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朝最传奇的书生,斥责李自成、对阵施琅,身中9箭投水而亡!

明朝最传奇的书生,斥责李自成、对阵施琅,身中9箭投水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566 更新时间:2024/1/21 20:44:26

陈邦彦、陈子壮和张家玉被誉为“岭南三忠”,其中,以张家玉的事迹最为传奇,他被李自成俘虏,却全身南归,对阵施琅,屡破清军,最终身中9箭,投水而亡!

张家玉,字玄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生而聪敏,精通经文”,而且“好击剑,任侠,多与草泽豪士游”。

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张家玉考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但第二年,“闯王”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死,明朝灭亡。

张家玉闻皇帝死讯,跑到东华门哭祭,史书记载:“扣额抢地,血出被面,宛转号啼不能起。”闯军赶来,将他抓起来,关入监狱。

他上书李自成,称:“君王既定鼎于天下,必以尊贤敬德为基。是故不没人之忠者。所以有忠臣;不没人之孝者,所以有孝子。”

李自成念其忠义,“纵之逸”,张家玉得以安然无恙回到南方。

弘光政权建立后,弘光帝听信张家玉投降李自成的小道消息,命人将他逮捕,押解到南京受审,幸亏大臣极力为他辩白,方才免罪。

清军攻占南京,弘光政权灭亡后,张家玉与黄道周、苏观生等人在福州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即隆武帝。

张家玉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兼理吏、户、礼三科事。几个月后,又被任命为任兵科给事中,驰援遭清军围攻的抚州,经过浴血奋战,击退清军,解抚州之围。

隆武二年,清军进兵福建,郑芝龙、郑彩等实权人物消极避战,任由清军长驱直入。

张家玉带领亲兵、乡兵与清军血战,但寡不敌众,中箭坠马,身负重伤,幸得部下营救,方能逃出生天。

他伤势未愈,即前往广东潮州、惠州一带招兵,共招募到十余万人,但此时清军攻占汀州,隆武帝被俘后自尽的消息传来,无奈之下,他只好遣散部下,返回东莞老家。

永历帝即位后,任命张家玉为兵部、礼部右侍郎,请他到肇庆任职,但被拒绝。

清军进入广东后,清将佟养甲等人久闻张家玉大名,企图招降他为己所用。

张家玉回信严词拒绝:“……捧诵瑶函,恩威交致,一似动以爵禄之慕,一似危以灭族之诛,呜呼,善矣。虽然天下唯德与仁,可以服人,明公倘德盛仁至,天下士愿出其门,自当有奔命恐后者,如徒相劫以力,相逼以威,自好者犹能麾之不去,召之不来,矧孔门高第,太祖孤臣如玉其人者,安可以不贤之招招之乎。生之,杀之,惟明公命;荣之,辱之,惟明公命。”

清军逼近东莞,张家玉组织乡兵抗敌,并与陈邦彦、陈子壮等人联合,共同抵御敌人。

清军征讨张家玉,带队的将领中就有第一次降清的施琅和他叔叔。

施琅和张家玉都曾在隆武帝麾下任职,也算老相识了,但施琅为了向清廷表忠心,丝毫没有手下留情,张家玉所部损失较大,被迫撤出东莞。

永历元年三月十四日,张家玉联合韩如璜所部,收复东莞,清廷任命的知县郑霖投降。

三天后,清将李成栋率主力反攻东莞,韩如璜战死,张家玉退往西乡,但他的“祖母陈、母黎、妹石宝俱赴水死,妻彭被执,不屈死,乡人残焉。”

张家玉闻讯,悲痛万分,写诗悼念家人:“谁计忠成九族殃,行藏我亦似文方。但能完得君臣节,麽涅从他也不妨。”

几个月后,张家玉在增城与清军大战十日,身中九箭,感叹道:“矢尽炮裂,欲战无具;将伤卒毙,欲战无人。乌用徘徊不决,以颈血溅敌人手哉!”言毕,投野塘自尽。

第二年,李成栋反正,张家玉的弟弟向永历帝禀告兄长之事,永历诏赠家玉詹事府少詹事、兵部侍郎,谥“文烈”。

幸运的是,张家玉的墓碑保存至今,碑上刻有“皇明追封增城侯谥文烈张公墓”。

碑文曰:

□□□玉,字□□,号□□,□□□□□休乾公之长□□。生于万历乙卯年十二□□□□□□。□□□□□□人彭氏。由崇祯丙子科乡试《易经》中式第三十七名,崇祯癸未科会试中式第一百九名。初授翰林院庶吉士,升兵科给事中兼翰林院侍讲,钦命监军便宜行事,特赐正大光明银印,累升礼、兵二部左侍郎。丙戌,虏骑入粤,大举义师恢复,丁亥冬十月,殉难增城。蒙恩加赠奉天翼运中兴宣猷守正文臣,□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保兼太子太师、武英□□□□、吏部尚书,追封增城侯,谥文烈。己丑年八月十五日奉柩葬于将军□□眠亥□□之原。

永历己丑年八月十五日,荫袭锦衣卫指挥使、加都督府都督同知、胞弟家珍立石。

钦差户部浙江司主事□□□谕祭

钦差兵部武库司主事□□□谕祭

东莞县知县凌玄渠

县丞苏之瓒

主薄张联标

典史刘日藻同督造

(□为碑文风化不可辨字迹)

