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85岁大寿写下一字,众臣子纷纷叫好,和珅却说:我死期要到了

乾隆85岁大寿写下一字,众臣子纷纷叫好,和珅却说:我死期要到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1162 更新时间:2024/1/24 16:12:51

而今天我们要说到的珅,尽管他不光看起来贪,而且实际上确实也很贪,但是他有一个看家本领,就是善于揣摩圣意,这功夫比他那些才高八斗、风流倜傥管用多了,也让他受用了一辈子。他也因为这个本事,从乾隆爷那儿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我们今天主要就来讲讲他是怎么察言观色、揣摩圣意的。

我们今天也不捡诸如他哪天说些哪些肉麻话,把皇帝吹捧的舒服了,这些太没有技术含量的例子,而是就单单从他从一个字,就能够发现皇帝的心思,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这件事说起。话说这年正是乾隆爷八十五岁寿辰,这七十都成为古来稀的社会,活这么大而且是皇帝,那当然的好好贺贺,这作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当然这寿宴上少谁也少不了和珅

但是这次寿宴上他却闷闷不乐,缘由在哪里呢?原来这君臣都吃饱喝足了,该找点乐子了,这古代又没有夜店又没有卡拉OK,所以大家只能是舞弄墨助兴。作为寿星的乾隆爷自然是乐得大笔一挥,就写下了一个禅字,这满朝文武都在夸奖就好,有的夸这字写的妙,有的夸这字的意境高,还有的夸这字的立意巧,但这和珅却面如土灰,心里暗道,一群憋孙连这都看不出来,这皇帝是想表明我不想干了,要禅位呢。他知道自己那些事到了嘉庆手里,准保饶不了他,于是他知道我命休矣!

事实上他还真是猜对了,这乾隆爷就真是不想干了。那他是怎么能够猜到呢,难道他真的是皇帝肚里的蛔虫?这还要从他早年的发迹说起,他原来只是一个三等轻车都尉,后来因为皇帝偶尔碰到他,居然发现他和自己死去的宠妃长得一模一样,就连脸上的那颗痞子都长的分毫不差,问过他的生辰八字更是惊奇,这简直就是宠妃死去的时辰嘛,难道是当女人侍奉自己还不够,这辈子投胎转世变成男人来继续侍奉自己?从此就把他收在身边,他也是一步一步高升。

虽然这些不太可信,但充分说明乾隆对他是十分宠爱的,而且是非信任的,这样他终日里在皇帝身边,那简直是随随便便一个眼神就知道是什么意思,这相当于他把皇帝都完全摸透了,简直比摸自己还要清楚,所以这时候他就明白了,皇帝这时候的真实心意,果不其然,第二年新皇帝就上位了,而等乾隆一去世,这和珅就被赐死了。

更多文章

  • 乾隆禅位给嘉庆前写了一个字,众人看后哄堂大笑,仅和珅笑不出来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对和珅说禅位,乾隆禅位吓得和珅满头大汗,乾隆禅位嘉庆是无奈之举

    1750年,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统家中,自幼聪慧好学,颇有见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凭借自己的才华23岁成为了仪仗队侍从。同年得到了乾隆的赏识,被任命为管库大臣,专掌布库。和珅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在这期间他努力学习布库的知识,在理财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为乾隆立下了十分惊人的收成。这专注勤恳的

  • 鳌拜被康熙智擒,即将被杀头之际,靠一招结果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智擒鳌拜,康熙王朝智擒鳌拜完整视频下载,鳌拜被康熙捉住片段

    康熙在年少时智擒鳌拜的故事,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康熙帝八岁即位,按照顺治帝遗诏当时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个人做辅政大臣,帮助玄烨处理政务。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以鳌拜最为飞扬跋扈,他把自己的儿子和亲信都安排在朝廷里的重要位置上,比如大学士、六部尚书等。刚开始由于玄烨年少,根本没有能力与鳌拜

  • “胜败论乾隆”这句话真的正确吗?听听历史怎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上对乾隆的评价,乾隆盛世的真实历史,乾隆的功过评价

    (清朝专题/十)历史上人们习惯于把他称之为“十全老人”,他是“康乾盛世”的延续人,也是“康乾盛世”的终结者,在位长达六十年,实际控制清政府长达六十三年之久,掌权时间打破了我国封建王朝所有皇帝的记录。在位期间平定叛乱、稳定边疆、勤政爱民,一生的文治武功令世人有目共睹,也正是他才得以把清朝的经济、人口、

