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欧洲也有甲骨文吗?这种传播至中国新疆的文字被称作欧洲的甲骨文

欧洲也有甲骨文吗?这种传播至中国新疆的文字被称作欧洲的甲骨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430 更新时间:2024/2/4 10:21:42

将佉卢称为“欧洲的甲骨文”不准确

佉卢文字是一种音节字母文字,由252个不同的符号表示各种辅音和元音的组合,从右左横向书写,一般用草体,也有在金属钱币上和石头上的铭文。因为鲜有人认识,所以,佉卢文被一些人称作是“欧洲的甲骨文”,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公元2世纪初,佉卢文为键陀罗国官书,是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朝的阿育王时期的文字。犍陀罗国是公元前6世纪已经存在的南亚次大陆国家,核心区域包括今阿富汗东部和巴基斯坦西北部,其地处兴都库什山脉,人口多居于喀布尔河、斯瓦特河、印度河等河流冲击形成的山谷地区。这里不仅是印度大陆文明发源地之一,而且由于地处欧亚大陆连接点上,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有着重要作用。其以佉卢文为官书,此文因之广行中亚。

公元前1世纪,中国始见佉卢文。公元2世纪中叶佉卢文传入西域于阗,公元3世纪中叶,传入西域鄯善,公元5世纪末嚈哒侵中亚,佉卢文绝。但其彻底被遗弃一直到7世纪。也就是说,佉卢文使用和流传的时间大约经历了近千年。这中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是公元3世纪时,伴随着的贵霜帝国的解体,佉卢文在产生它的印度衰落了,却突然又在古代西域的几个国家流行了起来,并成为当时的“国语”。为什么?我们分析只有一种可能,即是贵霜帝国的解体致使很多的难民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定居了下来,是他们真正把这种文字带到了中国的。

这么一说,佉卢文的来源、使用范围与时间已经非常清楚,它根本不是什么“欧洲的甲骨文”,而是由中亚流传至中国的一种文字,我们今天给它的两个定义是当时丝绸之路在这一区域内通商语文和佛教语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也就是说甲骨文是中国才有的,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有这种文字的。

曾经,欧洲考古人员在圣托里尼岛米诺斯人文明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三层楼的民居,宏伟的宫殿,欧洲最早的铺路道路,还有供水和下水道系统,并且也在这里发现了欧洲最早的文字系统。这些文字系统大约有137个,像动植物、人体、武器和船只形象,与中国的甲骨文如出一辙,已经可以很好表达出当时人类生活的场景。但如出一辙并不等于就是。米诺斯人的语言虽保留了下来,融入爱琴海文明,最终形成了古希腊文字,但是中国的甲骨文以及曾经流传于丝绸之路佉卢文没有半钱关系。

佉卢文的传播为什么与佛教的传播有关?

最早发现的佉卢文可追溯至公元前251年阿育王时期的碑刻《法敕刻文》,值得注意是:在中国境内,有两种佉卢文字系统,一是表示于阗语的,一是表示鄯善语的。但是,佉卢文在于阗民间不同行,只在贵族和宗教人士之间使用,而在鄯善却得到广泛应用。这中间主要的原因在于阗使用的语言不适合用佉卢文,也就是说这种文字不足以盛载于阗语,但因为其与宗教有一定的渊源,才被社会上层使用,而后来佉卢文流传至今西安、洛阳等地,也一定与佛教的传播有关。

佉卢文的传播为什么与佛教的传播有关呢?这要从阿育王本人说起。

阿育王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黑阿育王”时代和“白阿育王”时代。前半生为“黑阿育王”时代,阿育王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在约在公元前261年征服羯陵伽国时,有15万人被俘,10万人被杀,死伤数十万。继而,除迈索尔地区外,印度全境得到统一。据说,由于在征服羯陵伽国时,他亲眼目睹了屠杀的场面,深感悔悟,于是停止武力扩张。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阿育王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促成了这一世界性宗教的繁荣。他使佛教成为古印度国教的同时,遵从于佛教的精神,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统一,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统治了印度长达41年的时间,使这一时期成为古印度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盛时代。

作为官方文书的佉卢文,此时被用来记录在佛教辞典成为必然,而作为佛教传入中国首站的于阗社会上层使用这种文字也便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

佉卢文为什么会消失,最终成为死文字?