参考资料:《明史》、《南明史》、《永历实录》、《明季北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韦太后陷害公主,宋高宗冷眼旁观?都因她二人共侍一夫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随后南逃九皇子赵构,建立南宋政权,可惜他不思进取,只在乎自己的皇位,只是在南边苟延残喘而已。但有一件事情却一直让宋高宗赵构无法忘怀。原来赵构的母亲在靖康之难的时候并没有逃脱,而是和其她妃子和公主一起被金军掳走了。而她们这些俘虏,大多都会被分配到浣衣院去做奴隶,其实也就是相当于金朝的妓院。许多被俘的女

  • 装备火枪火炮的明朝军队,怎么会输给后金的八旗骑兵?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在万历年间,明朝的火器大军曾把侵入朝鲜半岛的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让日军数百年不敢觊觎半岛。但短短几十年后,明朝的火器大军就变得不堪一击了。这其实有多种原因在。首先,明朝火器虽然多,但维护保养不善,再加上本身质量就不好。很多火器都变成了烧火棍。早在戚继光时代,明朝火器的质量问题就让戚继光大为恼火。戚继光

  • 朱元璋不认识字?你也太小看明太祖了,人家一直在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的成功离不开虚心学习的能力,如果你认为朱元璋枚上过学,大字不懂一个,那你就是小看了朱元璋的学习能力了。朱元璋的小时候十分凄苦,当时天灾不断,朱元璋的一家人几乎就剩他一个了。为了活命朱元璋只好剃度为僧,就这么算是度过了自己的青少年时期。等后来加入起义大军之后,朱元璋的发展十分迅速,20多年就建立

  • 朱元璋为什么一定要除掉沈万三?这就是个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在故事当中,沈万三是江南第一富翁,明朝建立初期国库匮乏,于是要求沈万三捐资修复长城,沈万三承担了明长城修筑的三分之二费用。后来南京城修建,沈万三又负担了其中三分之一费用,还主动犒赏三军。沈万三表现出来的诚意,反而让朱元璋更加忌惮,也因此才有了凄惨的结局。虽然当时并没有出现沈万三这样可以富可敌国的大商

  • 朱元璋第一次组织科举考试, 一个老外高中进士,回国后当上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这次“科考”,明朝一共录取了120名进士,状元名叫吴伯宗,是江西东乡人、浙江考生出了31名进士,可以说是这次科举考试的最大赢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科举考试中,还有一个外国考生名登金榜。此人来自高丽,名叫金涛。这一年的科举考试,高丽国共有三个学生参加,金涛是唯一一个中进士的人。此人排名是三甲第五名,

  • 朱元璋问臣子鸭蛋多少钱一个,臣子回答4个字,朱元璋:立刻处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吃的喝的都跟寻常百姓一样。朱元璋自小便吃苦,当过和尚讨过饭,纵然当了皇帝,也不曾忘记昔日贫贱,更是深知民间疾苦,百姓生活的不容易。因此他特别痛恨贪官污吏,明初律法极为严苛,凡官员贪污60两白银,就可以判死刑,死后还要剥皮实草,摆在官员办公的地方,为下一任官员引以为戒。虽然朱元璋擅杀功臣,而且动不动都

  • 赵匡胤的后代在北宋有何等地位?说出来恐怕大家都感到奇怪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宋太祖赵匡胤驾崩后,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这始终是个谜团,毕竟赵匡胤拥有很多儿子。赵匡胤总计有四个儿子,顺序依次是赵德秀、赵德昭、赵德林和赵德芳。老大赵德秀和老三赵德林在史书上基本没有什么记载,毕竟他们很早就西去了,甚至都没有名字,100多年后宋徽宗闲暇之际才追赐了这哥俩的名

  • 郑成功北伐南京:本可取得更大的战果,但一系列错误葬送好局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尤其在南方,骑兵不善水战,更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让这里成为了一个薄弱环节。郑成功也趁此机会发动了北伐,并在镇江大败清军。驻扎在江南的清军兵力微弱,一时间周围府县纷纷投靠郑家军,星火隐隐有燎原之势。彼时,清军在南京的守军不足万人,而郑成功手里却有三四万人的强大兵力,几乎可以纵横江海。顺治皇帝急命上万八旗

  • 郑成功收复台湾前,曾大胆北伐南京,为何以失败告终?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彼时,清军倾巢南下,在各个地方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郑成功手上掌握着当时最强大的水师,这也是清朝不具备的。郑成功曾有机会占领南京,但最终功败垂成。郑成功先是在镇江大败清军,周边府县投靠郑成功的人非常多,镇江距离南京只有一步之遥,当时清军在南京的兵力非常空虚,而且清军颇有些水土不服,看起来郑成功马上就要

  • 苏轼曾主导西湖疏浚,不要钱不要人,为什么只要100度牒?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这可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苏轼没有向朝廷要钱,而是要了100个度牒。什么是度牒,100个度牒就能召集20万民工吗?看过《水浒传》的朋友,应该对鲁智深上五台山记忆很深,当时鲁智深就有一个这样的度牒。度牒是宋朝给僧人的一种证件,有度牒才能剃度为僧。出家当和尚,在宋朝可是个抢手活儿,就跟现在考公务员一样