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静的风读史开眼界特约作家
在唐朝的诗人中,
日子过的最惨的应该就是杜甫了,
孩子饿死了好几个,
但那时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
很多人背井离乡,
颠沛流离,在那杀阀四起的年代,
日子过的不好也说得过去。
正是玄宗中兴的时候,
也把生活整的凄凄惨惨,
让人想不明白。
说孟浩然穷,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也不为过。
有一次孟浩然搬家,
“借车装家具,家具不满车”,
那时候的车能有多大呀,
可能还没有现在农村大爷
赶的毛驴车大吧。
孟浩然才华横溢,诗名远播,
按理小日子应该是滋润的,
怎么能过成这样呢?
究竟啥原因啊。
原因当然有,
不会来事呗。
孟浩然诗名远播京城,
他也经常来京城转悠,
寻找机会走进仕途,
其实老孟当官的心情还是很迫切的,
考了几次没考上,但他没有灰心,
当官的热情不减反增,
他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和诗名,
博得一官半职还是有把握的,
这时候他的生活还可以,
真正改变他命运的是这一次。
当朝宰相张说是个好人,礼贤下士,
对人才爱护有加,
尤其对孟浩然更是另眼相看,
所以,每次孟浩然进京,
都到宰相府与张说喝茶聊天。
这一次也不例外,
俩人在相府品茶闲聊,
张说对孟浩然说,今天天气好,心情好,
茶也好,你作首诗好不好?
孟浩然满囗应允,
当即吟了一首《北阙休上诗》。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下窗虚。
诗刚吟完,就有下人来报,
告诉张说皇上来了,张说急忙出去迎接,
孟浩然则躲在床后,以示回避。
玄宗进来就看见了躲在床后的孟浩然,
便问张说,是谁躲在后边?
张说说是孟浩然。
玄宗也是久闻孟浩然诗名,
便提出何不出来见一见。
一介平民,能面见皇上,
而且还是在宰相家,
而且跟宰相还是朋友,
而且皇上还挺欣赏你,这机会千载难逢啊。
弄得好,皇上一高兴,什么胜读十年书,
什么鲤鱼跳龙门,什么一步登天,
什么从奴隶到将军。
一切皆有可能。
这事要是让别人赶上了,
还不乐颠馅了。
这时候的孟浩然,他的表现应该是,
脸上的笑容多一点,态度卑谦一点,
腰弯一点,嘴巴甜一点。
他不。
此刻的孟浩然真应了他的名字,
一身浩然正气,抬头挺胸,
往皇上面前一站。
玄宗看了一眼孟浩然,对他说,
听说你善于写诗,
能不能把你平生最得意的一首诗“诵与朕听”。
孟浩然张口就来,
又把刚才那首《北阙休上诗》念了一遍。
玄宗的脸色象冬天的门帘子一样,
涮的放下了,
微含怒意的说:
“卿非不才之流,朕亦未为明主”。
说完转身就走。
送走玄宗,张说气得直跳脚,
他埋怨孟浩然,你傻呀你,多好的机会。
老孟啊,你咋这么不会来事呢?
经张说一骂,
孟浩然真傻了,
他知道,这辈子仕途无望了。
第二天张说上朝,
玄宗说,孟浩然有很多好的诗句,
比如:流星澹日月,疏雨滴梧桐,
还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这些好诗句他不念给我听,
却整那个酸不拉叽的,他什么意思?
这人不堪大用,适合在老山老林里呆着,
我成全他吧。
从此以后,
孟浩然的日子一年不如一年,
一天不如一天。
成了唐朝诗人群里的贫困户,
而且还不能脱贪。
后来,有人评价这件事,
说这是孟浩然的宿命,
其实不对,孟浩然才华逼人,
智高八斗,
而他的情商可能连一斗也没有。
究其原因,孟浩然的贫穷,
是他情商太低,不懂人情世故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