信任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对于自己在劝进表中的位置,根本无所谓,他们要的是刘备提供的舞台,一个供他们实现胸中抱负的舞台。

至于五虎将中的另一位赵云,在地位上比起这11个人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赵云无论知名度,官职,职级都不是这十一人的对手,实事求是的说,如果刘备的手下要选11个人出道,赵云还不是那个卡出到位的人,他还轮不到。至于另外一位名将魏延,那就只能等变天了。

#头条创作挑战赛#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诸葛亮的一生:汉末乱世的开端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4岁时爆发了张角领导的黄巾大起义,天下响应,万众影从,京师为之震动。灵帝召集群臣商议,决定解除党禁,发天下精兵镇压民变。黄巾起义改变了王朝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一生。后来黄巾起义总算扑灭了,但朝廷元气大伤,社会更加贫困和动荡,政治更加黑暗,外戚和宦官的争斗更为剧烈,灵帝管不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 鲁庄公:矮个子里拔将军,鲁国稍微有点作为的君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鲁桓公被大舅子派人杀死后,鲁国虽然去齐国闹了一番,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于是,他们就赶紧让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即位了。鲁庄公即位的时候,只有12岁,执政32年,44岁的时候去世的。跟鲁国的历任国君相比,鲁庄公勉强算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了。在他执政的第八年,也就是他20岁的时候,齐国因为内乱,国君的位置

  • 闲谈乱侃之-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坚持与秦死磕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大致意思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要跑得掉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由此看来,“不若则避之”在军事上而言不仅不是畏葸不前、儒弱怯战的体现,反而还是懂得审时度势、临机取决能力的彰显。由此

  • 蜀汉七大案:当事人三个被贬四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三大疑案,蜀汉必败的七大问题,姜维被杀案原因

    张裕是益州蜀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图谶学家,预言吉凶准确率很高,官至益州后部司马,218年汉中之战期间预言:“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刘备听到之后以他之前谏诤汉中之事不灵验为由将张裕捉拿下狱,虽然诸葛亮上表求情,但刘备仍执意将其诛杀。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

  • 三家分晋时,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去讨伐魏、赵、韩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赵韩分晋是怎么回事,赵韩照片,赵韩王治天下

    在晋阳之战后,晋国公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于是,魏赵韩三家逐渐划分了晋国的疆域。等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这意味着三家分晋的正式完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出兵帮助晋国公室,并讨伐魏赵韩三家呢?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晋国周边的大国基本上都进入到衰落阶段。在春秋时期

  •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下)-常败将军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已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刘关张赵、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更是无人不知。但笔者近来偶得一手抄本(据说已是孤本),里面所描述的三国人物与《三国志》里的描写大不一样,由于该书属无作者、无出版社、无年代的三无产

  • 村庄档案 - 苏家屯区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 与张良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不把背面的文字描红呢?地名来历。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据《苏家屯区区志·建置》记载,清顺治年间,先张、廉二姓移民居此,称张廉堡,后因谐音及便于书写,改称张良堡。廉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芈姓。廉姓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是最

  • 《商周春秋》读后感1000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周春秋》 书籍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有人在对周武王姬发做评价时却是喜欢评论其灭商的丰功伟绩。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书写的,想想历史可能都被简单化了。设想一下如果周武王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的那次牧野大战中没有取得胜利的话,历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对于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可以说文物很难比有确

  • 家风家训·兴家之道|北宋范氏忠正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也是给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沿袭,体现着整个家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在#家风家训里的兴家之道#中,我们一起追溯中国历代治家兴邦的典范家族,学习古人治家兴家的智慧,在子女教育、自我提升、家庭治理方面,收获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育儿

  •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呼韩邪病逝汉成帝拒绝她归汉,她被迫嫁给继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嫁给了谁,汉成帝王昭君,王昭君嫁给第二任的单于年纪多大

    面对王昭君的请求,汉成帝是不会同意她回国的,因为对于汉成帝来说,让昭君再嫁,对他来说,一点伤害都没有,反而还能促进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所以他乐得就这样做好了。毕竟在他看来,接王昭君回来,耗时费力,而且还要再选一个公主嫁到匈奴,与其这样费事,不如直接就让王昭君“从胡俗”,直接嫁给下一任单于就好了。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