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晋国卿位之争,晋国第一军功家族--先轸家族出局

晋国卿位之争,晋国第一军功家族--先轸家族出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611 更新时间:2024/4/28 8:37:59

本文接着聊《晋国卿位之争》,与狐氏、赵氏依靠朝中地位而崛起不同。先氏的崛起,则是更仰赖於军功。晋国称霸崛起的最为重要两场战役,一是晋楚城濮之战,暂时遏制住了楚国势力的北进,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另一场战役是晋秦崤之战,挫败了秦国进取中原的企图。此后,晋国得以独霸中原,世间再无“秦晋之好”。而这两场战役的主帅(中军将),皆是先氏家族的先轸

[var1]

先氏为晋国宗室的别支,而先轸是第二代先氏宗主,因其封邑在原,故也称原轸。因狐偃与赵衰的军事才能却都有欠缺,故先轸得以被擢升为中军将,也是继郤縠之后的晋国第二任中军将。先轸虽有谋略、善兵事,但为人刚横直快,而易犯上失礼。在崤之战中,晋军俘获了秦军的三位主帅,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可晋襄公却听信了文嬴(嫡母,为秦缪公之女)之言,私下释放了秦国的三位降将。据《左传》记载:..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var1]

先轸自觉无礼於晋襄公,同年,先轸率晋军在箕之战中,设伏大败狄军,而后决意求死。先轸不穿甲胄,而直入狄师,死於战阵。狄人归还了先轸的尸体,面色如生。

先轸死后,晋襄公以先轸之子先且居继任中军将。但不到五年,先且居也去世。先且居之子先克还很年轻,不足以继任中军将。晋襄公便欲重整三军,而以士縠为中军将,梁益耳为中军佐,并欲提拔箕郑父、先都(先克的族叔)为将。先克寻思倘若这帮人掌军,将来还有我的出头之日?于是,便按耐不住地对晋襄公说道:狐(偃)、赵(衰)之勋,不可废也。

[var1]

先氏在军中的地位甚高,而先克的意图也很明显。在晋国,论功勋除了狐、赵,就轮到先氏,意在劝晋襄公提拔“勋二代”。结果,真的被晋襄公采纳了,于是,晋襄公以贾季(即狐射姑,狐偃之子)为中军将、赵盾(赵衰之子)为中军佐;先克为上军将,箕郑父为上军佐;荀林父为下军将,先蔑(先轸之弟)为下军佐。

而后,又经狐、赵之争,狐氏被赵盾排挤出晋国的政治舞台。先克又得以升任中军佐,其地位仅在赵盾之下。但先克的行为显然招致了士縠、梁益耳、箕郑父、先都等人痛恨,而同时,先克又侵占晋国大夫蒯得的田地。最终,於前618年,士縠、梁益耳、箕郑父、先都、蒯得等作乱,刺杀了先克。而后,赵盾处死士縠、梁益耳、箕郑父、先都、蒯得等人。

[var1]

而先蔑也因被赵盾派遣随同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继位,其后又遭赵盾背誓立晋襄公之子夷皋为君、并遣军迎击的缘故,而滞留在秦国,不敢归晋。先克之子先榖,还是婴孩,自此,先氏在晋国的地位一落千丈。

但先榖还是蒙受赵盾的照顾,在赵盾死后,郤缺执政时,先榖得将上军。再至郤缺死后,荀林父为执政,先榖也升任中军佐。在晋楚邲之战中,先榖与中军将荀林父的意见相左,公然违背荀林父的将令,并擅自率部渡黄河。致使荀林父不得不改变将令,而令全军渡河与楚国交战,却大败而归。

[var1]

战后,荀林父请罪,而获晋景公宽宥。而主战的先榖虽未被治罪,却寝食难安,恐被诛杀,便召赤狄(翟国)伐晋。据《左传》记载:宣公十三年(前596年)秋,赤狄伐晋,及清,先縠召之也。冬,晋人讨邲之败,与清之师,归罪於先縠而杀之,尽灭其族。

至此,晋文公继位之后,晋国的第一军功家族--先氏,彻底退出了晋国的朝堂。

参考史籍:《左传》等等;

更多文章

  • 春秋一国君两拒高门女,下场甚是凄惨,留下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期最惨的国君,春秋各国国君,春秋历史成语故事

    [var1]郑国人怜其遭遇,而作诗一首,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篇: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var1]这首诗,即是咏齐国女子美貌贤德,而哀叹郑昭公拒婚之事。郑国在春秋早期,是极其活跃的诸侯国,郑昭公的

  • 山东六国作为中原大国,为何合纵抗秦从来没有成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国为何没有合纵抗秦,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六国合纵抗秦秦军回援

