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赏给道士两个宫女,道士得知后为啥先挥刀自宫,才敢收下?

朱元璋赏给道士两个宫女,道士得知后为啥先挥刀自宫,才敢收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429 更新时间:2024/1/25 22:35:06

图丨朱元璋(剧照)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明朝王世贞所写的《皇明异典述》中,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明朝时期政治方面的奇闻异事,书中对于这个故事,是这样描写的:

“太常寺卿丘玄清,以全真道人。玄清尝为监察御史,以二宫人赐之,遂自宫。”

我们要说明一点,《皇明异典述》是一本野史,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而且关于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我们在文章结尾处会说明。

那根据题主的问题,我们先说一下这个故事,我们知道,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天下的好东西只要皇帝想要就没有其他人的份。

而在明朝朱元璋时期更是如此,当时官宦人家的适龄女孩儿,都必须要先进行入宫前的挑选,只有选不上的才可以婚配。

很多能够入宫的,都是容貌姣好并且才华出众的,因此老百姓经常说皇宫中美女如云,品貌端庄的不计其数(清朝时期除外)。

但是在这些入宫的女孩中,真正能出人头地并获得皇帝青睐的往往是少数,更多的女孩儿只能做侍候皇帝和娘娘们的宫女。

图丨明朝宫女(剧照)

而宫女们的分工也不同,有些宫女负责给皇帝娘娘们梳洗打扮、端茶倒水,有些宫女从事洗衣做饭,浇花扫地……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宫女的工作一点都不轻松。

而且,宫女想要离开皇宫很难,在清朝以前,大多数宫女都会在皇宫中孤独终老,不过如果皇帝高兴了,也会放一些年龄大的宫女出宫,或者把宫女赏赐给有功劳的大臣。

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朱元璋,就特别喜欢把宫女赏赐给文官武将,但是对于大臣来讲,得到皇帝赏赐宫女不一定是好事。

因为臣子对待皇帝赏给的人,必须时刻恭敬着,不可以有一点怠慢,常言道:“打狗还得看主人呢!”何况宫女的主人是皇帝。

想当年,朱元璋就曾经把2个妙龄宫女赏给常遇春,而常遇春的夫人只因为常遇春夸一位宫女的手白,竟然胆大包天的将那个宫女的手给剁了下来。

朱元璋知道这件事情后,就给常遇春的夫人定了一个大不敬的罪,然后大卸八块并且熬粥了,更残忍的是,朱元璋还赏了常遇春一碗粥。

常遇春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久就抑郁而亡,谁也没想到,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就因为皇恩浩荡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了。

图丨武当派道士(剧照)

那朱元璋赏赐道士邱玄清2个宫女是怎么回事呢?话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慕名前往武当山拜访张三丰,可当时张三丰云游四方去了,朱元璋只见到了张三丰的徒弟邱玄清。

相传,邱玄清出生在陕西富平县,小时候就出家当了道士,潜心钻研道家学派,后来慕名来到武当山,拜张三丰为师,并且和张三丰一起兴建道观、开创道场。

据说,张三丰很欣赏他的聪明才智,曾带着他云游四方,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他们来到了终南山,张三丰指着山崖上的一个小破房说:

“这里是我学习道家文化的地方,我去拜访一位朋友,你就在这里休息几天吧!”

张三丰说完就飘然而去,天黑后山崖下狼行虎啸,邱玄清非常害怕,并且饥肠辘辘,他环顾四周,想要寻点吃的,突然看到房檐下面有几本书,这才明白了张三丰的用意。

于是他连忙起身将书取了出来,当他打开书卷后,发现书中文字都是道家精髓,于是废寝忘食地认真学习领会了书中的道理,等他把这几本书读完,顿觉豁然开朗。

图丨张三丰(剧照)

张三丰回来之后,很开心地问他,读完这几本书,感觉如何,邱玄清说出了读后的感悟,张三丰听完非常满意,接下来就将自己一生所学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

后来,张三丰让邱玄清回到武当山,在五龙宫担任主持,邱玄清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人人都非常尊重敬佩他。

