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珅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孙殿英为什么不盗他的墓?

和珅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富有的男人,孙殿英为什么不盗他的墓?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49 更新时间:2024/1/25 10:58:05

和珅一度被称为是乾隆后期,世界上的最富有的男人,换而言之,也就是世界首富,在和珅被抄家的时候,都已经不是巅峰了,但是被抄出来的财产,都还达到了“十数亿”两白银之巨,骇人程度可想而知。

但是这样的和珅,却被嘉庆针对了。

虽然和珅有钱,但和珅所在的社会不同,不是西方的资本主义,以资本财力至上,能够操控政治,和珅所在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大清朝,和珅的财富也不是经商赚来的,而是背靠着乾隆的青睐到处敛来的。

因此从某个角度来说,和珅的钱,实际上也是乾隆的,而不是真实属于他自个儿的,在归属权问题上,和珅一直都是很被动的。

在乾隆晚年的时候,乾隆以不想超过爷爷康熙在位的时间为由,提前退位禅让皇位,这个举动在世人看来是勇敢的,但实际上,乾隆仍然牢牢把控大清的运转,而乾隆遥控“嘉庆”,靠的乃是和珅。

作为乾隆的顶级心腹,和珅知道乾隆要什么,对外要名声,对内,还是要权力,既然需要权力,那就要“拉帮结派”,既然要拉帮结派,固然少不了金银花销,同样的,也少不了贪腐之事。

一来二去,因为乾隆的刻意安排,和珅稳稳地压住了嘉庆,虽然嘉庆是皇帝,可和珅代言着乾隆,像是“摄政王”一般,嘉庆显得脸上十分无光,却无可奈何,这样的背景下,和珅和嘉庆的矛盾层层升级。

不久之后,乾隆正式驾崩,太上皇龙驭宾天。

乾隆一死,和珅的“护身符”就没有了,清朝还是那个皇权至上的清朝,和珅因为近年敛财巨大,加上和嘉庆本来就有矛盾,在乾隆死去了半个月后,和珅马上也“遭殃”了,因为和珅太有钱了,嘉庆拿和珅开刀。

“和珅一倒,嘉庆吃饱”。

和珅敛财无数,但事实上,当时的民间社会,经济和生产已经陷入滞后,因为乾隆晚年的大肆挥霍,清朝的国库里银子就不多了,嘉庆行事举步维艰,因此,嘉庆盯上了这个最富有的男人:和珅。

乾隆死后,嘉庆得以释放,虽然此前很多官员帮着和珅打压嘉庆,但是大清终究是皇权至上,乾隆倒了,和珅自然扛不住一时半会,嘉庆罗列二十大罪判处和珅,一时之间,墙倒众人推。

和珅被下令逮捕入狱,另一方面,嘉庆知道和珅有钱,而且他的钱,很喜欢藏在家里,没有什么藏在外面的癖好,所以嘉庆就安排人抄家,这一抄,才让嘉庆发现了这个和珅,比他想象得还有钱。

光是现金白银,和珅就被嘉庆“榨出”了八亿两,这个八亿两里,包括了黄金等贵金属通货,当时的经济官员就说了,和珅这些现金,抵得上整个大清国二十年的税收了,可想而知,这是贪得多厉害才能做到的事情。

不过现金没了,这都没什么,毕竟和珅很快就被赐死了,生前的银子金子也用不掉,最起码他的“身后事”要办的好看吧。

那既然办身后事,装饰用的金银珠宝、玉石宝器必然不能少,不说弄得比皇陵起来,但贵过亲王,那是自然的。

可惜的是,嘉庆很显然没有给和珅这个机会。

对和珅的抄家计划中,嘉庆是全盘照收,即便自己最疼爱的妹妹固伦和孝公主是和珅的儿媳妇,嘉庆也没有心慈手软,嘉庆一开始表现出来连丰绅殷德都要追究的心态,逼着固伦和孝公主用了一次人情,最后家产保不住了。

除了大量的通货以外,和珅到处敛来的金银珠宝、饰品、各种宝物都被清剿,就连乾隆此前“御赐”的园子都被清剿。

其实这个角度来看,嘉庆是有点“反”乾隆的,但毕竟乾隆压制嘉庆那么久,他发发脾气,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和珅家里抄出来,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玉佛”,是当年云贵总督送来的,而除此之外,自古以来在史书上能看到名字的宝物,和珅家里都有,譬如什么“珊瑚树”,再譬如什么“金镶玉嵌种”、“古铜鼎”等等宝物,和珅家里都有。

