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个人的敲门砖,秦国的虎狼之药

《商君书》到底是干嘛用的,个人的敲门砖,秦国的虎狼之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789 更新时间:2024/1/20 5:06:50

那一年,商鞅还叫公孙鞅,他身无长物,怀揣三块砖头游走天下。

这三块砖头是专用的敲门砖,分别是天道、霸道。

只要其中一块能敲开君王的大门,就能够带来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而作为一个“士”,作为一个男人,也可以在人世间建功立业,达到人生的巅峰。

所以对于公孙鞅来说,什么王侯霸业,什么黎民疾苦,统统不算什么,他只在乎自己。

最终,公孙鞅用霸道之术敲开的秦王的大门,后世所说的轰轰烈烈的商鞅变法这才拉开的帷幕。

而在变法过程中,公孙鞅不断颁布政令,总结经验,调整实行,这些东西记录成册,就成了商君书。

此时,《商君书》第一阶段敲门砖的任务完成了,开始进入了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商君书》表面的作用是让秦国强大起来,以期争霸天下,但本质上,商君书是只为秦王一人,或者所为秦王一系君王服务的,只是秦王要做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本钱必须丰厚,这才捎带着让秦国也富强起来。

至于民为贵,社稷次之一类的话,连提都不要提,提了就是罪过。

但是《商君书》里面还是有和老百姓有关的东西的,利益也有一些,比如吃得饱了,还有上升的空间和希望。

但这并不是给人民的福利,而是让人民乖乖盛世牛马,乱世炮灰的必须。

毕竟就算是牛马,也得给人家吃饱,不然哪有力气给国君创造财富,建立功业呢?

所以,《商君书》通篇其实只围绕着两个字“耕战”。通俗地说就是:所谓的三百六十行,最好只留下耕战两个行业,其他三百五十八行,最好全都没有。

比如娱乐业,扰人心智,耽误耕战,取消!比如服装业,让人奢华,耽误耕战,取消!教育业,让人变得太聪明,耽误耕战,取消!买酒肉的,取消!开客栈的,取消!在城里给人打短工的,取消!

当然了,也有客观上算是做了好事的,比如蓄奴太多,浪费生产力,也要让这些人恢复自由身,然后去耕战。只是可怜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身,但实际上又成为了国家的耕战奴隶,境遇并没好多少。

还有就是用严酷的律法提高官吏的办事效率,不能让基层农民为了一些公事耽误时间——当然了,节省出来的时间不是让农夫,而是去耕战

可是自从社会大分工以来,一个正的社会是需要各种行业来共同支撑的,如果只剩下耕战,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根本的。

对此,公孙鞅也有对策,其他行业也可以有限的存在,但必须围绕着耕战这个核心,支持耕战这个核心来运转的,甚至一些企业、行业由国家直接管理。只有其他私营的行业,比如买酒肉的,至少要课以十倍的赋税,以及其他让人无法承受的管理,目的就是让你干不下去,最终老老实实的把产业献给国家,自己一家老小乖乖的去耕战。

如此一来,耕战成了秦国唯二合法的事业,逼得大家都去做,虽说耕战也为平民打开了一条上升渠道,但是公孙鞅是不会让人拥有财务自由或者躺平的资格的。他又设立了一系列的法律,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富起来的人很快穷下去,然后再让穷的人有机会富起来,让所有人丧失安全感,为了生存疲于奔命,而疲于奔命的手段还是耕战。

所以当有人喊出了“天下苦秦久矣”的口号时,大家都纷纷起来造反了,毕竟与其被秦律钝刀子割肉,还不如拼一把。

也有人说了,那汉承秦制,怎么没人说“天下苦汉久矣”呢?

那时因为汉在承继秦制之时,还有另外两条原则:第一、德主刑辅,第二、与民休息。

民力民心,其实就像是一根弦,总是绷得太紧不松一松就会断掉的,只可惜后世的人总是学会了绷紧,很少想到与民休息。

我是十三哥,谢谢大家的关注

[var1]

[var1]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貂蝉被曹操送给关羽后,为何第二天便自尽了?你看关羽对她干了啥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貂蝉怀了董卓的孩子吗,貂蝉为什么喜欢赵子龙,貂蝉曹操

