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糜烂-大唐精英沉沦,国之将亡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糜烂-大唐精英沉沦,国之将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179 更新时间:2024/1/28 11:02:14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

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

九老图

从此“九老会”声闻天下,成为功成名就者追捧的时尚典范,后世一再被文人画士所模仿,游山水出诗集,流芳百世。玩到极致的要数长寿皇帝乾隆,多次运用官府超凡的巨能量,把九老会装点为繁荣昌盛的标志,直至升级为千叟宴,上演一出全国瞩目的大戏。晚年的白居易可谓是长乐老,集禅、道、酒、色于一身,享尽人间富贵。其他方面的标配暂且不论,仅他享用的美妾标准能让人张口结舌,十五岁左右妙女最佳,年龄超过十八岁的属于人老珠黄,送人的送人,打发的打发,必须下岗,再换一批。对此,他乐在其中,并且赋诗曰: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可怜好风景,不解嫌贫家。

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娟随意歌。

……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宾,蓬门劳见过

……

白居易

其中菱角、谷儿、红绡、紫娟等都是白居易美妾的名字。不过,他最出名的美妾是小蛮和樊素,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已经超越历史上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

的审美级别了,不仅腰细还要嘴小。

晚年过着奢侈生活的大诗人白居易,已经颠覆了他年青时代的形象:由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沉沦为贪图晚年享乐的大官僚,不再为民请命,不再深思民间的疾苦。他的笔下再无《观刈麦》、《卖炭翁》、《村居苦寒》那些悲叹的话,他的蜕变行为令多少人为之惋惜,为之迷惑。难道真是人无千日好,清官难到头?要知道,晚唐局势糜烂,是多么需要刚直之士站稳立场,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何以至此?其中隐藏着深刻的原因!他不得不闭嘴,不得不沉沦在酒色里。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辉煌的大唐开始走下坡路,内乱不止。河溯三镇骜不驯,多年来一直割据河南河北,无法平复。到了唐大和九年,外患猖獗没平,唐朝廷内部却撕杀起来。甘露之变中,宦官仇士良、鱼志弘挥舞屠刀,杀大臣王涯、王璠、贾涑、舒元舆、李训等。期间,宦官指挥的禁兵冲进中书省、门下省,不分良贱,杀死大小官吏六百多人。甚至追出朱雀门杀到皇城外的大街上,所有诸司官吏小卒,贩卖小民,遇上的一律肆意屠杀,以至于血流狼藉,满街残肩断臂。混乱中,市井上一些恶少年乘势而起,冒充禁兵,杀人越货,抢劫奸掳,长安都城一夜间丢失了所有的法律秩序,变成了人间炼狱,崇武的大唐堕落进暴力的恐怖之中。

精英人士在没有底线的暴力面前像一群待宰的羔羊,毫无还手之力!屠刀面前,一切正义与良知都是浮云。几年之后的会昌四年,宦官控制下的朝廷军队攻破了昭义镇,在潞州城内避难的王涯、王璠等家属都被杀尽无遗。

一个字“惨”!事件的整个过程全是血腥味,大唐文明在刀光剑影里跌回饮血茹毛的时代,找不到一点点人的底线。

有人挖掘历史的渊源说,大唐的祖母是鲜卑人孤独氏,所以说李氏江山乃鲜卑血统。这种说法令人不敢恭维,不过从其一贯喜爱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手法看,却有五六分可靠性。大唐之前是隋,隋之前的不远是北齐,是妥妥的鲜卑人朝廷。一次,其掌权者高欢(又名贺六浑)要考察一下几个儿子的智力,给每个儿子一团乱麻,要他们尽快清理。只见大儿子高澄越理越乱,小儿子高演高湛等将乱麻分开再理。潜在的暴君高洋,抽出刀来“刷刷”砍去,得到了高欢的大力称赞,夸他有能力有智慧,将是一名好领导!

