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为何内乱三十五年?齐桓公:都怪我没管好儿子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为何内乱三十五年?齐桓公:都怪我没管好儿子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4701 更新时间:2024/1/9 16:45:14

[var1]

这一年,齐国在位的齐懿公,给自己放了个假,出去泡温泉。然而在泡温泉期间,齐懿公的两个车夫,却因为相互开玩笑吵了起来。

其中一个车夫,称呼另外一人为‘断足子’。因为这个人的父亲,曾经被齐懿公从坟墓里挖出来,砍掉了双足。而另外一个人也不甘示弱,直接回敬对方为‘夺妻者’。因为对方的妻子貌美,所以他的妻子之前被齐懿公硬生生夺走,抢进宫里去了。

[var1]

原本这其实就是两个车夫闲暇时开玩笑,但谁都没想到的是,两个车夫开过玩笑之后,竟然真的都当真了。此后,两人当即决定,干脆直接联手干掉齐懿公算了!反正齐懿公对他们也不好,对于这样的国君,他们也没必要去讲什么忠义了。

所以,在返回的途中,两人直接利用车夫的身份,在马车上干掉了齐懿公。而齐懿公死后,齐国人因为觉得他在位的时候,实在是很不怎么样,所以也不支持他,甚至不支持他的儿子接班。最后,大家还是找来了他在国外避难的兄弟,回国继承国家,这就是齐惠公。

[var1]

一位国君,做到这个份上,确实也是够窝囊的了。不过,考虑到他生前做的那些腌臜事情,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他这纯粹是罪有应得。

这事发生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应该都只是当做一件奇闻趣事来对待。毕竟,齐懿公在位的时候,齐国已经衰落了,早就不是当年齐桓公在位时候那么强。所以,虽然齐国国君被刺杀了,但是也远达不到影响整个天下局势的地步。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齐懿公的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标志着齐国的一个时代结束了。自从齐懿公被刺杀之后,齐国持续了几十年的乱局,终于算是告一段落了。当时的齐国人,大概怎么都不会想到,这场自齐桓公去世而开始的乱局,最后会是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的。

[var1]

如果从齐桓公去世开始算起,到齐懿公被刺杀,这期间其实过了整整三十五年的时间!在这三十五年的时间里,齐国不断内乱,不断重现兄弟相残的事情。直到齐懿公被杀,齐惠公登基之后,这场乱局才算是真正结束。

那么,齐桓公去世之后,齐国为什么会陷入几十年的乱局呢?这场乱局,最后为什么又会以这样一种诡异的方式而结束呢?

有关齐国乱局的故事,我们其实还得从齐桓公在世的时候开始说起。

话说当年齐桓公还在世的时候,齐桓公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成了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而且,围绕着尊王攘夷这个思想,齐桓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联盟。这个联盟以齐国为核心,其他十多个小国依附齐国,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大的力量。

[var1]

正是靠着这个联盟的强大,齐桓公才压制了楚国和晋国之类的大国,击退了山戎、淮夷之类的外敌,实现了称霸的目标。

在事业上,齐桓公确实是做的可圈可点。齐桓公活着的时候,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个人,能够撼动他的霸主地位。只要齐桓公还活着,霸主的位置就只能是他的。

但是在私生活方面,齐桓公的表现,却有点配不上他的霸主地位。除了在晚年信任奸佞之外,在继承人的问题上,齐桓公也犯了很大的错误。齐桓公的儿子数量,本来就很多,光是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就有六个。而对这些儿子,齐桓公又普遍要地给地,要权给权。

[var1]

所以,到了齐桓公晚年的时候,齐桓公前脚刚刚病重,失去控制朝政的能力,后脚齐国就开始内乱了。

因为在齐桓公死后的乱局当中,一共有六个齐桓公的儿子,参与了这场乱战。而据后世史学家分析,齐桓公实际的儿子数量,其实远不止六个。但参与夺权的,确实是只有这六个。所以,为了方便叙述,我们暂且先把没参与夺权的那些齐桓公之子,排除在外,只说这六位公子。

