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周朝第四代君王伐楚,昭王中计死于汉水之滨,真正原因是什么?

周朝第四代君王伐楚,昭王中计死于汉水之滨,真正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105 更新时间:2024/2/8 4:44:22

看过最近几期图文的朋友,对周朝的创建和前面三代君王以及继位贤臣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本期图文老龙准备与大家说一说周朝的第四代君王--周昭王,这个周昭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君王呢?下面我们一起看看。

1.成康之治与昭王衰落。

周公死后,成王在召公的辅佐下渐渐行使起天子的职责。直到成王二十六年,召公才不幸去世。经过他多年的言传身教,成王已将文王武王时的一些好传统继承下来西周的奴隶制进一步巩固,王权进一步加强。就是到了成王的儿子康王时,周天子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威,也仍然没有削弱。成王、康王离周朝开国不久,知道创业的艰辛,加上又有一些能干的大臣辅助,在这40多年中,周朝的政治比较清明,统治比较巩固,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可是到康王的儿子昭王瑕(xia)即位的时候,周王朝就开始衰落了。

周昭王姬瑕(955―公元前977年),姬姓,名瑕,出土青铜器铭文作卲王,周康王姬钊之子,周朝第四任君主。周昭王继位后,欲继承成康事业,继续扩大周的疆域,从周昭王十六年开始,亲率大军南征荆楚,经由唐(今湖北随州西北)、厉(今湖北随州北)、曾(今湖北随州)、夔(今湖北秭归东),直至江汉地区,大获财宝,铸器铭功。周昭王十九年,他亲自统帅六师军队南攻楚国,全军覆没,周昭王死于汉水之滨。那么周昭王具体什么怎么在攻楚败亡的呢?

周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不知道创业的艰难,又见父亲康王整天在大殿中正襟危坐,百官听命,诸侯臣服,按时贡赋,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觉得这天子没什么难当的,于是就开始追求享受,不理朝政,周朝因此开始衰落。一些分封出去的诸侯也不大尊敬这位天子了。

2.昭王喜好在暗示什么?

而这昭王最喜欢的是奇花异草,珍禽异兽,有了这些东西,他可以把国家大事放到一边不管不问,只顾自己去获观赏。有一天,南方的楚国派来一个使者,这使者声称,楚王得到了一只珍贵的白维(zhi),要贡献给周昭王,因考虑到路途遥远,白雉又极难饲养,担心途中死掉,犯下欺君之罪,因此请天子亲自去看。昭王一听,顿时眉开眼笑,心想天下诸侯还有想着我的。为了显示天子的威风,更为了要亲眼看一看那稀军的白雉,他决定亲自去楚国一趟。

昭王南巡的消息一传出,许多大臣纷纷前来劝阻。原来这楚国虽为周朝的诸侯国,但远离周期都城,近些年垦荒种植,演兵习武,吞并周边小国,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就想摆脱周天子的控制,给周天子的贡赋也一年比一年减少,所以从成王后期起,差不多年年派出武士到楚国催逼贡赋。前两年,周昭王还派出重兵对楚国进行过两次大规模的讨伐呢!周楚之间是这样一种关系,天子要南巡,怎能让朝臣们放心呢?

3.昭王南巡让百姓遭殃。

可昭王为了要显显威风,哪里听得进这些劝阻的话呢?不几日,就选派精兵良将护从,起驾南行了。

昭王南巡,可害苦了沿途的老百姓,男的被拉去给昭王的军队驾车、挑担、运送粮草;女的被拉去给他做饭、洗衣。老百姓家里的粮食被抢走了,耕牛和鸡鸭也被抢走宰杀了。

走了很多天,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河面不宽,但水流湍(tuan)急。昭王派人找来几个渔夫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汉水,要到楚都丹阳(现湖北省枝江县),非在此处渡船不可。于是,昭王下令把附近渔民的船只全部搜来,把船夫抓来,来往摆渡了两天,才将南巡大军全部运过河去。

4.南巡泡汤转抢劫百姓。

昭王渡过汉水以后,命令军队向楚都丹阳发动进攻可是楚军早已有所准备。打了几仗昭王没有占到什么便宜,丹阳始终攻不下来。昭王的军队只好拿老百姓出气,从老百姓那里抢劫(jie)了大批财物,就班师回朝。

