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的20世孙,10岁语出惊人,跟老子攀亲戚,又跟家人争着认罪

孔子的20世孙,10岁语出惊人,跟老子攀亲戚,又跟家人争着认罪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512 更新时间:2024/1/17 13:45:39

[var1]

[var1]

[var1]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孔融10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京城。那时候,河南尹李膺比较傲慢,不轻易见人。他告诉自家门卫,不是当代名人或者和李家有世交的,一律都不要来通报。孔融对这个李膺很好奇,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会下这样的命令呢?

这一天,孔融去李膺家敲门。他告诉李家的门卫,自己家和李家是世交。门卫很痛快地进去通报了。进来后,李膺看到是个小孩子,自己不认识,很奇怪地问,你我两家有交情吗?

[var1]

[var1]

孔融很自然地回答,有啊,我的先人孔子跟您的先人李子不就是吗?您先人老子还是我先人孔子的老师,这样推算,我孔融当然和您是世交啦。

在座的人都为孔融赞叹。有一个叫陈炜却不以为然,他发牢骚说,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有大用。

孔融接着他的话说,照您这么说,莫非您小时也挺聪明?这个逻辑推理是按照陈炜的思路来的,现在反过来,成了说陈炜没用。所有人都被孔融逗笑了,陈炜尴尬地不说话了。

孔融16岁的时候,又做出了一件让众人吃惊的事。孔融的哥哥孔褒有个朋友叫张俭,被奸人陷害。张俭为了躲避,逃到孔褒家中,这时候,孔褒不在家。

张俭觉得孔融太年轻,就没有告诉他真相,想去别的地方避难。而孔融从张俭窘迫的样子中看出了什么,把张俭留在自己家。后来事情泄漏出去,张俭跑了。

逃犯跑了,窝藏逃犯的孔褒、孔融被抓起来,送入监狱。可是,两人谁是窝藏逃犯的人呢?孔褒和孔融都说是自己,把审判长也搞糊涂了。为了弄清真相,办事员就去问他们的母亲,没想到,孔妈妈也要承担责任,说这个家她做主,罪责在她。

一门三人争死,到底定谁的罪?县里和郡里都不能做出最后的决断。于是,他们逐级向朝廷请示。最后,皇帝的诏书下来,定了孔褒的罪,而孔融,却因为这件事更加出名。

[var1]

后来,汉室衰微,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孔融对此很不满,他看不惯曹操的奸诈,多次写信嘲讽,对曹操的命令也消极抵抗。结果,最后被曹操找借口杀了。

更多文章

  • 孔子:在鲁推行礼制三个月大治,后来被迫离开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孔子姓鲁,孔子主张礼治吗,孔子登东山而小鲁全文意思

    父亲去世之后,孔子和母亲颜征在一直过着清贫的日子,虽然他胸怀大志,但是此时无论是衣着还是谈吐,都没有什么特别过人之处,所以难免被阳虎看不起。阳虎看着衣着寒酸的孔子,奚落道:“季氏是在宴请名士,但是也没说要请你啊!”孔子吃了一个闭门羹,只好怏怏不乐地走了。年轻的孔子没想到,这位狗眼看人低的季氏家臣阳虎

  • 晋国的地理位置特殊,内部权力争夺激烈,分裂是必然的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晋国是怎么分裂的,晋国为啥分裂了而其他国家却没有,晋国后来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var1]楚国不仅分裂割据,而且领主很多,但互相兼并不了,所以没能被瓜分,楚国其实是一个联合众国。楚国作为春秋时期从始至终贯彻集权制度的诸侯国,郡县制也是一步一步摸索上来的。楚武王最开始建立郡县,任命斗缗为第一个县令(权尹),后来斗缗谋反伏诛,但君主并没有将过错归结于郡县制本身,郡县制还是保留了下

  • 荆轲刺秦为啥失败?五个问题被他临死前一句话解开:我本不想刺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刺秦荆轲视频,历史上真实荆轲刺秦,荆轲刺秦失败背后原因