北齐开国皇帝高洋

上台后,高洋屠杀无数,无论是前朝北魏的皇族还是自已手下的大臣一样对待,无底线运用暴力成为他治国的唯一手段。大唐尚武是有历史源头的,不仅仅我们喜欢说秉承历史传统该如何如何,秉承鲜卑人暴力治国的大唐人同样无法摆脱历史惯性的制约。对外战场的节节胜利,使他们相信,暴力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最佳手段。既然暴力用起来见效快,更彻底,何必再与对手婆婆妈妈啰嗦一大套?一刀下去,对手永远沉默了,真是爽快!

对手在刀下沉默,不过问题真的不一定能解决。所以前朝的典故不都是暴力至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曾问陆贾的治国之道,这位经常称引《诗经》《尚书》的文人学士说:马上得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换句话说,用武将打天下,却不能用武将治天下,现在已经是法制国家最基本的执政理念。谁要想治理一个国家,不但要放弃将军的暴力理念,还有脱下军装才行。唐朝的前期在明主的纠正下,的确是这样做的。唐太宗当上皇帝后,首先一步是置弘文馆,以虞世南、欧阳询、姚思廉等人为学士,身边参与政要的是文人房弘龄、杜如晦,打造了辉煌的贞观之治。唐明皇登上皇帝后,前期同样用的是姚崇、宋璟等一班文人学士,打造出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但是,一场“安史之乱”,打断了大唐的治理模式。在不断的内战中,皇帝大多是宦官那类缺乏文化的人筛选出来的,必须低能才能接受他们的摆布,一代不如一代,不是好色就是酒徒。所以唐明皇之后再也没有第二个明君,只有唐宪宗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一度排除干扰平定了淮西,乃至整个东方的叛军,但是不几年却被宦官陈弘志杀了。在一班粗人的治理下,暴力终于被确立为晚唐的执政理念,毕竟,猖狂的叛军需要朝廷挥舞刀剑去收拾。

晚唐从此陷入暴力的漩涡无法自拔,由建国初的暴力扫突厥,转变为暴力扫叛军,直至转变为暴力对待朝廷内持不同政见的官员。“甘露之变”大屠杀的发生,不是偶然的结果而是必然的结果。当暴力泛滥的时候,社会舆论还有什么话好说的?当恐怖笼罩天下的时候,精英人士最好都闭嘴。白居易迁居香山,可惜算不上躲进了世外桃源,洛阳不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或是意大利的威尼斯,距离长安太近,如何保身还是大问题,隐身豪宅,坐拥亿万,酒色自污才是正道。当年郭子仪为了消除朝廷的疑心,八十多岁时已是卧床不起了,每当朝廷官员驾到,必令美妾簇拥在身边,是一种最聪明的避嫌之道,能保家族长久享有荣华富贵。白居易不能免俗,只能照搬。后世以为他风流,谁能知道他的心在九老会的颂歌中煎熬?

郭子仪

当大唐的精英死的死,躲的躲,全部闭上了献言献策的嘴,朝廷内只剩下一帮只懂暴力之人在执政的时候,他们将永远无法摆平王朝内的危机。

所以东方的叛乱越演越烈,叛乱的思维像感冒病毒那样肆意扩散,直至长安所在的京兆地区也变得动荡起来,禁军作乱成为常态,屠大臣、焚宫室,挟皇帝,一轮又一轮多年间无休止。大唐民众实在忍受不了长期超负荷的压榨和动荡,乾符二年揭竿而起,黄巢大起义的爆发使大唐走向历史的终结。

黄巢起义

从暴力阻止精英发声到精英选择堕落,集体沉默,预示着一个王朝的生命进入倒计时。一旦进入这个上下死气沉沉的阶段,即使天降妙手回春的扁鹊,也救治不了该王朝的沉疴固疾,对此,明末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挣扎了十六年,在煤山歪脖子树下深有体会,只能独自掉泪赴黄泉!

