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牧野之战后,纣王及其宠妃自尽,周武王是如何处理他们尸体的?

牧野之战后,纣王及其宠妃自尽,周武王是如何处理他们尸体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045 更新时间:2024/2/16 15:23:16

如何处理前朝亡国之君的尸体,成为胜利者要处理的一件要事。

留给程序

敌酋的身体(不管死活),是战争中价值最高的目标,往往是战士们哄抢的对象。

后世的项羽王莽的尸体,无不是被胜利方的将士们直接大卸八块。

同样,攻入鹿台的周军将士,也有一样的冲动。

将士们争先恐后,想要“到击纣躬”,把纣王的尸体分了。

住手!周公姬旦制止了!

到击纣躬,姬旦不嘉。——《楚辞.天问》

这位后来周礼的主要创建者深知:合理地处理纣王的尸体,极为重要!

纣王的尸体,还是留给周武王来处理吧!

天罚,罚的是谁?

在处理纣王尸体前,周武王还有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处理。

商国百姓都在郊外迎接(等候处置)。

周武王令人传达指示:上天降休!(我代表上天给各位带来好处!)

商人都拜再拜稽首,表示臣服。

周武王挥手答拜。遂入。

伐纣前,周武王列举纣王罪状,表示自己受命于天,与诸侯对纣王“共行天罚”。

如今,经过入城前的仪式,周武王清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天罚,罚的不是商国人民,而只是纣王一人!

周武王,是解放者!

接下来,成为解放者的周武王,该开始对纣王本人“天罚”了!

充满仪式感的繁琐流程

周武王的“天罚”是充满仪式感的。

周武王先站在战车上,亲自操弓射击纣王的尸体,连射三箭后走下战车,用轻剑击打纣王尸,最后,用黄钺割下纣王的头颅,悬于大白之旗上。

为何如此繁琐?

古代死刑,分为三个流程:1、宣判罪名;2、行刑;3、示众。

纣王的罪名,在周武王发兵前已经宣判。

因此,周武王就必须依照纣王之罪,实施相应的行刑、示众。

三箭之伐

先秦的处罚,不会因为犯人生命的终结而变。

所以,纣王虽死,却仍然要按照行刑-示众的流程来办。

“天讨有罪”,大刑用甲兵,其次斧钺。

周武王先在战车上连射三箭,是是战斗姿态,施兵甲之伐。

为何是三箭呢?

周武王及历代文献各有不一。

个人倾向于“三正说”。

周武王曾经两次公开宣布纣王之罪。

在纣王的罪名中,唯妇人之言是从,不用王父母弟,不用先祖之乐,乃至虐待商国人民等,都是商国内部事务。

但是,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则是获罪于天。

武王实施天罚,自然首先是问“毁坏三正”之罪。

周武王以三箭,替天、地、人讨伐纣王,是其承受天命的宣誓。

黄钺、大白旗

行刑之后,是示众环节。

示众,多为枭首悬柱(或旗)。

砍头,可以致死,但并不一定属于行刑环节。

行刑环节,犯人可能被砍头,也可能被缢杀、凌迟,但无论怎么处决的,到了示众环节,还是要砍下头来。

古代,钺是通神、征伐、惩戒的重要器物。

周武王伐纣时,“左杖黄钺”,就是以黄钺示替天对敌人实施征伐、惩戒。

钺,既是王权的象征,也是刑罚的象征。

纣王毕竟曾是天子,自然要周武王亲自用规格最高的黄钺来砍头。

砍下头来,在哪里示众呢?

大白旗!

武王伐纣时,“持大白旗以麾诸侯”,大白旗,是周武王对诸侯的指挥之物。

悬纣王头颅于大白旗,既是宣示胜利,也是宣布对商国及其支持者的统治。

问罪妇人

周武王宣布纣王罪名时,“信用妇人”是其反反复复强调的。

纣王自绝于天,毁坏三正,是因为“乃用妇人之言”;不用先祖之乐,用淫乐,是为了“怡说妇人”···

因此,妇人,也是武王实施天罚的对象!

周武王以相同的流程对纣王宠妾的尸体实施了处罚。

不同之处是示众环节:砍头,用的是玄钺;悬挂,是在小白旗上。

这没什么好说的,宠妾毕竟不是天子!

