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看孝庄与慈禧谁更胜一筹?

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看孝庄与慈禧谁更胜一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114 更新时间:2024/1/7 12:37:19

孝庄与慈禧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她们都是历经三朝,辅佐了三位帝王。且都是少年丧父、青年丧夫、中年丧子,并在清初和晚清的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指点江山。

笔者大致推断,大部分人对孝庄的印象要比慈禧好。但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会不同。下面就从两个方面来对比这两位女强人,看看她们的不同之处。

这里有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孝庄”和“慈禧”并不是一个对等的称呼,孝庄是指孝庄文皇后,慈禧是指慈禧皇太后,慈禧的皇后封号为孝钦显皇后,而孝庄的太后封号为昭圣皇太后。这里就以大家较为习惯性的叫法用之,不必深究其理。

一、相夫教子

孝庄的本名叫布木布泰,出生于蒙古的黄金家族,她十三岁嫁给了皇太极,成为侧福晋。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孝庄的地位排在第三位,不过总体来说也较受皇太极的宠爱。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天聪、崇德年间,孝庄并没有过多地参与到政治活动当中,即便有也不算活跃。

皇太极去世后,诸王贝勒围绕皇位的继承展开了激烈的角逐。这个时候的孝庄才从幕后走到台前,她出面联络两黄旗大臣,并与皇后合力,最终将自己六岁的儿子福临推上了皇位。

客观地说,福临的即位是诸王贝勒们争议无果下的一种妥协,孝庄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但她从中表现出来的政治智慧已经初露端倪。

顺治继位后,由多尔衮、济尔哈朗摄政,事实上多尔衮才是实际的掌权者。在顺治亲政之前,孝庄为了确保福临的皇位做了不少的努力,野史中甚至还有“太后下嫁”的传闻。

尽管太后下嫁并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孝庄在维护顺治帝皇权方面,必是下了不少功夫,也极有可能与多尔衮有暧昧关系。直到顺治七年多尔衮病逝,孝庄母子真正的君临天下。可以说,为了给福临争取皇位以及巩固皇位,孝庄都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康熙帝继位后,孝庄又极力辅佐幼主,以太后之尊驾驭群臣,在索尼、鳌拜等四辅臣之间驾驭有方,确保了康熙帝皇位的稳固。而且,孝庄对康熙帝的教育十分重视,可以说,康熙能成为一代明君,与孝庄的教导不无关系。

慈禧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她进宫时就抱着一门心思,那就是要获得咸丰的宠幸。当她生下皇子后,地位得到提升。不过纵观慈禧的一生,似乎在相夫教子方面没有多大的兴趣,而对权力的追求很有欲望。

早在咸丰末年的时候,慈禧就参与政治。及至咸丰驾崩,她又联合慈安、奕发动了辛酉政变,取得了垂帘听政的大权。

同治帝继位时,慈禧的权力尚不稳固,上有慈安下有奕,这个时期慈禧的主要精力还在于争夺最高权力,并无心关注同治帝的教育。可以说,同治帝作为一个平庸的帝王,与慈禧有必然的联系。

后来光绪继位,慈禧对他的态度更是冷漠,光绪对她来说无非就是个橡皮图章。至于所谓的“母子之情”,更是无从谈起。

二、政治能力

孝庄历经三朝,其政治手腕是在血与泪的洗礼中成长起来的。顺治亲政后,中原尚未完全统一,政权尚无完全巩固,就是满洲贵族内部也是矛盾重重。孝庄更多的时候,就像是个救火队员,弥补顺治在施政时的种种失误。

康熙继位时,由于四辅臣各怀鬼胎,争权夺利。孝庄从中周旋,平衡各方势力。比如她以索尼的孙女赫舍里为皇后,同时又将遏必隆的女儿立为贵妃,这都是孝庄在政治上作出权衡,以达到牵制四辅臣的目的。

