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倘若此人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死后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很熟悉

倘若此人不死,李渊就没资格称帝,死后百姓为他修庙,名字很熟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745 更新时间:2023/12/19 2:40:12

但是与隋朝和秦朝的发展极为相似,第一代帝王打下的江山,全都在昏庸无道的下一代手里毁于一旦,从此江山易主。

隋炀帝暴虐残酷的性格使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当时灾患频发,他还大肆搜刮民财,广征赋税,大张旗鼓游历江南,在国家形势未完全稳妥的情况下四处征伐。

如此种种,终于让怨声载道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而在反隋的起义军中,与秦汉时刘邦项羽之争时极为相似的情况再度出现了,当时多方势力看好的窦建德含恨而死,反而是声名不显的李渊登上皇位,不得不让人感叹历史的奇妙。

那么窦建德又是何许人也?为何能跟一手开创了唐朝的李渊分庭抗礼,又是什么原因使他没能成就大业呢?

逃兵组成的势力雏形

尽管隋朝在历史上有着承上下的重要作用,一手结束了南北朝的混乱局面,同时为盛唐开辟了道路,提供了许多经验,但是隋朝百姓的生活却并不幸福,因为隋朝的第二代也是最后一个皇帝隋炀帝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昏君,因此隋朝刚建立不过几十年,各路起义军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其中最著名的不只是我们如今最熟悉的瓦岗寨李世民之流,还有出身于河北的窦建德。窦建德从小就重感情讲义气,遇见不平之事总会拔刀相助,对老弱病残也有怜悯之心,在当地很有声望,而他选择起义其实也是阴差阳错。

隋炀帝为了增强军力,四处征兵,只要是青壮年就要上战场服兵役。当时的许多人都因为强制兵役选择四处躲藏,而窦建德的一位老乡孙安祖更是为了逃脱兵役把县令都杀害了。

窦建德出于道义收留了这位同乡,并且在之后遇见了更多想要逃避兵役的人,他都一一收留了。

没过多久,皇帝的荒淫无道让时局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而得益于收留的几千名逃兵,窦建德很快组建了自己的势力,在盗匪横行,纷争不断的乱世里拥有了保全自己的一份力量。尽管窦建德从不主动出手去攻击劫掠他人,但是在地方势力的明争暗斗中,最先投靠的孙安祖还是被人暗中杀害,乱世的残酷可见一斑。

家人被杀,揭竿而起

最开始的窦建德,组建势力只是为了自保,没有自立为王的野心。并且他们的势力不仅没有烧杀抢掠,还把周围的山匪都击退了,保护了周边村镇的百姓不受侵扰。但是当时各地的官员大多是蝇营狗苟鼠目寸光之辈,而且欺软怕硬,窦建德安分守己的表现反而让他们有了欺压他的底气。为了打击窦建德,他们竟然以窦建德家乡没有动乱是因为窦建德和山贼勾结这种荒唐理由,屠杀了窦建德全家老少。

悲痛无比的窦建德经过此事,终于下定了决心,要推翻这腐朽昏庸的朝廷,让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再重演。

早就积累了一定声望的窦建德振臂一呼,四面八方的百姓都响应了他的号召,他领导的起义军,人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成为震慑一方的大势力。

凭着优秀的作战才能和领导能力,窦建德的军队接连大败隋朝军队,士气高涨。而且窦建德性格宽厚,关爱百姓,对于贫苦百姓,不仅不会肆意欺辱,还会拿出自己的钱粮物资来救济他们。对于自己麾下的将士,他平易近人,平等对待,训练时也亲力亲为。同时他能够虚心听取意见,从不刚愎自用,军中的人对他非常敬重。

多次失利含恨而终

但是窦建德终究是农民出身,无论是打仗还是治理军队,他的经验相对李渊之流都比较浅薄,也更容易失误。

同时他的军队里也都是出身低微的农民或者大字不识一个的逃兵,没有谋士为他出谋划策,长远计划。

这样的人员组成也导致窦建德在军队逐渐壮大后,对军队控制力不足,同时将领们的能力良莠不齐,也让他连连失利。在之后的战斗中,因为听信谗言,窦建德亲手处决了两员忠于职守,骁勇善战的大将。而从此之后,军中士气开始衰微,敢于进谏的人也少了。

当然,给了窦建德致命一击的还是之后对王世充的支援。当时李世民在洛阳与王世充进行战斗,逐渐不敌的王世充只能向窦建德求援。但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支援王世充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就连窦建德的妻子都劝他,不如围魏救赵,先去河东发展势力,增强力量,而不是选择直接和秦王对抗,白白损失兵力。

但是王世充为了使自己早日脱离困境,指使使者收买了窦建德身边的将领,让他们劝窦建德早日出兵驰援。

这些将领本身没有什么智略,很容易就中了圈套,于是在自己手下的怂恿下,窦建德盲目出兵,却被李世民轻松击溃,之后在京城被斩首示众,他的大业也到此为止了。

窦建德虽然最后未能成为皇帝,但是他素来仁爱,颁布的一系列政策也让百姓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因此他死后,魏州百姓为他建立了庙宇,时常去供奉,以此纪念他为百姓所做的善事。

小结:

窦建德的大业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功败垂成,但是他还是一位优秀的农民起义将领,一个真心为了百姓的贤德之人,他虽然未曾真正登上九五之尊的皇位,但是在那些被他保护救济的百姓心中,他依旧拥有着崇高的身份,是值得爱戴和信仰的领袖。