    [var1]六国联手的情况下,所能提供出来的兵力粮草都完全可以碾压秦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山东六国的用人战法,团结程度和出兵目的上。山东六国虽然说是合纵抗秦但是并非每一次都可以联合起六个国家的,每次联合之时用哪一个国家的大将都是问题,纵观整个历史,山东六国犹其实原属晋国的韩赵魏三国和六百年[var1

  • 春秋中期之前,为何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兵法,春秋著作资料,春秋杰出军事家及著作

    虽说周初姜太公曾编撰过兵书,但并不可考证,如《六韬》等多系后世伪托。我国可以明确成书年代的兵法理论著作,则诞生於春秋末期。而进入战国时期,兵法理论著作则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那么,为何春秋中期之前,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理论著作呢?[var1]其实,这是由战争的规模与性质决定的。春秋时期之前,战争规模

  • 秦汉以后,没有朝代与政权以“韩”为国名,并非其弱!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汉后的朝代,秦汉还有几个朝代,秦汉以后的朝代的国都

    [var1]其实不然,历代政权通常都是以其“龙兴之地”为国号的。如慕容鲜卑乃源於东胡,邻近战国时的燕地,故对“燕”情有独钟,其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等一系列的政权。起源於山西省境内的政权,通常以晋/唐为其国号(晋国早期的国号也叫唐)。元末,朱元璋的势力在江南一带,其地春秋时期为吴地,故朱元璋起

  • 战国时期,毗邻巴蜀的楚国为何不先吞灭巴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巴蜀和楚国,楚国为何没有灭掉巴蜀,楚国攻占巴蜀之地

    [var1]其一,秦国与楚国地理形势上区别。秦国的西面与北面,皆是荒漠、戈壁,并无太大的拓展空间;而其东面是韩、魏等国,东向发展也必是硬仗。而唯独西南方的巴蜀之地,既是广饶之地,又易攻取。[var1]而楚国的发展空间更为广阔,除了北向韩、魏是硬仗外,还可以东向、南向发展,进而从宋、鲁等弱国中寻找北向

  • 同是法家大才,为何韩昭侯选择了申不害,而不选择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韩昭侯与商鞅,韩昭侯的个人资料,韩昭侯最新消息

    [var1]只是在申不害去世之后韩国就一代比一代更加没落了。可是很有趣的是商鞅和申不害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可是为什么当时的韩昭侯选择申不害而没有选择商鞅呢?实际上,选择什么样的臣子与君王的性格,君主的眼界以及国内的国情有着相当大的关系。韩昭侯与秦孝公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秦孝公在认识商鞅之前并没有实

  • 为什么说微博的起源跟孔子有关呢?原来孔子也是无意开创微博体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微博,微博个性小尾巴对微博有影响吗,微博和微博国际版互通吗

    [var1]现代微博特点显而易见,分享交流简短信息。要说孔子是微博体的开创者,一点都不为过。孔子有自己的微博集《论语》,而且每条论语都会不超过一百四十字,每每与人对话交谈,都是字字真言。他的大部分论语都是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很容易让人记住。其实他的语言大都比较碎片化,也都是孔子晒心情,交流哲理。这些

  • 什么是河中十六国?为何会在唐高宗时期并入安西都护府?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知乎,安西都护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唐朝的存在从军事、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给予了中华民族堪称宝贵的财富。尤其在军事层面,唐朝凭借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可谓创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之最。 使自己能够直接管辖到的区域无论是相比前朝还是后代来说,都得到了大幅度扩张,一个又一个都护府的设立便是最好的证明。而在这其

  • 孔明死后留下了两员大将,一位助司马家篡魏,一位加速蜀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位就是蜀国大将王平。王平将军最开始是曹操手下的一位无名小将。后来跟随刘备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默默无闻。直到诸葛亮的北伐才开始崭露头角,特别是街亭之战他因为表现突出,被诸葛亮拜为参军,统领无当飞军,这彻底的改变了王平的命运。从此王平在军中的威望越来越高。魏延在诸葛亮死后于军中作乱,王平率兵进攻魏延,

  • 三国之中唯一能压住司马懿的人,不是诸葛亮,而是他!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中司马懿厉害还是诸葛亮厉害,真实评价诸葛亮和司马懿,诸葛亮比司马懿谁更厉害

    在中国的古代诸葛亮的才能绝对是数一数二,如果真的算起来,诸葛亮绝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因为诸葛亮不仅仅有领兵打仗的才能,而且还有治国的才能,他真是一位奇才。跟他同一时代能跟他相比的也就只有司马懿了吧!司马懿的聪明才智一点也不比他差,两个人各自代表自己的国家多次交战,他们两个都把对方当成最大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