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闲谈乱侃之-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坚持与秦死磕到底?

闲谈乱侃之-长平之战,为什么赵国坚持与秦死磕到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0 更新时间:2024/2/4 14:47:47

孙子曰:“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大致意思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只要跑得掉就还有卷土重来的机会。由此看来,“不若则避之”在军事上而言不仅不是畏葸不前、儒弱怯战的体现,反而还是懂得审时度势、临机取决能力的彰显。由此,很多人就在说,为什么在明知不敌强秦的情况下,赵孝成王不选择战略型撤退以保存有生力量,休养生息伺机再动。

[var1]

赵孝成王

一:心存侥幸,盲目自信的赵孝成王

其实,早在赵国刚刚接手上党郡的时候,赵国是有过通过战争手段迫使秦军撤退的念头的,只是几次冲撞下来却无不以赵军败北收场。廉颇才不得不选择“坚壁清野、转战为守”的战略。这对辛苦三年却为他人做嫁的秦军而言显然是不能忍受的,于是作为统帅的王龁才会“数挑战以求战”。可不知军务的孝成王却因此而“数让廉颇怯战”。出于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尊严的维护以及秦国间细的唆使,心存希冀的孝成王才积极主动地决定“临阵易将”。希望同样锐意进取的赵括能够再现其父“阏与之战”的辉煌。至此,史上“最强”CP形成了!!而其结果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var1]

廉颇

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

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

[var1]

赵母

二:新君上任三把火——孝成王的算盘与廉颇的沉默

其实,早在冯亭敬献上党诸郡时期,孝成王的叔叔赵豹就曾流露过“秦赵两国会因此而有一战且赵必不敌”的情绪;而在廉颇执掌军权与秦将王龁相持时,秦赵数次接仗有都已赵军溃败告终;到了孝成王决议换将时,无论是赵母还是名臣蔺相如又都提出秦赵之战赵军必败的观点。可一意孤行的孝成王却始终无动于衷。

而事实上,一直到赵括兵败身亡、赵卒四十万人为秦所坑的消息传到邯郸时,孝成王才有了“悔”的心思,但依然是“悔而不悟”,以至招徕秦人“邯郸之围”,赵王偏执如此,当年的敢谏之臣都哪里去了呢?为什么会导致政治决策上的一再失误呢?

[var1]

赵括战死

七(年)〔月〕,廉颇免而赵括代将。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余皆坑之。王悔不听赵豹之计,故有长平之祸焉。

王还,不听秦,秦围邯鄣……赵以灵丘封楚相春申君

关于“长平之战”,我内心最大的疑惑就是,身为百战老将、战国四将之一的廉颇难道就没看出来此战于赵甚不利的局势吗?为什么当年敢于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的老将在此国家生死存亡的档口却闭口不言、一再缄默呢?而当初那个视死如归敢于只身入秦并在秦廷之上辱及秦君臣的蔺相如又去哪里了呢?

[var1]

顺着历史的脉络,我发现在赵惠文王死了之后,赵国的大权落在了著名的赵威后手里。身为一国之君的孝成王不过是傀儡而已。一直到两年之后,孝成王才小心翼翼的接过赵国的王权,可当时的赵国政治却依旧是惠文王和赵威后时代以“谨慎”为基调的路线方针。

“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年轻热血渴望恢宏祖业的孝成王眼中,老成持重的政治格局意味着畏葸与怯弱,若想有所作为,势必要对群臣进行大换血,培植心腹才能开创属于自己的时代,如此,他对赵豹建议的视若罔闻、对赵母和蔺相如建议的熟视无睹和对廉颇的多次责让也就能够理解的。换言之,“长平之战”在孝成王眼中并不仅仅只是接受了上党70郡开创先祖未有之业绩那么简单,他还是自己培养心腹干将,进行朝廷换血开创孝成王时代打响孝成王名声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基于此,但凡有机会他都是要冒险一搏的。

[var1]

赵括临危受命

三:开弓没有回头箭——退无可退的赵军

当然,集权是一个方面,但这并不代表孝成王就是个为了权力而不顾赵军存亡的昏君。在事态发展到“长平对峙”的时候,秦赵两国都已到了退无可退、势必一战的绝境。

毕竟,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并不是数十人群殴那么简单,只要大喊一声就可以有序撤退了。历史上就发生过多次规模庞大且影响深远的因撤军而溃败以致于破国亡身的大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淝水之战”。仅仅因为内应轻飘飘一句“秦军败矣”,号称投鞭塞江的前秦大军就因自相践踏而亡损过半。在长平战场上,如果以号称的数字计算的话,秦赵两国共聚集了百万之众,一旦拥众四十万的赵军开始撤退,那沿线的补给和殿后的大军就将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规模了。而在如此庞大且漫长的战线上但凡出现一隙之差,伺机而动的虎狼之秦就足以让赵军不战而溃了。而因此产生的后果是赵国无法承受也不愿承担的。

[var1]

四:生活的巴掌,果断而决绝

无论结果如何,在我看来不管是赵王还是赵括,都是有着“苟利家国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青年,但在这个充满权谋算计、以成败论英雄的土地上。又有谁愿意花时间在这些失败者身上呢?甚至在颇有“史德和史才”的司马迁都是以鄙夷和嘲弄的笔调来描写赵王与赵括的。“莫以失败论英雄”终不过是不如意者卑微的期盼与无奈的呐喊,在赤裸裸的生活面前,在绝对的权势和利益面前,年轻人的勇锐和热血是多么的天真幼稚、苍白无力。以至于在数千年后,号称生活在民主科学的时代的人眼中,这对“最强CP”依旧是如此不堪。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蜀汉七大案:当事人三个被贬四个被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三大疑案,蜀汉必败的七大问题,姜维被杀案原因

