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华民族来之不易,魏文帝为此而杀太子,唐朝更是融合典范

中华民族来之不易,魏文帝为此而杀太子,唐朝更是融合典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699 更新时间:2024/1/3 13:28:08

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第一个有确切历史记载的社保机构

南朝齐武帝萧赜长子、文惠太子萧长懋和同母弟弟竟陵王萧子良二人都信仰佛教,心怀仁念,便建立了“六疾馆”。“六疾馆”同样没有确切时间,只是预估建立于公元492年之前。真正有明确历史记录的乃是鲜卑族政权建立的医署。

北魏世宗宣武皇帝元恪在501年建立了医署,负责给老百姓看病、给药。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元恪的父亲就是伟大的政治家孝文帝,而且元恪继位也充满了复杂性。

孝文帝改革是一场众所周知的汉化运动。孝文帝在公元499年33岁的时候病逝,次子元恪即位。元恪为啥能继位?其原因就是孝文帝对其大哥心生不满。

太子元恂穿胡服而被其父逼得自尽

元恪的大哥、太子拓跋恂(元恂)因为天气热而穿了胡服,由此破坏孝文帝的“汉服”政策。为此,拓跋恂受到严厉训斥。元恂非常害怕,便从都城洛阳跑到了守旧势力的大本营、旧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孝文帝一听,更加生气了,因此,命人对其进行拘捕。拓跋恂逃到平城后,在守旧大臣们的撺掇下公开反对孝文帝。孝文帝正走在征伐南齐的路上,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召见元恂,亲自和弟弟元禧打了十三四岁的元恂一百多棍。元恂养伤就养了一个多月,之变便在平城被囚禁,497年15岁时被赐死。

次子元恪继位后继承并深化了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因为其笃信佛教。在汉化同时,取消了子贵母死的制度,对外积极扩展,对内则开始关注民生问题。所以,才在501年能有如此义举。

至此,医署制度一直流传下去,对后世影响达千年。从中央层面影响了太医院,从民间则有惠民药局。惠民药局从北宋末年开始出现,一直到清朝都存在。

中华民族概念不容质疑

中国自古就存在汉族和他族竞争的问题,从商周时期就有这样的记载。南北朝时期更是混乱,我们汉族受到重大损失。这个历史不能忘记,但更不能夸大化描述。

我们也有民族间互相学习、影响的好案例。例如赵武灵王有“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汉化运动”。唐朝更是这种融合的典范!

自从蒙古灭宋、满族灭明、辛亥灭清以来,随着西方民族的观念的诞生,民国时期为了反对西方特别是日本利用“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激化民族矛盾。

包括梁超、顾颉刚、傅斯年等历史大家在内的人根据我们中国的特点,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

自从这一个概念一出来,就在和狭隘的极端主义作斗争。然而,网络普及后,一些人逐步接受一些1880年以后日本人的观念。他们不断地否定“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利用中国人中的各民族间的矛盾,不断地扩大,还美其名曰地说还原历史。

像什么“南北朝动乱”“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易服”等,历史课本上又不是没说,用得着你每天无时无刻地重复、渲染吗?其实不是别人不知道,只是以此为借口破坏“中华民族”而已。

隋唐的慈善机构再次扩展为朝廷行为

隋唐时期,佛教讲究“三福田”信仰,例如《优婆塞戒经》。“三福田”包括福田和悲田,悲田就是慈善布施给穷苦人,那么你就得到了福报,而且是最大的福报。

佛教讲究先种悲田,再种福田,福田是什么呢?一是报恩田,即为供养父母、师长、诸佛;二是功德田,即为供养一果罗汉至佛。

隋朝既有“悲田院”的记载,那么,其行为必然隋朝建立之初或者南北朝末期。毕竟隋朝建立时间不长。例如隋唐时期的德美(585-648年)立志要继承师父的悲田、敬田。只不过因为上述原因,隋唐时期的“悲田院”到了唐武宗之后就收归国有了。

北宋建立后,继续继承“悲田院”性质的福利机构,例如在京师设置了东西福田院,1063年添加了南北,四院各能收养300人。然而,这些都并非系统建设。南宋时期更是零散,但因为其统治地区过小,根本无法代表中国朝代。

金国为了与南宋进行竞争,也对北方进行改进。元朝统一天下后,因为蒙古人少,在治理上虽然架设得很好,但实际统治力比较薄弱,效果并不好。真正将福利机构和政策进行统一架构的是明朝,可以说,明朝是古代福利机构建设最好、最系统的时期。

太平天国既有被夸大的功绩,也有被忽视的历史功劳

德日军事素质再高也枉然,战略短视下输乃必然

明朝税赋前低后高:徐学谟、高拱反对权力剥削与商业白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贾琏和王熙凤如何从恩爱夫妻到反目成仇?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贾琏和王熙凤原本是一对恩爱夫妻。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便是明证。贾琏最初是喜欢王熙凤的,因为那时的王熙凤会示弱、会卖乖、会给贾琏男人的面子。贾琏也就宠着她,任凤姐压自己一头。贾琏送黛玉奔丧回来,我们看看王熙凤的表现房内无外人,便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