个人认为:周武王以如此繁琐的仪式处理纣王及宠妾的尸体,既是为了宣示自己受命于天的合法性,又是为了警示强大的殷商残余及曾追随他的诸侯,以加强对天下的统治。

更多文章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历史上的武则天真的是位明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如何做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到底是不是一代明君,武则天是明君吗知乎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的看法就是武则天既算不上一代明君,也不是外战皆败内政一般的平庸君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武则天对于推动历史进步确实有着不小的贡献,但是对于唐朝而言,她的功绩并不突出,甚至不如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而她能够得到如此大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她是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即便是

  •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帝王维护其统治的手段,那么两者如何辨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对历史的影响,历代分封制简介

    分封制分封制盛行于商周时期,与当时的井田制密切相关。商周时期,王室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宗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形成了各诸侯封国。各诸侯国可以继续向下分封,如此,一层一层组成了整个王朝的架构体系。诸侯国实行世袭制,在国内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力,但是需要对王室承担贡赋、从征等义务,共同维护王室的地位。为什么要实行

  •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商代是以游牧的形式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游牧和农耕哪个更早出现在中国,商代农耕与游牧,农耕民族和游牧的关系

    游牧民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对单纯、直接,养牛羊,喝奶吃肉。游牧民族对自然的依赖性要强得多,其生产资料很单一,都是牲畜,生活方式也是围绕着牲畜展开。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游牧部落,这与他们分布的地域决定了的,北方广袤的草原环境是天然的牧场,饲养牲畜更简单,收益更大。游牧民

  • 周公好不容易打垮了殷商,为何又要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封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两次战争,周人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过,周公取胜后,未及班师,就让微子启统领殷商王族,并以宋地为他们的封国。好不容易打垮了殷商,为何周公又要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封地呢?这,正是周公高瞻远瞩之处!一道难题商、周,及当时天下各族群,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组织。因此,各个族群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极大,

  •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高人,为什么给别人打工,不自己成就事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姜子牙与张良谁厉害,姜子牙与张良什么关系

    在很多普通人看来,给别人打工是没有出路的,还是应该先积累经验和资本,找到自己创业的机会。自己当老板,才是最有前途的。这样的话,大家就脑洞大开,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高人,比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他们本身都是很有才能的,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而是跑去给别人打工呢?诸葛亮的祖辈父辈都是当官的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封神后姜子牙去哪了,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中的谋略,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姜子牙

    姜子牙绝对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在他70岁前还是啥都没有,年轻时干过屠宰生意,开过酒店卖过酒,做些小本买卖,日子过得不咋地,姜子牙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子一事无成,在72岁那年跑到渭水之滨,搞了一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戏码,每天拿着直钩钓鱼,这种怪人怪事自然吸引了别人目光,最后

  • 诸葛亮、张良、姜子牙等绝世高人,为何不自己创业,要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比得过姜子牙和张良吗,姜子牙诸葛亮和张良谁厉害,姜子牙张良

    引言很多人都有一个做老板的梦想,但事实证明,真正能当上老板的人,或者说能成大事业、赚到大钱的却没几个。毕竟闯事业和打工是不同的,虽然前者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更丰厚的物质回报,但同样也需要满足更多、更苛刻的条件才有机会成功,并不是自己能力够强或者足够有钱就能做到。悉数历史名人,比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

  • 历史老师不会讲的真相:舜囚禁尧,纣王不是昏君,夏朝不确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尧舜禅位故事资料,纣王是昏君还是明君,尧和舜的历史

    例如历史课本里,尧舜二人都是一副上古贤明君主的形象,他们治下的社会被后世神化为盛世的典范,尧舜二人“高风亮节”的把权力交接程序改为禅让制,以天下为公,更是被誉为“民主的发端”。然而这只是后世的美化,实际情况是尧在晚年昏聩不堪,德行衰微,被后起之秀舜囚禁起来,舜还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

  • 手握数十万大军,不抵抗就投降,为何最后反而被秦王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武灵王有兵权为什么被饿死,秦王朱樉与秦王妃,秦王为什么要饿死齐王

    [var1]齐国在初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齐国的君主又是一个非常争强好斗的人,齐国君王不顾群臣劝说,执意攻打宋国,虽然最后战事告捷,但是齐国也遭到了其他五国的联合讨伐。齐国的太子田法章在齐国被灭国之前就逃了出去,给一个贵族人家做仆人,然而那个贵族的女儿却看出了太子不是一般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田法章

  • 巨鹿之战,当时秦军能横扫六国,才几年间就丧失战斗力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项羽巨鹿大战秦军,巨鹿之战秦军为啥会败,巨鹿vs秦军谁厉害

    [var1]章邯的军队驻扎在棘原,项羽的军队驻扎在漳河南,两军对阵,相持未战。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害怕了,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棘原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