第一回合,在齐桓公生前的时候,齐桓公首先立了老三吕昭,作为自己的合法继承人。之所以选择老三,主要是因为老三是嫡长子。按照当时的嫡长子继承制,老三被立为太子,合理合法。

而接下来,在齐桓公病重之后,因为齐桓公生前宠信了三个奸臣,易牙、开方和竖刁。而这三个人和老三这位太子的关系,并不算好。

[var1]

所以,在齐桓公病重之后,三人第一时间发动了政变,囚禁了齐桓公,把齐桓公关在了宫里。然后,三人又以齐桓公的名义,废了老三的太子之位,改为拥立老大吕无亏做新太子。

之所以选择老大,主要是因为这三个奸臣,事先已经和老大谈妥了条件。他们拥立老大,而老大上位之后,同样也会给他们各种荣华富贵,允许他们掌权。另外,三位奸臣选择老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因为老大的身份。

[var1]

老大吕无亏虽然不是嫡长子,但是却是庶长子。在老三这位嫡长子被废之后,如果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话,其实本来就该老大这位庶长子接班了。

三位奸臣的计划,其实已经非常缜密。在发动政变的同时,三人又以齐桓公的名义,控制了不少军队。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拥立老大登基。而老大登基之后,又以最快的速度,驱逐了那些反对自己的兄弟,干掉反对自己的大臣。

[var1]

如果放到后世的话,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其实已经算是大局已定了。但是放在春秋时代,这事却可能有后续。

因为春秋时代,不是只有一个国家。

在老大疯狂排斥异己的时候,那位被废掉的老三,也就是正牌太子吕昭,早就已经逃离了齐国,远赴宋国求救去了。之所以要去宋国,是因为当年齐桓公在世的时候,其实就已经预料到自己死后,有可能会出现这类事情,所以提前给宋国的宋襄公打好了招呼。一旦齐国内乱,宋国可以第一时间派兵进入齐国,帮助齐国平乱。

[var1]

除了宋国这边的布置之外,齐桓公其他的几个儿子,也不是好惹的。谁都看得出来,老大被拥立绝对是非法的。所以,在三位奸臣和老大发动政变之后,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纷纷起兵,开始讨伐自己的大哥。一时之间,整个齐国打成了一锅粥。

这也是老大上位之后,无法第一时间整合齐国内部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此,等到老三这位正牌太子,送宋国那边求来了救兵之后,齐国内部的局面开始变了。原本老大和那三个奸臣,仗着先下手为强,算是占了一点先机。但是如今,宋国派军队插手了,齐国内部的大多数人,也不支持老大。

[var1]

所以接下来,胜利的天平,就开始向那位被废的老三倾斜了。不久之后,老大吕无亏全面战败,自己也被活捉,最终被处以绞刑处死。老三吕昭则是在宋国的帮助下,回国抢回了继承权,再次登基,这就是齐孝公

虽然老大之前在位的时间,仅仅只有几个月,但他毕竟也算是登基了。所以在后世的史书上,老大吕无亏,其实也算是齐国的正统国君。在齐国的历史上,齐桓公是第十六位国君,而这位老大吕无亏,则是第十七位国君,后世史称齐中废公。

而老大被干掉之后,老三吕昭,也就是齐孝公,再次抢回了继承权,这就是齐国的第十八位国君了。

[var1]

至此,第一回合结束。而齐桓公去世后齐国的第一回合,便是以太子吕昭的胜利而结束的。

随着齐孝公登基,齐国国内的乱象,暂时算是止住了。如果换做一位有能力的国君,这个时候,齐孝公就该迅速整顿内部,收拾掉自己那几个掌握实权的兄弟。但问题是,齐孝公偏偏不是那种雄才大略的国君。

所以,接下来的十年里,齐孝公虽然一直在位,但是却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在国内,齐孝公既没有让齐国彻底恢复,也没有解决他那几个手握实权的兄弟,这就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同时,在国外,齐孝公也没有重新继承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在这十年当中,齐国既没有拉拢其他诸侯国,再次强化齐国联盟阵营的力量,也没有压制其他大国的发展。所以,十多年之后,晋国的那位晋文公横空出世,最终取代了齐国,让晋国成了下一个霸主。

