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将领们会愿意交出兵权呢?

为什么宋太祖“杯酒释兵权”能够成功,将领们会愿意交出兵权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711 更新时间:2024/2/6 14:38:03

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太祖是不会傻乎乎地把这个问题摆到酒桌上来聊的。

961年,当宋太祖宴请石守信等人时,这些大将已经根本就“没得选”了。

今非昔比的藩镇

宋太祖宴请的人,多具有禁军将领和地方节度使的双重身份。

不过,当时的宋太祖,着眼点只需要放在禁军将领这个身份上就可以了。

因为:所谓地方节度使,早已名不副实。

唐朝后期,藩镇坐大,非常嚣张。

不过,随着唐末、五代的剧烈征战,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牛逼一点的节度使,已经成了改朝换代的主角,在短暂而辉煌的帝王生涯后,随乱世的硝烟化去。

稍微牛逼,又不是超级牛逼的节度使(如魏博),也在改朝换代的大浪中被打晕,没有嚣张的资本了。

不牛逼的节度使嘛···本来就不牛逼,更掀不起什么风浪。

因此,自后唐以来,藩镇,已经基本不具备挑战朝廷的实力了。

藩镇,仍然掌握财、军、民权,随时具备割据的条件,仍然是中央集权的风险、漏洞。

不过,在宋太祖平定李筠、李重进后,天下已经没有什么藩镇可以威胁朝廷了。

因此:藩镇之祸,作为一种制度漏洞,需要制度化解决。但由于暂时不具备实力,所以根本不构成威胁。

有隐患的禁军

值得警惕的是禁军。

自五代以来,侍卫亲军已经既是天子最主要的护卫者,有是天子最大的威胁了。

后周建立后,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又建了殿前军,形成两军分立。

赵匡胤自己就是“点检作天子”,由在殿前军的拥护下篡位的。

而侍卫亲军的立场则十分微妙。

侍卫亲军的老大,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进在兵变时不在京城,副都指挥使韩通曾试图阻止抵抗。

在赵匡胤篡位后,立刻将侍卫亲军各关键职位安插了自己人,并全力对付李重进。

在李筠、李重进等亲后周的实力派被铲除后,赵匡胤算是基本安稳了下来。

此时,尽管禁军各重要职位的人物,全部是赵匡胤信任的人物,但亲身经历过两次“黄袍加身”的赵匡胤(除了自己搞过一次,他此前还参与过拥护郭威的政变),深知:在充满诱惑的权力面前,信任是十分脆弱的。

赵匡胤,必须消除隐患。

前奏

赵匡胤最先需要解决的是:殿前军、侍卫亲军的一把手。

赵匡胤兵变时,把自己原先的殿前都点检给了慕容延钊,把主要竞争对手李重进的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给了韩令坤

这两人与赵匡胤关系非常好,在此后讨伐李筠、李重进的作战中都非常卖力。

关系好是好,但两位一把手权力过大,是很大的隐患。

二李问题解决后,赵匡胤开始调整。

调整的方法简单粗暴:直接下诏,表扬一顿,调离现岗位,换个地方升官发财。

两位老大为什么这么容易交出军权呢?

因为:两位老大从来没有真正拿到过军权。

两位老大自就任后,就基本没怎么在京城待过,先在河北防契丹,后又四处征战。

所以,他们基本没有真正掌管过禁军。

他们失去的,只是从来没拿到手的权力,得到的,是更大的荣华富贵,何乐不为?

赵匡胤在撤掉两位老大后,以关系最亲密的石守信接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

至于老赵赖以篡位的殿前都点检嘛,干脆把这个职位撤了!

对事不对人

此时,赵匡胤已经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处理禁军了。

姑且不论各将与老赵的感情,这些将领就是想反也没有实力。

侍卫亲军的老大,石守信,原跟随老赵在殿前军系统混,刚任侍卫亲军不过4个月(3月接任,7月即“杯酒释兵权”),在侍卫亲军“连试用期都没过”。

而高怀德等人,只是典一部分禁军,其势不足以为叛。

正因如此,赵匡胤在解决两位老大后,一度想停下脚步。

赵普力劝:万一他们下属乱来,也黄袍加身,怎么办呢?

