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被康熙智擒,即将被杀头之际,靠一招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鳌拜被康熙智擒,即将被杀头之际,靠一招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213 更新时间:2024/3/12 13:17:58

康熙在年少时智擒鳌拜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康熙帝八岁即位,按照顺治帝遗诏当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帮助玄烨处理政务。

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以鳌拜最为飞扬跋扈,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朝廷里的重要位置上,比如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刚开始由于玄烨年少,根本没有能力与鳌拜争斗,于是在孝庄的安排下整天以学习读书为主。

康熙十四岁时,按照顺治帝十四岁亲政的先例,他正式开始亲政,但是鳌拜不愿意把手中的权力还给康熙。不仅如此,康熙亲政时辅政大臣中的索尼已经死了,苏克萨哈因跟鳌拜有矛盾,结果被鳌拜诬陷为反对皇帝亲政被杀掉。而遏必隆则处处附和鳌拜,只能听鳌拜的指挥。

亲政后的康熙帝自然不愿意处处受到鳌拜的干预和指挥,于是想到了除掉鳌拜,后面的事情发展的经过大家都知道了,鳌拜被康熙智擒。

康熙找了一批年仅十几岁的贵族男子担任护卫,鳌拜每次进宫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在御花园里摔跤,以为只是孩子们闹着玩。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鳌拜奉召进宫,旋即被康熙卫队擒拿,其主要党羽也先后被逮捕归案。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史籍《清史稿》这样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妄称顾命大臣,窃弄威权。然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其弟穆里玛、塞本得,从子讷莫,其党大学士班布尔善,尚书阿思哈、噶褚哈、济世,侍郎泰璧图,学士吴格塞皆诛死。馀坐谴黜。其弟巴哈宿卫淳谨,卓布泰有军功,免从坐。”

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为何鳌拜被擒之后,康熙帝怎么没有将其立即处死呢?原来鳌拜被康熙擒拿下之后,他深知自己性命难保。于是他请求康熙看看他身上在战场上留下的伤疤,这些伤疤是当年鳌拜与康熙祖父皇太极一起打天下留下的。

也正是鳌拜这个举动让康熙内心产生了一丝触动,于是才有了“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最后鳌拜死在了监狱当中。鳌拜被除掉后,康熙帝的心理迅速开始成熟起来,从这一刻开始他把大权牢牢抓在手中!

更多文章

  • “胜败论乾隆”这句话真的正确吗?听听历史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对乾隆的评价,乾隆盛世的真实历史,乾隆的功过评价

    (清朝专题/十)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他称之为“十全老人”,他是“康乾盛世”的延续人,也是“康乾盛世”的终结者,在位长达六十年,实际控制清政府长达六十三年之久,掌权时间打破了我国封建王朝所有皇帝的记录。在位期间平定叛乱、稳定边疆、勤政爱民,一生的文治武功令世人有目共睹,也正是他才得以把清朝的经济、人口、

  • 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完全是被康熙所迫,他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哪年反清,吴三桂如果反清成功谁会登位,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在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描述中,康熙之所以要去平定三藩,是因为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位藩王,已经流露出了谋反之心,马上就要造反的地步。以至于朝廷虽然也困难,但是康熙皇帝具有着极其深远的眼光,英明果断地决定裁撤藩镇,而事后吴三桂的称帝更是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看上去吴三桂确实是想要造反的,所以康熙出兵去打他也确实是

  • 清朝时期,“八旗制度”在作战中有何实质性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的八旗制度简介,清朝八旗照片,清朝灭亡后八旗军队

    编者导读:公元1615(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被努尔哈赤确立为女真人中的军事制度。至此,倚靠着“八旗制度”为基础,努尔哈赤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对手明朝统治者之间的萨尔沪战役和松锦大战。拿萨尔沪战役来说,当时的明朝政府单单投入到参与正面作战的部队人数就达到了十一万,其余

  • 康熙到孔子墓不愿跪拜,汉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马上行跪拜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为孔子立的碑怎么运到山东,康熙为孔子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在理论上,皇帝也是需要向他的老师与父母下跪的,但其实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如此,甚至皇帝的老师在见到皇帝的时候也得下跪,而且只要能够成为皇帝,往往也就意味着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也就是说只要一旦成为了皇帝,他就基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行跪拜礼,否则便是有损帝王威严,这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不过在清朝的时候,被后人们

  • 顺治问高僧:大清国运如何?高僧说了14个字,两百年后都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顺治问高僧14字预言,顺治之死深度解析,顺治临终前说的一段话

    谶语,即古代预言。大家比较熟悉谶语有,“亡秦者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古代人们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迷信盛行,各种预言层出不穷。谶语多了,自然就会出现惊人的预测。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关于清朝国运的一个谶语,最终的结果表面这个谶语的预测准确无误。这里插一句,《清稗类钞》

  • 清朝灭亡后,满清皇族为何不学元朝逃回自己发源地?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满清皇室发源地,元朝巅峰时期版图,满清军队与元朝军队谁更强

    前几天笔者看到一位网友留言:清朝灭亡时,为何不像当年元朝灭亡时元廷那样逃亡漠北一样回到清朝的发源地东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元朝统治中国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这点从朱元璋起兵抗元这件事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元朝政府将国人分为四等,分别是一等为蒙古人,又称“国人”;二等色目人

  • 一座清朝简陋墓地:墓主穿蟒袍下葬五爪龙袍陪葬,还梳着明朝发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被盗最惨的墓葬,清朝六王爷墓,清朝龙袍和蟒袍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意外发现了一座墓地,最后经过专家抢救性发掘之后解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在小编看来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在古代史籍记载多为纸质,这样很容易损坏或遗失,结果导致很多事迹成为了未解之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因施工被意外发

  • 乾隆为何要费大力气去编写《四库全书》?要怪就怪他太要面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为什么要修四库书,四库指什么,乾隆四库全书

    公元1781(乾隆四十六)年,一部耗时近九年时间的史前巨作《四库全书》终于在北京的紫荆城内完成了它的初稿设计。那么,对于这本普普通通的史书,笔者为何说它是史前巨作呢?首先,此书分别囊括四个基础部分,即:经、史、子、集,共计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余卷。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天文、人物等等人们所

  • 光绪和溥仪之间,其实还出了一位皇帝,在位仅3天,却很少人知道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光绪与溥仪的关系图解,光绪和溥仪谁的权力大,光绪皇帝和溥仪

    这位皇帝就是爱新觉罗·溥儁。爱新觉罗·溥儁,这是一个非常不被人熟悉的名字。溥儁出生于1885年,作为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的二儿子,从小就对权力没什么兴趣。他整天不学无术,对读书也不感兴趣,唯一喜欢的就是那些纨绔子弟们喜欢的事情,也没有人去责怪他,毕竟他的姑奶奶可是当时的一手掌权人慈禧太后。而就是这么

  • 帝王心术难测:雍正的这两句话年羹尧没有听懂,所以他才死的那么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雍正对年羹尧的态度,雍正王朝雍正的帝王心术,雍正与年羹尧谈话

    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雍正最终得以登基为帝,年羹尧和隆科多两人居功至伟。当初隆科多在拥戴雍正即位上立下了第一功,而年羹尧没有直接参与拥立,因此在这件事上年羹尧要略逊于隆科多。但是两人在雍正二年的地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当时年羹尧率领清军横扫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并由此为威震西陲,享誉朝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