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是这么一件看起来不可思议,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是明文记载于史书之上。
据清末史学家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一书记载:
“正月戊戌,惟庸因诡言第中井出醴泉,邀帝临幸。帝许之。驾出西华门,内使云奇冲跸道,勒马衔言状,气方勃舌駃,不能达意。太祖怒其不敬,左右挝捶乱下,云奇右臂将折,垂毙,犹指贼臣第,弗为痛缩”。
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胡惟庸上奏朱元璋,称自己旧宅水井里涌出美酒,想让朱元璋一同观赏。然而,水井涌出美酒是假,行谋反之事却是真。胡惟庸的真实目的是想将朱元璋诓出皇宫,然后在旧宅中埋伏兵马,待朱元璋来到旧宅时,就将其就地格杀,之后再率兵控制京城,直驱皇宫,而后登基称帝,号令天下。
最初,朱元璋对胡惟庸的阴谋,是丝毫不知,见有如此奇景,自然想着去一探究竟。之后,朱元璋就带着宫中奴仆和侍卫,坐着龙辇,浩浩荡荡地赶往胡惟庸老宅。行至西华门时,朱元璋的仪仗突然被一个叫云奇的太监给拦住,无论侍卫如何驱赶,如何殴打,被打得半死的云奇是打死都不让,因为跑得过急,不能说话,他只能目不转睛的盯着胡惟庸老宅方向看,同时用手指着。
见云奇如此奇怪,一直拦着自己的仪仗不让走,目光一直朝着那个方向看,而胡惟庸的老宅也恰好就在哪个方向,生性敏感的朱元璋顿时就觉得很有问题,于是忙令仪仗回宫。之后,朱元璋回到皇宫后,就立刻登上城墙,遥望胡惟庸老宅,结果就发现胡惟庸老宅的墙修了夹墙,有全副武装的甲士暗藏其中。
胡惟庸谋反昭然若揭,朱元璋这才发觉胡惟庸根本就不是想让他去看什么水井喷酒的奇观,而是压根就是想要他的命。云奇拦住他,是在救他的命,可是当朱元璋想要厚赏云奇时,却发现云奇早已被打死,朱元璋遂下旨追赠其为某监左少监,并将其厚葬。
这就是诱发胡惟庸案的导火索—云奇告密事件。
此事过后,朱元璋自然不会放过胡惟庸,不久就下旨将其诛杀。
仅凭这段记载,可以看出,朱元璋杀胡惟庸(史书未记载胡惟庸被诛九族,为野史之说,可信度较低),不是因为他说自己老宅的水井冒美酒,而是因为胡惟庸在借水井冒美酒之辞,行谋害朱元璋之实。试想,胡惟庸都想杀朱元璋,朱元璋又岂能放过他呢?
当然,这段记载可信度似乎很低,整件事是漏洞百出。
其一、云奇只是一个西华门内使,他是怎么知道胡惟庸谋反之事的?想想看,连朱元璋手下那帮无孔不入的锦衣卫都不知道胡惟庸想要谋反之事,云奇这么一个小太监又是怎么知道的?显然不符合实情。
其二、朱元璋既然一站在皇宫城墙上,就能看到胡惟庸老宅的情况,那就说明守卫皇宫的士兵们也能看见。胡惟庸做宰相这么多年,他怎会不知道站在皇宫城墙上,是能看见自家老宅的!肯定知道,既然知道他又怎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情呢?
其三、胡惟庸真傻到以为杀掉朱元璋,就能号令天下?别开玩笑,就算朱元璋死了,还有朱标,以朱标的威望,他随时可以调集京中精锐将胡惟庸军一网打尽。就算朱标也不行,朱元璋分封到边境的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等藩王,那也是可以随时起兵,以诛奸臣的名义召集天下兵马入京对付胡惟庸的。以胡惟庸的聪明劲,他不可能不知道他杀掉朱元璋会面临着怎样的后果。
综上所述,这段记载真实性存疑,正所谓“云奇之事,国史野史,一无可考”,云奇告密之事实在真假难辨。
以正史而言,朱元璋早就对胡惟庸有防范,不可能在胡惟庸说老宅有水井喷酒,就傻乎乎地去看。而朱元璋杀胡惟庸,这倒确是因为胡惟庸想谋反,自古臣子想谋反,皇帝是绝对不会放过他的,多数是会直接杀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