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以他“天可汗”的博大胸襟,对原先被中原王朝视为洪水猛兽的塞外游牧部族胡人,也毫无障碍予以接受,并且没有任何疑虑地委以重任。从而使得大批胡人武将活跃在唐朝武将序列中,如尉迟敬德就是个鲜卑族人,契苾何力是铁勒部人,执失思力是突厥人。这个传统得以流传下去,使得胡人武将成为唐朝独特的一个群体。唐玄宗在位期间,又出现了很多胡人武将。
哥舒翰,就是唐玄宗手下最为杰出的胡人武将。哥舒翰是突骑施部族人,早年投身到唐朝大将王忠嗣部下从军。哥舒翰具有胡人剽悍勇猛的作风,又汲取了汉人武将的韬略和用兵之道,逐渐成长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将帅之才。王忠嗣因得罪唐玄宗被贬斥,为哥舒翰腾出了发展空间,并迅速崛起为唐朝当时第一流的猛将。
哥舒翰靠他的累累战功,历任陇右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西平郡王,是胡人武将中极为罕见的封王的特例。哥舒翰一生战果辉煌,他长期独当一面,负责唐朝西部边陲边防守卫,比较著名的战例有石堡城攻坚战,“半段枪败吐蕃”的苦拔海之战,积石军伏击战等,威震西域数十年。陇右地区处于边防前线,由于地瘠民贫,连年征战,一度成为荒凉的无人区,哥舒翰在此驻守经营十余年,敌军不敢来犯,陇右地区变成了繁华富庶的塞上江南,《旧唐书》记载,“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
哥舒翰为唐朝立下丰功伟绩,使得他成为朝野民间一致称颂的大英雄,也成为诗人们歌颂赞美的对象。那首著名的“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说的就是这位哥舒将军。连大诗人李白也对他崇拜不已,挥毫泼墨写了一首诗,热情讴歌哥舒翰“天为国家孕英才,森森矛戟拥灵台。浩荡深谋喷江海,纵横逸气走风雷。丈夫立身有如此,一呼三军皆披靡。卫青谩作大将军,白起真成一竖子。”认为哥舒翰的功业才能,连古代名将卫青和白起也比不上。
然而李白非常崇拜的这位武将,却遭到了杜甫的鄙视。因为哥舒翰在唐朝反击安史之乱的战争中,犯了个大错误。天宝十五年六月,安禄山叛军进攻重镇潼关。潼关是唐都长安的最后一道防线,防守者正是哥舒翰。谁知英雄一世的名将哥舒翰,却晚节不保,在潼关之战被叛军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哥舒翰也被俘虏。
哥舒翰这样级别的大将,受国厚恩,官高爵显,打了胜仗为国立功固然名垂不朽,万一打了败仗,也应该保全气节,不辱使命。但哥舒翰也不知怎么想的,面对气焰熏天的反贼安禄山,哥舒翰竟然“翰惧,俯伏称:肉眼不识陛下,遂至于此。”可耻地投降了安禄山,当了叛将。更为可气的是,哥舒翰为了讨好安禄山,还不知羞耻地给唐朝武将写劝降信,为安禄山充当鹰犬。
杜甫对哥舒翰变节投敌的行径极为愤慨,他挥毫写下一首诗《潼关吏》,其中最后两句矛头直指哥舒翰:“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希望天下武将都要以哥舒翰为戒,不要当投敌卖国的奸贼。杜甫的《潼关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流传千古,随着这首诗的传播,天下后世都知道了哥舒翰的丑事,他也从此遗臭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