来到汉水边,昭王的军队大吃一惊,河边一只船也没有。昭王派武士到附近村庄里搜了半天,也没有搜到只。他们断定是这些山野村民成心跟周军作对的,便命令他们在3天之内,造出30条船来,交付周军使用,否则格杀勿论。

5.百姓痛恨且应对周军。

第三天中午,30个村民果然划着30条新船来到河边。周军渡河心切,就急先恐后地上船,还把车、马和抢来的财物全都装到船上,一齐向北划去。不料30只船刚划到河中心,竟都漏起水来。兵士们惊慌失措,30个船夫一个个跳到河中,游走了。30只船相继散了架,昭王和他的军队连同车马财物,都掉进了汹涌的河里。

原来汉水边的百姓看到昭王的军队这样烧杀抢劫,早就恨透了他们,就决定在昭王返回时给他点苦头尝尝,教训教训他,让他知道老百姓是不好欺侮的。

6.祸害百姓使己方溺亡。

于是,在周军下令造船后,村民们临时用树胶把一块块木板粘合到一起,制造了30只船,又在粘合处画上一些花花绿绿的图案掩盖粘缝处,周军未看出破绽(zhan),就上当了。这种船经水浸泡,树胶慢慢溶化,船自然就散架了。这些周军兵士生长在北国,大多不识水性,扑腾几下,就沉下去,弹身鱼腹了。只有少数兵士,或靠着水性,或抓着块木板,才勉强游到岸边,保住了性命。

昭王自幼在王宫中长大,不识水性,加上身体肥胖,他掉进水里,只扑腾几下就直往下沉。昭王有个护卫叫辛游靡(mi)不仅力气大,又会浮水。他看到昭王翻着白眼往下沉,就赶紧过去救驾。他一手夹住昭王,一手划着水往岸边游,好不容易才把昭王弄到岸上。昭王的肚子里灌满了水,胀得像面大鼓,一摸鼻子眼,一丝儿气也没有了,原来早就淹死了。

7.对昭王之行的总结。

周昭王自幼生长在王宫中,不知道创业的艰难,又见父亲康王整天在大殿中正襟危坐,百官听命,诸侯臣服,按时贡赋,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就觉得这天子没什么难当的,于是就开始追求享受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如此做派,周朝岂能不衰落呢?对楚国的征伐也不是一次有计划、有步骤的军事行动,而是昭王玩心太盛引发的临时行动,又由于当时野蛮对待百姓,打死抢劫祸害百姓,已经失去了所到之处的民心,从而转为人民对周军的愤恨,如此一来形成的仓促伐楚行动岂能不败。

因此周昭王十九年,昭王再次亲率六师伐楚,结果全军覆没,死于汉水之滨。对于这件事,《古本竹书纪年》有记载:“昭王末年,夜清,五色光贯紫微,其王南巡不返”。周昭王崩后没有向诸侯告丧,宗室诸侯拥立周昭王长子姬满继位,是为周穆王。从夏商周的历史来看有一个规律性的东西,一般是开国之处的几代君王都是很好的,但立国成长起来后,后继之君生于安逸,长于安逸,最终也会死于安逸。这也应验了一句名言:打江山易,坐江山难!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更多文章

  • 姜太公与莱子国的宿怨,在齐国开国的时候就已经注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礼记》载:“太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姜子牙作为商周时代第一奇才,在整个姬周攻灭殷商的战争中功勋卓著,史书中说的是被封到齐鲁之地,其后建立影响后世的强大诸侯国齐国。当时齐国的所在地尚且处于东夷势力辐射区域,姜子牙刚刚到齐国的时候,曾经与当地族群发生争执。那么,是什么族群竟然敢于与厉害的

  • 姜子牙为什么会选择丘穆公守卫齐国?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姜子牙治理齐国,姜子牙为什么被封在齐国,姜子牙是怎么建立齐国的

    据说姜子牙有十多个儿子,这个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这十多个儿子中,真正出众的不多,其中嫡长子是齐丁公吕伋,常年伴随姜子牙左右,在周武王攻灭殷商的时候,这个吕伋可能就在姜子牙的身边。后来姜子牙受封齐国,又跟着到齐国开国立业,但在五个月后就跟着姜子牙回到镐京城中述职,留守齐国的则是姜子牙的三儿子丘穆公。

