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改变雍正的政策,又并非是全盘否定,火候拿捏可谓恰到好处

乾隆改变雍正的政策,又并非是全盘否定,火候拿捏可谓恰到好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550 更新时间:2023/12/31 22:53:23

乾隆即位后明显地改变了雍正朝的一些政策,主要归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核实垦田升科。

清初,地广人稀,奖励垦荒本是促进生产力的善政。但是到了雍正时期,人口大增,荒地减少,官吏们仍然报垦大量荒地,搞了很多谎报假冒,以邀奖叙。垦田是虚,升科是实,只能增加人民的赋税负担。

乾隆即位后即指出:“朕见直省督抚题报开垦者,纷纷不一,至于河南一省,所报亩数尤多,而闽省继之。经朕访查,其中多有未实。或由督抚欲以广垦见长,或由司官欲以升科之多,迎合上司之意,而其实并未开垦,不过将升科钱粮飞洒于现在地亩之中,名为开荒,而实则加赋,非徒无益于地方,而并贻害于百姓也。”

不久,乾隆帝责成地方查核,“实系垦荒,然后具奏”,以后又规定新开垦的地头山脚、畸零瘠土,免于升科纳赋,以减轻人民的负担。

二、停止清丈土地。

清丈是为了清理隐匿的田地,增加赋税,本来也不失为一项善政。但奉行稍有失当,就会侵犯人民的利益。雍正任用宪德为四川巡抚,清丈四川的土地,还特派京官多人,分掌其事,推行峻急,苛派虐民。两年内清丈完毕,全省地亩从23万顷激增至44万顷,几乎翻了一倍,田赋负担也相应增加,引起垫江、忠州一带人民的武装反抗。

乾隆反对这种竭泽而渔的做法,一上台就以“识见卑鄙,昏聩糊涂”,将宪德(时任刑部尚书)解任,以后,不再大搞清丈增赋的措施。

三,停废契纸契根法。

雍正最重用的河南山东总督田文镜创立了契纸契根之法。民间田地房产交易,不准自立契券,都要使用藩司(布政使衙门)颁发的契纸契根。这样,民间交易甚感不便,也给官吏提供了敲诈勒索的机会。

乾隆谕令,民间交易,“仍照旧例,自行立契,按则输税,将契纸契根之法,永行禁止”。乾隆很讨厌以严酷闻名的田文镜,他认为雍正最重用的三个大臣鄂尔泰、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最好,李卫次之,田文镜最下。“河南地方,自田文镜为巡抚总督以来,苛刻搜求,以严厉相尚,而属员又复承其意指,剥削成风,豫民重受其困。”这一段对田文镜的职责也隐约地指出了雍正政治的特点和弊端。

四、停止营田水利和井田。

直隶的营田水利和试行井田是雍正和怡亲王允祥的“杰作”,经营多年,耗帑数百万,并无实效。乾隆即位后,撤销了营田观察使,他说:“州县地方原有高下之不同,其不能营治水田,而从前或出于委员勉强造报者,自应听民之便,改作旱田。”

还有,雍正生前在霸州、固安、永清、新城一带,拨出一批土地,试行井田。乾隆认为“古制难复”,撤销井田,全部改为屯庄,“应令按亩完纳屯粮”。

五、停捐纳。

雍正时,西北连年用兵,西南改土归流,军务繁忙,耗饷甚多。加上官吏的亏空,庶民的拖欠,财政颇为拮据。雍正竭力整顿财政,但短时期内显不出效果,不得不开办捐纳,卖官鬻爵。

乾隆即位后,和准噶尔谈判成功,西北大规模撤军,省下了大量经费。而且头几年还算是风调雨顺,农业收成较好,朝廷的日子也就比较好过,下令停止捐纳,只保留了纳粟入监的制度,永为定例。

当然,乾隆改变雍正的政策,也有改过头的。碰到这种情形,就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修改自己的政策。比如,雍正时,查禁私盐很严格,小民往往触犯法网。乾隆大发慈悲,允许百姓携带和贩运少量食盐,“贫穷老少男妇,挑负四十斤以下者,概不许禁捕”。

不料命令颁布不久,天津就有许多人,“以奉旨为名”,肩挑背负,贩运食盐。镇江、广州等地公然贩私,成群结党,目无法纪。这使盐商的经营和收入大受影响,乾隆的政策不可能逾越统治阶级利益所许可的范围,他也就改变态度,收起善心,加紧了对私盐的查缉。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乾隆初年的政策,从各方面改变了雍正苛严政治。尽管少数政策碰了壁,行不通。但总的来说,实行宽大政策的效果是良好的,缓和了紧张的关系,减轻了民间负担,使人们的心情较为舒畅。

