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是如何从战国初期的霸主一步步走向衰亡,最终沦为末流国家的

魏国是如何从战国初期的霸主一步步走向衰亡,最终沦为末流国家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412 更新时间:2024/1/18 17:27:13

[var1]

魏国的先祖是晋国的卿大夫。晋文公重耳继位后改革军制,实行了三军六卿制度,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掌管晋国军政大事。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主要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所把持,他们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

[var1]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十一个世族之间相互兼并,最终韩、赵、魏三家击败了其他卿大夫,于公元前453年瓜分了晋国的土地。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在政治上承认了韩、赵、魏三国,战国时代由此拉开序幕。

魏国建立后由于疆域涣散,难以统治,魏文侯便把都城从安邑迁到了洹水。同时为了在乱世中求生存,开始重用李悝进行变法,史称李悝变法。变法主要包括四大项:一是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以能力选拔官员;二是废除井田制,采取“尽地力之教”的政策;三是实行法治,建立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四是建立“武卒”制,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

[var1]

通过李悝变法,魏国不仅变得富有,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重装步兵——魏武卒。有了强大的军队就能保证国家走向强盛。

当然光有强大的军队还不够,还需要治理国家的人才。然而三晋是通过以下犯上的手段立国的,天下士人不齿这种行为,所以都不大愿意为三晋效力。魏文侯便通过礼贤下士的行为展现自己对儒家、士子的尊敬,师事儒门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魏斯如此胸怀宽广,深得士人认可,由此吸引了很多士子前来为魏国效力。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这些人文武之间相得益彰,配合魏国强大的魏武卒可谓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var1]

可成也魏武卒,败也魏武卒。魏武卒作为魏国的底牌,养这样一支军队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马陵之战中庞涓孙膑的减灶计蒙蔽,十万魏武卒被歼灭,让魏国底牌全无。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开始走向衰败。

失去魏武卒的魏国在之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最终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国所灭。

[var1]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鲁仲连一封信要了一名燕国大将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鲁仲连经典故事,鲁仲连个人简历,平原君欲封鲁仲连

    今天读了《资治通鉴》 第六卷 秦纪一,这里面说了这样一则故事。[var1]燕国的一位将军带着燕军攻打齐国的聊城,很快就打下了。[var1]说明这将军还是挺厉害的。不过燕国的人向燕国国君说这位将军的坏话,至于什么坏话,史书没有详细记载。这位将军听说了这个事情,竟然就呆在聊城,不敢回燕国了,并且齐国的田

  • 长平之战惨败真的全怪赵括?赵孝成王临阵换帅才是最大败笔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赵括怎么打赢长平战役,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赵括赵孝成王

    据《史记》中的记载:赵括之母在得知儿子被赵孝成王任用为长平赵军的主帅时就曾前去找赵王,然而她并不是前去感谢大王重用自己的儿子为帅,而是去劝说赵孝成王不要任用自己的儿子为帅,赵括的母亲深知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丈夫赵奢相比根本不适合带兵作战。赵奢是赵括的父亲,是赵国历史上的一代名将,曾在对秦的“阏与之战”

  • 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能灭秦30万大军,又全歼10万匈奴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长平之战后赵国为何还那么强,长平之战以后赵国崛起有多少兵力,长平之战赵军没打过赵国吗

    邯郸之战。以赵国为首的联军的确是在此战中大败秦军,但战果其实远远没有达到“歼灭30秦军”那么夸张。史书记载邯郸之战,秦军以25万兵力意在攻取赵国都城邯郸,而赵国在魏、楚两国的配合下守城,最终联军30万兵力内外夹击将秦军击败造成秦军近20万人伤亡。邯郸之战赵国能够取得胜利原因:首先从时间上来讲,长平之

  • 秦国军队到底多厉害?看看长平之战赵军的遗骸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赵军,赵军长平战场尸骨,大秦帝国赵军和长平

