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范为谯国龙亢人,魏帝曹芳在位期间,桓范为大司农,以清廉节俭见称。桓范因与曹爽系同乡,故而与曹爽兄弟相亲近。当曹爽将司马懿排挤出朝堂后,曹爽志得意满,屡次与其兄弟一起出游。桓范规劝曹爽道:你们兄弟总揽大权,掌管禁兵,不宜一同离开京城。万一有人趁机作乱,关闭城门的话,你们兄弟又怎么能够进入京城?曹爽却道:谁敢作乱?
249年,魏帝曹芳拜谒高平陵(曹叡之墓),曹爽兄弟皆陪同前往。于是,司马懿趁曹爽兄弟外出之际,发动政变,接管了禁兵,并关闭洛阳城门,是为高平陵之变。桓范却趁混乱之机,携带大司农(主管财政)印章,逃出了洛阳城。司马懿对蒋济说﹕“智囊跑了!”蒋济道﹕“桓范虽然多智,但是曹爽驽马恋栈豆,必不会采纳桓范的计策。”
桓范劝曹爽奉魏帝曹芳到许昌,并征四方兵马以讨伐司马懿,但是曹爽却贪恋洛阳的家财,最终没有采纳桓范的计策。桓范痛哭曰:“曹子丹(曹真)佳人,生汝兄弟,犊耳!何图今日坐汝等族灭矣!”
据《三国志》载:..爽(曹爽)以支属,世蒙殊宠,亲受先帝握手遗诏,讬以天下,而包藏祸心,蔑弃顾命,乃与晏(何晏)、飏(邓飏)及当等谋图神器,范(桓范)党同罪人,皆为大逆不道”。於是收爽、羲、训、晏、飏、谧(丁谧)、轨(毕轨)、胜(李胜)、范(桓范)、当等,皆伏诛,夷三族。
然而,令人玩味的是桓范虽被司马懿下令夷灭三族,但是桓范却有一支子孙漏网了,此即是后来的东晋权臣桓温的这一支。谯国桓氏虽在西晋时期已没落,但桓温之父桓彝却在晋室南渡后交结名士,并跻身“江左八达”之列。而桓温更是姿貌甚伟、并有豪爽气概,娶了晋明帝的女儿南康公主为妻。
此后桓温凭借其军事才能(西灭成汉,北伐中原,收复了晋朝的大片失地)而步步高升,以致独揽晋朝朝政十余年,并能操纵皇帝废立。然而,桓温虽有不臣之心,但是其在内,遭到了王谢等世家大族的抵制;而其在外,桓温的第三次北伐又被前燕名将慕容垂而打败,以致其声望大减。才导致了桓温取晋朝而代之的宏愿没有实现。
桓温死后约三十年,桓温之子桓玄起兵於荆州,并率兵进入了建康(今南京),逼晋安帝禅位给自己,改国号楚,史称桓楚。不过第二年,桓玄就被刘裕所击败,桓玄也被杀。数年之后,桓楚政权被彻底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