  • 林姓起源:比干被杀后,妻子逃到林中生下遗腹子,被周武王赐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林姓始祖比干生日,林姓是不是比干后人,林姓历史名将

    首先,我们要从一个叫做比干的人开始讲起,他因为从小就比较聪明,而且勤奋好学。所以在学有所成之后,就开始辅助商朝。虽然比干的一生勤勤恳恳,对朝廷也是十分的忠心,但是他没有生在一个好的时代,由于纣王的残暴无道,根本就听不进人们的劝告。而比干又是一个正人君子,为了商朝直言进谏,导致纣王处死了他。当时比干的

  • 周朝为何备受尊崇?因为其做出了四个贡献,让中国受益3000年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个贡献,创立礼乐制、宗法制等重要制度,保障了中国社会的稳定完善的制度,是国家稳固的重要保障。周朝成立后,先后创建和完善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井田制、国野制等制度。这些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构成了(自然经济时代)中国社会体系的基础。此后的各个朝代,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周朝创建的制度体系。其中,宗

  • 周武王灭商之谜被专家公布:用了“下三滥”手段,后被孟子洗白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周武王为什么灭商后不久就死了,周武王灭商,武王灭商真实原因

    专家:周武王灭商用了“下三滥”手段,后被孟子洗白,能忍?最近上演的新版《封神演义》重新展示了武王伐纣的历史。其实在正史里面,商王朝和自己的诸侯国周国之间发生了很多次的战争。根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文丁杀季历,(帝乙)二年周人伐商”。文丁是纣王的祖父,季历是周武王的祖父,文丁在杀了季历。在纣王父亲

  • 中国古代有个王朝,比夏朝还早,存在了数百年,如今却很少被承认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原来夏朝前还有9个王朝,中国历代王朝之夏朝,中国历史第一个封建王朝夏朝

    上古时期又有人称神话时期,期间并没有任何的文物出土,因此人们也不敢断定上古时期是否是真实存在过的。但是在历朝历代的史书中,这个神秘莫测的时期的却也是被记载下来。古人推断上古时期一直到夏朝中间这段漫长的时代,中国这片华夏大地是被虞朝统治管理的,而“三皇五帝”之一也正好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舜。舜

  • 有人说清朝是奴隶制国家,是否确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是奴隶制还是封建制,奴隶制图片,古代奴隶制女性的悲惨生活

    过去我们按马克思历史理论,而将夏商周称之为奴隶社会,秦朝到清朝这两千多年的时期,称之为封建社会。而其实这种划分,并不适用於中国,且马克思本人也曾说过,他是根据西方的历史社会形态进行划分的,而对东方的历史政治形态欠缺了解。而如果一定要套用马克思历史理论,我们可以发觉西周到春秋时期更符合西方封建制的特征

  • 妲己晚上睡觉时有2个嗜好,常人无法忍受,商纣王却爱不释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妲己纣王寝宫,妲己是怎样为纣王喝酒,妲己为什么深受纣王宠爱

    说到妖妃,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苏妲己了。妲己的美艳夺冠天下,在当时也是颇得纣王的喜欢,后来纣王开始了昏庸残暴的统治引起了人们的愤恨,人们认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妲己。长久以往,妲己也同纣王一样,成为了人们心生最忌讳的存在!而当时有对妲己几个生活习惯的传言,尽显了其妖媚的形象,更加惹得人们愤恨不已。那

  • 秦朝若实行分封制,能避免二世而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而考据外国史,日本的皇室被称为“万世一系”;英国现今的王室,其血缘可追溯到诺曼底征服(1066年),亦有近一千多年的历史。而欧洲尚存的其他国家王室,也通常都有极为悠久的历史。而这些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都是长期实行封建制。那么,假使当初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并不完全废除分封,秦朝能避免二世而亡的

  • 剑作为“百兵之君”,究竟是哪个国家发明的?是周朝吗?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周朝剑图片,剑乃百兵之君,枪和剑谁是百兵之王

    剑,素来有“百兵之君”的称谓,它作为兵器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我之所以对它感兴趣,不仅是因为它造型好看,方便携带,更是因为它既可以霸气侧漏又可以秀气惠中,既适合男人用又适合女人用,是个既便捷又实用的兵器。古代的文人墨客,王公贵族,侠士侠女都十分看好剑。那么这种男女皆宜的兵器是是谁创造出来的?这估计很难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