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以一手精妙绝伦的瘦金体开创瘦金书法先河,对整个书法贡献而言,他开门立派,独树一帜,功不可没。
他的儿子赵构,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之后,他的名声一落千丈,连他专情的书法艺术也随着名声淹没在了历史洪流之中。
与赵佶不同,赵构独善行书。27岁就练就了世人难以超越的艺术成就,对于他的书法高度,有学者评论说,其行文之流畅,结构之潇洒,可堪比王羲之的《兰亭序》。
我们从他曾经写给岳飞的《赐岳飞批剳卷》中,可赏之一二。
《赐岳飞批剳卷》,依据内容推断,约作于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赵构的早年作品。
全书17行,每行字数不一,共99字。最后署“付岳飞”三字,上钤御前之宝,下有高宗御押二印。这封圣旨是高宗给岳飞的回信,字里行间也可得见他对岳飞的殷殷之情。
当时岳飞镇守长江一带,文中说:“风霜已寒,征驭良苦,”是高宗对爱将的贴心慰问。又言:“长江上流一带,缓急之际,全籍卿军照管。”是高宗把国家军事安危托付给了岳飞。
文末说:“如卿体国,岂待多言!”这更看出高宗对岳飞的信任,一切军事事物由岳飞裁断。
南宋初年,赵构初登帝位,当时国都还没有南迁,赵构一心励精图治,支持北伐抗金。从他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也可得见年轻的赵构,当时还是很有理想的。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开封,宋徽宗、宋钦宗被金人掳走,当时赵构领兵在外,宋朝旧臣拥戴他做了皇帝,是为宋高宗。
1127年,21岁的赵构正式继位,改元建炎,史称南宋,由此赵构也成为南宋的第一位皇帝。
刚当上皇帝的赵构非常励精图治,一心想击败金人迎回徽钦二帝。但随着国都南迁杭州后,赵构开始沉溺于声乐之间,“直把杭州作汴州”,逐渐有了放弃北伐的想法。
再往后,赵构开始向金纳贡称臣,慢慢地偏安一方,再没有了北伐之心。更可甚的,后来甚至放弃了迎回徽钦二帝。岳飞越是抗金成功,他越是害怕,最后无奈惨害了岳飞父子。
也或许是偏安之静,让赵构有了充分的时间修身养性,由此才练就了这一手好字。目前,这封著名的《赐岳飞批剳卷》,现藏于台北兰千山馆,是赵构少有的书法作品之一。
抛开历史恩怨,单论书法而言,《赐岳飞批剳卷》可谓是赵构的精心之作,字字高妙,美妙绝伦,仔细看之,真有点王羲之《兰亭序》的味道。圆和润媚,华美遒滋。
后世,“楷书四大家”之一的赵孟頫,更是沿袭了赵构的书法精要,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赵体”书法,名扬后世。
读者们,关于“赵构的书法作品”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