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在明朝时期,有一姓氏深受朱元璋打压,其子孙不得参加科考

在明朝时期,有一姓氏深受朱元璋打压,其子孙不得参加科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84 更新时间:2024/1/20 7:09:26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下令各地号召农民归耕,奖励农民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并且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整治官场,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历史称这段时期为“洪武之治”。

朱元璋采取措施稳定民生,在位期间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称之为明君的帝,却因为某些原因十分痛恨一个姓氏,这个姓氏并不是什么皇氏宗亲,也不是什么谋逆者的姓氏只是一个普通的姓氏。

对于这个普通的姓氏,朱元璋可以说是一点情面都不留,男性族民世世为奴,子孙全部发配充军,受尽折辱,此姓氏的子孙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得入朝为官。活着的人被朱元璋痛恨至此,死去的人也没有好下场,朱元璋甚至下令掘开这个姓氏的祖坟,并将其鞭尸三百。

到底是哪个姓氏让朱元璋厌恶至此呢?这个姓氏就是“蒲”姓。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朱元璋如此痛恨这个姓氏呢?这个姓氏的祖先又是为什么会得罪了朱元璋呢?

这要从南时说起,“蒲”姓的祖先蒲寿庚在南宋时是一个大商人,南宋时期统治者鼓励经商,蒲寿庚的父亲又有一官半职在身,因此蒲家的生意非红火。但是,好景不长,蒲庚寿的父亲不幸染病死去,蒲家的生意就开始衰落,大不如前。

蒲寿庚此人颇具经商才能,费尽心思让自家的生意起死回生,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后来又因为蒲寿庚在剿灭当地土匪的战争中立下了功劳,蒲寿庚就被南宋政府授予了官职,蒲寿庚的权力逐渐扩大。

南宋末年,元朝军队势如破竹攻入都城,南宋统治者仓皇出逃。1276年11月,宋端宗路过福建泉州,希望得到蒲家的帮助,可以躲避元军队进攻,同时也希望在这个地方建都继续对抗元军,可是蒲寿庚却紧闭城门,不许他们进城。同时蒲寿庚为了与南宋划清界限,还将在泉州的三千多皇室成员全部斩首,以此获得元朝统治者的信任,并在元朝建立后平步青云。

有了这么一段黑料,朱元璋肯定是不会放过他的。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本身就是一位出身比较卑微的汉人,在元朝的统治之一,他与许多汉人一样,都是遭受了元朝统治者的压迫,对于这种卖国背祖的汉奸,朱元璋肯定是痛恨至极。再者,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刚刚建立不久的汉人政权怎么会容纳得下有这种背景的家族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此人被称为元朝的苏武,用1只鸿雁救了自己,经历与苏武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代的苏武,历史上真实的苏武故事,元朝苏武真实图片

    杜撰和传说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手机,南来北往的大雁就成了分居的人们相互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成为文学作品里的一个意象,绘制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清照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人们无法排遣的相思。但是,大雁最早作

  • 此人武功高深莫测,却只躲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不服宋江的三个人,宋江上梁山视频完整,宋江父亲上梁山

    水泊梁山上的人都是七杂八杂的,有的人是主动来投靠梁山的,有的人是因为战败在梁山的手下不得已才来的。对于一些贫穷而又犯过罪的人来说梁山自然是一个好的去处,但是对于一些富贵人家来说,不如自己在家过土豪的生活。扑天雕李应就是这么一个大土豪,他是不想上梁山的,因为李家庄富得流油完全可以过自己的土豪生活,何必

  • 此人武功极高,却只藏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梁山唯一看透宋江的人,新版宋江上梁山视频,宋江父亲上梁山

    从古至今,乱世出英雄,许许多多的影响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朝政中蔡京非常得力,但是此人非常的贪污,不明是非,许多英雄因外他走投无路,只好上梁山,梁山上英雄聚聚,他们好酒肉,豪爽的性格得以让大家相互欣赏,他们切磋武艺,相处非常融洽。 许许多多上了梁山的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如有来者不怀好意,他们

  • 此人在悬崖边留下5个字,苏轼看后说:他以后是个祸害!果然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轼临死前说的最后三个字,苏轼三次转变,苏东坡最突出的事迹

    提起苏轼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苏轼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可是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预言家,这就要从章惇写的五个字说起了。 说是有一天苏轼和张惇去山顶游玩,闲聊之中来到了一处断崖,苏轼因为害怕不好前进,然而章惇反而在崖壁上写着“苏轼,章惇来”五个打字,当时苏轼没有被章惇得罪勇气所折服,而是透过内心看本质

  • 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的李景隆,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朱棣决战李景隆,李景隆怎么变成朱棣的

    李景隆的出身算得上是根正苗红,老爸是大明开国元勋曹国公李文忠,那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从这层关系算起来,朱元璋就是李景隆的舅爷。而且李景隆从小的表现也不错,相貌堂堂熟读兵法,还参与了明朝武装力量的整合、练兵,眼看着就是大明的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朱元璋或许是出于亲属关系,或许相信李景隆必定遗传了李文忠的

  • 古代正统有多重要?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为了它称自己喜欢生活在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上真正的朱元璋,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的正统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这是洪武二年应昌大捷后朱元璋诏告天下书的开头。此生无悔入大元这种话说的人很多,甚至在大元灭亡后,受元廷盘剥最深的江南地区也有无数人隐遁山林,以大元遗民自诩。但这些人哪个不是簪缨满门?哪个不是文华贵族?他们作为大元公司的小股东,现在公司倒了,丧失特权的他们背地里悄悄嚎几嗓

  • 作为卓有成就的读书人,方孝孺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被诛十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孝孺之死,诛10族是哪十族,方孝孺的死亡年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了南京城,杀了一大批建文帝时期的臣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三个肱骨辅佐之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朱棣连一半的侍郎都杀,更何况这三个呢。至于方孝孺的死有各种说法,这就很有意思了,仔细查找这些方孝孺之死的出处,我们就能很清楚这些说法的用意。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方孝孺被

  • 宋朝的官员们都戴过展翅幞头的官帽,帽子上长耳朵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官帽的耳朵的作用,宋朝官帽两侧有什么用,宋朝官帽的来历

    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有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上没下的。赵匡胤在台上讲,下面大臣在相互交头接耳,勃然大怒,于是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们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这个故事,可以肯定的说是后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员私语

  • 朱棣称帝时才42岁,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没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死后谁的妃子最惨,朱棣执政22年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朱棣一生有4子5女共9个孩子

    其中3子4女由徐皇后所生(徐氏为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他们分别是: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女儿永平公主、永安公主、安成公主和咸宁公主。除了徐皇后死3儿4女外,朱棣的妾室还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朱高爔和一个女儿常宁公主。朱高爔很小就夭折了,所以朱棣长到成年的儿子只有3个,都是徐皇后所生。那么明成祖当上

  • 同是面对海盗,同时期的明朝和西欧做法却迥异,带来怎样的后果?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明朝时期海盗有多严重,明朝海盗为什么这么少,明朝海盗政策是什么

    明朝与西欧的海盗产生的根源不同明朝的海盗多为东南沿失地的农民,朝廷禁止出海后失业的渔民,以及禁商后失业的商人。在宋元时期,朝廷重商,海外贸易发达,很多商人出海经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带动沿海经济的发展,老百姓生活不太困顿。而且宋元时期对大海持开放态度,东南沿海地区很多渔民出海打渔,靠海为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