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韦太后陷害公主,宋高宗冷眼旁观?都因她二人共侍一夫

韦太后陷害公主,宋高宗冷眼旁观?都因她二人共侍一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4/3/10 3:28:26

随后南逃九皇子赵构,建立南政权,可惜他不思进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只是在南边苟延残喘而已。但有一件事情却一直让宋高宗赵构无法忘怀。

原来赵构的母亲在靖康之难的时候并没有逃脱,而是其她妃子和公主一起被金军掳走了。而她们这些俘虏,大多都会被分配到浣衣院去做奴隶,其实也就是相当于金朝的妓院。许多被俘的女子因为受不了这样的羞辱而选择自杀,但也有一部分人抱着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心态周边残喘了下来。

而我们的韦太后其实并没被分配到浣衣院,而是被金国的完颜宗贤看中,成为了他的小老婆,并且为羞辱赵构,还将他的妹妹柔福帝姬也一并封为了他的后宫佳丽。

就这样韦太后和柔福帝姬两人,一个是宋朝的太后,一个是宋朝的公主,最后却被逼得共侍一夫。这样的丑事又怎么能不让赵构痛心疾首和羞耻愤怒呢?而最为得意的应该当属完颜宗贤了,意洋洋的娶了一个皇后和一个公主,更过分的是还对外宣称赵构要喊自己父亲。

这也难怪他们会如此得意,毕竟一个是皇帝的生母,一个是皇帝的妹妹,都成了他的妾侍,又有几个人能够有此艳福的?就这样,时间一过15年,直到南宋金国求和之后,我们的韦太后才结束这一份屈辱,回到了阔别已久的中原。

宋高宗虽然感到无比的羞辱,但毕竟她是自己的母亲,所以还是按照太后的礼数,将她接回宋朝。而赵构的妹妹柔福帝姬,已经在韦太后回国前先行逃到了南宋。但回到南宋的韦太后,为了洗刷这一段自己生命中的黑历史,所以就冤枉柔福帝姬是假冒的。

并且为了让这一说法更有信服力,还特地找了人证出来指证帝姬是由开封女尼静善伪冒出来的,真正的公主早就已经在金国死去了。明眼人也看得出来,韦太后这样子绝对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丑行。所以她便对帝姬下狠手,严刑拷打,最终坐实了这个冒充的罪名。

赵构虽然知道这件事的真实情况,但是他没有去阻止这一场悲剧的发生。因为在他看来,帝姬只不过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而韦太后是自己的生母。并且这一段是他一生的耻辱,所以综合起来考虑,他选择抛弃柔福帝姬来帮助韦太后和自己洗白。

经过这一套操作,韦太后和赵构算是保住了自己的名声。但这件事终究逃不过明眼人,满朝武以及百姓,都知道私底下是怎么一回事,他们虽然明面什么也不说,但是心里看得十分明白。

归根到底,南宋皇室之所以花如此大的力气,不惜牺牲一位公主的生命,也要掩盖这段屈辱的历史。都是因为大宋朝不思进取、重文轻武造成的,这样的结果也是他们咎由自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装备火枪火炮的明朝军队,怎么会输给后金的八旗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火器大军曾把侵入朝鲜半岛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让日军数百年不敢觊觎半岛。但短短几十年后,明朝的火器大军就变得不堪一击了。这其实有多种原因在。首先,明朝火器虽然多,但维护保养不善,再加上本身质量就不好。很多火器都变成了烧火棍。早在戚继光时代,明朝火器的质量问题就让戚继光大为恼火。戚继光

  • 朱元璋不认识字?你也太小看明太祖了,人家一直在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虚心学习的能力,如果你认为朱元璋枚上过学,大字不懂一个,那你就是小看了朱元璋的学习能力了。朱元璋的小时候十分凄苦,当时天灾不断,朱元璋的一家人几乎就剩他一个了。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剃度为僧,就这么算是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等后来加入起义大军之后,朱元璋的发展十分迅速,20多年就建立

  • 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沈万三?这就是个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故事当中,沈万三是江南第一富翁,明朝建立初期国库匮乏,于是要求沈万三捐资修复长城,沈万三承担了明长城修筑的三分之二费用。后来南京城修建,沈万三又负担了其中三分之一费用,还主动犒赏三军。沈万三表现出来的诚意,反而让朱元璋更加忌惮,也因此才有了凄惨的结局。虽然当时并没有出现沈万三这样可以富可敌国的大商

  • 朱元璋第一次组织科举考试, 一个老外高中进士,回国后当上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次“科考”,明朝一共录取了120名进士,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东乡人、浙江考生出了31名进士,可以说是这次科举考试的最大赢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还有一个外国考生名登金榜。此人来自高丽,名叫金涛。这一年的科举考试,高丽国共有三个学生参加,金涛是唯一一个中进士的人。此人排名是三甲第五名,

  • 朱元璋问臣子鸭蛋多少钱一个,臣子回答4个字,朱元璋:立刻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吃的喝的都跟寻常百姓一样。朱元璋自小便吃苦,当过和尚讨过饭,纵然当了皇帝,也不曾忘记昔日贫贱,更是深知民间疾苦,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因此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明初律法极为严苛,凡官员贪污60两白银,就可以判死刑,死后还要剥皮实草,摆在官员办公的地方,为下一任官员引以为戒。虽然朱元璋擅杀功臣,而且动不动都

  • 赵匡胤的后代在北宋有何等地位?说出来恐怕大家都感到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始终是个谜团,毕竟赵匡胤拥有很多儿子。赵匡胤总计有四个儿子,顺序依次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和赵德芳。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史书上基本没有什么记载,毕竟他们很早就西去了,甚至都没有名字,100多年后宋徽宗闲暇之际才追赐了这哥俩的名

  • 郑成功北伐南京:本可取得更大的战果,但一系列错误葬送好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在南方,骑兵不善水战,更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让这里成为了一个薄弱环节。郑成功也趁此机会发动了北伐,并在镇江大败清军。驻扎在江南的清军兵力微弱,一时间周围府县纷纷投靠郑家军,星火隐隐有燎原之势。彼时,清军在南京的守军不足万人,而郑成功手里却有三四万人的强大兵力,几乎可以纵横江海。顺治皇帝急命上万八旗

  • 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曾大胆北伐南京,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彼时,清军倾巢南下,在各个地方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郑成功手上掌握着当时最强大的水师,这也是清朝不具备的。郑成功曾有机会占领南京,但最终功败垂成。郑成功先是在镇江大败清军,周边府县投靠郑成功的人非常多,镇江距离南京只有一步之遥,当时清军在南京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清军颇有些水土不服,看起来郑成功马上就要

  • 苏轼曾主导西湖疏浚,不要钱不要人,为什么只要100度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苏轼没有向朝廷要钱,而是要了100个度牒。什么是度牒,100个度牒就能召集20万民工吗?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鲁智深上五台山记忆很深,当时鲁智深就有一个这样的度牒。度牒是宋朝给僧人的一种证件,有度牒才能剃度为僧。出家当和尚,在宋朝可是个抢手活儿,就跟现在考公务员一样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曾经保持的世界纪录,至今仍无人打破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说起成吉思汗,大家可能都会觉得这是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当时建立的蒙古帝国在世界上,都让人闻风色胆。他带领的蒙古铁骑一路凯旋,一直杀到了欧洲,确切的来说,当时的欧洲很多的国家都被蒙古国称霸过。而如果成吉思汗真的狠一点,估计世界上的国家都不在盟国铁骑的进攻话下。而当时的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