康熙中期以后,随着皇权的集中,孝庄则完全退居幕后,对朝政很少发言,大多精力用在念佛养生上。

其实,孝庄也与慈禧一样,在康熙初年时完全可以垂帘听政。但孝庄的聪明之处就在于此,她宁肯在幕后辅佐康熙,也不愿走到台前。一来大清有祖制,后宫不得干政,二来是说明她的权力欲望并不高,只想儿孙能长大成人,撑起大清的江山。

不过,孝庄在满汉关系的处理上并没有突破“重满抑汉”的藩篱。她对汉人始终存有偏见,这与当时的满洲贵族基本上是一个心思。这一点从康熙初年的政局中可以看出,孝庄与四辅臣尽管有种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抑制汉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

还有,孝庄在世时,对她的娘家极为关照。顺治帝的两位皇后都是出自她的家族博尔济吉特氏,且蒙古科尔沁部在顺治、康熙两朝极受器重,封了不少的亲王、贝勒。

当然,孝庄也有自己的心思,她希望皇帝永远是爱新觉罗氏,而中宫皇后永远是博尔济吉特氏的。虽然这个心愿没有实现,但纵观清代诸朝,后妃出自蒙古的大有人在。

慈禧在政治上同样老辣,这也是在一次次的争权夺利中积累而成的。所不同的是,慈禧垂帘听政一直活跃在前台,具体参与朝政。但总体而言,慈禧尚能遵守祖制,做事不留别人以口实,态度是能屈能伸,策略也是依情而定。

在甲申易枢之前,慈禧尽管有不少的失误,但仍然不失为中国政治史上有作为、有魄力、有进取心的政治女强人。她的独断专横、喜怒无常、追求享乐、无所进取,都是在取得最高权力,并无人掣肘的时候才有的。

在对待汉人官僚集团的态度上,慈禧明显比孝庄更为开放。她掌权后,就极力任用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官僚,在慈禧统治的时期,应该说是满汉最为平等的一个阶段,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

还有,慈禧对娘家人的照顾也十分有限。她时时刻刻都能意识到,大清江山是爱新觉罗氏的,而非叶赫那拉氏的。这一点很关键,也是皇族宗室没有彻底反对她的重要原因。倘若慈禧像吕后、武则天那样,那么她是否能掌权48年就尚未可知了。

从以上两个方面的对比,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孝庄在德行方面是要远远胜过慈禧的,其政治能力也是各有所长,不过笔者愚见,似乎慈禧更胜一筹。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有功有过评价不一,但和大清灭亡扯不上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乾隆死后多少年大清灭亡,乾隆皇帝是真的绝情吗,乾隆皇帝的深度评价

    在笔者发布的很多关于乾隆的文章中,评论区有很多对乾隆皇帝的各种指责,有说大清亡于乾隆之手,有说大清从乾隆后期开始衰败,凡此种种不胜枚举。那么,清代的灭亡是否和乾隆有关系,他该负多大的责任呢? 首先乾隆的功绩应该值得肯定乾隆皇帝25岁继位,85岁退位,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实际执政63年之久,是中国历

  • 乾隆最重要的女人,生前虽然没当皇后却胜似皇后,死后竟面带微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乾隆第三个皇后做了几年,乾隆在富察皇后坟前哭,经典传奇乾隆的皇后

    乾隆皇帝是雍正的儿子,开创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使得当时清朝的经济达到世界顶峰的状态。说起乾隆,自然有他说不完的故事。今天要说的是乾隆身边最重要的女人,她虽然不是皇后,却胜似皇后,她在后宫的实力地位无人可及。此人是谁?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 说起对于乾隆最重要的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乾隆的两位皇后。

  • 乾隆微服私访,随口说出一上联,却被9岁乞丐对上,乾隆:状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九岁孩子对乾隆出的对子,乾隆微服私访对联100副,乾隆微服私访记金句

    在中国的历史上,古代时期里,什么事情都要有关系和现代一样,比如说有的出身在官宦世家的子弟,他们可以依靠着自己祖辈的关系,不用什么努力,就可以获得一个职位,这些对于出身在寒门子弟的人来说,只看远观,是自己望尘莫及的。想要当官的唯一方法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只要考上举人,才能有做官的资格。古代这种制度和现代

