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贤内助皇后,关键时刻帮丈夫稳定天下,谥号比肩康熙原配皇后

明朝贤内助皇后,关键时刻帮丈夫稳定天下,谥号比肩康熙原配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266 更新时间:2024/2/2 9:24:29

明成祖朱棣登基时国家内外一片混乱,他整日为政事忙得连好好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有人为他分忧。皇后徐氏看见丈夫如此辛苦自然是很心疼的,所以她就想尽方法的希望能为他减轻负担。她看见人民和士兵因为多年来的战乱生活的十分痛苦,为了重聚民心,她提出减少税收的国策,并且让朱棣广纳人才,哪怕是对待高皇帝器重过的官员也不要报以偏见。

同时她还和朱棣强调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假如国库紧张,那么我们可以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绝对不可以在培养人才方面上抠门,那样的话想要为皇帝效忠的人是会寒心的,久而久之愿意追随皇帝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少了。从这番话中不难看出徐氏的大局观是很强的,而且她还有一颗能够体恤百姓的心。

朱元璋执政时喜欢任人唯贤,即只根据才能来挑选官员,只有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官员们结党营私和相互猜忌的现象,徐氏认为这个条例对于维持官场风气来说大有益处,遂果断朱棣谏言,同时她还重点说了一句话:做错事了必须得罚,但如果做得好,也应该大大有奖,这样官员工作的积极性才会高。

朱棣虽然每日早早工作,深夜了才休息,但政事仿佛永远没有尽头似的,因此他登基后没多久决定创立内阁,选拔一些忠心耿耿又有才干的官员来帮助自己处理国家琐事,徐氏在这时充分起到了贤内助的作用,她听说此事后就将那些内阁成员的家眷们都叫进了宫里来,倾听她们的需求,为官员们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更好地为皇帝工作。

为了安慰这些内阁打车,徐皇后对他们的内人们说:“只有君臣一心,这个国家才有可能变好,国家变好了,那么你们的小家自然就会繁荣顺遂了”,那些官员的妻子听完这番话颇受触动,纷纷表达了会让丈夫无忧奋斗的想法。

永乐五年,徐皇后病逝,她死后丈夫朱棣非常伤心,并再无立后之意。而且朱棣亲自为徐氏上谥号:仁孝皇后。“仁”与“孝”这两个字组成的谥号在封建社会无比尊贵,徐氏死后能得仁孝谥号也是一种福分。历史上还有另一位出名的皇后的谥号是仁孝,她就是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她死后康熙亲自为她拟定谥号仁孝皇后,不过可惜的是赫舍里氏最后的谥号被雍正改为孝诚仁皇后

更多文章

  • 朱元璋改革六部时,朝廷中“尚书”泛滥,仅户部就有七个尚书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6部尚书,朱元璋时期六部的主要人员,朱元璋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熟悉清朝历史的朋友或许都知道,清代的六部尚书和左、右侍郎都有满汉之分,即一个部门有两个尚书和四个侍郎,六部因此就有了12个尚书和24个侍郎。不过,在洪武年间的一段时期,大明的六部尚书人数更离谱,其时共有尚书27个,侍郎27个。朱元璋还是吴王的时候,就建立了自己的小朝廷,基本上也都是沿袭元代的行政建制

  • 北京烤鸭享誉世界,因名气大成为了一个行业,而祖师爷是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北京烤鸭起源于600年前的明代,朱元璋烤鸭,最顶级的北京烤鸭

    明朝开国时,烤鸭刚进京时称“金陵片皮烤鸭”,到了清朝成为御膳食品,才被改为了“北京烤填鸭”,此后,民国出现了众多的烤鸭店,也因此形成烤鸭行业,而这个行业的祖师爷便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原名朱重八,出身贫农,十几岁时,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从小就穿百家衣,吃百家饭。到了皇觉寺后

  • 此人上疏翻朱元璋的旧账,朝臣认为必死无疑,可这回朱元璋认怂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元璋母亲来找朱元璋,朱元璋老婆打朱元璋,朱元璋父亲在朱元璋几岁死的

    解缙是明初才子,恃才傲物,凡事总爱出头,与同僚朝臣关系不睦。当然他做得最过头的一件事就是公开替李善长鸣冤,这件事在明代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李善长是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第一功臣,朱元璋曾把他比作汉之萧何。李善长当了几年的丞相,权势很大,而且还以他为首形成了淮系集团,相权与皇权发生了冲突。后来李善长的同乡