乾隆自己说:“从前奉行不善,间有一二苛细者,渐次改除,民情颇觉顺适。”后人记载:“高宗登极,所布诏令,善政络绎,海宇睹闻,莫不蹈舞。”“纯皇帝即位,承宪皇严肃之后,皆以宽大为政,罢开垦,停捐纳,重农桑,汰僧尼之诏累下,万民换悦,颂声如雷。”

这些评论,并不都是臣下虚假的歌颂之词,连当时在北京的朝鲜使臣也称赞乾隆的初政,一个使臣说:“雍正有苛刻之名,而乾隆行宽大之政。以求言诏观之,不以论寡躬缺失,大臣是非,至于罪台谏,可谓贤君矣。”

乾隆虽然较大幅度地改变了雍正的政策,但在人事上却未作大的更换调动。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而乾隆则不然,他尽量利用老班子,推行新政策。27个月居丧期间,设总理事务处,由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鄂尔泰、张廷玉参预,这都是雍正的旧人。他也起用自己的老师朱轼,少年时的伴读福彭,年轻有为、颇有锋芒的讷亲以及老臣海望、徐本等协办总理事务处,而这些人都是雍正重用的人。

雍正鉴于自己兄弟争立的教训,防范周密,所以乾隆弟兄和前一辈皇子的情况的大不相同,在藩邸时并无自己的私属。乾隆说:“今朕所用之人皆皇考所用之人”。

事实上,在雍正遗留的领导核心以外,乾隆并无可以引进的亲信人物,除了“用人唯旧”以外,他别无选择。这倒避免了新旧之间的倾轧与摩擦,减少了推行政策的阻力。当然,旧人之间也有矛盾冲突,如鄂尔泰和张廷玉的门户之争,但他们的势力、影响,丝毫不能妨碍皇帝的权威,乾隆操纵两派之上,暂时不作处理。

后来,乾隆逐步使亲王脱离实际政务,打击鄂、张的势力,重用自己的妻舅傅恒,才算冲破了雍正用人的圈子,形成了人事方面的新格局,那已经到了乾隆十年以后,并非是初政的范围了。

应当指出,乾隆虽多方面改变雍正的政策,但其性质仍不超出纠偏补过的范围,并非是全盘否定,彻底变革。雍正许多重要的、正确的措施,如地丁合一、耗羡归公、养廉银制度,虽也有人建议改变,但乾隆并未采纳,仍坚持实行。

一个杰出的帝王,不但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时损益,制定政策,以自己拥有的全部权威,扫清障碍,还要善于作思想论证,阐明自己政策的正确和必要,努力使他们信服并付之执行。

乾隆皇帝就是这样,他在位初期,不但成功地改变了雍正的某些政策措施,消除了积弊,并且提出“中道政治”和“宽严相济”的施政方针,为自己的政策转变制造根据,进行舆论宣传。他一上台就宣称:“治天下之道,贵得乎中,故宽则纠之以猛,猛则纠之以宽”。可以说。“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是乾隆认定的不二法门。

根据乾隆的说法,康雍乾三朝总的方针是一脉相承的,并无差别。但具体的政策措施,因时变异,各有特色。康熙的特点是“宽”,到了晚年,臣下奉行不善。乾隆说:“昔我圣祖临御六十余年,政崇宽大,而内外臣工,奉行不善,怠玩成风,遂致办事暗藏弊端,国帑率多亏空”。

雍正即位,不得以济之以“严”。乾隆说:“皇考临御之初,见人心玩愒,诸事废弛,官吏不知公事,宵小不知畏法,势不得不加意整顿,以除积弊,乃诸臣误以圣心在于严厉,诸凡奉行不善,以致政令繁苛,每事刻核,大为门闾阎之扰累。”

乾隆说雍正的严是出于不得已,是为了纠正康熙晚年的宽纵之弊,而自己修正雍正的政策,同样是出于不得已。这个说法大致是站得住脚的。因此,康雍乾祖孙三代,总的制度方针,并无变化,只是因时制宜,针对政治上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而采取或宽或严的措施。

乾隆中期以后,很少长篇大论阐述“宽严相济”的道理了,但这一思想,一旦形成,会长久保持其影响。直到乾隆当皇帝的最后一年,即乾隆六十年,他在谕旨中还说:“朕办理庶狱,一秉大公,自系宽之所致,不得不纠之以严。”可见,“宽严相济”几乎和乾隆一朝的施政相始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周朝第四代君王伐楚,昭王中计死于汉水之滨,真正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周昭王伐楚的历史,西周覆灭后楚国的历史,楚昭王是什么样的君王

