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接到了秦王府的密报之后,马上写了一封信,让人带到了秦王府。在信中,朱元璋写道,民以食为天,不是厨子的人并不能将饭菜做得可口,对待厨子一定要恭恭敬敬,厨子在你的饭菜里下毒是最方便的。
除了秦王朱樉,晋王朱棡也和秦王一样,因为饭菜不可口,毒打了做菜的厨师一顿。朱元璋于是接见晋王朱棡的时候,告诉他,我长于乱世,率领精英将领们平息了天下的各种祸乱,一生杀人无数,就是唯独对我的厨子徐兴祖,二十三年以来都非常尊敬他。
朱元璋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诫儿子们要善待厨师,就是因为朱元璋认为,惩罚厨子是需要非常谨慎的。惩罚了厨子以后,自己本人遭受的后果会是很严重的,厨子如果因为自己被惩罚了,就痛下杀手,将人毒死,就算是厨子被诛九族都是换不回来的。因此,朱元璋一生都善待厨师。
理发师就更不用说了,古代剃头匠手中拿的是剃刀,作为给朱元璋贴身剃头的理发师,更是最容易就可以捅死朱元璋的。因此,理发师也是被朱元璋一生善待的。当然,这些全都是来源于朱元璋敏感多疑的性格。而朱元璋这样的性格也都是因为他的一生坎坷。
朱元璋出身及其低微,他的一家在旱灾中死的死,跑得跑,他一个人与苟活下来的家人分散,独自逃生。虽然后来走投无路,逃到了一座寺庙里,但是很快又因为饥荒,不得不离开寺庙独自讨生活。
朱元璋从乞丐做起,流浪了近乎三年,最后感受到起义的风波,加入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加入了起义的洪流。
朱元璋加入了人起义军之后,从最底层的士兵做起,靠着自己的作战才能和智慧谋略,得到了郭子兴的青睐,还被升为亲兵九夫长。后来两人之间有了嫌隙,朱元璋也决定自己自立门户,只从郭子兴的队伍里带走了24个人。朱元璋就靠着这24个人,在滁州逐渐稳定了下来,逐渐将自己的行伍扩大到了几万个人。
一直到后来,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的这个皇帝的位置比历史上的任何一个皇帝得来的都难,也因此朱元璋非常敏感、多疑,他不怕敌方正面的攻击,就是害怕奸臣、反叛者下手,因此朱元璋非常防备身边的人,厨师、理发师也就是这样贴身服侍他的人,朱元璋为了全心全意地护好自己的皇帝位置,善待、尊敬理发师和厨师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曾经是朱元璋的厨师的徐兴祖,最后成为了光禄寺卿,理发师杜安道也成为了太常寺卿。
参考资料:《明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