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司马炎的昏聩,贾南风的乱政,诸王的野心,最终引爆八王之乱

司马炎的昏聩,贾南风的乱政,诸王的野心,最终引爆八王之乱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716 更新时间:2024/1/20 2:56:59

八王之乱

第一幕:司马炎的选择

司马晋朝本来就是篡权得来的,大臣们也毫无忠诚可言,司马炎一方面靠金银笼络群臣,一方面大肆封同宗,以此来稳定晋朝的江山,这样的统治岂能会长久?而作为开国皇帝,能将自己建立的政权搞垮,司马炎也算“厉害”了,其晚年最大的败笔就是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

司马炎

司马炎身为老父亲,对于傻儿子的皇位可以说操碎了心,不仅逼死了一母同胞对皇位有威胁的司马攸,还不遗余力的为傻儿子铺平道路,好在铺平道路上有两个人的支持才让他不再“孤单”,第一个就是司马衷的亲生母亲杨皇后,身为母亲,自然希望自己儿子登上皇位,但她未能等到儿子即位就去世了。

司马衷的一生都是悲剧

此时司马炎正在宠爱胡贵妃,杨皇后生怕胡贵妃上位威胁自己儿子皇位,先让司马炎下诏“自今不得以妾媵为正嫡”(妾室不能成为正宫),从法理上断绝胡贵妃成为皇后的可能,其次就是将自己叔父杨骏的女儿杨芷嫁给司马炎,肥水不流外人田。

司马炎和杨皇后一生伉俪情深,对于杨皇后的要求一一答应,虽然杨家反对杨芷为后,认为一门二后是灭门之道,但司马炎不管,最终还是立了杨芷为后。

第二个支持司马衷继续为太子的就是司马衷的丑媳妇贾南风,司马衷当了皇帝,她就是皇后,自然为丈夫的上位不遗余力,要知道当年傻子司马衷能应付司马炎的考察,靠的就是贾南风使尽了各种手段才顺利通过。

贾南风奇丑无比

司马炎的担忧

司马炎明知司马衷智商有问题,但依旧立他为继承人是因为他有个好儿子,这就是司马炎选好的司马家第三代继承者司马遹(yù),为了孙子才如此坚持,不过司马遹并不是贾南风生的,而且贾南风生性嫉妒,自己生不了儿子也就罢了,但嫉妒心让她多次残害怀孕的宫人,令司马炎非常生气,一怒之下要废了贾南风的太子妃位置,但在其他人的劝解下才作罢,但也因为这件事司马炎开始担心自己死后大孙子的安危了。

司马遹是另一个好圣孙

永熙元年(290年),司马炎自知时日不多,开始准备为儿子留下辅政大臣,环顾整个朝廷,司马炎发现居然没有心仪的辅政大臣,开国功勋都是父亲那一辈的,现在早已归西了,可以托付的兄弟司马攸被他逼死了,选来选去,只有汝南王太尉司马亮和车骑将军杨骏,一个是司马懿的第四子,资历足够老,一个是国丈,为了杨家的荣耀肯定支持具有杨家血统的司马衷。

司马炎的算盘打得很好,为了防止贾南风日后暗害皇孙司马遹,将自己儿子几乎全部分封出去镇守地方,用来威慑贾南风,其次就是重用杨俊,让杨俊和皇后杨芷联手,共同压制贾南风。

司马一系

但会如司马炎所愿吗?杨俊也是野心家,通过分析知道自己将会和司马亮辅政,但他不愿意和司马亮分享朝政大权,借着分封亲王的机会想要将司马亮赶到了许昌待着,此时的司马炎已经病入膏肓,已经不大能管事儿了,杨俊也完全不把司马炎当回事,直接撤换司马炎身边的人。

这让回光返照的司马炎大吃一惊,对杨俊有所警觉,趁着司马亮还未离开京城,司马炎趁着清醒召集中书令拟定诏书,要求司马亮和杨俊共同辅政,防止杨俊势大,可惜此时的杨俊早已掌握内廷,得知消息后直接去中书令那边要回诏书,而杨芷也与父亲联手,在司马炎弥留之际,劝说司马炎让杨俊单独辅政,此时的司马炎连话都不能说,杨氏父女直接默认他“答应”了,召集中书令写下了诏书。不久,西晋开国之君司马炎就这样在杨氏父女的戏耍下去世了。