    貂蝉的来历大部分人了解三国,都是通过三国演义,而在三国演义中,貂蝉被称为天下第一美女,连吕布和董卓都拜倒于她的石榴裙下,搅动了天下风云!吕布败亡以后,貂蝉失去了踪迹,于是不少人都非常好奇,貂蝉去哪里了?貂蝉究竟是何来历?为啥这么神秘?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貂蝉,是被创作出来的人物,在正史中,根本没有貂

  • “战国四公子”豢养数以千计门客,对迟滞秦国统一是否起到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战国四公子的历史地位,秦国门客,战国七雄秦国的实力多强

    “战国四公子”真的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吗?本文带您从门客制度与战场功绩,剖析“战国四公子”真实的历史地位。(原创作者:多臻贵)[var1]战国四公子士族发展与经济繁荣促成门客制度!周朝尊崇“礼法”治国,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即嫡长子继承家产再由其余诸子辅佐,维持家族凝聚力并共同接受知识传承,随着家族

  • 曹操有25个儿子,为何没人能阻止司马懿篡夺曹魏江山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一首先,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记载,曹操的儿子有25位。在三国时期的众多诸侯中,曹操的子嗣确实较多,比如刘备只有刘禅、刘理、刘永等几个儿子。但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曹操的儿子无法阻止司马懿篡夺曹魏大权。就第一点来说,是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操只有5个儿

  • 武安君白起、李牧结局相同,两人为何都不敢反抗?反抗能活下来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安君白起生平,武安君李牧之死,李牧被封武安君

    [var1] 这四大名将经常被人拿来比较,其中比较最多的是白起和李牧,两人同为武安君,战场上也从无败绩,结局更是惊人的相似,令人痛惜。 武安君,胜利的代名词 白起和李牧,都被各自的君王封为武安君。 武安者,以武功治世、威信安邦誉名,历朝历代国之能安邦胜敌者均号“武安”。 《史记正义》记载了白起获封武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真是楚国统一了六国,会发生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答案是开历史倒车,又一个小周朝。楚虽三户在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项羽本纪》中记载: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这里的三户指的是楚国的三大家族,即屈、景、昭三家,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即使楚

  •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你知道韩信的统兵能力是哪里学来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关于统兵打仗的将军来说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就是科班出身时代武将比如田忌、赵括、孙膑、庞涓、项羽、杨家将、戚继光、抗倭援朝李如松这些都是科班出身读过军事学院的。第二种就是一刀一枪拼杀从死人堆里活下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比如杀神白起、李牧、樊哙、曹参、龙沮、俞大猷这些都是靠打怪升级成长的。然而韩信却不属于以

  • 商鞅遭车裂而死原因是 导致商鞅车裂而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1、商鞅以“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替他受罚”为由,竟将太子的两个师傅处以割鼻、刺字的刑罚。2、商鞅以法治国,他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贵族阶层的权力,而强化王权。3、商鞅的变法,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却动摇了贵族王权的势力,得罪了不少王孙贵族。4、秦孝公之死使商鞅失去了生存的理由。5、

  • 李广VS卫青 司马迁究竟是否对卫青有偏见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究竟是卫青,还是李广呢?王昌龄在创作《出塞》时,并未料到后世因此争议不绝。然而,争议的肇始者或者未必是王昌龄,追朔源头大概是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对卫青心存偏见而厚爱李广,大概有以下几个证据:第一,《李广列传》在《卫青列传》前,李广无论从官场职务,还

  • 樗里疾:一身武艺,智慧超群,获三代秦王重用,奈何不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樗里疾简介,樗里疾和秦王关系,樗里疾六字预言

    [var1] 樗里疾,出生时间不详,嬴姓,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由于他的家在樗里,因此又被称为樗里子。又由于他被封在蜀郡之严道,因此又叫作严君疾。他是秦孝公的庶子,秦惠文王的异母弟,母亲是韩国女子。 樗里疾能说会道,足智多谋,因此被人称作“智囊”。智囊这个词,也就是从樗里疾这里来的。樗里疾历经

  • 项羽真的有勇无谋吗?再读鸿门宴,看看项羽的套路有多深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鸿门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场酒局儿,被我们所熟知。无数人为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没有在席间杀了刘邦而感到惋惜。可是,我们是做为后来人,知道了刘邦就是以后的汉高祖,所以才认为范增是个高人,而项羽则犯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错误。甚至,很多人认为,就在这一念之间,决定了天下为楚还是为汉。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