并不是这几个人有什么威胁,而是:如果禁军系统不作调整,朝廷就安稳不了!

石守信等人确实对大宋有功,但他们的功绩、能力跟当年韩信根本不是一码事。无论能力、威望,他们还威胁不了老赵。

所以,没必要弄死他们。

但是,他们所在的职位得空出来,利于国家改革。

对石守信们来说,手里那点权力拿着也成不了什么事,兑换成荣华富贵,不香吗?

稳定

石守信们取了富贵,走人了。

当然,他们并未混吃等死。

在此后的战争中,他们多次“有战召回”,继续为大宋发光发热。

不过,相比之下,他们腾出来的这几张椅子,给大宋的贡献更大。

老赵用他们腾出来的椅子,建立了一个稳定的体系,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动乱。

侍卫司的马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侯这三个坑,不再放萝卜了。

如此,原本侍卫亲军、殿前军的两军,变成了殿前军、侍卫步军、侍卫骑军三支。

与此同时,殿前军的都点检、副都点检,也被砍掉了。

大宋在此基础上,打造了三衙。

三衙中,没有很点检、马步军都指挥使这样的高级职位,统兵者多为资历较低的将领。

这个调整,意义深远。

由于从龙将领让出位子,资历较低的将领在文臣面前不敢跋扈。大宋“以文制武”的惯例逐渐形成。

至此,禁军再无武将跋扈,威胁皇权,大宋得以稳定了下来。

石守信等人,并非韩信、彭越一类的人物,无论功绩、实力、能力,他们都对赵匡胤构成不了威胁。

他们手里的那些权力,要看老板脸色。老板高兴,权力才“真香”,老板不高兴,权力就是烫手山芋。

他们不是赵匡胤的对手,只是刚好挡在赵匡胤改革的路上而已。

赵匡胤要干的,是补上系统漏洞,也不是要清理掉这几位威胁不大的老友。

如此,朋友们到酒桌上来,体面地完成交易,各取所需,何乐不为呢?

更多文章

  • 明朝那个两岁封王,至死都敢和皇帝攀比的朱翊镠,为何那么大胆?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翊镠,陈怀义反对朱元璋封王,朱元璋封王一览表

    还有就是龙袍,清朝的官服都会绣有禽兽,有一个词叫衣冠禽兽,跟这个也是有关系的,臣子的官服根据官职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上面的图案也非常的讲究,绣有龙形的只有天子才能穿,要不然就犯了大忌讳!当然明朝的这位王爷跟皇帝攀比,在权力上攀比是不大现实的,最多也就在物质上攀比,估计也就是炫个富,满足下虚荣心罢了,但

  • 恶霸强占了民妇,朱元璋听说之后,为什么要处死了数十名官员呢?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报复恶霸,朱元璋为什么会杀民妇,朱元璋惩治腐败恶霸

    于是,朱元璋便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让人把发生的每一件案子,都从头到尾的进行整理,然后编纂成一部叫做《御制大诰》的册子。等编印成册之后,朱元璋还要求各个朝臣,甚至是百姓都要手里有一本。其中,恶霸强占民妇,朱元璋一连处死数十名官员的案子,同样被写入《御制大诰》中。话说在洪武年间的洪洞县,有一个军户叫唐闰

  • 免死金牌有用吗?为什么朱元璋依然杀死了拥有免死金牌的大臣?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元璋赐免死金牌,朱元璋给的免死金牌有用吗,朱元璋免死金牌背后九个字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想要杀谁的话,他就能够杀谁,他是真正的天子,而且从一个光头和尚成长为一个皇帝,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没有人能够和他的权势相比,谁要是打在他的路上或者挡着全国人民的路上,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朱元璋后来是把免死金牌给收回来了,就算留着的人早已经被朱元璋给收拾了,朱元璋想要杀人从来不缺乏理由。朱