第二幕:贾南风夺权

杨俊依靠诏书独掌大权,但朝政大臣却支持司马亮,劝杨俊退位让贤,掌握了权力的杨俊自然不甘心,虽然尽力讨好群臣,但群臣依旧反对,杨俊知道司马亮一旦回来,他必然失去大权,死活不肯松口,然而他忘了另一个人,这就是对权力有着极大欲望的贾南风。

八王参与者和世系

司马炎驾崩前,众人将贾南风排除在外,这让无法接受,尤其是杨氏父女,一个控制内廷,一个控制外廷,成为她夺权的绊脚石,既然如此,那么直接除掉就好了,贾南风首先找司马亮结盟,但司马亮就是不愿意趟浑水,无奈之下,贾南风找了小叔子楚王司马玮,和司马亮年纪一大喜欢享受不同,司马玮才二十多岁,司马家大权居然被杨俊把持,自然不甘心,双方一拍即合。

当时司马玮驻守荆州,多次表达对杨俊的不满,搞得杨俊非常不爽,一心要把他调回朝中软禁起来,正好司马玮“主动”要求回朝,杨俊开心不已,然而杨俊是回来兵变的,直接杀了杨俊、软禁已经是太后的杨芷,掌权没多久的杨氏一族势力全部被清除,此后朝政大权被司马亮和太保卫瓘掌握。

贾南风还是没能如愿掌权,但别急,她一直在谋划,就等一个机会。

虽然司马亮和卫瓘掌权,但他们看不惯司马玮清除杨氏势力大搞株连,想要把他赶回荆州去,司马玮好不容易回来,自然不甘心,正好遭到超级反骨仔岐盛在一旁煽风点火,这个超级反骨仔岐盛早些年投靠杨俊,杨俊死后投靠司马玮,后又投靠贾南风,贾南风让岐盛带了份诏书,言司马亮和卫瓘要行废立之事,要他带兵去免掉他们的官职。

矫诏

司马玮看到诏书也没多想,直接带兵就包围了两人的府邸,此时的司马亮和卫瓘还在一脸懵逼中,刚出来解释就被“乱兵”给杀了,两人“意外”死亡,让司马玮慌了神,毕竟两位都是德高望重的大臣,还有一个自己爷爷辈的人,这传出去,自己一生就被软禁了,慌乱中,岐盛鼓动司马玮,说诏书是贾南风给的,只要杀了贾南风,就可以将所有罪责都推给她一个人。

一旁的贾南风却早有准备,还没等司马玮过来,贾南风就派人向司马玮手下传话,说司马玮矫诏,这一下子让司马玮失去了行动的合法性,手下一哄而散,司马玮被擒杀。

司马炎死后的夺权混乱中,贾南风笑到了最后,扫清了挡在她面前的障碍,联合司马玮清除杨氏势力,矫诏司马玮杀辅政大臣,顺便杀了司马玮,可怜的司马玮至死都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棋子。

汝南王司马亮和楚王司马玮是八王之乱中最先死的两位。

第三幕:废杀太子开乱世

贾南风掌权后,身边的亲戚党羽都被委以重任,包括族兄贾模、内侄贾谧等人,而一直出谋划策的名士张华则担任司空,坦白来说,贾南风掌权的八年除了祸乱后宫之外,朝廷外还算平静,但是她没有儿子,而太子司马遹,一直和贾南风不和,这让贾南风起了废立心思,换一个听话的太子以保证自己可以一直掌握朝政。

同时贾南风的侄子贾谧一直嚣张跋扈,在太子面前多次无礼,但他也害怕自己未来被报复,于是在贾南风面前不断谗言,而贾南风也一直存有这个心思,对于她而言,大权在握废立太子不过举手之劳,轻轻松松就让晋惠帝司马衷废了司马遹太子之位,囚禁于洛阳郊外。