[var1]

总之,齐孝公作为齐国乱局的第一个胜利者,接下来虽然平稳在位十年,但是他却错过了这十年的机会。而且,在这十年当中,齐孝公的几个弟弟,也曾经想要挑战过齐孝公的位置。这期间最有名的一次,就是在齐孝公在位后期的时候,老六吕拥曾经联合鲁国和楚国,进攻齐国,但是最后却被齐孝公给击退了。

这事也从侧面证明,齐孝公在位这十年当中,并没有很好的解决齐国内部的矛盾。

所以,十年之后,等到齐孝公本人身体不行了之后,齐国乱局的第二个回合就开始了。

[var1]

公元前633年,老三齐孝公病逝。齐孝公去世后,照理来说,这时候就该由他的儿子接班了。但是就在这个时候,之前齐桓公宠幸的那三位奸臣之一的开方,再次出手了。开方直接杀了齐孝公的儿子,然后拥立了老四吕潘做国君,这就是齐昭公

齐孝公死后的这场内乱,在史书上记载的非常少,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当时的详细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显然,这事当中透着很多诡异之处。

首先,作为当年有过前科的三个奸臣之一,齐孝公登基之后,为什么没有直接除掉开方呢?按照正常的思路,一个前朝的奸臣,在前朝国君死后,拥立老大废了老三。那老三即位之后,自然要对这个奸臣赶尽杀绝才对,怎么可能再给他一次祸乱国家的机会呢?

[var1]

可是按照史书记载,齐孝公偏偏没有这样做,而且确实给了他第二次机会。

所以,齐孝公死后,齐国就又乱了一次。最终,老三的儿子被杀,然后老四被推上了国君宝座。

而接下来的二十年时间里,齐国这边,就一直都是老四齐昭公在位了。照理来说,整整二十年的时间,应该足够齐昭公整顿内政,然后再次带领齐国复兴了。可实际情况是,这二十年当中,齐昭公治下的齐国,依然没能恢复当年齐桓公时代的威势,反倒是在不断衰落。

[var1]

这二十年当中,中原历史的大背景,先是晋文公称霸天下,紧接着晋文公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晋襄公又接手了晋文公留下来的霸主宝座。至于南方的楚国,以及西方的秦国,这期间虽然多次挑衅,但却始终没能动摇晋国的霸主地位。

如果齐昭公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带领齐国杀出一条血路,其实并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然而从史料来看,这二十年当中,齐昭公似乎依然成就有限。既没能带着齐国复兴,同时也没能解决齐国的内部问题。

于是,二十年之后,当齐昭公病重之后,齐国就又乱了。

[var1]

公元前613年,老四齐昭公病重去世。老四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正常接班,后世史称齐后废公。而随着老四去世,齐国乱局的第三个回合就开始了。

第三个回合当中,老四首先去世,然后老四的儿子齐后废公正常接班。但是齐后废公仅仅登基五个月之后,老五吕商人就再次发动,干掉了自己这个大侄子,然后自立为国君,这就是开头提到的那位齐懿公。

[var1]

作为齐桓公的儿子,齐懿公为了争夺继承权,到这时其实已经等待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也算是用心良苦了。但是齐懿公登基之后,他的表现却让人大失所望。

对于这位齐懿公的所作所为,史书上记载的相对有限。因为当时大家记载历史确实不太容易,而且后来很多史料都遗失了。

但他做的很多荒唐事里面,有两件事,却流传了下来。

第一件事,是一件强抢民女的事件。据说齐懿公登基之后,某天看到自己下面一个大臣的媳妇,非常漂亮,所以就直接强抢了人家的媳妇进宫,满足自己的变态欲望。

[var1]

第二件事,则是之前齐懿公做公子的时候,曾经和一个大臣同时看上了一块土地。两人同时竞争那块土地,结果齐懿公还失败了。等到齐懿公登基之后,齐懿公便利用自己的国君的权力,直接把这个人从坟里挖了出来,砍掉了他的双足,以此来泄愤。