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历朝历代没有从历史中得到任何教训,所以王朝的兴衰周期一再重演,如何避免需要大智慧。

更多文章

  •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为何内乱三十五年?齐桓公:都怪我没管好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一年,齐国在位的齐懿公,给自己放了个假,出去泡温泉。然而在泡温泉期间,齐懿公的两个车夫,却因为相互开玩笑吵了起来。其中一个车夫,称呼另外一人为‘断足子’。因为这个人的父亲,曾经被齐懿公从坟墓里挖出来,砍掉了双足。而另外一个人也不甘示弱,直接回敬对方为‘夺妻者’。因为对方的妻子貌美,所以

  • 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泛舟之役”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先后即位的太子奚齐与公子卓子都被大夫里克所杀,公子夷吾求得了秦国的支援回晋国即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能当上晋国国君下了两重功夫:除了重贿秦国之外,另一重功夫就是针对晋国国内的。当时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不只夷吾一个人。夷吾为了抢得先机,在贿赂秦国的同时也给里克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如果里克能迎立

  • 秦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沦为偏安一隅的老弱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还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所做的努力,虽然《过秦论》中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并没有包含这位秦国君主,但秦国能在战国时期再次崛起却离不开秦献公所作的功绩。正是秦献公在位时期在国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为其子秦孝公继位后进行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没有秦献公时期的改

  • 武则天抚养一孤儿,长大为唐玄宗生7子,儿子是杨贵妃第一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一代女皇武则天,虽然她的雄才伟略让人赞叹不已,但是她的冷血无情却饱受世人非议。公元655年,上官仪因废后诏书一事,被武则天灭门。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因结党私营之罪,被诛灭九族。除了朝廷忠臣,武则天对自己人也毫不手软。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亲手杀死自己的第一个女儿。为了制约唐高宗,武则天不惜除掉

  • 长平惨败之后,赵国为何还能屹立不倒,仍大败诸侯军60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思想在《墨子.非乐篇》中这样说的:“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但是在战国时期,更大的恐惧还不是来自这三样,而是伤亡巨大的战争!伤亡上百万!惨烈的战国之争战国争霸时期双方的参战军队数量,以及战损的伤亡,比之春秋时期放大了许多倍。就拿“杀神”白起为例,仅白起一人

  • 武则天一生杀了多少亲生子女,以及其他近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一共杀死了几个亲生子女?据记载,武则天一共杀死了3个亲生孩子,两儿一女,其中安定公主是野史记载存有争议,而其他均是正史里记载了。1、传说武则天掐死了女儿安定公主,以此嫁祸王皇后,连累萧淑妃。2、据史书《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极大可能毒死了大儿子——太子李弘,主要原因是两人意见不合,母

  • 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通过这次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在农业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国家变得富强。同时魏国又在兵制改革上,凭借“兵农分离、精兵战略”的武卒制度,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这支军队自创建后就发挥出强大的战力,很快便闻名各国,名动天下,是一支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因

  • 玄甲军:大唐帝国的头号王牌部队,隋唐时期的亚洲第一强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大唐玄甲军真实实力,玄甲军攻入皇宫大结局,玄甲军有多强

    公元618年,隋朝太原留守李渊趁天下大乱之机在自己的大本营太原起事,李渊刚起事时,手里可谓是拿着一手王炸,众所周知,不管干什么事业,最重要的就是人才,特别是信得过的人才,但李渊似乎得到了上天眷顾,一出场就自带光环,李渊有三个儿子,分别是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那都是文武双全的优质人才,特别是上阵父子

  • 武则天四个儿子,三个非正常死亡,只有小儿子三让皇位却赢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一场斗鸡揭开了皇室不可明说的隐忧公元668年,京城长安的一座王府中,聚集了一众王公大臣家的贵族子弟,他们围成一圈,时而响起阵阵喊杀声,时而又垂头丧气。他们在干什么呢?在斗鸡!谁的鸡?两位皇子沛王李贤和英王李显的鸡。各个贵族子弟都围在两位小王爷的身边,分别支持着他们的鸡,叫喊着,赌博着,欢快着。唐代斗

  • 从魏晋到隋朝,浅谈三省六部制的诞生与发展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隋朝怎么创造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在魏晋时期确立的目的,隋朝三省六部

    从时间上来看“三省六部制度”开始于隋朝,但其中的“三省”于三国时期的魏国便诞生了,它是从西汉时期的尚书台、东汉时期的秘书监演变而来的,一度成为曹魏官僚体制下的重要决策机构。曹魏虽被司马家族所灭但这一体制却流传了下来,并且得到了后代王朝的借鉴与发展,那么“三省”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情呢?它又有着怎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