轻松的解决太子之位让贾南风产生了一个很大的误会,以为除掉太子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但是她忘记司马炎对于这个孙子重视,司马遹是晋武帝司马炎亲自选定的,不管朝廷内外斗争如何,朝廷内外都是认可司马遹太子地位的,也因此在各种斗争中,司马遹的东宫防卫力量一直不断加强,到贾南风废司马遹之前,东宫的守卫已经有上万人之多,是朝廷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司马伦人老心不老

东宫守卫就是保卫太子的,但如今太子被囚禁,东宫守卫们开始找到掌握皇宫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赵王司马伦是司马懿的儿子,是当朝皇帝祖父级的人物,位高权重,但和爸爸司马懿一样,人老心不老,想要浑水摸鱼,在谋士孙秀的授意下,先答应东宫守卫,但却按兵不动,一方面接触贾南风,劝贾南风趁早杀了太子,以免夜长梦多,毕竟一个死了的太子才有价值。

果不其然,在贾南风杀了太子司马遹之后,司马伦有了充分起兵的理由,靠着禁军和东宫的力量,顺利进宫收捕了贾南风一党,并且废了贾南风皇后之位,随后司马伦矫诏毒杀了她,彻底掌握大权,直到此时,司马伦的行为依旧具有合法性,虽然有专权的嫌疑,但依旧得到各方的认可,但是他不满足,他想要更进一步,就是成为皇帝。

你掌权可以,但不能逾越,司马伦称帝之心遭到很多人的反对,尤其是晋惠帝的亲弟弟淮南王司马允,他认为天下是晋武帝一脉的,司马伦只是旁系宗室,皇帝的宝座还轮不到旁系指手画脚,双方爆发大战,司马允不敌被杀,解决了最大的反对者,司马伦开始着手准备称帝之事。

第四幕:司马伦称帝,三王起义

永康二年(301年)正月,司马伦废晋惠帝自立为帝,软禁晋惠帝于金墉城,这下子引来了更多的反对力量,首先齐王司马冏,司马冏参与了司马伦诛杀贾南风的夺权,但司马伦太小气,只给他一个游击将军的官,还被赶到了许昌,未能掌握大权,让他很是气愤。

一言不合就开打

司马伦篡位,他觉得自己的报复机会来了,学袁绍发檄文宣布讨伐司马伦,最先响应的就是在邺城的成都王司马颖,他和淮南王司马允一样都是晋惠帝的亲弟弟,当年也是因为得罪贾南风被赶出洛阳,现在晋惠帝被废,于公于私,都得讨伐司马伦。

齐王和成都王不断招兵买马杀向洛阳,司马伦仓促之间只能依托于神鬼占卜之术祈求退兵,令人惊讶的是,齐王和成都王联军被司马伦的官军杀的人仰马翻,根本挡不住,眼看就要顺利平定起义了,但司马伦派往前线的将领不想继续打下去,直接跑回洛阳说齐王赢了,一时间洛阳上下惊恐不安,趁机恢复的齐王和成都王率众反攻,而司马伦也因洛阳城内兵变被杀,齐王司马冏率先进入洛阳,成功的让司马衷复位。

司马衷至此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

三王起义不是三王吗?还有一个王哪里去了?另外一个就是墙头草河间王司马颙,河间王司马颙本来以为司马伦获胜,结果发现齐王的队伍越来越大,才改了主意加入联军,且派出的军队也是磨磨蹭蹭,等司马伦被杀后,他还没走出潼关,直接躺赢。

三王起义可以说是八王之乱的序幕,最先掌权的是赵王司马伦,但他也最先出局,不过三王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清算并没有太狠,连赵王都是体面的给他赐了自尽离开这个世界,当然除了赵王一系被清除之外,被牵连的只有义阳王司马威,这是晋惠帝点名要他死的,虽然晋惠帝痴傻,但他也知道,玉玺的重要性,而司马伦篡位的时候,就是司马威掰着他的手指抢了玉玺的,因此复位后的司马衷自然要杀了他。