相比于历史上那些靠着祖宗荫庇才能承袭王位,在位期间毫无作为甚至还让百姓怨声载道的昏君们,窦建德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无冕之皇”。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八卦楚汉:西汉得以善终的叛徒-雍齿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楚汉时期的雍齿虽然是个小角色,但也是留下深刻印迹的人物。他那个印迹就是让刘邦的头很痛很痛。这个让刘邦头痛的家伙原本不仅不是刘邦的对头,还应该是刘邦的铁哥们,是最受刘邦信赖的人。但是因为他脑子进水,从刘邦的阵营里跳槽到他处高就,造成了刘邦的困扰。因为脑子进水的雍齿占据了刘邦的根据地丰,并且赖皮不走不让

  • 揭秘李渊八叔李亮,及其后代子孙,在隋唐时期留下的历史痕迹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李亮为唐高祖李渊的八叔。今天小编带您了解李亮,及其后代子孙在唐朝留下的历史痕迹。李亮,字直夫,他的事迹非常少。他是李虎的第八子,在北周时,门荫入仕,升迁到赵兴郡守。杨坚取代北周后,建立隋朝,李亮累迁至海州刺史,被册封为长社郡公,后来死于此任上。唐高祖李渊登基称帝后,李亮被追封为郑王,谥号为孝。李亮的

  • 被严重低估的大秦帝国总设计师-秦献公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献公简历,大秦帝国之裂变秦献公,秦献公是谁扮演的

    尤其文化落后,生活方式落后,其他山东六国称其为蛮夷之地,均不愿意与秦交往。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在位24年)继位,接手了这个烂摊子。秦国从此走上励志图强的发展之路。所幸,接下来,秦国六代无昏君,接力棒顺利交接,每一代人都做出了不凡的功绩。秦国崛起!秦惠文王(在位30年),秦武王(4年),秦昭襄王(

  • 大唐太穆皇后:是怎样的母亲,才能教导出李世民这样的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登基之后,有一次,梦见了母亲,就如同生前一样,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涕泪满衣裳。第二天,立刻下令发仓赈济贫民,以报答母亲。那么,李世民的母亲是谁,有着怎样的一生,对李世民这个千古一帝,又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我们就来说说李渊的原配妻子,李世民、李建成和平阳公主的母亲,太穆皇后窦氏。01、劝谏武帝窦

  • 杨贵妃墓葬出土,打开墓室后一看,千年前的谣言或将被证实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大唐盛世李家王朝不同于其他王朝,还诞生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所以说唐朝的思想开放程度,也是其他封建王朝所不能比拟的。从女性的地位以及穿衣风格就可以看出大唐的包容和开放程度。李氏王朝还有个特色,就是老爷子和儿子经常爱上同一个女人。比如一代女皇武则天,原本就是被唐太宗李世民纳入后宫的五品才人,

  • 明朝中期爆发贪腐大案,六部高官涉案,明孝宗为何没有处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一、缘起宦官 这件贪腐大案是由宦官李广引起的。根据史书的记载,李广“以符箓祷祀蛊帝”,因此深得明孝宗的信任。利用这层关系,李广“矫旨授传奉官,如成化间故事”,这样一来,朝中文武官员纷纷向他进献财物。李广还不满足,“擅夺畿内民田,专盐利巨万”,他还修建府邸,“引玉泉山水,前后绕之”。朝中也有一些言官弹

  • 关中在汉朝时号称天府之国,为何到了唐朝会严重缺粮?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以后关中衰落,唐朝长安为何不从巴蜀运粮,为什么唐朝时关中的粮食不够吃

    甭管张良是不是对关中过誉了,起码西汉王朝自定都于关中后,发展得很好,很少听说当时关中遇到缺粮的窘况。然而自隋唐定都关中后,历代皇帝动不动就跑到洛阳“就食”,以降低关中的粮食供给压力。关中地区为何在汉唐两朝有如此明显的差别?好好的一个天府之国,怎么到了唐朝就缺粮了?四大平原分布图一、关中地区的开发1、

  • 明朝木匠皇帝朱由校木工水平有多高?不在鲁班之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木工皇帝朱由校的故事,朱由校100幅木工作品,朱由校是鲁班教的吗

    他的木匠活在少年时就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载,天启有时会让太监把他的木作拿到市场上出售,几乎都被识货的人以重金买走。木工之外,天启还长于雕刻,包括木雕和玉雕。作品常施以五彩,精致而妙丽,在雕刻上尤其见工夫,独具匠心,出人意表。朱师傅的作品包括各色各样的船模型、家具、漆器、砚床、梳匣等精巧木器,都很

  • 唐肃宗送给76岁的李隆基100名貌美宫女,李隆基享用2年后绝食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人生通常被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李隆基的上半场人生是英明神武、艳阳高照;下半场人生则是冰冷无依、淫雨霏霏。这一切成也自己,败也自己。忧患的童年,并没有击垮他李隆基7岁时,因为与武则天的唐侄发生争执,他说了一句:“这是我们家的朝堂,关你什么事!”童言无忌,可他没想到因为这一句话,他的母亲窦氏就被武则天杀

  • 明朝一皇帝很尊敬这两个县的人,皇帝子孙路过两县,要向百姓致敬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简单介绍明朝皇帝,明朝十六位皇帝关系,明朝皇帝的真实例子

    然而到了明朝末年,却发生了一件奇特之事,完全颠覆了这种观点。明朝一皇帝金口玉言传下口谕,命令凡是朱家子孙后代,路过两个县城时,必须对老百姓恭敬行礼,即使面对一个三尺高的娃娃也不能例外。这在崇尚皇权、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堪称一件奇闻。那么这两县的老百姓究竟干了什么,竟然能使得九重至尊的皇帝都纡尊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