在春秋时期,这种挖人坟墓的事情,可以说是侮辱至极。但是既然齐懿公此时已经是国君,他用自己的权力强行这样做,大家也没办法反对。不过,大家在心里会怎么看齐懿公,那就真的只有天知道了。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如果齐懿公真的有点智慧,在他这样做了之后,他应该同时斩草除根,绝对不应该给自己留下隐患才对。可是事实却截然相反,齐懿公后来非但没有斩草除根,反倒是把那位被他挖坟的大臣的儿子,以及那个被他抢夺妻子的大臣,都给安排到自己的身边,做了自己的车夫。

[var1]

对此,后世史学家普遍不太能理解。我们只能说,这是齐懿公内心有某些恶趣味,所以才会这样做的。而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就是在自己身边埋了一个大雷。

所以后来,这俩人商量了一下,直接找个机会干掉了齐懿公,这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而齐懿公被刺杀之后,因为他生前做的那些事情,实在是很不得人心,导致齐国人也不愿意为他复仇,甚至不想让他的儿子再接班做国君。所以后来,齐懿公被杀之后,他的儿子并没有顺利接班。大家商量了一下之后,反倒是让他的哥哥,也就是齐桓公几个儿子中的老二吕元,回来继承了国家。

[var1]

这就是齐惠公。

之前齐国内乱的时候,身为老二的吕元,一直都在卫国避难。之所以在卫国避难,主要是因为他母亲出身卫国,所以卫国算是他姥爷国家。而到了齐懿公被刺杀之后,因为齐国内部已经挑不出像样的继承人了,所以才把他请回来继承了国家。

等到老二吕元登基之后,这个时候的齐国,终于开始消停了。

之所以会消停下来,原因倒是也很简单。不是因为老二吕元能力多强,而是因为他的几个兄弟,都已经死绝了。

在之前的三十多年里,齐桓公的六个儿子当中,老大、老三、老四、老五以及老二,先后都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唯一没有上位的老六,也曾经联合楚国和鲁国,尝试过回国夺权,只不过最后被老三击退了而已。

[var1]

而到了老二登基之后,这时候他的几个兄弟,则是全都去世了。因为这些人全都去世了,所以齐国内部这才算是终于消停了下来。

不过,齐惠公在位期间,齐国内部虽然暂时消停了下来,但是他依然没能带领齐国走向复兴。因为当时在齐国内部,随着常年的混乱,齐国内部的一些士大夫家族已经开始逐渐抬头,侵占国君一脉的权力。而在国外,当时正好赶上楚国出了一位雄才大略的楚庄王。有楚庄王在,齐国自然也难以恢复当年的霸主地位了。

[var1]

但不管怎么说,自此之后,齐桓公留下的诸子互杀的乱局,终于是彻底结束了。

回顾齐国这场长达三十多年的乱局,我们不难发现:齐国之所以会在齐桓公去世之后,常年内乱,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齐桓公没有处理好接班人的问题。

在事业方面,齐桓公确实做的很不错,开创了尊王攘夷的执政方法。但是在选择和培养继承人这个问题上,齐桓公却错了不止一次。他不但让自己的几个儿子,同时掌握权力,而且也没有重点培养太子,所以导致老三这个太子,优柔寡断,能力略显不足,这是齐国在后齐桓公时代内乱的根本原因。

[var1]

如果齐桓公当时培养出一个合格的继承人,哪怕齐国暂时内乱一段时间,事后也可以迅速拨乱反正,恢复齐国的霸业。

但可惜的是,正是因为齐桓公在培养继承人的时候,犯了错,所以才会酿成这场长达三十多年的乱局。

不得不说,在古代的体制下,挑选继承人这件事,真的是挺重要的。一个好的继承人,往往直接决定了一个政权的兴衰起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泛舟之役”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先后即位的太子奚齐与公子卓子都被大夫里克所杀,公子夷吾求得了秦国的支援回晋国即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能当上晋国国君下了两重功夫:除了重贿秦国之外,另一重功夫就是针对晋国国内的。当时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不只夷吾一个人。夷吾为了抢得先机,在贿赂秦国的同时也给里克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如果里克能迎立