1873年,一位英国探险家福赛斯(T.D.Forsyth)在新疆和阗发现了一种以前人们从未留意的奇特钱币,它是一种冲制钱币(中国古钱中以前还没有发现有冲制钱币,它们都是浇铸的),钱币中央没有穿孔,而有马的图案,周围有汉文和拼音类(当时尚不清楚为种文字)两种文字。后来,经过仔细辨认,拼音类文字即是佉卢文,初步释读为“大王、都尉之王秋仁之”、“大王、众王之王、都尉之王秋仁之”,为古于阗国的钱币。这是佉卢文在中国的最早发现。

1901年,熟读了《大唐西域记》的斯坦因,一路打着“唐僧忠实信徒”的旗号,从和田闯入民丰县。民丰县城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是一个简陋、破败的偏僻村落,斯坦因在浮土没脚的集市上闲逛,却让自己的驮夫哈桑去远处打探文物遗址的蛛丝马迹。没想到,哈桑为他带来了千年的古文字——佉卢文。

在斯坦因眼里,佉卢文是一种看上去像蝌蚪一样的文字,它们自右向左地被书写在木牍上,让人难以读懂。随后,他走入于阗的尼雅遗址,没有费多大力气,就看到了那些零星散落在沙漠里的佉卢文木牍,80多件木牍,其数量几乎是世界上古文字研究者见过所有佉卢文加起来的总和。

其后,中外探险家先后在楼兰发现了1000多件写在木牍、残纸、帛书、汉锦上的佉卢文文书。这种古老的文字传播到了塔里木盆地时,深受东方文明的影响,变成了书写在胡杨板上,然后像汉简一样穿洞后用绳子捆扎,再用东方泥封印来防止泄密。

经历了30多年的解译,语言学家尽管读懂这种古文字,但却很难具体读懂它们到底说的是什么意思,但正是它记录了很多新疆古老的秘密,谁要是能解开这死去文字的秘密,谁就可以解开困扰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塔里木盆地南缘的很多秘密。因此,这种“天书”便成了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也被一些小说家们当成了“神秘的咒语”,出现在了《鬼吹灯》之类的小说里。

因为不完全了解,所以,很容易被想象,这是很正常的。佉卢文的最终消失也在抛去想象之后,显现了出来:一是适用范围小,时间久了必然会失传;二是佛教在东进过程中翻译系统的发展,尤其是佛教典籍被译成汉文,佉卢文就此失去了用武之地,也便成了死文字。

今天,我们似乎可以给佉卢文这样的定义:虽然是键陀罗的古文字,被西域人民使用过,但最终被汉文代替。它是贵霜帝国崩溃后,难民们带入中国西域的一种速记,虽然在佛教最初的传播中有过一定的生命力,但却在佛教本土化的适应中,注定了一定会消失。

有所淘汰并且不断本土化才能有更大发展,佉卢文的消失是文明在交融过程中的一种必然。

就像佛教一传入中国就被中国化,才能在中国有所发展一样;就像于阗国最早的居民据说来自于阿育王和春秋战国时代的移民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发展到最后都坚定不移地以为自己是中国人,进而出现了历史有名的于阗氏王朝那样。

所以,就佉卢文本身而言,真无所谓神秘,需要人们研究的是它盛载和记录的历史。(文/路生)

更多文章

  • 牧野之战后,纣王及其宠妃自尽,周武王是如何处理他们尸体的?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武王讨伐纣王是什么之战,武王和纣王,周武王牧野之战

    如何处理前朝亡国之君的尸体,成为胜利者要处理的一件要事。留给程序敌酋的身体(不管死活),是战争中价值最高的目标,往往是战士们哄抢的对象。后世的项羽、王莽的尸体,无不是被胜利方的将士们直接大卸八块。同样,攻入鹿台的周军将士,也有一样的冲动。将士们争先恐后,想要“到击纣躬”,把纣王的尸体分了。住手!周公

  •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历史上的武则天真的是位明君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武则天如何做到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到底是不是一代明君,武则天是明君吗知乎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的看法就是武则天既算不上一代明君,也不是外战皆败内政一般的平庸君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武则天对于推动历史进步确实有着不小的贡献,但是对于唐朝而言,她的功绩并不突出,甚至不如唐高宗李治以及唐玄宗李隆基,而她能够得到如此大的名声,主要是因为她是古代唯一的女皇帝,即便是

  • 分封制与郡县制都是帝王维护其统治的手段,那么两者如何辨别?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对历史的影响,历代分封制简介