第五幕:八王之乱的乱世

赵王司马伦被杀后,在各方妥协和商量下,齐王司马冏在洛阳辅政,成都王和河间王回到自己的驻地,参与的都升官加爵,但问题在于,齐王司马冏是司马攸一系的,属于远亲,如今太子已经身亡,如果晋惠帝一旦驾崩,那么根据血脉和实力,最有可能即位的就是和晋惠帝的亲兄弟成都王司马颖,一旦司马颖上位,齐王司马冏的大权就到头了,他非常不愿意,于是立了晋惠帝的侄子司马覃为太子,想要保住自己的地位。

大战过后就是利益的划分

成都王司马颖自然有点不开心,然而还没轮到他想做什么,第一个跳出来的居然是河间王司马颙,河间王当初墙头草的做派白白躺赢,眼红齐王司马冏掌权,于是开始谋划推翻齐王司马冏。

太安元年(302年)底,河间王司马颙看到齐王辅政实在是太垃了,上表陈述司马冏的罪状,兴兵讨伐首都洛阳,声称当时驻军在洛阳的长沙王司马乂为内应,齐王司马冏一听,当即派人进攻长沙王司马乂,双方在洛阳城里战了三天,齐王司马冏不敌被杀,长沙王司马乂取代齐王,成为新的辅政大臣。

河间王司马颙一看齐王这么菜,浑水没能摸鱼,长沙王司马乂又成为新的掌权者,心怀不满,多次派人刺杀司马乂,但都未能成功,一气之下,直接率兵讨伐。

太安二年(303年),河间王司马颙挑拨成都王司马颖,双方联合起来攻打洛阳,打了几个月,长沙王司马乂虽然多次击退双方的联军,但因为拖得太久,且没有粮食,被围在洛阳都快没吃的了,是在坚持不下去了,被身在洛阳的东海王司马越率先反水关了起来,直接投降了河间王,最后长沙王司马乂被火烤而死。

八王之乱的本质就是互相夺权

这一次战斗结束后,又是享受战果的时候,东海王司马越取代长沙王司马乂成为新的掌权者,废了司马覃的太子位置,河间王和成都王回到地盘,其中成都王司马颖被封为皇太弟,可以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虽然东海王司马越辅政,但公卿百官和天子仪仗都被成都王回了邺城,洛阳只有空架子,双方迟早又得一战。

果然半年不到,东海王司马越带着晋惠帝讨伐成都王司马颖,双方激战下来,东海王不敌,晋惠帝落在成都王手上,不过司马颖并没有为难司马越,下令宽恕他,要他回朝,但是司马越不听,联合东瀛公司马腾及王浚,结合异族乌丸、羯朱等势力共同攻击司马颖,在他们联合进攻下,司马颖自然不敌,彻底失去竞争天下的实力,而且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此时八王之乱仅剩两位还在竞争,分别是东海王司马越和河间王司马颙,一年的大混战中河间王司马颙不敌被杀,晋惠帝兜兜转转又回到了洛阳,而东海王司马越成为八王之乱中最后的赢家。

八王之乱前前后后打了十六年,朝廷诸王政权,外部氐人叛乱,还有南方的起义,对晋朝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打到了后期没兵的情况下联手异族助战,直接促成了之后的五胡乱华的局面,虽然司马越笑到了最后,但他昏庸不堪,排除异己,失去人心,和其他王公大臣一起死于永嘉之乱,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八王之乱其实就是司马炎一手促成的,先立智障皇子为太子,然后再太子妃选择上引狼入室,造成贾南风弄权,其次就是司马炎给宗室们极大的权力,助长了他们的野心,可以说司马炎虽然是开国皇帝,但早已埋下亡国的祸根。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李时珍对病人束手无策,开出无奈药方,却救病人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时珍治病的故事,李时珍治痛风的药方,李时珍治疗肺结节的药方

    这就奇了怪了,病人没事,好端端站在他跟前,难道是李时珍误诊了?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1518年,他出生医学世家。但他却想登科入仕,无奈几次科考无望,大病一场。此后,他便移志医学,经过数年钻研,终有所成,他悬壶济世,医术精湛,被后世尊“药圣”。话说,一次,一个外地商人请李时珍看病

