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前面有父王秦惠文王,后面有弟弟秦昭襄王,秦武王嬴荡成了秦国严重被低估的君

前面有父王秦惠文王,后面有弟弟秦昭襄王,秦武王嬴荡成了秦国严重被低估的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4/1/19 20:07:13

[var1]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就是一个马官,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这种在我们看起来属于取巧的那种,出身也不好,你看看其他的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宗室就是功臣,要那么就是先代贵族,秦国的老祖先先天不足,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秦国得以成为诸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秦国作为诸侯国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到了其他三国分别为齐晋楚三国。

[var1]

在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国被封锁在关内,东出无门,甚至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这个时候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开始雄起,继任者嬴驷称王,成为秦国的第一个王,可是说从这个时候秦国的君主都有作为(除了秦昭襄王的儿子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一直到秦始皇统一,这些都是大有为的君主,但是在这期间的君主有一位被历史严重低估,他就是秦惠文王长子,秦昭襄王的长兄,秦武王嬴荡。

[var1]

这位你君主确实有点惨,在位仅仅四年,去世年近23岁,前有父王嬴驷战国雄主,秦国的第一位大王,名声显赫,后面有弟弟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夹在这两位猛人之间,嬴荡的功绩完全被掩盖,让人记住的是他举鼎力竭而死,其实这位君主在位四年功绩也是不容小觑。这位勇武的秦王如果上天能够给他多一点时间,估计秦国统一所用时间会大大缩短

借力打力,牵制楚国

秦武王元年,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当然了越国和楚国不对付,他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制楚国,保证自己的东南方的稳定,

平定蜀乱,稳定内部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成功的稳定了秦国的大后方,从此内部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平定蜀乱之后,他直接派兵攻打义渠。

攻取宜阳

这是秦武王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对秦国来说意义非凡,宜阳名为县,实为郡,积聚上党、南阳两郡财富,是军事重镇。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最终攻下了宜阳,秦取宜阳,韩国断为三,国力大衰。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秦国东出有了基地,这是六国噩梦的开始。

[var1]

秦武王在位时间短,却给秦国带来了东出的要塞,这也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可以傲视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以后提到秦武王不再是他举鼎力竭而死。

更多文章

  • 晋国卿位之争,晋国第一军功家族--先轸家族出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国先轸死后谁是晋国统帅,晋国六卿谁最后统一晋国,晋国十位国君都可称晋国公吗

    本文接着聊《晋国卿位之争》,与狐氏、赵氏依靠朝中地位而崛起不同。先氏的崛起,则是更仰赖於军功。晋国称霸崛起的最为重要两场战役,一是晋楚城濮之战,暂时遏制住了楚国势力的北进,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另一场战役是晋秦崤之战,挫败了秦国进取中原的企图。此后,晋国得以独霸中原,世间再无“秦晋之好”。而这两场战

  • 春秋一国君两拒高门女,下场甚是凄惨,留下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期最惨的国君,春秋各国国君,春秋历史成语故事

    [var1]郑国人怜其遭遇,而作诗一首,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篇: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var1]这首诗,即是咏齐国女子美貌贤德,而哀叹郑昭公拒婚之事。郑国在春秋早期,是极其活跃的诸侯国,郑昭公的

  • 山东六国作为中原大国,为何合纵抗秦从来没有成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国为何没有合纵抗秦,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六国合纵抗秦秦军回援

    [var1]六国联手的情况下,所能提供出来的兵力粮草都完全可以碾压秦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山东六国的用人战法,团结程度和出兵目的上。山东六国虽然说是合纵抗秦但是并非每一次都可以联合起六个国家的,每次联合之时用哪一个国家的大将都是问题,纵观整个历史,山东六国犹其实原属晋国的韩赵魏三国和六百年[var1

  • 春秋中期之前,为何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兵法,春秋著作资料,春秋杰出军事家及著作

    虽说周初姜太公曾编撰过兵书,但并不可考证,如《六韬》等多系后世伪托。我国可以明确成书年代的兵法理论著作,则诞生於春秋末期。而进入战国时期,兵法理论著作则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那么,为何春秋中期之前,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理论著作呢?[var1]其实,这是由战争的规模与性质决定的。春秋时期之前,战争规模

  • 秦汉以后,没有朝代与政权以“韩”为国名,并非其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汉后的朝代,秦汉还有几个朝代,秦汉以后的朝代的国都

    [var1]其实不然,历代政权通常都是以其“龙兴之地”为国号的。如慕容鲜卑乃源於东胡,邻近战国时的燕地,故对“燕”情有独钟,其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一系列的政权。起源於山西省境内的政权,通常以晋/唐为其国号(晋国早期的国号也叫唐)。元末,朱元璋的势力在江南一带,其地春秋时期为吴地,故朱元璋起

  • 战国时期,毗邻巴蜀的楚国为何不先吞灭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蜀和楚国,楚国为何没有灭掉巴蜀,楚国攻占巴蜀之地

    [var1]其一,秦国与楚国地理形势上区别。秦国的西面与北面,皆是荒漠、戈壁,并无太大的拓展空间;而其东面是韩、魏等国,东向发展也必是硬仗。而唯独西南方的巴蜀之地,既是广饶之地,又易攻取。[var1]而楚国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除了北向韩、魏是硬仗外,还可以东向、南向发展,进而从宋、鲁等弱国中寻找北向

  • 同是法家大才,为何韩昭侯选择了申不害,而不选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昭侯与商鞅,韩昭侯的个人资料,韩昭侯最新消息

    [var1]只是在申不害去世之后韩国就一代比一代更加没落了。可是很有趣的是商鞅和申不害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可是为什么当时的韩昭侯选择申不害而没有选择商鞅呢?实际上,选择什么样的臣子与君王的性格,君主的眼界以及国内的国情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韩昭侯与秦孝公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孝公在认识商鞅之前并没有实

  • 为什么说微博的起源跟孔子有关呢?原来孔子也是无意开创微博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微博,微博个性小尾巴对微博有影响吗,微博和微博国际版互通吗

    [var1]现代微博特点显而易见,分享交流简短信息。要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开创者,一点都不为过。孔子有自己的微博集《论语》,而且每条论语都会不超过一百四十字,每每与人对话交谈,都是字字真言。他的大部分论语都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很容易让人记住。其实他的语言大都比较碎片化,也都是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这些

  • 什么是河中十六国?为何会在唐高宗时期并入安西都护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知乎,安西都护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唐朝的存在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中华民族堪称宝贵的财富。尤其在军事层面,唐朝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可谓创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之最。 使自己能够直接管辖到的区域无论是相比前朝还是后代来说,都得到了大幅度扩张,一个又一个都护府的设立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其

  • 孔明死后留下了两员大将,一位助司马家篡魏,一位加速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就是蜀国大将王平。王平将军最开始是曹操手下的一位无名小将。后来跟随刘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默默无闻。直到诸葛亮的北伐才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街亭之战他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这彻底的改变了王平的命运。从此王平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兵进攻魏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