    [var1][var1]首先我们要问的是:荆轲刺秦王,秦王真的残暴吗?要知道,当时的秦始皇还是秦王,既没有当上皇帝,也并不残暴,六国能人志士如过江之鲫去到秦国谋发展。那些人都不是瞎子,见识也比燕太子丹和荆轲高明得多,如果秦王真的很残暴,不但那些六国来的能人早跑了,就是秦国的老百姓,也不会“闻战则喜”

  • 若赵国不收上党,能避免长平惨败吗?学者在700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长平之战时难道赵军不能退吗,赵国45万大军葬身长平是真的吗,如果赵军退回赵国会有长平之战吗

    [var1]公元前262年,秦军进攻韩国夺得野王之地,把韩国领土分成了本土和上党两块不相连的地方。换言之,韩国的上党郡成为了一块飞地。为了保住宗庙,韩国决定将上党划给秦国,以此换取秦国退兵。毫无疑问,于韩国而言,这一手弃车保帅是将损失降到最低的做法。但上党的韩国官员和百姓不愿意成为秦国人,便在郡守冯

  • 战国第八强国,曾力战魏国、赵国,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国和赵国,魏国救赵国视频完整版,赵国与魏国的战争

    [var1]一具体来说,早在春秋时期,鲜虞人就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带建立国家,因为城中有山,所以得名中山国。中山国的前身是北方狄鲜虞部落,为白狄,最早时在陕北绥德一带,逐渐转移到太行山区。鲜虞得名出自鲜虞水,鲜虞水即今源出五台山西南流注滹沱河的清水河,这一带是鲜虞最早的发祥地。鲜虞的名称最早出现在

  • 前面有父王秦惠文王,后面有弟弟秦昭襄王,秦武王嬴荡成了秦国严重被低估的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秦武王嬴荡死后王位传给了谁,秦武王嬴荡墓在哪里,秦武王嬴荡的历史评价

    [var1]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就是一个马官,得到了上司的赏识,这种在我们看起来属于取巧的那种,出身也不好,你看看其他的诸侯国不是周朝的宗室就是功臣,要那么就是先代贵族,秦国的老祖先先天不足,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

  • 晋国卿位之争,晋国第一军功家族--先轸家族出局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晋国先轸死后谁是晋国统帅,晋国六卿谁最后统一晋国,晋国十位国君都可称晋国公吗

    本文接着聊《晋国卿位之争》,与狐氏、赵氏依靠朝中地位而崛起不同。先氏的崛起,则是更仰赖於军功。晋国称霸崛起的最为重要两场战役,一是晋楚城濮之战,暂时遏制住了楚国势力的北进,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另一场战役是晋秦崤之战,挫败了秦国进取中原的企图。此后,晋国得以独霸中原,世间再无“秦晋之好”。而这两场战

  • 春秋一国君两拒高门女,下场甚是凄惨,留下一成语!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春秋期最惨的国君,春秋各国国君,春秋历史成语故事

    [var1]郑国人怜其遭遇,而作诗一首,即《诗经·郑风·有女同车》篇: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彼美孟姜,洵美且都。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var1]这首诗,即是咏齐国女子美貌贤德,而哀叹郑昭公拒婚之事。郑国在春秋早期,是极其活跃的诸侯国,郑昭公的

  • 山东六国作为中原大国,为何合纵抗秦从来没有成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六国为何没有合纵抗秦,五国合纵伐秦完整版,六国合纵抗秦秦军回援

    [var1]六国联手的情况下,所能提供出来的兵力粮草都完全可以碾压秦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山东六国的用人战法,团结程度和出兵目的上。山东六国虽然说是合纵抗秦但是并非每一次都可以联合起六个国家的,每次联合之时用哪一个国家的大将都是问题,纵观整个历史,山东六国犹其实原属晋国的韩赵魏三国和六百年[var1

  • 春秋中期之前,为何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著作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春秋兵法,春秋著作资料,春秋杰出军事家及著作

    虽说周初姜太公曾编撰过兵书,但并不可考证,如《六韬》等多系后世伪托。我国可以明确成书年代的兵法理论著作,则诞生於春秋末期。而进入战国时期,兵法理论著作则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那么,为何春秋中期之前,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理论著作呢?[var1]其实,这是由战争的规模与性质决定的。春秋时期之前,战争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