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十六帝,专业的事最扯淡,扯淡的事最专业

明朝十六帝,专业的事最扯淡,扯淡的事最专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725 更新时间:2024/1/25 10:45:20

有道是,自古高手在民间。在网上看到一句评论说,扯淡的事最专业,专业的事最扯淡。初听此话,立刻被广大网友的智慧深深地折服。经过一番揣味,笔者不由得感慨,这不说的正是大明王朝十六帝吗?

专业的事最扯淡

大明王朝享国276年,共经历了16位帝王。这个顶着“中原王朝”大帽子的封建王朝,给人的感觉总是与其他中原王朝格格不入。每次读明史以及观看有关明代的影视剧,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似乎整个帝国被一股挥之不去的雾霾所笼罩着。

宦官、权臣、后宫、藩王……这些一听就不是什么好东西的人物,相继粉墨登上明朝的历史舞台。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之所以出现这些遍布社会各个角落的牛鬼神蛇,问题的根子就出在皇帝一人身上。当皇帝没有一个是正常人时,朝纲败亡和社会衰落也就在合理之中。

朱元璋起身于草莽,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终成一代帝王,其个人能力不在话下,但朱元璋生性多疑、残暴杀戮的性格在历史上也是无人出其右。

朱元璋在位31年,除了建立明朝以外,他所干的最惊天动地的事,是一手制造了“洪武四大惨案”(空印案、胡惟庸案、郭桓案、蓝玉案)。据不完全统计,经他一番操作,因空印案被杀约一万人,因郭桓案被杀约三万余人,因胡惟庸案被杀约三万余人,因蓝玉案被杀约两万人。

以上四起大案中,涉及经济领域的是“空印案”和“郭桓案”,涉及政治领域的是“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加起来至少9万多人因此丢了性命。

表面上看,朱元璋是志在整顿官场,把社会风气带向自己心目当中的理想状态。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老朱家那点小算盘,不过是想让老朱家的千秋万代能够永远过着帝王家的生活罢了。用鲁迅先生评价朱元璋的话说,奴才做了主人,是绝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他的摆架子,恐怕比他的主人还十足,还可笑。

果不其然,打天下时朱元璋最爱喊得是“苟富贵,勿相忘”,坐天下时,朱元璋立刻把刘邦那套搬来。通过胡惟庸和蓝玉两大案,大明的开国功臣几乎被屠戮殆尽。想当年,明朝刚建立时总共封了侯爵50人,到蓝玉案结束时,只剩下不到30位侯爷,而且以他们老朱家人居多。

皇孙朱允炆也是一位非正常人类。按道理说,皇长孙继位已经不太符合皇位继承传统,白捡来的帝位老老实实坐着挺好。他非不,在齐泰黄子澄和方孝孺三位儒生的鼓动下,想效仿汉景帝和汉武帝削藩。

削藩是对的,但得看时机。人家汉景帝是公元前157年继位,直到公元前154年才开始削藩,前边还有老爹汉文帝给铺垫了23年(前180年至前157年)。

再看朱允炆削藩。公元1398年农历五月,朱元璋驾崩。六月,朱允炆继位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削藩。关于削藩这种大事,别说毫无根基的小皇孙干不成,就是换成他老爹朱标都得慎重掂量。

更可笑的是,既然削藩的圣旨口谕已经颁布,开弓是没有回头箭的,只能一竿子插到底。在与同样不正常的皇叔燕王朱棣对决时,他又大发孝心不想伤及叔侄和气,结果弄丢了皇位不说,自己成了历史上唯一被列入失踪人口名册的太平皇帝。

朱棣也不用提了。朱允炆想学汉景帝,朱棣想学李世民,结果都成了历史的笑话。人家李世民造反夺位,至少编出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大哥和三弟忌惮自己劳苦功高要害自己。朱棣直接省了这一步,在没有造好声势的情况下,直接武力抢夺了皇侄的帝位,自己不揣冒昧地当起皇帝。

朱棣是一位强者,信奉弱肉强食的法则,但在他选择储君时,反而循规蹈矩走嫡长子继承制的路子,偏要选腿脚有毛病的朱高炽当皇帝。没成想,朱高炽福薄命薄,在位不到一年死了。

到朱瞻基在位时,老朱家残暴嗜杀的性格立刻暴露出来。朱瞻基的性格很像朱元璋和朱棣,属于睚眦必报的性格。朱棣为了让他用心读书,找来戴纶去担任朱瞻基的老师。戴纶是一位很刚直的知识分子,而朱瞻基特别喜欢贪玩,平时对朱瞻基的管教十分严格,因此朱瞻基长期对他怀恨在心。