    张裕是益州蜀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图谶学家,预言吉凶准确率很高,官至益州后部司马,218年汉中之战期间预言:“岁在庚子,天下当易代,刘氏祚尽矣。主公得益州,九年之后,寅卯之间当失之。”刘备听到之后以他之前谏诤汉中之事不灵验为由将张裕捉拿下狱,虽然诸葛亮上表求情,但刘备仍执意将其诛杀。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

  • 三家分晋时,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去讨伐魏、赵、韩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魏赵韩分晋是怎么回事,赵韩照片,赵韩王治天下

    在晋阳之战后,晋国公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于是,魏赵韩三家逐渐划分了晋国的疆域。等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魏赵韩三家为诸侯,这意味着三家分晋的正式完成。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没有诸侯国出兵帮助晋国公室,并讨伐魏赵韩三家呢?一首先,就第一点来说,则是晋国周边的大国基本上都进入到衰落阶段。在春秋时期

  • 爆笑三国志之孔明传(下)-常败将军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已是我们家喻户晓的,尤其是刘关张赵、诸葛亮、曹操等历史人物更是无人不知。但笔者近来偶得一手抄本(据说已是孤本),里面所描述的三国人物与《三国志》里的描写大不一样,由于该书属无作者、无出版社、无年代的三无产

  • 村庄档案 - 苏家屯区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 与张良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什么不把背面的文字描红呢?地名来历。八一红菱街道张良堡村,据《苏家屯区区志·建置》记载,清顺治年间,先张、廉二姓移民居此,称张廉堡,后因谐音及便于书写,改称张良堡。廉姓主要源自:嬴姓、子姓、芈姓。廉姓是一个十分老资格的中国姓氏,其来源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根据《姓纂》一书的考证:廉姓,是最

  • 《商周春秋》读后感1000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商周春秋》 书籍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一种成王败寇的思想,有人在对周武王姬发做评价时却是喜欢评论其灭商的丰功伟绩。历史永远是为胜利者书写的,想想历史可能都被简单化了。设想一下如果周武王在公元前一零四六年的那次牧野大战中没有取得胜利的话,历史又会有怎样的发展呢?对于夏商周三朝的历史,可以说文物很难比有确

  • 家风家训·兴家之道|北宋范氏忠正卫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家风,指的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的风气,也是给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世世代代沿袭,体现着整个家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 在#家风家训里的兴家之道#中,我们一起追溯中国历代治家兴邦的典范家族,学习古人治家兴家的智慧,在子女教育、自我提升、家庭治理方面,收获启发和帮助,从而实现育儿

  • 王昭君嫁给呼韩邪,呼韩邪病逝汉成帝拒绝她归汉,她被迫嫁给继子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呼韩邪单于死后王昭君嫁给了谁,汉成帝王昭君,王昭君嫁给第二任的单于年纪多大

    面对王昭君的请求,汉成帝是不会同意她回国的,因为对于汉成帝来说,让昭君再嫁,对他来说,一点伤害都没有,反而还能促进西汉和匈奴之间的和平,所以他乐得就这样做好了。毕竟在他看来,接王昭君回来,耗时费力,而且还要再选一个公主嫁到匈奴,与其这样费事,不如直接就让王昭君“从胡俗”,直接嫁给下一任单于就好了。但

  • 孔子气急之下骂了学生一句脏话,流传数千年,如今却成老师口头禅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孔子随口骂了哪句脏话,孔子说的话竟然是老师的口头禅,孔子说过的一句脏话

    [var1]▲至圣先师孔子。(图/翻摄自百科词条)孔子曾经有一个叫宰予的学生,而这个宰予经常爱问孔子很多很奇怪的问题,他曾经问道:“若是人的仁道在一口井里,那人会跳进井里去吗?”这个问题真的很奇怪,让人捉摸不透他在想什么。孔子提倡周礼,他认为一定要遵守“丁忧”,若是父母离世了,儿子的话要为他们守孝三

  • 权势滔天的赵高,为何会被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赵高剧照我们都知道赵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奸臣,秦始皇驾崩以后,串通丞相李斯篡改遗诏杀死了太子扶苏,而改立了公子胡亥为皇帝。胡亥称帝后,又开始大肆地残杀大臣铲除异己,可谓是权势滔天,甚至还指鹿为马戏弄秦二世胡亥。赵高剧照虽然赵高已经做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还是不满足,甚至开始谋划自己想当皇帝,只不

  • 新四军活捉韩德勤,陈毅让装不认识,混在俘虏里放走,韩:我不走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新四军活捉韩德勤全集,韩德勤,韩德勤历史评价

    [var1] 1943年,尽管国共表面已经达成了共同抗日的约定,但是贼心不改的老蒋还是想着要把共产势力打压住。于是命令一些高级将领对我们的新四军进行了一系列的偷袭。 韩德勤就是一个十足的反共分子,积极支持蒋介石的一切行为言论,拥护老蒋。但是在抗战时期,我国的战争局势还是很严峻的。面对日寇的不断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