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之死的历史疑点:谁是害死齐桓公的真凶?

齐桓公之死的历史疑点:谁是害死齐桓公的真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24 更新时间:2024/2/7 20:25:27

春秋,一春一秋,即为春秋。春,蠢蠢欲动,时有动作。秋,静娴安好,悠然自得。春秋时期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朝廷的人,一种是山野的人。朝廷的人依附诸侯,志达天下,希望以己力改变天下格局。一种是淡泊宁静,与世无忧,避居世外,著书授徒。于是,不管明君、忠臣还是奸臣,齐桓公管仲易牙竖刁和开方,都是第一种人,这种人是春秋时期最多的人。今天要说的,则是这种人。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最有影响力的诸侯。当政期间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诸侯霸主,只可惜晚年昏庸腐化,宠信奸臣,以九五之尊却落得个不仅饿死,尸体还被停放数日以至发蛆的悲惨结局。在这场政治动乱的背后,抽丝剥茧,我却发现了几个奇怪的疑点,这些疑点让我纠缠不清,希望寻找到其真实原因,可是在浩繁的搜寻工作以后,从头至尾,我却再未找到任何的证据,抽丝剥茧的工作完成了一半,却发现茧内又藏了个茧,结果依然未知。故而整理如下,望知情者告知:

疑点1:管仲在想什么?

齐桓公能够成为霸主,管仲功不可没。这个历史记载有很多,我就不再赘述。关键的问题是,管仲不知道是老糊涂还是别有用心,按照后人对管仲的评价,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物,却没能判断出易牙、竖刁和开方将来必酿成大祸,没有釜底抽薪,直接将三人杀掉或者远逐。如果管仲如此做了,齐国内乱必不成行。后世自比管仲的诸葛亮临死前可是授了锦囊,消除了魏延的后患。

[var1]

疑点2:管仲啊管仲?

也跟管仲有关。管仲死于公元前644年,其向齐桓公推荐的丞相人选隰朋也是死于公元前644年,管仲的好朋友鲍叔牙也是死在这一年。而齐国动乱是在前643年,齐桓公死于前643年。如此看来,除了这三个元老权臣,齐国已无人选可以担当重任。也就是说,齐国在桓公晚期已然衰落,动乱已经密谋许久,否则不可能来得如此之快。齐国的人才,要不然就是被管仲等人拒之门外,要不然就是被奸臣们纳为己用。如此看来,是管仲也好,是易牙诸人也罢,都是齐国的奸臣。

疑点3:竖刁自宫

竖刁此人也很奇怪,在周礼依然有余韵的春秋时期,居然能冒无后为大的大忌,自我阉割,那是比东方不败等人为修习葵花宝典的勇气更为可佳。不过,竖刁应该是有史料记载以来最早的宦官乱政,算是开了五千年宦官乱政的先例。

竖刁阉割后,进的是齐桓公的后宫,有种可能是,此人帮齐桓公管理后宫,享受的是齐桓公的权力待遇,这就可以理解竖刁等三人发动内乱,宫人就不顾桓公死活,全部逃了出去,要知道春秋时期的礼义廉耻忠孝节义是相当严格的。明显是内通消息,外令骚动,早就和宫人们达成一致了。否则,以齐桓公之智慧,宫中人等稍有异动,必是立马诛杀之。何必等到大祸铸成。

疑点4:易牙烹子侍君

易牙这个人也很奇怪,从他烹子侍君这个事情上,可以发现春秋时期的怪现象,国君们好像很喜欢吃人肉。后来还有晋文公介子推的腿子肉的事情。春秋的国君好像以此为乐,认为臣子给自己吃人肉是相当忠诚的表现。

回头说易牙,这个人被后世厨子们当做祖师爷供奉,是厨子中的精英,当时应该算是齐桓公宫中的御厨,对于易牙,连向来讲求忠孝的老学究孔子也称赞他的厨艺:“淄渑之合者,易牙尝而知之”。因为做得一手好菜,颇受齐桓公亲赖。不过资料有载,齐桓公初欲立公子昭为君,在易牙等人的怂恿下,又同意了立公子无诡为君。