  • 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多亏了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介绍这个“白富美”窦氏出身高贵,父亲是北周附马、神武郡公窦毅,她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一生下来就非常美貌,性情恬静,小小年纪气度不凡,她的舅舅周武帝非常喜欢这位外甥女,从小把她接到宫中教养,可以说是公主般的待遇。历史上窦皇后的形象“雀屏中选”就是比武招亲等到窦氏成年之后,她父亲窦毅

  • 端平入洛的本质,到底是南宋自招祸端,还是无法落地的强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金朝的崩溃南宋端平二年,西元1234年年初,对于南宋来说,这是南宋朝廷从赵构南渡以来,最为开心的一段岁月:因为给南宋带来耻辱的金朝,在蒙古、南宋联军的打几下,彻底崩盘了——而且,金朝在最后关头,一天时间先后失去两位君主,这无疑和当年的北宋徽钦二帝的悲剧对应,以至于后世的人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都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要讲的是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纵观我国几千多年的历史,王朝是更迭那是一茬又一茬;几乎是一两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不过我国的王朝与其他王朝不同,被推翻的王朝所留下的一切往往都会被胜利的一方完全继承下来。然而这仅是大多数的情况,还有些王朝就没有完全继承前朝遗留下来的财产。明朝太祖皇帝朱元

  • 中原大地“一锅粥”的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消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胡时期的匈奴最后去了哪里,五胡十六国顺口溜,王立群讲五胡十六国

    赫连夏从407年建立,到431年被吐谷浑所灭,历时不足二十五年。其政权是五胡十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赫连夏与十六国时期的诸多政权皆有交往,是这一时期非常活跃的政权之一。但其疆域变迁的过程有其明显的阶段性。赫连夏建立前铁弗匈奴活动区域铁弗匈奴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南匈奴的其中一支。这一支兴起于陉(xíng)

  • 朱标如果不死,会是朱棣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严格来说,朱棣根本不可能成为朱标的对手。朱元璋出身虽卑微,但他传统的小农思想却让他牢牢遵守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汉代高祖刘邦就曾想过废掉刘盈改立刘如意,想要废长立幼,而朱元璋则是完全没有想过这种荒唐事,当朱标出生的那一刻,他的一切注定都将由这个孩子继承。随着朱元璋在割据的环境越来越强大,朱标的地

  • 对于河北人来说,安禄山才是天降猛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安禄山河北,安禄山真实长相,安禄山是个胖子吗

    永远没有十全十美的时代,盛世的红利也只有一部分人能享受到,那些没有享受到盛世的人,只有一个想法:“你的盛世,与我何干。”一、从“商鞅变法”到“陈桥兵变”,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中国历史有一条主线,那就是关东和关西的地域之争,或者说,是关东的核心河北,与关西的核心关中之争。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便是

  • 元朝流行哪些特色美食?从元朝人的饮食习惯,窥探其饮食文化风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元朝巅峰时期版图,元朝十大美食图片,元代的饮食特点

    笔者认为,从原始人学会用火开始至今,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食物的种类和烹饪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并且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我国饮食文化具有多元性特和独特性,饮食文化的发展既展现出了,独特的文化特点又有一定的艺术魅力。烹饪来源于人类的饮食实践和发展,主要包括不同种类的烹饪技巧,以及制作出食品

  • 唐德宗李适崇陵探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唐德宗画像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742-805)。对于唐德宗,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事还是很复杂的。唐德宗在位初期严禁宦官干政、选贤任能、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这些都促进了唐朝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唐朝,北和回纥、南和南诏、西结大食、天竺,打击吐蕃。唐朝甚至出现了中兴的景象。这样看的话

  • 一曲满江红,道不尽岳飞壮志难酬与满腹冤屈,杀岳飞的元凶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抗金中流砥柱:岳飞 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十, 宋钦宗赵桓第二次来到金军大营,他是来请求金军统帅宽限缴纳“议和”金银的。金人的胃口很大,要求北宋朝廷缴纳战败赔款:黄金1000万锭,白银2000万锭,锦帛1000万匹。否则继续南伐,决不撤军。宋钦宗一下子哪里拿得出数额这么巨大的一笔赔款,于是请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