后来,朱瞻基登基皇位,第一个被拿来开刀的人正是他的授业恩师戴纶。师生并没有太大的仇恨,只因为戴纶认为朱瞻基有些事做得不妥,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他,而且戴纶拒绝承认自己有错,就直接被朱瞻基用乱棍活活打死。

朱瞻基搞出一个“仁宣之治”没多久就挂了,皇冠落到儿子朱祁镇头上。这位朱祁镇更有意思,在大明王朝与瓦剌交战时,非要御驾亲征,结果弄出一个“土木堡之变”,自己被敌人俘虏。有听说大将被俘虏的,皇帝被俘虏在历史上真是少见。俘虏不是关键,更有意思的是朱祁镇又被释放回国。

在朱祁镇在瓦剌当人质的时候,大明王朝的大臣根本没有过要救他,直接拥立另一位皇子朱祁钰当皇帝。瓦剌本想讹大明一笔钱,结果发现失算了,大明王朝根本不讲武德,根本没有想拿钱赎皇帝的意思,最后只能把朱祁镇放了回去。

朱祁钰代替朱祁镇当皇帝的岁月,最担心的不是哥哥在敌营是否受苦,而是担心哥哥回到家中抢夺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直接把朱祁镇囚禁长达七年。

扯淡的事最专业

以上是明朝七位帝王对待皇帝的专业态度和素养,属于明朝的前半叶,当明朝帝位传到第八代人朱见深身上时,明朝皇帝该进入扯淡的事最专业的阶段。

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大明王朝的奸臣和宦官喷涌而出,出现了汪直与梁芳这种千古难得一见的奸臣。朝纲昏庸就罢了,朱见深有一项特殊癖好,只爱比他大十七岁的万贵妃,且终身只有万氏一位女人。

男人专一是好事,但在封建社会,帝王要以江山社稷为重,尽量多一些女人多生皇子才能保证江山永固,但朱见深根本不理会,沉浸在万氏的怀抱不能自拔,任凭万氏把后宫闹得鸡飞狗跳。

朱祐樘继位后,他应该算是明朝唯一称得上明君的帝王,在位18年本本分分,开创了“弘治中兴”,但在选继承人时,出了很大的问题,朱祐樘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

此人有点人格分裂,在历史上被称为“顽童皇帝”。当皇帝腻了,整天幻想能够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样征战沙。于是乎,给自己封了一个“威武大将军”的头衔。大臣一听万万不可。

朱厚照自己解释说,朱厚照是当今皇帝,朱寿是威武大将军。以后上朝时,我叫皇帝朱厚照。不上朝时,我叫大将军朱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皇帝精神分裂了。

朱厚照死后,帝位轮到堂弟朱厚熜,说朱厚熜知道的人并不是很多,但说起明世宗嘉靖皇帝,那在历史上大大的有名。这位爷最大的爱好是想着如何修炼飞升成仙,整天蜗居后宫钻研升仙之术。

三儿子朱载垕承继嘉靖的大统,此人对待皇帝的专业也还算可以,但生活上完全继承了嘉靖的基因,整天服用各种“强筋壮骨”的丹药,最终活活把自己整死了。

下面该轮到另一位牛人出场了,明神宗万历皇帝,此人隔代遗传了祖父嘉靖皇帝的基因,创造了整整27年不上早朝的记录,在封建历史上首屈一指。

至于明朝末代三帝被仙药撑死的朱常洛,醉心于木匠活的朱由校以及亡国之君朱由检也就没有必要再做评价。

有人说,明朝十六位皇帝出了十五位活宝,与朱元璋家族强大的基因有关。朱元璋是出身最低微的皇帝,忽然撞上大运走向了人生巅峰,让老朱家人一时缓不过神,从而给后人留下了276年的“精彩”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董元奔史论186唐代宗善谋善断(唐肃宗至宪宗时期第三篇)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按】《董元奔史论》以历史时序结撰,每篇1500-2500字。本篇为“唐肃宗至宪宗时期(756-820)”第三篇,原创权益受受头条维权机制及国家维权监管系统全网保护。在唐朝的众多皇帝中,代宗(762-779年在位)的名气并不大,后世史论家多把他视为守成之君,似乎他是躺在父皇唐肃宗平定“安史之乱”的安