既然齐桓公已经同意了公子无诡为君,那么易牙等人的动乱就显得莫名其妙,如果易牙等人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齐桓公会改立公子无诡为君,按理说,其他公子已经没有办法与众望所归的公子无诡为敌。易牙等人只等公子无诡当了君王,荣华富贵不是理所当然,何必留得个遗臭万年的奸臣贼子的臭名。可能有两个因素导致如此,一个是齐桓公突然想改变主意,依然立公子昭为君。一个是公子昭已经纠合朝中老臣们,想翻盘。易牙等人明白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一不做二不休,坏人最到底,方可保自己一世无忧。如此看来,齐桓公之死,根本不是易牙等人的阴谋,而是宫廷动乱的必然,也就是说公子昭、公子无诡、公子潘三股势力早在就蠢蠢欲动,只不过历史终究只是记录了失败者的阴谋,而胜利者则已逍遥法外。

[var1]

疑点5:卫开方

卫开方也是很奇怪的一个人,其母国从事自终,春秋战国,浩浩七白年就没有强大过,数代国君要不被女人害了,要不就玩物丧志,像他爹卫懿公,就是个喜欢养鹤的家伙。如此家教,如此奢华生活,怎能养出个孝子贤孙。

当然,开方本来也不是孝子。卫国打了败仗,开方被送到齐国当人质。历史说开方是主动留在齐国侍候齐桓公,至于后来怎么又得到了桓公的亲赖,实在是基情无限。如果觉得当人质很舒服,只能说明这个小子太卑贱了。如此卑贱之人,最后竟能掌握权谋,实在可笑。历史记载他爹被戎人杀死竟然没掉泪,也实在奇怪。

如果面对这般无父无君的人,齐桓公还能重用,只能说明齐桓公的愚蠢。而如果齐桓公不重用他,他却又不能进入权力的中心,掌握核心权力,就不可能帮助他配合易牙等人发动内乱。终其所述,无君无父,户籍为卫国人,仅仅是个人质,最后成为齐国大害,奇怪。

另外,易牙、竖刁拥立的是公子无诡,卫开方拥立的是公子潘。按理说两个派系各自拥立的人选不同,在成功囚禁齐桓公以后,掌握大权的易牙、竖刁应该立马杀了卫开方,可是卫开方带着公子潘不仅拉起了自己的队伍,还和其他几个公子开始混战。最奇怪的是,卫开方竟然活得比易牙、竖刁更舒服,后来宋国大兵压境,竖刁被杀,易牙逃窜。开方却活得好好的,后来据说还帮助公子潘杀掉了公子昭的儿子,成功翻盘。这里奇怪的事情就出现了,作为齐桓公之死的主要罪犯,易牙、竖刁受到惩罚,开方却未被公子昭诛杀,如此杀父之仇,公子昭竟能饶恕!奇怪!

疑点6:老妇人

易牙、竖刁、开方发动宫廷政变,把齐桓公幽禁在冷宫,门前筑起了一道高墙,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注意,这里是高墙,是断绝了与外界的一些联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出现了一个神秘的女人,是宫女也罢,是老妇人也罢,她就这样神奇的爬进了囚禁齐桓公的冷宫。

这个女人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她为什么要进去。反正她专程进去见齐桓公,然后告知了宫廷政变的事情。这个女人的身份实在很奇怪,可能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齐桓公的妃子,谨守人妻的职责,对齐桓公忠贞无二,要陪伴齐桓公直到死。第二种是易牙等人派去的人,专程去看看齐桓公有没有死。两种猜测都有说不通的逻辑,假如高墙已筑,道路堵塞,重兵把守,这妃子怎么进去?如果是易牙派去的人,都这个时候了,还有闲心来管齐桓公的死活,易牙是没事情干了吧?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今天4月02日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诞辰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上对孟子的评价,孟子的历史记录,孟子是什么历史人物

    在2386年前的今天,前372年4月2日(农历五月初八),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诞辰。孟子(前372年4月2日~前289年,距今已2386年),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 五国伐齐后,齐国仅剩两座城池,靠什么在乱世中立足?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合纵伐齐后齐国灭了吗,为什么五国伐齐后齐国就不行了,齐国城池

    一、田单力挽狂澜,巧使计谋,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乐毅在围攻邯郸时采用了怀柔政策,在周边地区减税减负,善待贤士,礼遇百姓,目的自然是为了争取民心,便于以后的统治。田单是个很精明的人,摸透了乐毅的心思,心里边就有了主意。燕昭王去世后,田单抓住乐毅和新王不和的有利时机,派人到燕国大肆制造谣言,说乐毅之所以迟