  • 为什么明朝太监和宫女对食玩得很溜,而到了清朝就玩不下去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宫女太监老了最后都去哪了,后宫太监和宫女怎么相处,古代宫女被太监打

    何为对食呢?对食原义指搭伙做饭的意思,但后来被这些深宫的太监和宫女们给玩坏了。对食变成了一种畸形的恋爱,可以是太监与宫女,也可以宫女与宫女(现在说法就是百合)。并且太监和宫女结成的对食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形式——菜户,专指宦官与宫女的长久稳定恋爱关系,犹如夫妻。为何会产生对食呢?在古代,宫女、太监被长

  • 朱元璋生前给朱允炆留了支神秘军队,为何建文帝至死也没用?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建文朱元璋,朱元璋真的是被朱允炆害死的吗,朱元璋死前为朱允炆留下什么

    靖难之役发生其实早在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隐患。明太祖朱元璋分封自己的子孙为各地藩王,把子孙派往各地驻守。朱元璋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因为太子朱标的去世,太子之位的悬空让其他皇子蠢蠢欲动,而朱元璋为了稳定局势,选择让自己的孙子、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这引起了诸皇子的不满。太子在时自己没有机会

  • 明英宗即位后,为何无法延续仁宣之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英宗与仁宣之治,仁宣之治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仁宣之治完整版解说

    笔者是不大喜欢看非正史的历史宫廷剧的,《大明风华》也象征性地看了一两集,所以关于剧情方面实在插不上话。不过,对于“仁宣之治”,大致还是有一些看法的。仁宗、宣宗即位后,尤其是宣宗特别重视恢复经济,减免赋税,减少劳民之举。对于百姓来讲,“仁宣之治”是一个较为辉煌的时代。但是这种辉煌并没有持续下去,只有短

  • 李自成进京后,对明朝的制度和机构作了哪些变革?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自成不反明朝会灭吗,李自成退出北京后谁又进入北京,李自成建立了什么制度

    三月二十四日,大顺政权正式对明朝官制进行了改革。明内阁改为天佑殿,翰林院改为弘文院,六部改为六政府,文选司改为文谕院,六科给事中改为谏议,十三道御史改为直指史,太仆寺改为验马寺,尚宝寺改为尚玺寺。废除了詹事府,裁并太常寺、鸿胪寺,所管事务归礼政府。地方官巡抚改为节度使,布政司改为统会,兵备改为防御使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皇宫中的人究竟遭遇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之所以有一个耻字,是因为它给人带来了太多的磨难,那种惨状让人不忍心去直视,甚至都不愿意去回想。那么有的人就问了,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呢?靖康之耻又称作靖康之难,发生在公元1126年,时间长达一年之久。金庸小说里有两个主角,一个是郭靖,一个是杨康,他们的名字就是为了铭记靖康之耻的。在1126年四月份的时

  • 为何史学家有“明朝亡于万历”这个说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为什么说明朝亡于万历,明朝亡于万历也有人说吗,明朝亡于万历的历史

    万历皇帝是明朝的第13位皇帝,在他的统治下,大明朝走过了四十八年,在他执政此期间,经过了张居正改革,以及在万历皇帝主导下的对张居正的清算运动,这两件事至今仍广为议论。除此之外,而被群众所广泛认为的导致明朝走向灭亡的还有三点,分别是:万历长年怠政所导致的政务运作问题,万历战争对于整个朝代的影响,万历皇

  • 朱元璋定下规矩,后世子孙每顿饭必须有粗菜,执行中变味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朱元璋最狠的手段,朱元璋的规矩制度,朱元璋的分食之恩

    朱元璋每顿饭都要上一个豆腐,以表明自己不忘贫苦出身。但是,到了他的子孙辈时,这每顿的豆腐就变味了。清代吴骞在《拜经楼诗话》中记载了一个明代宫廷豆腐的故事:在大明的各衙门之中,翰林院是清水衙门,平常清汤寡水。皇帝如到别的地方赴宴,翰林们就向光禄寺索要剩下的御膳,以改善一下生活。有一天,皇帝去赴宴,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