  • 吴三桂为何要起兵反清?完全是被康熙所迫,他一直对大清忠心耿耿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吴三桂哪年反清,吴三桂如果反清成功谁会登位,吴三桂起兵反清有可能成功吗

    在诸多文学艺术作品的描述中,康熙之所以要去平定三藩,是因为以吴三桂为首的三位藩王,已经流露出了谋反之心,马上就要造反的地步。以至于朝廷虽然也困难,但是康熙皇帝具有着极其深远的眼光,英明果断地决定裁撤藩镇,而事后吴三桂的称帝更是确实证明了这一点。看上去吴三桂确实是想要造反的,所以康熙出兵去打他也确实是

  • 清朝时期,“八旗制度”在作战中有何实质性的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的八旗制度简介,清朝八旗照片,清朝灭亡后八旗军队

    编者导读:公元1615(万历四十三)年,“八旗制度”正式被努尔哈赤确立为女真人中的军事制度。至此,倚靠着“八旗制度”为基础,努尔哈赤顺利地完成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对手明朝统治者之间的萨尔沪战役和松锦大战。拿萨尔沪战役来说,当时的明朝政府单单投入到参与正面作战的部队人数就达到了十一万,其余

  • 康熙到孔子墓不愿跪拜,汉臣遮住墓碑上一字,康熙马上行跪拜礼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康熙为孔子立的碑怎么运到山东,康熙为孔子下跪大臣挡住一个字,康熙祭拜孔子不肯下跪

    在理论上,皇帝也是需要向他的老师与父母下跪的,但其实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如此,甚至皇帝的老师在见到皇帝的时候也得下跪,而且只要能够成为皇帝,往往也就意味着他的父亲已经过世了。也就是说只要一旦成为了皇帝,他就基本不需要向任何人行跪拜礼,否则便是有损帝王威严,这已经是不成文的惯例。不过在清朝的时候,被后人们

  • 顺治问高僧:大清国运如何?高僧说了14个字,两百年后都一一应验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顺治问高僧14字预言,顺治之死深度解析,顺治临终前说的一段话

    谶语,即古代预言。大家比较熟悉谶语有,“亡秦者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等。古代人们缺乏对自然规律的正确认识,迷信盛行,各种预言层出不穷。谶语多了,自然就会出现惊人的预测。光绪年间举人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了关于清朝国运的一个谶语,最终的结果表面这个谶语的预测准确无误。这里插一句,《清稗类钞》

  • 清朝灭亡后,满清皇族为何不学元朝逃回自己发源地?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满清皇室发源地,元朝巅峰时期版图,满清军队与元朝军队谁更强

    前几天笔者看到一位网友留言:清朝灭亡时,为何不像当年元朝灭亡时元廷那样逃亡漠北一样回到清朝的发源地东北?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众所周知,元朝统治中国时蒙古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极其尖锐,这点从朱元璋起兵抗元这件事上表现的很明显。比如元朝政府将国人分为四等,分别是一等为蒙古人,又称“国人”;二等色目人

  • 一座清朝简陋墓地:墓主穿蟒袍下葬五爪龙袍陪葬,还梳着明朝发髻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清朝被盗最惨的墓葬,清朝六王爷墓,清朝龙袍和蟒袍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处正在施工的工地意外发现了一座墓地,最后经过专家抢救性发掘之后解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其实在小编看来这也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因为在古代史籍记载多为纸质,这样很容易损坏或遗失,结果导致很多事迹成为了未解之谜。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这样一个因施工被意外发

  • 乾隆为何要费大力气去编写《四库全书》?要怪就怪他太要面子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乾隆为什么要修四库书,四库指什么,乾隆四库全书

    公元1781(乾隆四十六)年,一部耗时近九年时间的史前巨作《四库全书》终于在北京的紫荆城内完成了它的初稿设计。那么,对于这本普普通通的史书,笔者为何说它是史前巨作呢?首先,此书分别囊括四个基础部分,即:经、史、子、集,共计三万六千余册,七万九千余卷。其内容涉及到历史、文化、地理、天文、人物等等人们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