当然了,关于邱玄清和张三丰的故事也只是传说,他俩的关系到底如何,我们已经无据可考了,不过根据资料记载,邱玄清确实是武当山五龙宫的主持道长。

当朱元璋来到武当山后,没有见到张三丰非常失望,不过朱元璋认为邱玄清是张三丰的高徒,于是就把邱玄清带回朝廷,封为太常寺卿,官居三品,掌握明朝道教大权。

当时,邱玄清还掌管明朝祭祀活动,朱元璋经常让他占卜天气变化,邱玄清基本上每次都能说对,朱元璋也经常嘉奖他,甚至还册封了他的祖宗三代。

不过,后来也不知道朱元璋是怎么想的,竟然下旨赏赐给邱玄清2个妙龄宫女,这个嘉奖真的把邱玄清弄蒙圈了。

图丨朱元璋(剧照)

邱玄清是道教的的代表人物,道教中人是不能吃肉喝酒,更不能接近女色的,如果接受2个宫女,那就违反了教规,会招来天下人的讥讽与嘲笑,同时也逾越了自己的人生底线。

可是如果邱玄清不接受,就是抗旨,属于大不敬,而朱元璋非常残忍霸道,如果得罪了朱元璋,那不只是邱玄清本人,甚至道教中人都会受到连累。

怎么办?怎么办?拒绝?破戒?很显然这两条路都走不通,那第三条路在哪里?邱玄清如热锅上的蚂蚁在房间里转圈圈。

突然,他停住了,一双大眼睛定在了床头挂着的宝刀上,“自宫”这两个字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他仰天长叹:“伴君如伴虎,只有自宫才能两全啊!”

图丨道士(剧照)

随后,邱玄清就挥刀自宫了,由于邱玄清自宫这天是正月十九,所以后人为纪念邱玄清对全真教戒律的遵守,专门把这个日期取名为“阉九节”,后来又演变为“燕九节”。

当然了,关于“燕九节”的来历,还有人说是为了纪念丘处机的出生日期,因为相传丘处机的出生日期也是正月十九,而且丘处机为了修道也自宫了。

相传,在这个闹剧之后不久,朱元璋就批准邱玄清可以在朝中没事的时候,回五龙宫生活,至此邱玄清终于可以相对自由一些了。

相传,在公元1393年2月的一天晚上,67岁的邱玄清突然把弟子叫到跟前说:“我当谢天恩弃尘去也!”随后,他就在弟子的服侍下沐浴更衣,并神色安详地坐化了。

图丨朱元璋(剧照)

以上,就是朱元璋赏赐邱玄清2个宫女的故事,从中也不难看出,朱元璋和邱玄清的关系真的很微妙,朱元璋明知道士忌酒肉女色,却赏给邱玄清两个宫女,其行为让人很难捉摸。

不过,关于朱元璋赏赐邱玄清2个宫女的故事,在清朝乾隆五年的《富平县志》中,却有另一种说法:

“赐以宫女,固辞不受,不久弃官隐入终南山,从此不知所终。”

根据《富平县志》中的说法,邱玄清当时拒绝了朱元璋赏赐的2个宫女,随后就辞去官职,然后隐居到终南山中。

图丨终南山

那不管是哪个版本,至少说明朱元璋赏赐邱玄清2个宫女的事情是存在的,可邱玄清到底是怎么选择的呢?在这里我简要说一下自己的推测。

我认为,朱元璋生性多疑又非常残暴,如果邱玄清想要全身而退,只能是选择自宫,否则朱元璋不可能放任邱玄清辞官,并让他平安的离开。

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在邱玄清死后,朱元璋还专门下旨,派遣礼部右侍郎张智代表自己,向邱玄清致以文告祭礼,这也是明初武当山道士受到过的最高礼遇。

图丨道士(剧照)

所以,我认为邱玄清应该是选择了自宫,因为只有这样,他才不会惹恼朱元璋,并在死后获得殊荣。当然了,不管是哪个结果,都说明了邱玄清对严守道教戒律的坚定决心。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在明朝时期,有一姓氏深受朱元璋打压,其子孙不得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下令各地号召农民归耕,奖励农民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并且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整治官场,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

  • 此人被称为元朝的苏武,用1只鸿雁救了自己,经历与苏武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代的苏武,历史上真实的苏武故事,元朝苏武真实图片