    分封制分封制盛行于商周时期,与当时的井田制密切相关。商周时期,王室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宗室子弟和有功之臣,形成了各诸侯封国。各诸侯国可以继续向下分封,如此,一层一层组成了整个王朝的架构体系。诸侯国实行世袭制,在国内享有独立自主的权力,但是需要对王室承担贡赋、从征等义务,共同维护王室的地位。为什么要实行

  • 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生活有什么区别?商代是以游牧的形式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游牧和农耕哪个更早出现在中国,商代农耕与游牧,农耕民族和游牧的关系

    游牧民族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的生活、生产方式相对单纯、直接,养牛羊,喝奶吃肉。游牧民族对自然的依赖性要强得多,其生产资料很单一,都是牲畜,生活方式也是围绕着牲畜展开。中国古代从原始社会时期就出现了游牧部落,这与他们分布的地域决定了的,北方广袤的草原环境是天然的牧场,饲养牲畜更简单,收益更大。游牧民

  • 周公好不容易打垮了殷商,为何又要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封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两次战争,周人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不过,周公取胜后,未及班师,就让微子启统领殷商王族,并以宋地为他们的封国。好不容易打垮了殷商,为何周公又要如此急切地给他们封地呢?这,正是周公高瞻远瞩之处!一道难题商、周,及当时天下各族群,都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组织。因此,各个族群之间的文化、习俗差异极大,

  • 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高人,为什么给别人打工,不自己成就事业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子牙张良诸葛亮,姜子牙与张良谁厉害,姜子牙与张良什么关系

    在很多普通人看来,给别人打工是没有出路的,还是应该先积累经验和资本,找到自己创业的机会。自己当老板,才是最有前途的。这样的话,大家就脑洞大开,想到了历史上的一些高人,比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人。他们本身都是很有才能的,为什么没有选择自己成就一番事业,而是跑去给别人打工呢?诸葛亮的祖辈父辈都是当官的

  • “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封神后姜子牙去哪了,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中的谋略,太公在此诸神回避姜子牙

    姜子牙绝对是大器晚成的典型人物,在他70岁前还是啥都没有,年轻时干过屠宰生意,开过酒店卖过酒,做些小本买卖,日子过得不咋地,姜子牙是个文韬武略的全才,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子一事无成,在72岁那年跑到渭水之滨,搞了一出“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戏码,每天拿着直钩钓鱼,这种怪人怪事自然吸引了别人目光,最后

  • 诸葛亮、张良、姜子牙等绝世高人,为何不自己创业,要给别人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诸葛亮比得过姜子牙和张良吗,姜子牙诸葛亮和张良谁厉害,姜子牙张良

    引言很多人都有一个做老板的梦想,但事实证明,真正能当上老板的人,或者说能成大事业、赚到大钱的却没几个。毕竟闯事业和打工是不同的,虽然前者能获得更好的发展与更丰厚的物质回报,但同样也需要满足更多、更苛刻的条件才有机会成功,并不是自己能力够强或者足够有钱就能做到。悉数历史名人,比如姜子牙,张良,诸葛亮等

  • 历史老师不会讲的真相:舜囚禁尧,纣王不是昏君,夏朝不确定存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尧舜禅位故事资料,纣王是昏君还是明君,尧和舜的历史

    例如历史课本里,尧舜二人都是一副上古贤明君主的形象,他们治下的社会被后世神化为盛世的典范,尧舜二人“高风亮节”的把权力交接程序改为禅让制,以天下为公,更是被誉为“民主的发端”。然而这只是后世的美化,实际情况是尧在晚年昏聩不堪,德行衰微,被后起之秀舜囚禁起来,舜还囚禁了尧的儿子丹朱,以确保自己能够顺利

  • 手握数十万大军,不抵抗就投降,为何最后反而被秦王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武灵王有兵权为什么被饿死,秦王朱樉与秦王妃,秦王为什么要饿死齐王

    [var1]齐国在初期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齐国的君主又是一个非常争强好斗的人,齐国君王不顾群臣劝说,执意攻打宋国,虽然最后战事告捷,但是齐国也遭到了其他五国的联合讨伐。齐国的太子田法章在齐国被灭国之前就逃了出去,给一个贵族人家做仆人,然而那个贵族的女儿却看出了太子不是一般人,不顾家人的反对和田法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