  • 战国七雄,最先强大的魏国有哪些战争?落下朝秦暮楚的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战国风云纪录片魏国,战国魏国历代君王,朝秦暮楚是魏国吗

    战国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魏国,但是在齐魏马陵之战后,齐国取代魏国成为中原地区的霸主;而此时,秦国在商鞅变法之后开始变得强大起来,开始谋求向东开疆拓土;处在东西方两大霸主秦国、齐国的夹击下,魏国、赵国、韩国为了生存合纵其他国家,北连燕国、南连楚国,西抗秦国,东抗齐国,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 战国时期,外交活动受哪些思想影响?韩非子韬光养晦,孙膑慎战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孙膑复仇记,孙膑庞涓36集,孙膑妻子儿女照片

    战国乱世,群雄并起,争夺天下,各诸侯国在不同时期为了争霸,为了开疆拓土,或者是为了救亡图存,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展开了一系列的邦交活动,苏秦的“合纵”,张仪的“连横”,秦国的远交近攻等等。纵横家的出现和活跃的邦交活动,对战国时局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var1]那么战国时期,为何会有这么高深复杂的外

  • 战国七雄军事实力,赵国崛起于赵武灵王,燕国乐毅围攻齐国五年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战国七雄赵国资料,燕国乐毅,战国七雄赵国发展历程

    有句话说得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才能维持一个强大的国力,而综合国力的表现,在战争中往往最先体现在军事实力上,那么战国七雄,各诸侯国军事实力是什么情况呢?笔者在上篇文章着重分析了虎狼之师秦国、天下战场魏国、大而不强楚国的军事实力,本篇文章继续分析齐国、赵国、燕国、韩国的军事实力。

  • 山海经:天下仅有3只夔牛,两只已经惨死,最后一只不知所踪!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山海经10大猛兽,山海经异兽夔牛,山海经十大最强动物

    山海经里面记载了一种异兽,长着一只脚,这种异兽大家应该都是比较熟悉的,因为在很多的小说作品或者是电视里面都出现过这种异兽,那就是夔牛,实际上,天下不仅仅是一只夔牛,而是一共有三只的,我们知道夔牛这种异兽但是,关于有三只这种事情怕是很多人就不知道了,而且,夔牛和很多著名的人物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

  • 孔子的20世孙,10岁语出惊人,跟老子攀亲戚,又跟家人争着认罪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子第七十二代嫡孙,孔子和孙子相处,孔子的16代世孙

    [var1][var1][var1]《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10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京城。那时候,河南尹李膺比较傲慢,不轻易见人。他告诉自家门卫,不是当代名人或者和李家有世交的,一律都不要来通报。孔融对这个李膺很好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会下这样的命令呢?这一天,孔融去李膺家敲门。他告诉李家的门

  • 孔子:在鲁推行礼制三个月大治,后来被迫离开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姓鲁,孔子主张礼治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全文意思

    父亲去世之后,孔子和母亲颜征在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虽然他胸怀大志,但是此时无论是衣着还是谈吐,都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所以难免被阳虎看不起。阳虎看着衣着寒酸的孔子,奚落道:“季氏是在宴请名士,但是也没说要请你啊!”孔子吃了一个闭门羹,只好怏怏不乐地走了。年轻的孔子没想到,这位狗眼看人低的季氏家臣阳虎

  • 晋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分裂是必然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国是怎么分裂的,晋国为啥分裂了而其他国家却没有,晋国后来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var1]楚国不仅分裂割据,而且领主很多,但互相兼并不了,所以没能被瓜分,楚国其实是一个联合众国。楚国作为春秋时期从始至终贯彻集权制度的诸侯国,郡县制也是一步一步摸索上来的。楚武王最开始建立郡县,任命斗缗为第一个县令(权尹),后来斗缗谋反伏诛,但君主并没有将过错归结于郡县制本身,郡县制还是保留了下

  • 荆轲刺秦为啥失败?五个问题被他临死前一句话解开:我本不想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刺秦荆轲视频,历史上真实荆轲刺秦,荆轲刺秦失败背后原因

    [var1][var1]首先我们要问的是:荆轲刺秦王,秦王真的残暴吗?要知道,当时的秦始皇还是秦王,既没有当上皇帝,也并不残暴,六国能人志士如过江之鲫去到秦国谋发展。那些人都不是瞎子,见识也比燕太子丹和荆轲高明得多,如果秦王真的很残暴,不但那些六国来的能人早跑了,就是秦国的老百姓,也不会“闻战则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