当时的文人们记载中,上述仅仅是“冰山一角”的“冰山一角”,清剿和珅,行动不亚于当年曹操盗窃刘汉宗室陵墓,边搬边清点,和珅这边已经被处死了,嘉庆天天都有惊喜,最后和珅怎么下葬的,历史都没有记载了。

和珅的墓穴也是早早打造好了,这是古人贵族都常做的事情,经常在最辉煌的时候,准备铸造未来沉眠的世界,按理说,和珅肯定把自己的陵墓打造得很高雅,里面留出来的位置,正是摆放他那些昂贵的宝物。

但没想到的是,嘉庆并没有给这样的机会给他,和珅人不在了,但宝物也不在了。

丰绅殷德给和珅“下葬”,丰绅殷德自己都崩溃了,曾经那么强盛的和大人,门庭若市的“钮钴禄家”,最后落得这样的下场,这也是他和固伦和孝公主婚姻失败的根本原因。

和珅的陵墓被称为“和陵”,可因为这条名字太过霸气,有殒帝王的气象,因此被“隐去”,和珅之墓就静悄悄地待在了河北,在外表看起来很是普通,清朝中后期有官员路过之,都纷纷感慨,也纷纷以和珅为戒,至少不应该混这样。

所以回到文前的主题,为什么孙殿英不偷和珅的墓穴?

答案很简单了,因为孙殿英懂历史,和珅曾经的确很有钱,可是再富富不过皇陵,这是“礼法”规格所决定的,即便是和珅没有被抄家,他的墓穴里,也不可以太豪华,更何况他是个“穷鬼”啊,孙殿英犯不着去偷他的陵墓。

而且孙殿英盗陵墓,乃是老手,会根据“历史”记载来判断综合的难度和价值出手。

一般来说,孙殿英要了解到很多“内幕”,才能够顺利盗墓,可和珅的后人就是丰绅殷德,根本就没有可能把和珅陵墓的情况泄露出去,即便和珅墓里放着什么宝贝,孙殿英也是不知道的。

当年孙殿英盗取慈禧太后和乾隆的墓,理由是大清以前害死了他的父亲,尽管这个理由很牵强,但是孙殿英的人生轨迹里,的确很“憎恨”满清统治者,不然也不至于如此对待清朝名望最高的两位统治者了。

或许乾隆也想不到,那个富可敌国的和珅没有帮他挡下来自于后世盗墓贼的致命一击,导致自己的身后名声扫地,这是让人感到滑稽的,或许孙殿英就觉得压根没有必要去祸害钮钴禄氏,因此就没有多此一举了。

所以说孙殿英盗墓,特别是盗取皇陵的时候,是有着“报复”性质在里面的,在百般艰难之下,孙殿英还是找到了当年参与设计慈禧陵墓的一个“匠师”带路进入其中,而这个匠师,本来是应该给慈禧陪葬的,后来竟然偷偷地溜了出来。

可见有人恨他们,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因为有人引路,一切才顺利了那么多,孙殿英才发了这一笔财,但最后为了保全自己,孙殿英也算是“散尽家财”了,这一趟最丰厚的盗墓,到底也算是白干了。

躺在河北的和珅,虽然孤零零也很落魄,但他若是知道自己因为“被抄家”免去了一难,想必也是该暗自庆幸吧。

更多文章

  • 鸦片战争可以避免吗?或许从英国和清政府的谈判中可以得到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各国对鸦片战争的态度,鸦片战争给我们带了什么教训,鸦片战争的冲突

    十九世纪初的清朝,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在4000箱左右,然而到了1839年,这一数字达到了40000多箱,十倍的增量暴露了这一走私贸易的巨大利益,也预示着如果清政府再不采取有效遏止措施,将会面临国民和财源的双重危机。1839年3月,清政府决心禁烟,林则徐出任禁烟办总督在广州勒令外商缴烟,手法非常严

  • 此人是前清秀才,北洋军阀首领,是荣登《时代》封面的中国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1、弃文从武吴佩孚打小就聪慧好学,但父亲的因病早逝,导致他只能辍学回家帮母亲经营杂货铺勉强度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山东部分区域被日军占领,吴佩孚亲眼目睹了日军在他的家乡作恶的景象,于是他暗暗下定决心,学好本领,保卫家乡。两年后,吴佩孚参加了山东登州府的考试,考中了秀才,这要放在康乾时期绝对

  • 13岁嫁给和珅,15年后和珅被赐死,她选择了跳楼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和珅死后他的女人下落,和珅几岁被赐死,和珅被赐死他的妻妾怎么办