    韩非子作为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对治国安邦之策深有研究,相传秦始皇也曾经向他询问称霸之道。在《韩非子》中记载道:“其顿首戴羽为将军断死于前不至千人,皆以言死。白刃在前,斧锧在后,而却走不能死也,非其士民不能死也,上不能故也。”这一段话就是韩非子在对比六国军队和秦军所存在的差距,大概意思就是那六国

  •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会输?赵括只是最后一环!战场外,赵国早就输了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赵括兵败长平读后感,秦赵长平之战赵括输在哪里,长平之战不换赵括赵国可以赢吗

    秦国左庶长王龁已经率大军占据上党,占据了地理优势;赵国上卿廉颇率领的赵军只能驻扎在长平防守。[var1]两军初一接触,赵国就吃了大亏;首先赵军发现秦军斥候,于是击杀了几个秦军斥候,但是没想到秦军斥候反过来斩杀了赵军裨将茄;其次,在正面交战中,王龁击败赵军,攻占了赵军的二鄣城,并斩杀四名赵军都尉。战报

  • 在《庆余年》中,北齐坏老头庄墨韩居然诬陷范闲,这背后有什么人在谋划?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庄墨韩不是简单的一个文人,而是天下士子的领袖,是天下文人共同的导师。不光是北齐对庄墨很重视,就连庆国人也对庄墨韩很重视,看看庄墨韩进南庆的时候,庆国人多么热烈地欢迎他,就知道他的影响力超越国家。[var1]但是,庄墨韩也是身不由己的。以他一个单纯的文人能策划出跟长公主的合作吗?能调动北齐锦衣卫吗?能

  • 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这个黑锅背得实在是冤枉!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括真的只会在纸上谈兵吗,纸上谈兵的赵括到底冤不冤,赵括到底是纸上谈兵吗

    此时赵国国君是赵孝成王,他的爷爷是赵武灵王,曾推行过“胡服骑射”,从而使赵国一跃成为可和秦国相抗衡的军事强国。他的爸爸是赵惠文王,虽没有爷爷那般胆识气魄,但他知人善用,在廉颇、蔺相如、赵奢等大臣的辅佐下,使得赵国在和秦国的抗衡中也不落下风。[var1]可惜的是,这位赵孝成王相比其祖父辈就差远了。当消

  • 郑国风云:四个儿子一台连续剧,春秋小霸盛极而衰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春秋郑国之乱完整版,春秋争霸郑国宋国,关于春秋郑国的电视剧

    西周末年,幽王无道,身死国灭。平王东迁之后,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各路诸侯崛起,其中,诞生了一位小霸郑庄公,郑国也成为当时的中原头牌,春秋初期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郑庄公称霸中原之时,扬名万里,风头无两。只是岁月不饶人,时间一晃,郑庄公已经五十多了,到了退休的年龄,该考虑谁来当接班人了。郑庄公 | 影视

  • 齐国大乱:齐恒公不听管仲遗言惨遭囚禁,停尸俩月都无人问津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齐桓公不听管仲被饿死,齐桓公管仲完整版,历史上被饿死的国君齐桓公

    公元前 645年,管仲病重,齐桓公到跟前问计于国事。 当提到易牙等人时,管仲说:“彼易牙、竖刁、开方三人,绝不可近!”桓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怀疑吗?”管仲说:“人情之深莫过爱子,对自己儿子尚且忍心,怎会有利于君王?” [var1] 桓公说:“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

  • 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和赵国都有过强盛,为何韩国一直存在感较弱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魏国赵国为何不灭韩,赵国韩国,魏国救赵国视频完整版

    [var1] 春秋后期,卿族间的兼并战争越来越激烈,从六卿制到四卿制,最终形成三家分晋的格局。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共灭知氏,三家分晋的局面形成。在这一过程中,魏国与赵国均有过强盛之时,但为何韩国一直存在感较弱呢? 一、韩氏在晋国的发展1、韩氏由来如何?关于韩氏的起源,学界主流观点有两种:一种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