  • 乾隆开创盛世功不可没,但他的“四大过”同样让大清王朝深受其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的一生功过评价,乾隆的盛世简介,乾隆盛世的真实历史

    但乾隆皇帝也有另外一面,他颇具富家纨绔子弟的性格,他既励精图治,又好大喜功;既乾纲独断,又信任太偏,这就使得他在建立巨大功业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走向了反面。 功业愈隆而骄奢愈盛,再加上享国日久,耄老荒纵,独断专横,宠信权奸,挥霍无度,以至朝纲败坏,吏治不修。因此当乾隆把大位传给嘉庆的时候,决不是一

  • 乾隆宠爱容妃,为何容妃却不孕20多年?说出来不可能不信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乾隆容妃资料,乾隆容妃有孩子没,乾隆皇帝对容妃的评价

    和卓氏,也就是香妃,因为自出生起就携带香味而导致乾隆对她非常宠爱。据历史学家的推测考证,和卓氏来自维吾尔族,在公元1760年踏入紫禁城,凭借自身的容貌以及身怀异香而被封为了和贵人,最后成了容妃。容妃的传奇一生在《清史稿后宫传》被记载,大意是和卓氏,也就是容妃,刚进宫就被封为贵人,一路晋升为妃子。 然

  • 乾隆刚出一上联,考生扭头就走,乾隆:站住,状元非你莫属!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上联被一才女对上,乾隆上联200首,难倒乾隆皇帝的上联

    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平民家庭进入官场的重要途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苦读,最后就为了能够中举,光宗耀祖。不管是平民还是官宦家庭,这都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科举来源于隋朝,是隋文帝先提出的,在隋炀帝的手上进行完善。唐朝的时候,已经很普及了。根本不完全统计,从李渊到光绪,有不下于800个状元。 虽然人数是很多,

  • 乾隆个人一年花多少钱?仅吃穿两项,就要用掉一个省的赋税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乾隆赋税,乾隆一天睡几个小时,乾隆皇帝儿子孙子列表

    乾隆皇帝到底花了多少钱?具体数字恐怕没有人能答上来,但从内务府档案中,还是有一些相关信息的。下面就以乾隆十二年为例,来看一下乾隆皇帝这一年在吃穿上面花了多少钱。 负责皇帝吃饭的御茶膳房内务府总理皇家事务,依仗皇权势力,通过各种渠道聚敛了巨额财富,用以维持皇帝惊人的花销和浪费。皇室人员日常开支中,主

  • 乾隆一生收藏无数,但在他看来,只有四件意义非凡堪称无价之宝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乾隆收藏的宝贝,乾隆皇帝收藏文物,乾隆的三件宝图片

    乾隆的富有有两层含义,一是国家的富足,在乾隆盛世时期,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库收入,超越历朝历代。二是个人的富有,具体是指他收藏的奇珍异宝。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收藏家,他命好祖父康熙和皇父雍正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继承了皇宫大内留下了的无数珍玩字画。加上乾隆在位长久,其一生所收集的珍宝数之不尽。乾

  • 乾隆85岁大寿写下一字,众臣子纷纷叫好,和珅却说:我死期要到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乾隆宣布退位和珅吓得满头大汗,乾隆临死给和珅留了个什么保命符,乾隆在朝堂上宣布退位和珅哭了

    而今天我们要说到的和珅,尽管他不光看起来贪,而且实际上确实也很贪,但是他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善于揣摩圣意,这功夫比他那些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管用多了,也让他受用了一辈子。他也因为这个本事,从乾隆爷那儿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今天主要就来讲讲他是怎么察言观色、揣摩圣意的。 我们今天

  • 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写了一个字,众人看后哄堂大笑,仅和珅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对和珅说禅位,乾隆禅位吓得和珅满头大汗,乾隆禅位嘉庆是无奈之举

    1750年,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家中,自幼聪慧好学,颇有见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凭借自己的才华23岁成为了仪仗队侍从。同年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专掌布库。和珅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这期间他努力学习布库的知识,在理财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为乾隆立下了十分惊人的收成。这专注勤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