    和珅的早期经历,还是非常励志的,他出自满族正红旗钮祜禄氏,他的父亲生前只是一个副都统。和珅3岁丧母,9岁亡父。带着弟弟靠着父亲遗留下来的家业艰苦度日,常常受宗族子弟欺辱。那时的和珅,要想出人头地,只有发愤图强,通过自己的才学改变命运。得益于自己的满族出身,他可以直接到国子监读书,在这里,和珅成为一个

  • 从宫女升至皇贵妃,令妃得乾隆宠爱多年,为何一直未被封后?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乾隆令妃深度解析,历史上真正的令妃和乾隆关系,令妃从宫女到贵妃

    实际上,这位皇帝的综合实力也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差,只是比他爹、他祖父和曾祖父略逊色一点,他就是嘉庆帝——永琰。图片: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画像剧照很多史学家或者历史爱好者,想要从正史中找到一点关于嘉庆"不务正业"的事件,毕竟他爹乾隆那么喜欢美女,爱好风流,作为儿子肯定会有一些遗传基因的。但奇怪的是

  • 雍正推行的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和摊丁入亩,具体是什么政策?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雍正火耗归公方法,雍正什么时候推行火耗归公,雍正开始推行火耗全额归公制度

    一条鞭与摊丁入亩在我的印象中,明朝张居正这位资深权臣的历史评价相当不错,他手握大权而不忘国家安危,为国为民谋福利,他虽世受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影响,却有法家勇于改革之风度,他大刀阔斧的推行了著名的“一条鞭法。”这就是将“一县之赋役,全部归于一条,将丁银归于田赋之下,赋役合二为一,全部以银两征收。”张居

  • 拍马屁也能死人?此人因拍马屁太用力而惊动朝廷,雍正:悬颅十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随着这个习俗不断传承,有的人不管对方的马儿是老弱病残还是狂吠疯癫,都会去拍它的屁股,意思就是将劣等马也说成是好马,此后人们便用拍马屁来讽刺了。但是拍马屁只是一种卖乖的举动,顶多会引起他人的厌恶罢了,可你知道吗?历史上曾有一人因为热衷于拍马屁而被斩首,且被悬颅十年!此人就是清朝户部侍郎汪景祺。汪景

  • 雍正身为皇帝,为何要为难一个七品县令,因为县令说了句实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雍正最厉害的县令,雍正为什么没有七品县令,七品县令李卫

    鄂尔泰这个人物,可谓大器晚成,在康熙朝默默无闻,只混了个五品小官,雍正登基时,鄂尔泰已经年近半百,没想到雍正慧眼识人,认为鄂尔泰能成大事,从此鄂尔泰一路高升,和李卫、田文镜并列成为雍正改革的三大干吏。后来成为军机处首席大臣,内阁首辅,风头盖过张廷玉。当然,以雍正之精明,鄂尔泰若无真才实学,肯定做不了

  • 乾隆赏大臣一碗“毒粥”,大臣不但喝光,为何还偷笑?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乾隆临死前一晚吃的饭,乾隆赏赐两个武将,乾隆赐膳

    古人打仗,受制于很多条件,若想大获全胜,必须要有一个英明的主帅。除了主帅,还需要有充足的粮草补给和制度。例如,秦国为了赢下“长平之战”,不但是因为将帅一心,朝廷全力支持,还因为白起采用了“军功制度”,让所有的将士按照杀敌的人数来领封赏,所以,当秦朝的将士们面对赵国士兵,个个两眼放光,都希望能够多杀几

  • 雍正登基后,如何对待大哥胤褆之女的?让她11岁就嫁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胤禔雍正,胤禔死后雍正反应,雍正王朝与胤禔一起守灵的女子

    雍正在诸多兄弟中,最为讨厌的是大哥和八弟,大哥早在他继位之前,就被康熙囚禁起来,八弟则是在他登基后的第三年,才正式被扳倒。这两位兄弟的子女,也非常凄惨。以八弟胤禩为例,他的儿子弘旺被雍正发配到热河,后来用铁链捆住,押送回京,和十四阿哥胤禵都关在景山。按理说,老大胤褆对雍正早已构不成威胁,雍正为何如此

  • 其他朝代宦官干政时有发生,为何清朝三百年没发生过宦官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宦官干政最严重的朝代,清朝为何很少宦官干政,唐朝宦官干政的特点

    图片:杀害皇帝剧照一、宦官干政从秦朝开始,到明朝为止,很多朝代都有过宦官干政,不过,虽然都是宦官干政,但是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1、秦朝情况在秦朝,宦官干政最为典型的莫过于赵高专权,秦始皇去世以后,赵高和李斯合谋拥立秦二世登基做了皇帝,秦二世委派赵高担任高官,赵高利用自己的权斗手段,掌握大权,架空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