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就是一个马官,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这种在我们看起来属于取巧的那种,出身也不好,你看看其他的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宗室就是功臣,要那么就是先代贵族,秦国的老祖先先天不足,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秦国得以成为诸侯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秦国作为诸侯国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到了其他三国分别为齐晋楚三国。
[var1]
在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国被封锁在关内,东出无门,甚至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在这个时候秦孝公开始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开始雄起,继任者嬴驷称王,成为秦国的第一个王,可是说从这个时候秦国的君主都有作为(除了秦昭襄王的儿子秦孝文王即位三天就死了)一直到秦始皇统一,这些都是大有为的君主,但是在这期间的君主有一位被历史严重低估,他就是秦惠文王长子,秦昭襄王的长兄,秦武王嬴荡。
[var1]
这位你君主确实有点惨,在位仅仅四年,去世年近23岁,前有父王嬴驷战国雄主,秦国的第一位大王,名声显赫,后面有弟弟秦昭襄王嬴稷,在位56年,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夹在这两位猛人之间,嬴荡的功绩完全被掩盖,让人记住的是他举鼎力竭而死,其实这位君主在位四年功绩也是不容小觑。这位勇武的秦王如果上天能够给他多一点时间,估计秦国统一所用时间会大大缩短
借力打力,牵制楚国
秦武王元年,秦武王亲自接见越国使者,越国在勾践灭吴后成为东南大国,国力强盛,此时是仅次于楚国的第二大国。当然了越国和楚国不对付,他与越国达成夹击楚国的密约,以此制楚国,保证自己的东南方的稳定,
平定蜀乱,稳定内部
秦武王元年(公元前310年),蜀相陈庄作乱,杀死蜀侯通国。秦武王派甘茂平定蜀国叛乱,诛杀陈庄,成功的稳定了秦国的大后方,从此内部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平定蜀乱之后,他直接派兵攻打义渠。
攻取宜阳
这是秦武王一生最重要的功绩,对秦国来说意义非凡,宜阳名为县,实为郡,积聚上党、南阳两郡财富,是军事重镇。攻韩、窥周,是秦国控制中原的战略目标,夺取宜阳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的重要步骤。秦武王三年(前308)派大将甘茂,实施宜阳计划。最终攻下了宜阳,秦取宜阳,韩国断为三,国力大衰。对山东各国而言,宜阳其实也是门户。秦得此城,可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秦对宜阳城进行加固,成为东扩的桥头堡。从此以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秦拔宜阳之战是秦统一六国的里程碑。秦国东出有了基地,这是六国噩梦的开始。
[var1]
秦武王在位时间短,却给秦国带来了东出的要塞,这也是秦昭襄王在位时期可以傲视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希望以后提到秦武王不再是他举鼎力竭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