    看过最近几期图文的朋友,对周朝的创建和前面三代君王以及继位贤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本期图文老龙准备与大家说一说周朝的第四代君王--周昭王,这个周昭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1.成康之治与昭王衰落。周公死后,成王在召公的辅佐下渐渐行使起天子的职责。直到成王二十六年,召公才不幸去世。经

  • 姜太公与莱子国的宿怨,在齐国开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礼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姜子牙作为商周时代第一奇才,在整个姬周攻灭殷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史书中说的是被封到齐鲁之地,其后建立影响后世的强大诸侯国齐国。当时齐国的所在地尚且处于东夷势力辐射区域,姜子牙刚刚到齐国的时候,曾经与当地族群发生争执。那么,是什么族群竟然敢于与厉害的

  • 姜子牙为什么会选择丘穆公守卫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子牙治理齐国,姜子牙为什么被封在齐国,姜子牙是怎么建立齐国的

    据说姜子牙有十多个儿子,这个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这十多个儿子中,真正出众的不多,其中嫡长子是齐丁公吕伋,常年伴随姜子牙左右,在周武王攻灭殷商的时候,这个吕伋可能就在姜子牙的身边。后来姜子牙受封齐国,又跟着到齐国开国立业,但在五个月后就跟着姜子牙回到镐京城中述职,留守齐国的则是姜子牙的三儿子丘穆公。

  • 林姓起源:比干被杀后,妻子逃到林中生下遗腹子,被周武王赐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林姓始祖比干生日,林姓是不是比干后人,林姓历史名将

    首先,我们要从一个叫做比干的人开始讲起,他因为从小就比较聪明,而且勤奋好学。所以在学有所成之后,就开始辅助商朝。虽然比干的一生勤勤恳恳,对朝廷也是十分的忠心,但是他没有生在一个好的时代,由于纣王的残暴无道,根本就听不进人们的劝告。而比干又是一个正人君子,为了商朝直言进谏,导致纣王处死了他。当时比干的

  • 周朝为何备受尊崇?因为其做出了四个贡献,让中国受益3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贡献,创立礼乐制、宗法制等重要制度,保障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完善的制度,是国家稳固的重要保障。周朝成立后,先后创建和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国野制等制度。这些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体系的基础。此后的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周朝创建的制度体系。其中,宗

  • 周武王灭商之谜被专家公布:用了“下三滥”手段,后被孟子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武王为什么灭商后不久就死了,周武王灭商,武王灭商真实原因

    专家:周武王灭商用了“下三滥”手段,后被孟子洗白,能忍?最近上演的新版《封神演义》重新展示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实在正史里面,商王朝和自己的诸侯国周国之间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文丁杀季历,(帝乙)二年周人伐商”。文丁是纣王的祖父,季历是周武王的祖父,文丁在杀了季历。在纣王父亲

  • 中国古代有个王朝,比夏朝还早,存在了数百年,如今却很少被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原来夏朝前还有9个王朝,中国历代王朝之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

    上古时期又有人称神话时期,期间并没有任何的文物出土,因此人们也不敢断定上古时期是否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这个神秘莫测的时期的却也是被记载下来。古人推断上古时期一直到夏朝中间这段漫长的时代,中国这片华夏大地是被虞朝统治管理的,而“三皇五帝”之一也正好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舜。舜

  • 有人说清朝是奴隶制国家,是否确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奴隶制图片,古代奴隶制女性的悲惨生活

    过去我们按马克思历史理论,而将夏商周称之为奴隶社会,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期,称之为封建社会。而其实这种划分,并不适用於中国,且马克思本人也曾说过,他是根据西方的历史社会形态进行划分的,而对东方的历史政治形态欠缺了解。而如果一定要套用马克思历史理论,我们可以发觉西周到春秋时期更符合西方封建制的特征

  • 妲己晚上睡觉时有2个嗜好,常人无法忍受,商纣王却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妲己纣王寝宫,妲己是怎样为纣王喝酒,妲己为什么深受纣王宠爱

    说到妖妃,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苏妲己了。妲己的美艳夺冠天下,在当时也是颇得纣王的喜欢,后来纣王开始了昏庸残暴的统治引起了人们的愤恨,人们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妲己。长久以往,妲己也同纣王一样,成为了人们心生最忌讳的存在!而当时有对妲己几个生活习惯的传言,尽显了其妖媚的形象,更加惹得人们愤恨不已。那

  • 秦朝若实行分封制,能避免二世而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考据外国史,日本的皇室被称为“万世一系”;英国现今的王室,其血缘可追溯到诺曼底征服(1066年),亦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欧洲尚存的其他国家王室,也通常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而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都是长期实行封建制。那么,假使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并不完全废除分封,秦朝能避免二世而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