  • 秦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沦为偏安一隅的老弱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还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所做的努力,虽然《过秦论》中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并没有包含这位秦国君主,但秦国能在战国时期再次崛起却离不开秦献公所作的功绩。正是秦献公在位时期在国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为其子秦孝公继位后进行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没有秦献公时期的改

  • 武则天抚养一孤儿,长大为唐玄宗生7子,儿子是杨贵妃第一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一代女皇武则天,虽然她的雄才伟略让人赞叹不已,但是她的冷血无情却饱受世人非议。公元655年,上官仪因废后诏书一事,被武则天灭门。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因结党私营之罪,被诛灭九族。除了朝廷忠臣,武则天对自己人也毫不手软。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亲手杀死自己的第一个女儿。为了制约唐高宗,武则天不惜除掉

  • 长平惨败之后,赵国为何还能屹立不倒,仍大败诸侯军60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思想在《墨子.非乐篇》中这样说的:“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但是在战国时期,更大的恐惧还不是来自这三样,而是伤亡巨大的战争!伤亡上百万!惨烈的战国之争战国争霸时期双方的参战军队数量,以及战损的伤亡,比之春秋时期放大了许多倍。就拿“杀神”白起为例,仅白起一人

  • 武则天一生杀了多少亲生子女,以及其他近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一共杀死了几个亲生子女?据记载,武则天一共杀死了3个亲生孩子,两儿一女,其中安定公主是野史记载存有争议,而其他均是正史里记载了。1、传说武则天掐死了女儿安定公主,以此嫁祸王皇后,连累萧淑妃。2、据史书《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极大可能毒死了大儿子——太子李弘,主要原因是两人意见不合,母

  • 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通过这次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在农业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国家变得富强。同时魏国又在兵制改革上,凭借“兵农分离、精兵战略”的武卒制度,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这支军队自创建后就发挥出强大的战力,很快便闻名各国,名动天下,是一支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因

  • 玄甲军:大唐帝国的头号王牌部队,隋唐时期的亚洲第一强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唐玄甲军真实实力,玄甲军攻入皇宫大结局,玄甲军有多强

    公元618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之机在自己的大本营太原起事,李渊刚起事时,手里可谓是拿着一手王炸,众所周知,不管干什么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特别是信得过的人才,但李渊似乎得到了上天眷顾,一出场就自带光环,李渊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那都是文武双全的优质人才,特别是上阵父子

  • 武则天四个儿子,三个非正常死亡,只有小儿子三让皇位却赢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斗鸡揭开了皇室不可明说的隐忧公元668年,京城长安的一座王府中,聚集了一众王公大臣家的贵族子弟,他们围成一圈,时而响起阵阵喊杀声,时而又垂头丧气。他们在干什么呢?在斗鸡!谁的鸡?两位皇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的鸡。各个贵族子弟都围在两位小王爷的身边,分别支持着他们的鸡,叫喊着,赌博着,欢快着。唐代斗

  • 从魏晋到隋朝,浅谈三省六部制的诞生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怎么创造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在魏晋时期确立的目的,隋朝三省六部

    从时间上来看“三省六部制度”开始于隋朝,但其中的“三省”于三国时期的魏国便诞生了,它是从西汉时期的尚书台、东汉时期的秘书监演变而来的,一度成为曹魏官僚体制下的重要决策机构。曹魏虽被司马家族所灭但这一体制却流传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后代王朝的借鉴与发展,那么“三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

  • 赵王亲手扶持一秦王,万万没想到后来被坑杀40万人·读《史记》16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国灭赵国后赵王下场,赵王怎么离开秦国,历史上赵王去秦国怎么了

    [var1]君位风波秦武王去世的时候才22岁,没有子嗣,但他有7个兄弟:长兄庶子嬴壮,二哥庶子嬴雍,他自己排行老三,但是嫡长子,四弟嫡子嬴稷,五弟嬴通,六弟嬴恽,七弟嬴悝,八弟嬴芾。既然没有子嗣,便要从一众兄弟中选出一个当国君。选谁?秦武王死前没有说,这下可就热闹了![var1]秦武王是惠文后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