  • 朱元璋最痛恨的姓氏,下令他的姓氏划入贱籍,他到底做错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最令朱元璋痛恨的姓氏,朱元璋是哪个姓氏流传下来的,朱元璋下令抓玉儿是哪集

    所以遇到朱元璋做皇帝,这样的人只能祖祖辈辈跟着倒霉。其实朱元璋成功的路上痛恨的人有很多,把他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陈友谅,还有跟他死磕到底的张士诚,但这些人除了让朱元璋恨外,后来更多的是感慨和尊重,并没有多少恨。那让朱元璋如此痛恨的人会是谁呢?还要连累后代也跟着倒霉其实说来这个姓氏并不朱元璋的仇人,也不是

  • 此词是作者唯一的一首词作,却开两宋词坛风气,影响深远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李清照经典词,宋代十大豪放诗,宋杨万里词300首诵读

    王禹偁[chēng],北宋诗人、散文家。北宋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宋真宗即位后,召还,复知制诰,后又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今天要介绍的这首词,就是王禹偁的《点绛唇》,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也是作者留下的唯一的词

  • 宋徽宗被金国囚禁时,生了14个孩子,是否代表他在金国待遇不错?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到金国,宋钦宗和宋徽宗被金国囚禁多少年,宋徽宗被囚禁在北京哪里

    (宋徽宗画像)可宋徽宗呢,他的生育能力绝对是让两宋的其他皇帝汗颜,他一生居然共有80个孩子,不仅是两宋,他这个生育能力甚至是冠绝古代君王!更加让人难以想象和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其中还有14个孩子是他被金国俘虏之后生的。这就不得不提他的九儿子,也就是宋高宗赵构了,这位本来也是能生的,后来却不能生了,很多

  • 大臣称家中水井全是酒,朱元璋欣喜应邀品酒,走半路就下令杀全家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发现水井,朱元璋下令射死侄子,朱元璋下令抓玉儿是哪集

    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看起来不可思议,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是明文记载于史书之上。据清末史学家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一书记载:“正月戊戌,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冲跸道,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舌駃,不能达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挝捶乱下,云奇右臂将折,垂毙,犹指贼臣第,弗为

  • 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合葬的明孝陵,真的没有朱元璋的遗体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真的葬在明孝陵吗,朱元璋的马皇后得什么病死的,明孝陵石碑上朱元璋的子孙都有谁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合葬陵墓,明孝陵修建于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登基了十几年了才开始在南京紫金山修建自己的陵墓,直到永乐十一年才修建完成,历经了三朝30年时间才算彻底的完工。明孝陵是洪武十三年开始动工修建,洪武十四年就入住了第一个主人——马皇后,朱元璋的糟糠之妻,大明朝的正宫皇后。朱元璋与马皇

  • 作为大顺政权谋士之一,李岩为何会被杀死,是李自成容不下他?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自成大顺真相,李自成杀李严,李自成大顺王朝短命

    大顺政权有三大谋士,分别是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三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都因为各自原因加入大顺政权。作为大顺政权内部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三人的关系却并不融洽。牛金星心胸狭窄,擅于弄权,正是他进谗言,导致李自成下令杀害李岩,令宋献策大失所望。众叛亲离的牛金星最后与儿子牛佺投降了清朝,宋献策则选择了脱离

  • 赵匡胤分明有儿子,为什么他五十岁驾崩时,要传位于其弟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见于正史的“金匮之盟”(一手制定“金匮之盟”的杜太后)宋太祖赵匡胤将皇位传给其弟赵光义,被普遍认为是尊从杜太后的意思,“金匮之盟”即是赵匡胤和杜太后之间达成的约定。《宋史.杜太后传》对“金匮之盟”有一段较为详细的记叙: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得病,一向重孝的宋太祖始终在旁服侍不离左右。太后自知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