  • 历史人物:方孝儒被朱元璋保举,被朱允炆重用,被朱棣诛灭十族!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本来最高刑罚是诛连九族,那么为什么对方孝儒诛灭十族呢?而且第十族是哪一族?九族已经包括所有的亲属了,第十族是指方孝儒的门生!方孝儒简介方孝儒是明代的大学问家,博学多识,著作丰富,在读书人中有很高的威望,被谋士姚广孝称为“读书人种子”。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方克勤曾任济宁知府,从小受到了很好的家教,而

  • 武则天的女儿千金公主给母亲送来一个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和尚名叫冯小宝,是白马寺住持,唐朝有名的僧人。本是洛阳市井中卖药为生的小货郎,身体结实魁梧,又天生一副好脑筋,能说会道,被一家豪宅的侍女看上,成了侍女的情人。恰巧这个侍女的主人,是武则天的女儿,千金公主。侍女偷偷和小宝幽会,不小心被千金公主发现。公主勃然大怒,正准备将二人乱棒打死。但随意一瞟,发

  • 来自文字的力量,基于传统的创新:明代檄文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突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阎又文的檄文内容,朱元璋讨伐元朝檄文,八大著名讨伐檄文

    引言檄文的起源相当早,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到后期更是逐渐繁荣了起来,到宋朝时到达了顶峰。朱元璋画像之后明朝时期的檄文不少人都认为是处于一个停滞期,但实际上明朝的檄文也有一定的发展。在类型上,明代的檄文类型有所增加,各种各样类型的都有,有声讨类的,有风俗类的。从语言风格上看,明朝的檄文也独具特色,

  • 唐代传奇人物上官婉儿墓葬发掘记-墓志记载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上官 婉儿,历史人物故事上官婉儿,发掘者解密上官婉儿墓三大谜团

    虽然墓葬区大多都被盗掘,但按照相关规定,考古工作者仍需要提前对施工工地进行考古勘探。然而,让考古工作者没有想到的是,一次看似平常的考古勘探却即将揭开一个沉睡千年的秘密。经过考古勘探,考古工作者只是在工地周边发现了一些隋唐时期被盗的小型墓葬,就在考古勘探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一个有着特殊土层探洞使考古工

  • 在宋代,牢城是怎样的?罪犯居住条件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牢城与监狱牢城和监狱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监狱是国家暴力机关之一,是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监狱的起源很早,据《艺林汇考》记载:“夏帝芬三十六年作圜土”。圜土,即古代监狱。可见早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监狱。徽宗时期为惩治日益增多的强盗,解决刺配道途之累,曾仿照西周设置了圜土,“今欲仿周官司圜之法,令诸州筑圜土

  • 唐代户籍制度的管理,促进农商并重观念的形成,有何不足之处?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代户籍管理,唐朝户籍管理的特点及影响,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基层管理

    一个王朝想要走得长远,最终依靠的是政治、经济等的相互配合依存,而这些条件下所支撑着的是各种管理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户籍制度可谓是最基础的一项国家制度。唐朝亦然,有其优秀的地方为后世所效仿,也有其不足之处,接下来,笔者从两个方面开始论述,以期来得出对当代户籍制度的借鉴意义。人口管理措施对后世的影响

  • 论唐朝长安城中的坊市制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这种基本存在于古代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把居住地与市场分开来,符合古人喜欢各司其职的特性。古代的制度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还按照士、农、工、商的顺序进行排列。士子地位最高,其次为农民,商人最低。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意识到需要商人促进商品的流通,让采买的活动更加的活跃。坊市制度为此提供良好的环境,一定程

  • 嘉庆35岁继位,乾隆却赖在养心殿,和珅出了个主意,让嘉庆动杀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和珅临死前一晚才知乾隆用意,和珅到底是不是乾隆留给嘉庆的,乾隆死后嘉庆为什么处置和珅

    乾隆本身又懂得自律养身,还有和珅这样的官员,成天阿谀奉承,他不长寿谁长寿呢?但是这可苦了35岁才继位的嘉庆皇帝,被和珅一次又一次激怒,却只能忍气吞声。 激怒帝王的代价 1799年,89岁高寿的乾隆终于去世了。嘉庆悲痛不已,马上发了一道圣旨,要和珅为乾隆守陵。和珅被留在了宫中,嘉庆便暗暗召集群臣,密谋

  • 五代十国时期的县令,他们都有着什么样的职能?又是如何入仕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般情况下,中央政府都是通过管理地方政府来管理国家。因此,国家的发展,是离不开基层官员的。他们是国家这个巨大机器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郡县制开始实施后,县就成为了一个国家中最为基层的行政组织。而一个县的县令素质高低,则可以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百姓的生活。所以,历朝历代以来的统治者都特别重视县令的选拔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