    杜撰和传说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手机,南来北往的大雁就成了分居的人们相互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成为文学作品里的一个意象,绘制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清照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人们无法排遣的相思。但是,大雁最早作

  • 此人武功高深莫测,却只躲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不服宋江的三个人,宋江上梁山视频完整,宋江父亲上梁山

    水泊梁山上的人都是七杂八杂的,有的人是主动来投靠梁山的,有的人是因为战败在梁山的手下不得已才来的。对于一些贫穷而又犯过罪的人来说梁山自然是一个好的去处,但是对于一些富贵人家来说,不如自己在家过土豪的生活。扑天雕李应就是这么一个大土豪,他是不想上梁山的,因为李家庄富得流油完全可以过自己的土豪生活,何必

  • 此人武功极高,却只藏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梁山唯一看透宋江的人,新版宋江上梁山视频,宋江父亲上梁山

    从古至今,乱世出英雄,许许多多的影响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朝政中蔡京非常得力,但是此人非常的贪污,不明是非,许多英雄因外他走投无路,只好上梁山,梁山上英雄聚聚,他们好酒肉,豪爽的性格得以让大家相互欣赏,他们切磋武艺,相处非常融洽。 许许多多上了梁山的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如有来者不怀好意,他们

  • 此人在悬崖边留下5个字,苏轼看后说:他以后是个祸害!果然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轼临死前说的最后三个字,苏轼三次转变,苏东坡最突出的事迹

    提起苏轼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苏轼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可是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预言家,这就要从章惇写的五个字说起了。 说是有一天苏轼和张惇去山顶游玩,闲聊之中来到了一处断崖,苏轼因为害怕不好前进,然而章惇反而在崖壁上写着“苏轼,章惇来”五个打字,当时苏轼没有被章惇得罪勇气所折服,而是透过内心看本质

  • 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的李景隆,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朱棣决战李景隆,李景隆怎么变成朱棣的

    李景隆的出身算得上是根正苗红,老爸是大明开国元勋曹国公李文忠,那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从这层关系算起来,朱元璋就是李景隆的舅爷。而且李景隆从小的表现也不错,相貌堂堂熟读兵法,还参与了明朝武装力量的整合、练兵,眼看着就是大明的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朱元璋或许是出于亲属关系,或许相信李景隆必定遗传了李文忠的

  • 古代正统有多重要?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为了它称自己喜欢生活在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上真正的朱元璋,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的正统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这是洪武二年应昌大捷后朱元璋诏告天下书的开头。此生无悔入大元这种话说的人很多,甚至在大元灭亡后,受元廷盘剥最深的江南地区也有无数人隐遁山林,以大元遗民自诩。但这些人哪个不是簪缨满门?哪个不是文华贵族?他们作为大元公司的小股东,现在公司倒了,丧失特权的他们背地里悄悄嚎几嗓

  • 作为卓有成就的读书人,方孝孺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被诛十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孝孺之死,诛10族是哪十族,方孝孺的死亡年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了南京城,杀了一大批建文帝时期的臣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三个肱骨辅佐之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朱棣连一半的侍郎都杀,更何况这三个呢。至于方孝孺的死有各种说法,这就很有意思了,仔细查找这些方孝孺之死的出处,我们就能很清楚这些说法的用意。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方孝孺被

  • 宋朝的官员们都戴过展翅幞头的官帽,帽子上长耳朵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官帽的耳朵的作用,宋朝官帽两侧有什么用,宋朝官帽的来历

    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有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上没下的。赵匡胤在台上讲,下面大臣在相互交头接耳,勃然大怒,于是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们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这个故事,可以肯定的说是后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员私语

  • 朱棣称帝时才42岁,后宫佳丽三千,为什么没能生下一男半女呢?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死后谁的妃子最惨,朱棣执政22年为何没生下一儿半女,朱棣一生有4子5女共9个孩子

    其中3子4女由徐皇后所生(徐氏为开国功臣徐达的女儿),他们分别是:儿子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女儿永平公主、永安公主、安成公主和咸宁公主。除了徐皇后死3儿4女外,朱棣的妾室还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朱高爔和一个女儿常宁公主。朱高爔很小就夭折了,所以朱棣长到成年的儿子只有3个,都是徐皇后所生。那么明成祖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