  • 曾国藩的经历表明,成功的人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时是这样做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曾国藩1至40集播放,曾国藩一生对女人的忠告,曾国藩说凡事必有所激有所逼

    不懂得收拾,是很多人都有的毛病,包括我在内。电脑里的文档,东放一个,西放一个,有时候很想好好地整理一下,但又总是懒,没有整理。书刊、文件,东放一本,西放一本,也没有整理。这样,要用的时候,往往很难找到。一找不到,心里就急,就想发火。平时的修养功夫,到这时候,完全功亏一篑了。懂得收拾,不光对个人,对家

  • 乾隆宫中散步,看到假山上刻的8个字,大怒:将刻字之人发配充军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四十年(1776年)的一个冬天,已经年过花甲的乾隆照例起的很早。前几天的时候,曾有下人来禀告,后花园的梅花已经盛开,所以乾隆此次,特地是携带妃子前来赏花。所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当看到盛开的梅花时,乾隆再次诗兴大发,想要作一首关于梅花的诗,但或许是年事已高,思路不再那么活络,所以

  • 两晋南北朝的帝陵:都乱成一锅粥了,还谈什么旅游开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两晋南北朝72集完整版,晋朝皇陵,两晋南北朝有多乱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时期,华夏几亡。这一时期的帝王数目难以统计,政权走马灯似的转换,帝王也走马灯似的上任、篡位、下岗、被杀、病死、逃亡……这一时期的帝陵没有太气派的,盗掘严重,甚至找都找不到,数目难以厘清,旅游开发更是无从谈起。西晋西晋皇帝的陵墓,也都分布在洛阳北邙山一带。 西晋历时52

  • 如果太平天国推翻了清朝,中国的结局会比你想象的更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太平天国运动发生于1851-1864年间。其范围波及几乎南中国全部省份,其兵威在鼎盛之际甚至直达直隶。在此期间,太平军建立了政权,颁布了意在建设无人不保暖、无处不均匀的《天朝田亩制度》,在后期还立洪仁为干王,主持内政,通过了一些重视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决定。颇有一些新意。不过后来太平军内讧,高

  • 不是蝴蝶效应!在真实历史中,是李世民一步步促成武则天称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信错的人就是他的儿子,太子李治。他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性格平和,善于谦让,却不知道那老实人的面孔下有一颗不安分的心。这家伙竟然跟他的妃子武则天搞上了!这是一切悲剧的根源。 李世民用错的人,就是长孙无忌。这个人是他的大舅子,在李渊起义的时候就跟着李世民。他在统一中国的战争中主管后勤,功劳显赫,曾经被

  • 康熙王朝:康熙一句话夸花好看,孝庄竟已看透康熙的全部套路!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很明显康熙准备削藩的事情还没有和孝庄明说,但这时候康熙大概也知道了孝庄这般不理他的原因,于是就用吴应熊上供的这盆花做比喻。康熙说,世上花如果半红半白的话,那可真算是稀世珍品。但是如果人也半红半白的话,可就忠奸不变了。说完这话,康熙自然的就引出啦在大殿上,朱国治一本奏折弹劾吴三桂,屯兵过重,有不臣之心

  • 作为汉室后裔的刘裕为何定国号为“宋”,而不是“汉”?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要问历代王朝中哪些国号最好?汉和唐绝对是排在第一梯队的,概因汉唐两大王朝国力长期在线,在经济、文化和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鉴于此,每逢乱世,总有政权会把这两个国号拿出来作为自己的国号,比如后汉和后唐等,其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和汉唐皇室都没什么关系。让人奇怪的是,和汉室有血缘传承关

  • 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为何康熙却认为赚大发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尼布楚条约清朝亏了还是赚了,康熙签的尼布楚条约,中国现在承认尼布楚条约吗

    1689年9月7日,大清与沙皇俄国在中俄边境的尼布楚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近代中国意义上签订的第一款国际条约,双方整整谈判了半个月才敲定了条约中的具体内容,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领侍卫内大臣索额图被康熙帝视为大功臣,将《尼布楚条约》视为大清外交上的胜利,但事实上,尼布楚条约使中国丢失了几百万的国土

  • 李弘:李治武则天长子,生前和母亲关系尴尬,死后被父亲追封为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武则天长子李弘,李弘太子死亡真相,武媚娘传奇李弘之死

    这是李治最爱的,也是最寄以厚望的儿子。他的去世,让李治的风眩症进一步加重,眼睛都要看不清了。悲伤的李治,甚至把这个从来没有登上过皇位的儿子,追封为皇帝。追封皇帝,一般是儿子追封父亲,弟弟追封哥哥,有时候比较罕见的,是哥哥追封弟弟。而李弘,是史上唯一一个被父亲追封为皇帝的。李治的爱子之情,可见一斑。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